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4篇

    时间:2023-12-13 18:22: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4篇,供大家参考。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4篇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⒉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⒉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⒉不同点: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⒉动物、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⒉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接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⒊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

    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二、植物根的生长

    ⒉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三、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⒈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⒉花生“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⒊果实:小麦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

    种子: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二、实验探究

    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①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部分遮光(实验变量:光)

    ③照光

    ④取下纸片

    ⑤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

    ⑥滴加碘液

    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呈灰白;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液变蓝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⒉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要点: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是防止新鲜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⒈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增加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

    ⒉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因素: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的方法: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2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就那么几种(碳最重要),但到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万种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指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

    食盐、硫酸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和盐4大类。生物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有水及一些无机离子,如Na+、K+、Ca2+、Mg2+、Cl-、HCO-3、SO42-、HPO42-等。参见“生物元素”条。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其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无机物(矿物质或灰分)。

    所以,无机物主要是由:水和无机盐组成的,其中水又可以分类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参与化学反应。

    无机盐可分为: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维护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化合物是细胞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物分。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3

    氨基酸分类:

    天冬谷,赖精组,苯丙色酪芳香族。诗书半担两岸有,干饼限量一铺无。

    [注]天冬、谷是酸性,赖、精、组是碱性。苯丙、色、酪有苯环。丝、苏、半胱、蛋、天冬酰胺、谷酰胺有极性,甘、丙、缬、亮、异亮、脯无极性。

    罂粟菊旋花,芭蕉番木瓜(有节乳汁管)杜鹃花胡桃,桑兰李葡萄(内生菌根)

    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矿质元素(N、P、K)的作用

    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

    (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

    (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微量元素:

    一 新 铁 臂 阿 童 木 , 猛!   Zn Fe B () Cu Mo Mn

    二 铁 猛 碰 新 木 桶   Fe Mn B Zn Mo Cu

    三 铁 门 碰 醒 铜 母[驴]   Fe Mn B Zn Cu Mo

    大量元素   洋 人 探 亲,丹 留 人 盖 美 家   O P C H N S P Ca Mg K   People=人

    组成蛋白质的微量元素

    佟铁鑫猛点头 铜铁锌锰碘

    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硫氨酸 缬氨酸 赖氨酸 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植物矿质元素中的微量元素

    木 驴 碰 裂 新 铁 桶,猛!Mo Cl B Ni Zn Fe Cu Mn

    十二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听八面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

    色素层析(上到下)

    胡也(叶),ab也。

    DNA结构特点口诀:

    双链螺旋结构,

    极性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生酮+生糖兼生酮=“一两色素本来老”(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其中生酮氨基酸为“亮赖”;除了这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生糖氨基酸。

    一碳单位的来源:

    肝胆阻塞死 (甘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丝氨酸)。

    (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顺序一定要记清,色>;酪>;苯丙。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按事物发生的条件、发展、结果分层次记忆:

    1.“竞争”需要双方——底物与抑制剂之间;

    2.为什么能发生“竞争”——二者结构相似;

    3.“竞争的焦点”——酶的活性中心;

    4.“抑制剂占据酶活性中心”——酶活性受抑。

    糖醛酸,合成维生素C的酶:

    古龙唐僧(的)内子(爱)养画眉(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4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判断右图中各种遗传图普的遗传方式?

    (1)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症、血友病)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结构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成双螺旋,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两个经典实验: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含S)和DNA(含P)构成,与细菌是寄生关系。 DNA的结构

    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 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

    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 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 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 3、DNA的复制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 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间期)边解旋边复制,碱基补配对原则。即A=T G=C

    n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

    n-1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nn-1

    数为:a(2-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 1、转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搬运工具:tRNA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为1个密码,决定一个氨基酸。

    请写出ATCCAGTA相对对应的另一条DNA单链和此链翻译后的RNA链 DNA: RNA:

    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

    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染色体组 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B.

    C. AABBDD ×普通小麦 黑麦 不育杂种 小黑麦

    DDTT ×12能稳定遗传的

    D.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① ② ③

    DDTT ×1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

    E.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答案B:诱变育种 C:多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E:单倍体育种

    (一)单基因遗传病

    (二)多基因遗传病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猫叫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 X染色体)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共24条染色体

    基因工程: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原理:基因重组

    植物细胞新细胞

    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频率(A)=

    A A?a

    习题: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 ?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

    地球上的生物是从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11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度是反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 膜电位 静息:外正内负 刺激:外负内正 (3)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4、 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反馈调节)

    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

    :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提升血糖浓度 两者之间是拮抗作用

    5、神经--体液调节的有:(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抗利尿激素:促进水的重吸收

    6、免疫调节: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

    免疫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系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三道防线

    免疫过强的负作用 1。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2。过敏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起组织严重损伤,有遗传倾向。

    ① 体液免疫

    ② 细胞免疫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

    艾滋病毒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如图只能从)

    1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果实发育、促扦 插枝条生根。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

    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例子: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

    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活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

    5、植物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6、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如24D。

    2、影响种群密度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因素),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

    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物质循环(特点:循环利用)

    碳循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全球性

    A A是生产者 ①光合作用 无机环境 ②呼吸作用 ①消费者 ③呼吸作用 分解者 ④分解作用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 生态系统中信息 种类:(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作用: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业中的应用: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2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1.抵抗力稳定性、2.恢复力稳定性) 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5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绝大多数植物经过光协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抚慰做出反响——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抚慰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合适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活的环境要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因素,另一类是非生物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顺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是指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身的变化,从而达到与所生存的环境相协调的目的,而环境影响生物除包括以上事件外还包括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一致全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存在着许多条食物链,由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成的复杂营养关系为食物网。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6

    初中生物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所以想要学好初中生物做好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很重要。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7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www..cn: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 ,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8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在生活生产中在许多问题都是可以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在初中学好生物是很有必要的。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9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

    3.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

    4.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5.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6.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7.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8.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9.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10.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11.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12.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3.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4.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1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16.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17.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18.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19,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19.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0.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2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2.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3.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24.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5.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可分轴突和树突。

    26.大脑:人的大脑最发达。大脑半球的表层叫做大脑皮层,由灰质构成。

    27.脑小脑:小脑的作用在于调节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的身体的平衡。

    28.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2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传导途径。

    30.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戴凹透镜;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远视戴凸透镜。

    31.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足呆小症。

    32.激素的调节作用:胰岛素:我国在1965年用人工方法合成,世界第一次。

    33.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

    34.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35.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双循环体循环中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6.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

    37.血管和心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38.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厚、弹性大。

    39.血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手臂的青筋是静脉。

    40.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41.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42.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3.血液血细胞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4.血小板:量最少,无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人类的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

    45.在紧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只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为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含糖较多的是谷类、豆类;含蛋白质较多的是瘦肉、鱼、蛋等;含脂肪多的是猪肉、蛋黄等;齿龈经常出血的缺维生素C。佝偻病缺钙,贫血症缺铁。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0

    1、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场所。

    ⑦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如花青素、酸甜苦辣、甜味物、营养物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看一个细胞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是否有细胞壁。炒红苋菜流出红色汁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膜,汁液来自液泡。

    5、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绿色细胞部分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1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该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4、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将不能生存下去;生物的生存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例: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②生物影响环境例:大树底下好乘凉。

    ③环境影响生物例:大雁南飞。

    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7、生态系统的组成:

    8、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0、物质(循环)和能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能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越多;食物链越短,营养损失越少。

    11、食物链书写规则:

    ①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②箭头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③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④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一般式: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大型肉食型动物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2

    生物圈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节肢动物: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昆虫的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如蚕、蜜蜂、蝴蝶、蛾、蚊子、苍蝇;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蝼蛄等。

    5、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6、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7、陆地环境的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8、鸟类是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9、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10、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贮存,然后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11、鸟卵:卵黄是主要营养成分,卵中的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12、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13、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14、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鳃呼吸;海豚用肺呼吸;鸟类用肺进行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青蛙用肺进行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受精方式生殖方式发育方式昆虫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鸟类体内受精卵生无变态发育、育雏哺乳类体内受精胎生无变态发育、哺乳

    1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6、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7、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18、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19、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20、动物行为按行为的发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2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与实验法(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干予)

    2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3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 ; 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2-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图P45)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p57页最后一段;p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63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分化的概念; P65题3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p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p85图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例如:银杏、苏铁、水松等)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p90-92的实验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p 94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p66图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p102图)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珠被——种皮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树皮(从外到里):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p111图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p113-114的实验; p115图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植物移栽时去掉些叶片是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p119-120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依存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4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