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上海红色资源整合:现状、困境与路径研究

    时间:2023-03-27 09:5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福进 马 峥

    作为红色基因的物质具象与历史镜像,红色资源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精神谱系和实践理路联结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先后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6日。的理论与实践遵循,以及“红色基因代代传”(2)《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人民日报》2016年7月28日。的工程建设要求。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始源地,城市地下斗争的纪实地与中央机关的长期驻扎地,以丰富的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境界与政治品格。因此,将上海红色资源全局性、系统性、多路径的“整合”起来,使人们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于新的征途中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显得尤为重要。传承弘扬红色资源实质上是维系红色文化主权与价值观的问题。立足于上海,在红色资源的主体、空间、传播维度形成合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的积极引领作用,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现实支撑。

    上海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先进性文化精华的集合体,也是新的历史方位下进行精神生产和文化实践的重要生产资料。马克思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1页。作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领域,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社会延续性,也就是说,文化的发展总是取决于人们已有的总体意义模式和概念系统。于特定区位的上海红色资源而言,弘扬传承和保护利用的命题在本质上是以隐性或显性方式,使人们在对丰富资源承载的历史人物、事件与信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普遍占有的文化自觉状态。因而,在时空双重维度的透视下,对上海红色资源形成全面、系统的对象性认识成为首要问题。

    从整体上讲,上海是红色资源的“根”与“源”,并且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的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景观。1920年,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此后,在党的酝酿和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不断地丰富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内涵。以表现形式为区分,上海红色资源可以概括为“人、事、物、魂”四种类型。其中,“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各族人民;
    “物”既呈现为直观的历史遗存,如革命遗物、遗迹、遗址等,也包含历史文献,如数据、文本、声音、图像、歌曲、标语等记录历史的信息载体,也包括为形成“民族共同历史记忆”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4)陈世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
    “事”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中实现量变到质变飞跃,具有重大影响的实践活动;
    “魂”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延续性的,也随具体时空转移的各种革命精神与文化传统。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涵盖了以物的形态留存下的“人”“事”“物”,而非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是贯穿于前述要素中的“魂”。

    具体来看,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在时空域内覆盖面广、延展线长。一方面,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连点成线,绘成完整的红色谱图。据2020年上海市委统计数据显示,以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时间区间,上海现存各类红色资源612处;
    此外,同年出版的《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一书,陈列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中,留存下的1000处红色革命纪念地。其中,有保存完好、认知度较高的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故居等红色纪念馆;
    有内容多元、特色鲜明的南国艺术学院旧址、上海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组织部干训班旧址;
    也有革命爱国人士在地下斗争、抗日救亡、统战等领域的红色史迹。另一方面,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是以牢记上海革命历史、弘扬上海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文化空间。除了中共中央历次会议旧址、著名领导人故居之外,上海红色资源还以《伟大的开端》《中共上海创建图史》等出版作品;
    “信仰的力量”“光辉领航”等红色展览;
    《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晨曦——上海解放》等美术作品;
    《回望》《浴火黎明》等影音作品,作为基于历史记忆二次构建与展现的物质资源。

    非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主线明确、载体多样、形式多元。非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是上海红色文化的“魂”,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线,辅以人物、地点精神的支撑得以立体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8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之中。进而,非物质形态的上海红色资源以建党精神为稳态内核,依托于人物、地点等主线形式,不断地丰富与充实着。例如,表现追求真理、报国为民的“渔阳里精神”;
    表现不屈不挠、英雄气概的“龙华精神”;
    传达坚定信念、严谨治学的“闻天精神”,坚守信仰、党性坚强的“陈云精神”,等等。

    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红色资源地图的全貌,上海红色资源由于在内容存量、传播能力等方面占据高位,成为“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中的重要一极。然而,在多元文化格局与多元话语环境的影响下,上海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工作的持续推进面临一定的阻滞力。在上海红色资源呈现出“共性”不连续、“特性”不突出的难题,以及渗透力、传播力不足的局面中,文化资源整合作为推动文化因子兼容、重构并不断趋于一体化的路向,为上海红色资源构筑内外合力开辟现实路径。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谱图的发源地,上海肩负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红色基因传承历史使命。一方面,上海是红色基因的资源高地。自中国共产党酝酿时期至今,上海的红色资源在时间序列上从未断裂,在空间布局中表现出独具区域特征的稳定样态,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上海是文化资源的传播高地。上海城市本身的吸引力造就了上海发达的旅游业,这既为上海传承红色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条件,也对上海提出了“传承什么,怎样传承,如何传承好”红色资源的时代命题。上海城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历史文脉传承工作。从已有计划来看,上海各级各部门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提倡与政策引导下,积极推动“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彰显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地位,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解放日报》2021年5月31日。的工作,在红色资源领域设立地方性专项法规,切实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制度。此外,与之密切相关的有已被列入上海市民心工程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以及被纳入上海“十四五”文化规划的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7)吴頔:《“红色文化”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党的诞生地”成为上海鲜亮名片》,《文汇报》2021年12月31日。。

    然而,上海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工作在内外源文化环境的现实境况中面临双重挑战。首先,在内源性文化资源的布局方面,上海红色资源在与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上海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等资源的交汇中,呈现 “共性”不连续、“特性”不突出的难题。在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视域下,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以特定历史境况下的需求和需要为先导,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上海红色资源而言,其既是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基础上滋生、发展起来的(8)熊月之:《红色文化形成于上海,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关系一如树木之于土壤》,《文汇报》2018年5月9日。,也因其生发给予特定的时空环境,而具有独特性。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作为上海文化的三大品牌之一,“红色资源”的标识在实际打造过程中,与其他两大文化品牌在历史延续性上的衔接有所断裂,同时上海红色资源本身独特性凝练也不够充分。其次,由于外源性文化环境中多元性的话语,加之上海红色资源在数字化、多媒体性化的现代媒介中赋能不足,引致上海红色资源出现“传播”难题。一方面,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性与文化交往模式中“和而不同”的理念,直接导致上海红色资源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模糊化的境况。另一方面,上海红色资源对于现代媒介的搭载速度、广度与科学技术在现代媒介中的渗透速度不成正比,这使得上海红色资源在外源文化环境中的渗透力、传播力不足,出现被边缘化的局面。

    文化资源整合以其对文化资源有机整体内要素效能最大化的组织,为上海红色资源构筑内外合力提供现实路径。所谓文化整合,“就是把不同的文化要素按照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重建建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9)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与之类似,文化资源整合就是将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积淀物,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文化资源整体,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性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以达到最优化的整体效果。由于上海红色资源全局呈现为复合型文化结构,有针对的实现其整合实践需要同时兼顾“对内”与“对外”两个维度。首先,“对内”的上海红色资源整合以其本身研究的深入化、资源丰富化、受众覆盖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性协调的原则对研究与开发主体、红色文化空间资源、传播渠道进行整合,以形成上海红色资源内部开发建设的最优整体,增强上海红色资源的硬实力。其次,上海红色资源的“对外”整合以实现其本身对受众影响最大化为最终目的,通过定位整合、认知整合、情感整合等方式提升上海红色资源对外传播的覆盖力度,增强上海红色资源的软效力。上海红色资源的对内与对外整合相互依存,以对内整合为基础和前提,以对外整合为目的和效果,二者以上海红色资源的内涵为核心,统一于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中。

    全面整合上海红色资源,是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工作成为重要课题背景下的有力举措。对内构建主体合力、资源合力,对外形成传播合力,既是提升红色资源本身吸引力、认同力与影响力的现实举措,也是以红色资源的精神意蕴丰富上海城市的文化内涵现实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要把握好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精神内核,以此为主线不断传承与弘扬上海红色资源内蕴的坚守初心、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品格。

    (一)上海红色资源的“主体”整合

    上海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与保护利用工作在多级主体间协力推进的格局中得以开展。具体来看,由研究主体、开发主体、传播主体与教育主体组成的四级主体格局,是上海红色资源“代代传”工程的基点。从主体的界定和职责来看,研究主体旨在推进上海红色资源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开发主体包括初级开发主体与次级开发主体。前者以各种渠道的考证将上海历史文脉中具有“红色”因子的资源识别出来,后者着力于将上海红色遗迹、场馆等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旅游资源,并开发上海红色资源的衍生品,将上海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核融入文艺作品与纪念品等形式的文创产品中。传播主体可以分为两级,一是传播引导主体,主要是上海是的相关文化旅游、宣传部门,二是传播媒介主体,指涉及传播上海红色资源相关内容的大众媒介。教育主体承担红色资源的教学转化与教育引导工作,主要由红色资源旅游地和高校组成。从各级主体间的关系来看,上海红色资源的四级主体间层层递进、以彼此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其中,研究主体是基础,没有研究主体对上海各类资源红色性质的界定与内涵的挖掘,开发、教育与传播就无从谈起;
    开发主体是上海红色资源转化利用的关键推手,没有开发,上海红色资源就只能停留在观念层面,传播主体和教育主体是上海红色资源从高阁走向大众的现实路径,只有在传播和教育中,上海资源承载精神内核才得以转化为真正的红色基因。

    目前,上海红色资源的多元主体间已呈现出初步协同合作的趋势。2019年5月,“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在上海大学揭牌,该研究院是全国首家由地方党委、党史研究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四方携手联创的红色文化研究院,构筑跨界平台,集学术研究、思政实践、宣教陈列、文物征集、文创研发为一体(10)刘昕璐:《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宣告成立》,《青年报》2019年5月28日。;
    2020年6月,“红色文创发展中心”在中共四大纪念馆正式成立,该中心旨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将资源方、创意方、生产方、宣传平台、传播平台联接起来,以文创赋能上海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与保护利用工作(11)单颖文:《5G动画片、情景剧、百幅地标书画……“红色文创”这样走进年轻一代》,《文汇报》2020年6月25日。;
    此外,2021年6月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正式上线,实现了上海红色资源“一网统管”、红色文化应用“一网通办”、红色文化载体“一站服务”、红色文化资源信息“一站共享”的功能集成(12)屠瑜:《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正式上线》,《新民晚报》2021年6月18日。。综上可见,在上海红色资源主体格局的全局中,研究主体、开发主体间经过联结整合已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互动关系,然而部分传播主体与教育主体的地位与角色边缘化、功能与作用不突出,甚至实际并未被囊括进来。

    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顶层设计机构是上海红色资源主体整合进一步深化的需求。顶层设计机构在政府机关主导的前提下,首先要统筹上海红色文化研究主体、开发主体、传播主体与教育主体。一要实现红色文化“质”和“量”的同步提升;
    二要形成“保护有力、开发有度”的资源开发格局与“形象有趣、精神鲜明”的文创衍生品开发格局;
    三要在拓展丰富传播渠道的同时,掌握舆论主导权;
    四要落实完整、准确的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积极的传播状态与鲜明的传播形象。其次要监制上海红色资源的专职责任机构,负责资源化发展、延续、传承的政策制定,积极协调发改、交通、金融、规划等政府其他部门参与进来,推进上海红色资源传承与转化、创新发展的同步性,集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打造“政出一门,行业联动”的管理格局。

    (二)上海红色资源的“空间”整合

    上海红色资源在空间的集聚性上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资源集中于特定的空间区位。在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圆心的一公里内,涵盖了上海红色资源的核心文化景观(13)方翔:《1020处红色纪念地串起红色城市故事》,《新民晚报》2019年9月16日。;
    二是资源在空间区位全景中数量众多,居全国首位。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汇编整理的上海红色文化地图(2021版)而言,红色资源的印记覆盖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等上海各区县;
    三是资源以革命纪念馆为主要载体,部分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呈现效果差。由于上海红色资源在历史形成过程中长期受租界等特殊地理格局的影响,这导致当今已发掘的资源在空间呈现上以纪念馆为主体,而更多的纪念地分散各处,有的甚至处于居民区内,只能以小型围栏或标识性纪念牌形式保护(14)孔亮、高福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及研究述评》,《上海文化》2020年第10期。。

    就上海红色资源空间整合现状来看,以空间集聚性为理念优化和整合上海红色资源景观已初具成果。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网发布的十条“上海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中,既有包含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刘长胜故居、上海蔡元培故居的纯红色资源路线;
    也有始于中华艺术宫,终于三山会馆的上海文化资源混合路线;
    还有贯穿于城市间,从上海出发,途径常熟、句容、镇江、南京等地的跨域红色资源路线。此外,《追寻红色足迹——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布图》为上海红色资源设计三个主题,共涉及八条路线,将上海红色资源与地标建筑、古镇景点结合起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共青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相关单位,发布了七条红色寻访路线(15)张晓鸣:《挖掘独特资源!七条红色线路致敬初心》,《文汇报》2021年5月8日。,体现出将上海红色资源与现代性博物馆、展示馆进行空间整合的思路。

    从上海红色资源的时空特点与整合现状出发,时空整合着眼于进一步将上海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连点成片。首先,要在时间维度上串联起上海红色资源的完整时间线。思路之一是展现上海红色资源在具有丰富景观的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色资源线的全貌;
    思路之二是以上海红色资源在时间维度的完整性为导向,在重大历史事件的组合中呈现出红色资源在上海城市的始终。其次,要在空间维度上打造红色资源的区位面。一方面,提高上海红色资源与上海其他文化资源在地理区位上的整合深度。以上海红色资源为主线,将上海红色资源和上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以上海城市区位空间全景为布展,在其中注入红色记忆,传递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加强上海红色资源与红色资源谱系全图的空间整合。在大主题上,选定特定的接续、结合方式加强与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地红色资源的跨省旅游整合;
    在小范围内,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如南京、常熟、嘉兴等地红色资源的空间整合。

    (三)上海红色资源的“传播”整合

    文化传播作为文化样态外向式辐射的过程,关涉文化样态自身价值和生命力的确证问题。也就是说,上海红色资源只有在传播中,才能持续彰显其先进性与丰富性。文化传播是某一具体文化的特质或元素向外传递、扩散的现象,其核心问题在于传递什么样的文化特质?以何种方式传递文化元素?进而,上海红色资源的传播整合,作为有效传播上海红色文资源的历史内涵、文化特性与精神价值被提出,涵盖传播定位整合、传播内容整合两方面内容。

    第一,整合重构上海红色资源的定位,彰显独特性。文化定位是文化传播的“源语言”,对于文化被接受与认同取得的最终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上海红色资源的多重文化特质中明确独特形象,标识全局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红色资源作为一种兼容性的文化复合体,其特质在上海文化资源与红色资源两大谱图的交集处被标的。一方面,“体现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气息,具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特质”(16)高福进:《上海:既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源头》,《解放日报》2019年2月19日。,是上海红色资源在红色资源谱系全图中的独特定位,也是上海红色资源区别与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资源聚集地的根本标识。另一方面,体现了鲜明的中心城市文化特征,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密切,是上海红色资源在上海文化资源谱图中的鲜明特色。从上海红色资源的现实定位情况来看,已有代名词如“初心之地”“党的诞生地”“红色之源”等,多是基于红色资源谱系全图方位下的定位,仅凸显上海红色资源的“源”“初”要义,体现出上海文化资源视角下的定位缺失。由是,上海红色资源定位的整合与重构,就是要在两大资源谱图的交集处建构起上海红色资源的全新立体形象,在“源语言”方面形成亮点与焦点。

    第二,整合上海红色资源传播方式,巩固独特形象。文化传播的介体选择与搭载是文化样态到达受众的核心环节。整合上海红色资源的传播介体形成传播合力,对增强上海红色资源的覆盖力,扩大影响力、提升认同力有重要作用。文化传播有“硬传播”和“软传播”两种方式,从“硬”到“软”折射的是一种“宣传”到“交流”的转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以上海红色资源为内核的硬传播内容,书籍、美术、音乐、小说等都从属于前述范畴。同时,软传播也在积极的探索中。中共一大开放的“初心大课堂”“中共一大·回到1921”(17)杨玉红:《申城首次推出“红色之旅”一公里深度游》,《新民晚报》2017年9月17日。等主题式沉浸旅游体验项目,在上海环球港举办的搭载AR、VR科技的“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百年连环画体验展”(18)许旸:《海派连环画串起建党百年长卷,沉浸式互动中体验红色故事》,《文汇报》2021年7月3日。,都是上海红色资源软传播较为成功的尝试。整合上海红色资源的“软”“硬”传播方式,营造全覆盖、软交流的传播氛围具有必要性。从具体措施来看,一要充分发掘、广泛利用公益性的音频、视频传播渠道,并进一步开拓书画、雕塑等“硬”传播路径;
    二要持续推进上海红色资源与时代技术赋予的交互性、智能性体验方式的融合,将上海红色资源的传播与旅游结合起来;
    三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以“交流”的方式将上海红色资源所承载的意识和精神融通于受众的认知和情感。

    综上所述,承载着伟大建党精神等诸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财富的上海红色资源,一方面承担着彰显红色基因强劲生命力与先进性内涵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肩负起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吸引力的时代课题。整合上海红色资源,构建合力主体、打造资源合力、形成传播合力,将红色资源谱系与当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契合起来,是上海红色资源发展与转化利用的创新思路,也是回答其历史性问题的有力支点。

    猜你喜欢 红色上海主体 上海电力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9期)2022-10-10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上海之巅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11期)2020-12-28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6年2期)2016-05-17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
    相关热词搜索: 上海 路径 困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