•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例子 不同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时间:2019-01-19 03:30: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本文从打招呼、称呼、寒暄、赞扬与祝贺方面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与语言。我们了解了文化上的差异,就不会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由于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让我们明白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影响 作文
      
      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对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下面就谈谈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一、分析
      
      1.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有一天,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一位中国朋友从他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 Hello或Hi,但如果照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美国人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 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吗?)”。
      2.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宇称呼别人(如:Tom,Michael,Linda,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Mrs Howard,Miss Jones等)。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宇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Joe,Ben,Helen,等。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例如,许多大学生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他们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
      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呼其名,成年人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会挨一顿骂,甚至会挨几巴掌。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称父母为Dad,Mom,Mum,Mother等,称祖父母为Grandpa,Grandma等,有时称年长的亲戚为Aunt Mary或Uncle Jim(注意:一般用名字,不用姓)。就连对这种亲属关系,美国人也倾向于用名字相称,不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
      中国人称呼别人时,有时称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前面加上他的姓,如“黄局长”、“林经理”、“马校长”之类。但是,很少听到讲英语的人称别人为Bureau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Manager Jackson 杰克逊经理),Principal Morris(莫里斯校长)。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 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州长和市长可称Governor――和 Mayor――,但往往只称Governor或Mayor,省去其名;Professor一词也有类似用法。在汉语中用姓加职务,如“陈司令”、“郝团长”、“梁排长”等。在英语中则用姓加军衔,不用另加职务,如可以说 Captain Johnson(约翰逊上尉),却不说company Commander Johnson(约翰逊连长);可以说 Admiral Benjamin(本杰明海军上将),却不说Fleet Commander Benjamin(本杰明舰队司令官)。
      3.寒暄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 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 话题是天气的 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 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 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 了,要注意身体啊。”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学生习惯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套用英语。如:打电话时,中国学生习惯说:“Hello who are you please?”而英美人的习惯是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或单位、公司的名称。如:
      A:Hello 8403229
      B:Hello,this is Tom. Could I speak to Jim,please? 打电话的套话,必须这样用。四、赞扬与祝贺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 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 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 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
      4.赞扬与祝贺
      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 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 答:“No,no M 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 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又如: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哪里)、Where(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懂 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到处)。”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
      
      二、小结
      
      通过语言对比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会对双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这反过来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两种语言。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姜波.谈语言与文化――英汉文化差异之我见[M].中国建设教育,2006
      [2]王永聘.走出民族文化语言交际的困惑[A].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出版,2003
      [3]李英男.语言与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4]刘润清.再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C].2006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6]刘焕辉.语言交际学[D]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
      [7]戴昭铭.文化语言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出版,1998
      [8]爱德华・萨呸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管出版,1985
      [9]Williams,An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crics [M].2003
      [10]Villian,Edward Sapair Language[ M ],2001

    相关热词搜索: 语言 国家 文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