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以图为器:可视化解析地理逻辑

    时间:2023-04-25 11:1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郑 曦 王信文

    (1.福州第十五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9;
    2.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学科素养的凝炼是新课程的精华,目前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都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并关注学科素养的扎实落地及有效培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依托教育教学,就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本质,明晰核心素养内在的逻辑关联,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梳理地理各要素逻辑关联,解析问题情境,融合地理教、学、测的整个学习过程,共同来达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文字、表格、图像、模型、视频载体等,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又能提升教学效率。因此,以图为器,可视化地解析情境,明晰逻辑,展示过程,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时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本质

    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1]图1 所示,立足地理实践,运用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的思想和方法,培养人地协调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素养的各要素是紧密联系,逻辑相关,必须通过地理学习即地理教育教学来培育。

    图1 地理核心素养架构示意

    地理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如图2 所示。人地观念是统帅,是灵魂,是地理课程育人价值所在,指导着各要素。区域认知是重点,是载体,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如果不具备一定层次综合思维的基本方法,那么区域认知就没有抓手,没有工具,根本谈不上对该区域的有效认知。反过来看,没有建立一定的区域认知理论,不但无法进行时空要素的关联,更谈不上深层次的综合思维。此两者融合协同,依托地理实践力,升华形成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所有要素的根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的统领和指导,所进行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将有可能偏离方向误入歧途,无法真正地导向正能量。全面来看,无论人地协调观,还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必须建立在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一应地理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图2 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关联示意

    (二)明晰地理核心素养的逻辑

    以正四面体重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见图3),诠释地理核心素养各要素的逻辑结构及关联架构,强调素养要内化融合,浑然一体,表现为稳定扎实,外显映射四个维度,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要求各要素均衡发展。[2]

    图3 地理核心素养架构体系

    首先,正四面体形态稳定,互相关联,结构紧密,相互支撑。正四面体的内部紧密,呈现素养的整体性。外显四个面分别代表地理学科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各自又都存在联系,两两间都各有相连,体现某单一学科素养的形成必然是其他素养的共同作用,任何单一核心素养不可能独立存在。单一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是其他素养的相互融合促进而来,也影响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稳定发展,正四面体的特性恰如其分地印证地理核心素养的架构。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逻辑来看,没有相关的地理实践力,就不可能达到相应等级水平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形成此等级水平的人地协调观。

    其次,正四面体也反映出各个素养的等级水平,正四面体的整体性还在于既可以内切又能外接正球体。代表较低水平等级的球体内相切代表地理核心素养架构的正四面体,又外相接更高一级水平等级球体,再相切代表更高水平等级程度的核心素养的正四面体,形成更高水平等级的内涵。很明显,较低的水平等级,对应同一较低层级的核心素养;
    如果从内切的水平等级提升到外接的水平等级,即表示外接的球体增大转化为更高一级的正四面体内切球体,就表示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通过核心素养的要素解析,确定以教·学·测融合的地理学习实践是核心素养整体培育的重要路径,明晰以图为器解析地理问题情境要素综合也是促教·学·测融合,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明晰逻辑就是为了问题解决,面对问题情境,融合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及规律,通过地理逻辑推理进而解决问题。

    (一)梳理地理问题情境的关联[2]

    “测”是教与学的延伸,也是教与学的检验工具,是情境解析的集中呈现。选取2020 年高考全国I 卷第37 题为典例,尝试运用“表1 问题情境解析表”分析,并以图为器解析问题情境的地理演变过程。

    表1 问题情境解析表(I)

    表1 中,拆解“地理事物”“行为动词”“时空变化”等要素,将问题情境咀嚼细,梳理清,明确“限定词”“设问”等,可以更有效地解析问题情境。“玄武岩形成与不同喷发时期”和“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的玄武岩地貌”认识理解是本题解析的逻辑钥匙,各地貌类型呈现的时空背景就是地理思维的线索导向,梳理清晰则情景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图4 的图示形象动态解析,[3]不同时期的玄武岩喷出地貌,因为内力(岩浆活动)和外力(流水侵蚀)的共同作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构成玄武岩不同的外显地貌。

    图4 玄武岩地貌演变过程

    以图为器,问题情境解析的思路在于: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古老(第一次)玄武岩喷出(内力作用)冷凝的地貌在长期流水(外力作用)侵蚀下,仅保留部分地貌(尖顶山),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玄武岩经历相同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保留出露的尖顶山、平顶山。较新年代(第三次)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并保留原有山体。通过把握时间及地貌的先后逻辑顺序,发生过程是不断演变的递进过程,明确问题情境中要素的综合,理顺地理过程中的先后关系和因果关系,并运用地理术语串联环节并组织答案。

    表2 中,“地貌变化”是要素综合的关键,内力、外力作用是驱动力,“形成”“出露”“侵蚀”等时空变化是情境解析的切入点,将每次玄武岩浆出露形成的台地,依时间先后厘清,自然而然就有了思维建构。

    表2 问题情境解析表(II)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测融合

    “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是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的有效方式。面对问题情境,确定问题目标,解析各要素的综合关联,找到基本原理,提取情境条件,运用地理思维,解析问题情境,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将“玄武岩地貌演变地理过程”进行精细的逻辑梳理,分析地理过程推理及地理要素关联。在“地貌”的教与学中,需要充分理解地理原理规律,理解地理变化过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相关要求为“识别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质量要求为“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岩石、地貌等的运动与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在教材中“活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 根巨大的海蚀柱……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 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 根海蚀柱倒塌)和“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①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②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等,都是“教”与“学”环节值得深耕细作的内容,只有通过地理的教与学,明晰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演化的地理逻辑,即:“地质作用—能量与物质的平衡—地貌演变—地貌景观”的时空变化,掌握一般的地理规律,在“测”的环节中出现不同问题情境,依然能够迁移探究特殊的地理规律,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问题任务。

    总而言之,形成地理教·学·测融合的实践,以问题情境解析为抓手,梳理问题情境,明晰问题逻辑,建构思维模型,层层推理解答问题情境。“测”注重有效解析,根植于“教”与“学”,“教”则是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学”主要指学生的自主学习,“测”应该是学习的延伸,在于进一步强化学习,通过学科逻辑将“教”与“学”与“测”融会贯通,梳理地理核心素养的架构关联,将各要素可以有机地联系起来,落实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评价测试等三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将地理核心素养的逻辑进行可视化的图析,才能明确内在本质,厘清学科逻辑。首先,创新教学设计,通过“教学相长”般的可视化,让逻辑关系清晰可见;
    其次,强调问题情境的解析,梳理思维架构,通过所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析案例情境,更好地完成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猜你喜欢正四面体解析逻辑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逻辑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1年11期)2021-12-05创新的逻辑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7期)2021-08-14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1年4期)2021-07-19睡梦解析仪语文世界(小学版)(2018年3期)2018-03-22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电竞初解析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相机解析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6年2期)2016-08-16构造正四面体巧解立体几何问题中学数学研究(2008年9期)2008-12-09正四面体外接球和内切球的半径的求法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8年1期)2008-02-23
    相关热词搜索: 可视化 图为 逻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