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3年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4篇

    时间:2024-05-06 22:22: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世界近现代史》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一)知识构建功能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4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4篇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篇1

    《世界近现代史》

    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2、重要的国际关系

    (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3、民族解放斗争

    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

    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

    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情感教育功能

    本册书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从中我们受到的启发是:一要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否则将被历史淘汰;二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知耻而后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当代青年肩上的重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

    二、教科书的课程价值达成度

    (一)从内容选取上看课程价值达成度

    本书内容包含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直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集中叙述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

    本册书按时间顺序、以章节体的体例叙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变迁。本书的主要线索是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与之相关的线索还有:三次殖民高潮;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冲突。主干知识与支干知识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筑成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从内容的选取上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广阔画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再掌握历史发展的各时期的特点,从而掌握了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内容。

    (二)从内容组织上看课程达成度

    本册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繁难偏旧的编排,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以前的历史往往以政治史为主线索,学生从书中接受的往往是比较僵化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书从内容选取上,增加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全貌,学生又可以从文学、科技、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掌握那个时代,迎合了高中学生知识的个性多样性和知识的综合化需要。

    (三)形式特征看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册书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新教材课型多样,除了讲读课外,还有阅读课、活动课。上好这些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2)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图片、画像、资料,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3)每章开始设引言。引言介绍了本章的内容背景和线索。便于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掌握历史发展的特点。(4)每节课后的练习题增设了《阅读与思考》专栏,由学生选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5)书后加附了《部分中英词汇对照表》,对书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文件、历史事件称谓进行中英文对照,便于学生查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善于组织教学,有效的利用书中的资源、资料、练习题,上好阅读课和实践课,搭建学生思维的平台,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一定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教科书的加工处理

    本册书总体编排设计精当合理,符合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

    (一)加工改造的视角

    1、根据历史知识特点。历史知识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散,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一些历史线索难免显得支离破碎。

    2、根据高二文科班学生的特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基本能够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有的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不到位,缺乏用精练的学科语言概括表达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阐述自己的见解。

    3、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材,大胆取舍,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教科书的加工处理

    1、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增补了一些内容。如: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向学生介绍了富尔顿和他的汽船,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介绍了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

    2、有效的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譬如:学习第四章第一节时,我注意将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来讲授;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我请同学总结世界历的三次殖民高潮。通过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线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对比法、联系法、讨论法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如:在学习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比较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学习了殖民侵略过程后,对比三次殖民高潮的时间、特点,从而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节时,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后,安排了活动课“如何评价拿破仑”。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学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将世界史和中国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一种观念: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学习工业革命时,请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在学习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时,分析“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和十九世纪末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有无关系”等,增加学生横向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5、加强各学科的综合。历史展示的是过去那个时代的全貌,包罗万象,它涉及到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科学等各方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如:分析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通过改革和革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而,印证一个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历史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将更高,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教学理论,还要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好教材,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教材是学习知识的一种载体,教师要能正确的驾驭它、使用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今天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难点

    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

    2、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洋火”等日常词汇,引起学生的注意。分析中国社会如何打开国门引入西方科技。

    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

    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沦为其殖民地

    鸦片战争过程: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广东战事;所谓《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岛)

    2、1841、1-1841、5(广东战事;《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

    3、1841、8-1842、8(厦门、浙东、长江战事)

    战争失败原因:

    1、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2、统治集团昏庸-。“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所致,也是清政府-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南京条约的内容: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一个赔款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篇3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

    导入: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设问】(2)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

    (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

    【设问】(3)东欧剧变的原因?

    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

    (3)原因:a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b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

    【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

    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设问】【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苏联为何解体?

    (2)原因:

    内部:1)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根本)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直接)

    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问题拓展】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设问】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 北约轰炸南联盟

    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反政府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屠杀。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

    造成世界局势动荡的因素有哪些?

    a “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b 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c 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我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

    经济决定政治。我们来看一看2000年至2002年世界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依旧处于世界地位,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因此美国极力构筑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设想很难实现。相反,各种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推进。

    1、欧盟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个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诞生。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它不再向过去那样为美国马首是瞻,而是有了自己的政治和外交要求。【学思之窗】

    2、日本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4、中国

    中国作为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还处于变化之中,多极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历史: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我们立足现在:和平与动荡并存。“一超多强”局面显现。

    我们展望未来:“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希望同学们能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争取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篇4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对比分析 史料研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多媒体:打出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句话)

    提问: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师: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争霸,使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提问:什么叫“冷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冷战的背景(多媒体播放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图片)

    提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哪些问题?

    过渡: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从此后开始,美苏两国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争霸活动。

    师:(多媒体打出有关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军事方面的材料,以及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的材料)

    提问: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原因何在?

    师:(介绍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及其8000字电报)

    (叙述)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导火索;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师:(多媒体打出问题,思考)

    美国的冷战具体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

    (多媒体提供有关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残破、-的典型事例)

    提问:美国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原因?

    过渡:对西方国家进行援助,对于东欧各国不愿与美国合作的国家政治上进行遏制,经济上的封锁

    (多媒体投出“北约海军军事演习”图片以及美国建立“东南亚军事条约网”的相关资料)

    提问:北约军事集团的建立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过渡:随着美国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加强了相互联系,以打破美国的遏制。

    提问:社会主义阵营中主要有哪些国家?重点强调:

    1、东欧各国中很多国家是在苏联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但南斯拉夫有所不同,对苏联又很强的依赖性。

    2、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对维

    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2)提问:欧亚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过渡: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军事上的合作。

    (3)提问:苏联等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师:处于美苏冷战下,整个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中,虽然从整个世界看,美苏实力的均衡,对峙保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但从局部地区来说,美苏的冲突却是非常激烈,甚至是武装冲突。

    柏林危机

    (多媒体提供相关的柏林墙图片,文字资料)

    朝鲜战争

    (讨论:你认为柏林及朝鲜分裂以及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师:(点评)

    1、朝鲜分裂是由于美苏在战后处于政治原因认为的割裂了朝鲜半岛,处于美苏自身的战略需要,不顾弱小国家的利益。

    2、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亚洲地区的战略军事。

    过渡:美苏除了政治对抗外,在军事上也激烈对抗,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使整个世界处于核战争边缘

    (多媒体打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

    讨论: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解除的内在原因?

    (苏联的实力要略逊于美国,同时双方都保持了克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