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3-04-25 14:35: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余永江

    关键词: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变革,生产力、成效等改变明显,尤其是在制造业、医疗等方面尤为突出。但在教育领域,技术设备的更新投入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成正比,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教育成效不够显著。从学校调查来看,部分教师认为:换先进的教育设备,就是换个好点的“投影仪”: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就是培训怎样做PPT。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极大影响了教育“生产力”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深度融合,希望通过把信息技术融人课程教学中,以技术的思维、方法达到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育思维、创新教育模式,让教师以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课堂中重点、难点;
    利用信息化的大数据对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原因分析

    1.1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融合开发深度不够

    信息技术以教学内容呈现工具引入教育,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了改变,还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深层结构与师生关系都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粉笔黑板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上。从使用课件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网络上下载或者使用课本光盘附带的课件,不经过修改加工,直接使用:第二类,获取课件后,经过简单加工后使用:第三类,备课组研讨制备后个性化使用:第四类,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情,技术融合制作使用的课件。从本校的调查来看,第一二类情况的教师占据了约70%,因为网上课件资源和配套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对本校学生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第三四类情况的教师虽考虑学情,但课件质量也不太理想,课件资源主要考虑呈现教学内容,未能与教学手段、教学深层设计等融合,在探索高效课堂、创新教育模式上未能较好地融合开发。

    1.2技术“惰性”,缺乏融合创新利用

    以本校教师为例,约90%的教师所展现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使用多媒体呈现课本内容和检索下载教育资源。部分教师课件从网络上下载,未经自己深度开发就直接开展教学,低级使用信息技术,造成技术的“惰性”,“拿来主义”让技术成了教育教学的绊脚石,课堂缺乏高效的教学结构设计,只注重课本内容呈现和知识点的简单拼接,缺乏思考、融合、创新,导致满堂灌的现象,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变为以教为主,只为课本知识呈现,而未实现引导学生思考融会贯通,让学生出现了“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的常见现象。对学生在日常练习、考试中产生的数据只看数据表面分数,未能实现开发利用,尤其是阅卷系统的使用,题块化、年级化阅卷,导致教师不清楚学生答题情况,讲评试卷通篇没有侧重点,以至于部分学生“不够吃或吃不饱”。

    1.3优质资源零散断层、“护短”,缺乏融合示范

    以本校教师为例,各学科都有很优秀的教师,其开发创造了部分优质教学课件、试卷、教学范式等教学资源,遗憾的是优质的教学资源一直处于“单打独斗”“视若珍宝”的状态,资源共享自愿性不足,优质资源断层、零散现象突出,未能实现“平台式共享”,共享模式不足,而年轻教师缺乏优质资源,需要浪费大量时间从头进行开发,减少了思考教研的时间。教学研究方法、模式缺乏引领指导,年轻教师对课标、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研究深度不够,导致成长缓慢。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优质示范课不足,融合发展理念不够重视,技术加持下的融合新课堂模式探究不足。优质资源怎样实现可持续开发共享和利用是解决学习资源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高效和教师自身成长有道可寻的一条“大道”。

    2策略

    针对本校部分教师技术“惰性”导致低级化应用信息技术,固化教学思维,惰以思考、创新,教学资源“拿来”主义严重,未能实现深度融合、开发利用;
    优质资源共享模式不足.优质示范课缺乏,导致引领、示范和探究不足等情况,本文结合国内学校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深度融合,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2.1试点先行,打破陈旧观念

    改革完善学校信息化融合建设保障机制,促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融合研究,保障教师试点“先锋队”有效成立,让“先锋队”带头探究建设学科资源、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利用“先锋队”的积极性和研究精神,对学科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学校保障机制,按“先易后难”有序有效进行实践,应用信息技术融合构建范式课堂、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对成熟教学模式和优质资源进行探索推广,同时以“先锋队”为核心,推进学校教学课题建设和实践,在建设学科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以实现新教育模式促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显现后,逐步引导其余教师参与,一点破面,打破陈旧教学觀念,向内而生,以教师的荣誉感带动全校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融合模式、资源开发,打破“躺平”模式,引导教师有效进步。

    2.2整体规划构建智慧教育平台,数据服务教育

    本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各个应用系统独立,数据孤岛现象突出。这也是国内大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国内和本校现状,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是:构建数据核心,多元开发利用,即整体重新规划构建学校应用平台,优先建设学校“数据仓”,以“数据”为核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淘汰陈旧系统,将新系统开放端口接人“学校数据仓”以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数据沉淀,实现校园“大数据仓”,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大数据精准教学、管理和多元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融合下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自动记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时间分配,预习、复习、作业,勾画、书写、作图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提炼学生学习数据,从知识掌握、学习习惯等多元展示学生“画像”,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定向为学生发送不同媒体材料组合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方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问题,让学生随时处于教师的关爱下,同时通过数据,对学生开展德智体美劳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让数据融入教育中,积极探索“技术+教育”的“智慧”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融合下大数据精准教学管理:利用平台自动采集教师资源建设和应用数据,采集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环节教情和学情数据。学校、领导按需查看,定期对教学工作状况,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教学行为及其相关分析,对教学成效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性组织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改进措施,并针对异常进行实时管理干预。

    2.3坚持培训,借力提升,促融合创新

    本校教师每年都在接受继续教育,但从效果上来看,效果不佳。原因如下,其一是没有针对性,学科培训是针对全国教师开发,部分培训资源因教材版本不同等原因,缺乏针对性。其二是考评机制不佳,教师对待网络培训都是按应付“作业”对待,加之评价和考核难度大,就造成只参加无成效的现状,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但培训是教师的“活水”,需要改造引水渠道,保障“活水”来源有效、有质量、有针对性。结合国内其他学校做法,建议培训方式改为:外出实践内化针对。具体为部分教师到校外实训及进行整体的校本实训模式。即将学习接受能力较强、融合开发能力较好的教师派到校外培训,将培训学习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取长补短后制定本校校本培训,培训后结合过关课等相应的考试机制促进教师脱离技术“惰性”掌握校本融合课堂模式。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定期培训、定期考核,研究开发学科特性的应用范式,以实现让教师掌握应用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融人课堂中,使教学方式有所变革和创新,改变教学观念。

    2.4建设完善可持续优质资源利用模式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更新、优化的必要保障,借鉴浙江模式,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有偿使用、共享使用,让本校优质教育资源互通互享、互帮互推,实现校内资源共建共享,实践共研共进,达到“输血转造血”的目的。在资源沉淀成熟时,将平台向区域内其他学校推广,进一步外引内联,自我造血,保持本校教育教学先进性;
    同时将创新应用于优质教育资源模式,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深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学科资源多元化、校本化、丰富化。学科教师利用优质学科资源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开发教育资源、促教育融合模式探究,以实现促进教学资源优质化,促进课堂融合创新。

    2.5开展融合课堂评比、示范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将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点,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其重点还是在于融合范式的探究推广。“先锋队”的引领、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目标是促进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定期开展融合课堂评比、示范,以示范课引导教學观念、探索教学模式。示范课应重点展示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教学媒体应突破重点、难点;
    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媒体教学工具,转变为既能辅助教师。教”,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学”的工具。对优秀的教学模式和优质资源进行模型化,并有效推广示范,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3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要求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数字教师”,同时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教育不断重视,先进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换、建设,以教学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是一种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希望教师能积极迎合技术改革,勇于应用技术、融合技术、创新使用,坚持校本化,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7期)2021-11-13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6期)2021-11-13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24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23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5期)2021-03-08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5期)2016-11-16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9期)2016-10-18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技术 探究 课程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