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从“琵琶”意象看南北宋词风之变迁

    时间:2023-04-15 12:5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姿含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1]343从中可见王国维对南北宋词的褒贬态度甚为鲜明,“北宋风流,渡江遂绝”,认为南宋以后的词极少有北宋的气象,更不能与之媲美。王国维的观点,自然对后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词的历史长达三百余载,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相继兴起又衰落,但从整体上把南北宋作为一个分界点来考察,就可以从中总结出词风变化的深层规律。

    琵琶作为与宋词演唱结合最密切的一种乐器,也是鉴赏宋词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对《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初步梳理,综合检索书中与琵琶有关的词约有百首,足以证明琵琶在宋词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作品,包含词人对琵琶乐器及歌姬的描绘、琵琶意象所寄托的情感和人生感慨等等,很多名曲倾动朝野,广泛传唱,经久不衰,从而使“琵琶”意象成为众多词人内心隐秘情怀的代言方式。翻开宋词,一行行优美的句子映入眼帘,仿佛听到了来自宋代的悠扬琴声在向我们深情诉说:“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2]128“金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2]155“琵琶旁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2]197这样的词句不胜枚举。词人们爱把琵琶与诗词结合,赋予文字更多情感,也把音乐凌驾于文字之上,实现了诗词与琵琶的完美融合。

    宋词之美,美在音乐。宋词与燕乐的联系较为密切,燕乐的乐器种类繁多,有琵琶等弦乐器,也有笙、笛等管乐器。清凌廷堪《燕乐考原》认为“燕乐之原,出于琵琶”,“燕乐之器,以琵琶为首”。琵琶是燕乐中出场频率最高使用最广泛的乐器,琵琶的渊源最早可见于东汉刘熙《释名》:“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名也。”[3]91琵琶最初是一种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推出时为“枇”,向后挑进时为“杷”,“枇杷”因此得名。诗人王建《赛神曲》提到“男抱琵琶女伴舞”,说明唐代的演出是由男性弹奏、女性伴舞,形成这一分工的原因与琵琶特点密切有关。琵琶作为一种弦乐器,横抱弹拨,确实需要很大力气,故而多由男性完成。到了宋代,琵琶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都发生改变,从横抱变成竖抱,用手指弹拨代替使用拨片。这种变化使琵琶弹抱变得简单便捷,琵琶由男性专属转变为更适宜女性歌姬弹奏、同时抒发内心情感的工具。宋代至今,作为抒发心情、休闲娱乐的乐器,琵琶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据考证,琵琶种类有二,一是汉时由匈奴传入的直项琵琶,二是北魏由龟兹传入的曲项琵琶,我们日常演奏使用的琵琶就是经由直项和曲项琵琶综合演进而成。燕乐所用正是曲项琵琶,形制为半梨形曲项,四弦四相,音域宽广,有极强的表现力和造型能力。这样的构形优势为乐曲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数以百计的琵琶曲由此诞生并广泛流传,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琵琶词亦影响深远。

    琵琶作为古诗词常见意象,大多营造一种萧瑟哀伤的意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扫弦的豪迈凄凉好似诉说戍边之苦。最初“琵琶”意象多表现西北少数民族的豪迈之情,出现在边关沙场。因琵琶的独特音色擅长表达弹奏者的内心情感,之后琵琶与青楼舞馆逐渐联系,凡此类场所作词,琵琶必不可少,遂成为长短句常提及的特有意象。自唐后琵琶进入繁盛时期,从宫廷燕乐到普罗大众,已然成为一个共性社会认知,一种特定象征符号。“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表面转喻弹奏琵琶的歌女,实际借古伤今,表明要及时追求现世快乐,通过艳词意象体现风月相思。古敦煌壁画也描绘过有关演奏琵琶的场景,作品意象形态万千,可见琵琶之渊源有史可鉴。“琵琶”意象大多不出相思、离愁、怀旧等,宋词中又多了几分时代内涵,意象背后可以窥见南北宋词风变迁的信息。

    词起源于汉魏乐府民歌,两宋发展至最辉煌时期。中国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始自《诗经》。《论语》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433同样道理,词体词风形成也与音乐息息相关,而燕乐兴起开辟了全新的音乐时代。北宋词与燕乐结合,使词整体向民间文艺方向发展,南宋时雅乐兴起,词风偏于“骚雅”,俗乐也逐渐转移到其他形式当中。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最初产生都是以最质朴最自然的形式,就像《诗经》中爱情婚姻诗总是纯粹自然、热烈真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发乎情、止乎礼的美好楷模。词也是如此,北宋词重抒情、多写实,“琵琶”意象较具体,容易落到真情实感上。而南宋词开始重修饰、好雕琢。比如,同是描写琵琶声音,北宋为:“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苏轼全篇只用比喻来描写琵琶声音,直接描写听琵琶时的直观感受。南宋白玉蟾《琵琶行》这样描写:“凛如猿咽梧桐晚,款若莺啼春昼暖。鹍弦转处如胡笳,宫调弹时若羌管。”言语较多雕琢和修饰。正如周保绪所说:“南宋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混涵之诣。”南宋词长于技巧,却不如北宋拙率之美,因其过于强调遣词,反而觉得刻意,倒不如北宋时期自然。

    北宋以琵琶为首弦乐盛行,词多是小令,清新、明快、急促、短小;
    南宋管乐渐成主流,曲调悠扬、舒缓、平静,以慢词为主。慢词盛起,形成“纵笔直书,或刻意描绘”的词风。南北宋词风的变迁,琵琶兴衰不容忽略。宋翔风《乐府余论》:“北宋所作,多付筝琶,故啴缓而易流;
    南渡以后,半归琴笛,故涤荡沉渺而不杂。”北宋时词配弦乐器,声音柔美动听,词中意象的表达也是和缓如涓涓细流的相思之情,弦乐承担了大部分抒情因素,巧妙寄托少女心事情思。南渡后,由于政治原因,社会环境变化,歌者演奏加入古琴、笛子等管弦乐器,声音浑厚有力,适用于忧郁抒情,故诗词意象中增添一份涤荡净化、坚定沉重的爱国之情。

    (一)北宋“琵琶”意象——“说尽心中无限事”

    北宋时期,社会上流行享乐之风,不仅中上阶层,士人也是如此。孟元老出身官宦,曾言“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其生活奢靡可见一斑。自晚唐温庭筠《花间集》,婉丽绮靡风格定调,词中以女性为主体,也不免有些“男子作闺音”风格延续。尽管苏轼的出现给词坛带来一缕清风,也很快被周围的浓烈香艳包裹,北宋末期“词为艳科”愈演愈烈,完全陷入泥沼之中。北宋很多词人精通乐理,讲究词入乐协音律,为了使词便于传唱,刻意写得凄美清丽。琵琶自身带有哀婉凄苦的声音与词的婉约柔媚风格完美贴合,致使琵琶意象与相思之意逐渐联系起来,长此以往,琵琶已经成为“相思”的代名词。

    贺铸《减字浣溪沙》就是一首典型闺怨诗,把话题中心放在女性身上,用大笔勾勒白描直抒胸臆,写心中怀人,不能释怀,拿起琵琶,翻出旧谱,倾诉心事。琵琶四弦声音凄怨,心情不能舒缓反而更加低沉。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燕飞人静画堂深。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

    贺铸词都遵循婉约传统,张耒评价“贺方回体”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认为贺词是真正的抒情文学,是为情造文的心灵之歌。这首词从正面描写深夜怀人情思,不是细碎尖巧,多是婉曲深邃,满溢深情,更将贺词秾丽奇艳的特征呈现得淋漓尽致。

    别后相思,再忆当时初见之情,如梦如幻,写少女借助美妙琴声,传递心中情愫,以浅语诉深情,可谓“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小晏词中无不透露着两个重要主题——艳情和闲情,表现的是曾经拥有却不可再次触及的快乐生活,其抒情基调感伤哀怨,婉曲幽峭。由“去年”“当时”等字眼可以看出,这首词主题正是年少时沉溺烟柳繁华之地的美好回忆,定格在过去某一处欢欣时刻,与眼前景物相对照,用琵琶诉说相思,为全词营造一种感伤凄迷的怀旧氛围。

    北宋词风多柔婉,词人“词为艳科”被看作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婉约词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此能够生生不息,具有独特魅力。此处再举柳永《隔帘听》为例:

    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虾须窣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房杳杳。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这首词以男性眼光观察女性世界,柳永恋情词多是如此。琵琶弹奏者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都引起了无限遐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词人眼中,她是以曲传情,帘外痴情人则听出了乐曲背后的相思情事。主题还是常规闺怨词,但柳永词中女子,绝对不是贵族大家闺秀,而是个普通市井妇人,不耐寂寞大胆吐露心事。词中语言直白浅露,把女子相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生动自然地描写真情。活泼俏丽的语言,明显带着世俗意味,反映了市井男女情感自然勃发的情态。

    虽然我们都用“婉约”来概括这一派词风,但大小晏尚雅和柳永趋俗近乎对立。市民群众“以俗为美”的审美情趣和正统文人的“含蓄蕴藉”之艺术嗜好大异其趣。同样是“琵琶”意象,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精约概括,甚至概念化,轻写实而重写意,温柔敦厚,只浅说心中忧愁,并无过分抱怨之意。柳永“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以直率火热口吻直抒女主人公对所欢又恋又怨的愁丝恨缕。北宋词描写范围狭窄,基本承袭了晚唐五代婉约词风,多写春愁秋恨、闺情别绪及简单写景等。南宋不仅在作品描写范围有新突破,词风也有很大转变。

    (二)南宋“琵琶”意象——“分明怨恨曲中论”

    南宋时期,词作风格已演变得与北宋前期迥然不同,逐渐雅化并在渐变基础上达到质变,从“代言立说”到各抒己见,雅乐在词中分量大过俗乐。这一转变主要原因是两宋之交社会动荡,除此之外,音乐对词风雅化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琵琶”意象所体现的艺术价值依旧不减。

    靖康之变后,词人们更多关注国恨家愁,以报国壮志一类诗词为多,词风转变追求风雅。爱国词人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就把这种国破家亡弹唱得淋漓尽致。琵琶虽是假借妇女之手,但更多寄托着无限家国之恨,实则是一首国家兴亡曲,与北宋单写缠绵委婉闺怨之情大有不同。稼轩贯穿词中的浓烈爱国之情,沉郁顿挫,慷慨激昂,却不是粗犷语调,而是展现了细腻的艺术纹理。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首句由开元《霓裳》之舞说起,如白香山为商女而赋漂零,王昭君赴绝国而怀幽怨,都是引用琵琶相关典故,以此吊古凭今,感叹“云飞烟灭”“繁华歇止”,不再是单纯咏物,更是通过琵琶表达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

    张元幹是南北宋词风转变时的关键词人,《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用“琵琶”典故,以汉代和亲比宋金议和,映射最终失败结局,感叹李纲当年抗金豪情与如今南宋屈辱求和遗恨,反映出深重的民族矛盾以及作者怀念故国的忧郁心情。张元幹词风豪放,但词意深婉,琵琶声代表的就是为国事担忧之心。张词引用如下: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靖康之难”改变了以张元幹为代表的一众词人词风,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其词风从清新婉丽变为南渡后豪放悲壮,作品也多充斥着时代气息。他的两首政治抒情名篇《贺新郎》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的黄钟大吕之作。

    词在这时已突破伤春离别“艳科”俗套,成为针砭时弊、指斥国事之利器。古今盛世之衰、天下兴亡之感都在词中有表达,还有些记游、记事、赠别词,类别在不断扩大,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成为势不可当的主流。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不同倾向风格,但豪放和婉约只是宋代词风概括式划分,绝不能包罗万象并一概论之。

    (三)南北宋词风之变迁

    造成两个时期词风如此反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社会变化,导致词风不断转变,逐渐完成从北宋到南宋词的转换。宋代自开国以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继而带来文化事业兴盛,城市经济繁荣为享乐风尚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上新旧党争权夺利,“杯酒释兵权”,文官待遇优渥,市民阶层兴起,文学重心下移,多种因素共同构成及时行乐的社会风气。词人们活跃词坛也不能脱俗,纵有满腹经纶和治国理政才干,能力也无法发挥,追求享乐的风气在不断侵蚀着他们。词人们也跃入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词人才情一旦激发,他们笔下之词不免带有绚丽色彩。

    此后发生巨大社会变动,不免使词风向反方向发展。金人铁蹄踏破了宋人的繁华梦,靖康之变使人们瞬间陷入灾难之中,金人大量屠杀宋人,故土难寻,亲人离世,宋代词人再也无法感受欢乐氛围,因此激起南渡词人普遍觉醒,整个词坛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与北宋升平享乐时代不同的色彩和声调。词人李清照本是擅于写闺阁之词,南渡后满篇尽是故国故土之感,“黍离之悲”和“报国之志”在词坛交相辉映。

    清代朱彝尊《词综·发凡》道:“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5]22潘德舆曰:“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虽然南宋较之北宋在内容和题材上都有所突破,也在向前发展,但总体看词的境界不及北宋,艺术成就和社会地位不高。当南宋朝政被主和派把控,大多数词人选择辞官归隐,此时隐逸词纵情山水登上历史舞台,词中都是空明澄净境界,其中也萦绕着家国之思。三个时期不同风格变化,从享乐之娱到家国之痛到山水之情,逐渐完成了从北宋词到南宋词的转变。

    受到时代环境及文学自然发展影响,歌词环境也发生变异。北宋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妓女走卒,都可以是歌唱主角。词的功能多是娱宾遣兴,是随意应酬创作,是自然真性情表达。柳永作品更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南宋词逐渐从音乐中分离出来,可自由发展创作,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仅限于少数词人创作,纯文人阶层会结成“词社”,大多是结社应酬和文人之间唱和。词人作词成为一种高雅活动,一种精心安排,一种庄重情感表达。正如周介存《论词杂著》说:“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应歌”“应社”,也是南北宋词风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而得出北宋词能得声调之谐美,以自然入盛;
    南宋词力求体制之雅正,以技巧工丽见长。综上所述,宋词以此铸就了一代文学辉煌,成为宋代文学之胜。

    一声声琵琶音,诉不完相思情。宋代之后,歌词不再兴盛,而琵琶并未衰竭,使用范围则不断扩大。自琵琶传入中土,这门乐器开始受到人们广泛喜爱,唐宋快速发展,元明清不断丰富,琵琶真正成为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明清时期民间曲艺音乐盛行,琵琶在经历不断发展后趋于成熟,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琵琶音乐。每个时期都拥有不同的琵琶文化内涵,也是历史向前发展所赋予这门乐器的厚度,琵琶对整个古代音乐及文学发展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大发议论:“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6]12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宋后词作也不乏优秀作品,后代词中也多有“琵琶”意象描写。金人刘迎《乌夜啼》“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写对琵琶歌姬的怀念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两人相逢有万语千言都流入琵琶声中。词中用到琵琶意象,丝毫不见金戈铁马豪爽之气,却似北宋婉约之词。元代白朴《木兰花慢·歌者樊娃索赋》“莫要琵琶写恨,与君同是行人”,直率地写自己沉迷女色,想要及时行乐,颇为畅达。明代李梦阳《如梦令二首》“昨夜洞房春暖。烛尽琵琶声缓”,也是一首代言体小令,描写女子深夜怀人相思,词风本色,与北宋时期琵琶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因金元明词多在于模仿,没有突破创新,故而很少有人提及。词到了清代又逐渐中兴,清代陈维崧《摸鱼儿》“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干处”,由一曲琵琶古乐涌起无限感叹,伤古吊今,风雅有致。踏着古人足迹寻来,耳边阵阵琵琶声,回首前人留下的琵琶词,不仅带我们重温曾经的美好,也给读者带来无限感慨。

    至现代徐志摩有《半夜深巷琵琶》,琵琶声表达的是“凄风”“惨雨”“落花”,也是心中“悲思”。开篇第一句“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在寂静无人的深夜突然响起了琵琶声,奠定了全诗抒写爱情悲剧的基调,是琵琶声抒情意蕴的升华。不仅诗词中经常会出现“琵琶”意象,小说、戏曲中也多有涉猎,也大多是营造凄凉氛围,表达爱情相思之意,抒发个人郁闷心情等。作为抒情常用乐器,琵琶意义重大,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王朝更替,展现了超越自身的艺术价值。

    从南宋到北宋,词风变化一直是人们讨论和关注的话题。词风转变与时代背景、歌词环境、音乐演变、文学发展都有关系,这些因素都体现在具体作品中。“琵琶”意象在宋词中大量出现,见证着这一历史转变。北宋时期琵琶声流丽婉转,只诉相思,率性而发,娓娓道来;
    南宋时期琵琶声铿锵有力,多了国破家亡的哀叹,构思巧妙,句法雕琢。宋代词人喜爱琵琶入调,琵琶词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从宋代直到当代,悠远的琵琶乐音始终回荡并不断融进新的生活内涵,在广泛流传的同时鸣奏着时代的崭新旋律。

    猜你喜欢词风宋词琵琶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3年3期)2023-03-14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天中学刊(2022年2期)2022-04-27半小时漫画宋词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2021年2期)2021-09-10半小时漫画宋词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2021年3期)2021-03-16琵琶老店琵琶声黄河之声(2020年17期)2020-11-05品读宋词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宋词连环画报(2017年4期)2017-07-08探索姜夔词的幽冷词风青年文学家(2016年24期)2016-08-01张鎡词论青年文学家(2015年8期)2016-05-09我的“反弹琵琶”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相关热词搜索: 意象 宋词 琵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