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时期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

    时间:2023-02-27 14:0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磊,江洁,梁建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疗、建筑、军事和能源等各个领域[1-3]。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行业优势逐渐凸显。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5倍,自给率提高了17%,新增化工园区规模以上的企业提高了5%左右[4]。然而,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使命的高职教育却面临着化工类专业发展受阻的困境[5-6],出现了专业招生不畅、生源形式多样、学生整体素质变差等问题[7],这直接影响着化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高职院校已经迫不得已停止了该专业的招生计划[8]。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自2019年以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高职百万扩招计划、《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不断出台[9],说明了国家坚定提升新时期高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决心。此时若是乘势而上,深刻剖析化工专业发展面临问题的症结,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现状的扭转及专业内涵建设的进一步提升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工需求脱节严重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与企业用工岗位的保持高度一致[10],需要学校前期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用工岗位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进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用工岗位也会不断调整和变化,而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却没有及时的更新,出现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工需求不一致性不断加大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学生对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缺少认同感。按照要求,高职院校在开设化工专业之前,往往需要做比较详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便了解该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等信息。但也不排除一部分高职院校根本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只是基于盲目跟风的目的直接照抄照搬了一些本科院校或者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致使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企业人才需求背道而驰。还有,按照规定,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常需要每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多是凭借主观经验草率完成,并没有更多调研数据做支撑,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仅仅是流于形式。由此可见,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缺少市场调研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做到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够强,很难在企业和学生中形成良好口碑。

    1.2 教师团队综合力量薄弱

    首先,从教师引进层面上看,因为专业发展的不景气,学校往往不再考虑新教师的引进,导致专业教师梯队出现断档,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凸显。其次,从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上看,因为对专业的后续发展信心不足,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逐渐变弱,得过且过思想泛滥,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化工行业最新的发展动向,所教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衔接差,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从教师的业务能力上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依然拘泥于传统,缺少大胆探索教学改革的勇气,缺少及时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合理融入教学中的与时俱进精神,缺少集中力量建设专业资源库的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团队综合力量薄弱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是导致专业发展不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3 教学内容“繁、旧、虚”现象明显

    从教学内容上看,个别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学内容繁而不精。教师只是按照书本教学大纲选取了教学内容,并未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梳理、优化、整合,出现了教学内容繁和杂的问题,而重点内容不突出,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性不强。第二,教学内容陈旧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学专业中涉及到的一些工艺、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逐渐向绿色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把这些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然而,实际教学中,迫于固定的教学思维,很多老师依然习惯使用之前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致使在社会上寻找“落脚之地”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第三,教学内容“虚”的现象突出。实际教学中,理论讲解的安排依然居多,过多的理论讲解让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致。按照国家《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关于“高职教育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的规定,虽然高职院校之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改观,但个别高职院校迫于有些教学内容的实训条件有限的原因,依然采取理论讲解代替实验教学的方式。可见,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并未能一一落实。

    1.4 校企合作深度远远不够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内在需要,是开创我国职业教育新局面的重要途径[11-12]。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均明确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应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近年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力度和范围不断扩大,成效也日益凸显,但是对化工专业来说,校企合作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具体而言,首先是缺少校企实质性合作。迫于政府层面的要求,学校和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接下来合作之事便不了了之,双方虽实现了共赢,却没有任何的共建和共享,校企合作仅为一纸之约,没有任何的后期跟进与加强。其次,虽然部分校企合作进行了实质性的业务合作,但合作的项目规格小、技术含量低,完全体现不出双方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体现不出国家层面对于开展校企合作的初衷,虽实现了共建,共享和共赢却没有过多的体现。另外,部分校企合作多为短期合作,如教师暑期赴企业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员工来校做专职教师或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这些多数是因为单方面需求临时确定的,合作对象更换较频繁,致使持续性、永久性的合作不多,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远远不够。可见,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校企合作很难有高质量的合作成果,这违背了教育改革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初衷。

    1.5 缺少个性化的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型,其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区别于本科教育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扩招制度的推进以及高考生源的逐渐减少,我国陆续出台了深化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高职教育出现了多元化招生模式[13]。具体来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有普通高考生源、对口招生生源、自主招生生源和社会招生生源四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出台,逐渐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走近。虽然这期间化工专业也在不断推进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化工专业缺少个性化的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方面未能很好的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

    对高职院校来说,化工专业多是老牌专业、传统专业和支柱专业,拥有着光辉悠久的办学历史。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化工专业的正常成长和健康发展,因此,需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化工专业的内涵建设。

    2.1 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精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专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接下来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精准科学,这就需要发挥好学校、院(系)部、专业负责人以及专业教师各层面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组织多次会议讨论后决定(如图1所示)。从专业负责人层面上看,专业负责人承担着组织、讨论、汇总、汇报等工作。首先,由专业负责人在专业教师中细化任务,各专业教师带着任务开展充分调研,收集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然后,由化工专业负责人组织全体教师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讨论、科学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稿,并代表化工专业全体教师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从教学(院)系部层面上看,除了为教师的前期调研工作提供后勤支持和保障工作,还应积极深入一线教师队伍中,投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并提供相关指导,对照近几年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查看人才培养目标变动内容,把好初审关。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起到审核、反馈的作用。学校应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各专业负责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工作报告,及时反馈修改意见,把好终审关。以滁州市现有地方化工企业为例,从事精细化工中间体如食品添加剂的合成与分析的企业较多,因此,学校在设置专业目标时,应精准对接地方企业用工岗位特点,以培养学生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为主要方向,在教学安排上注重增加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实操教学,秉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培养理念,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一技之长。所以,只有动用学校、院(系)部、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多方力量,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作,才能使人才培养目标更科学精准,学生学习的知识才能更有针对性。

    2.2 拓宽途径,多方吸纳,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化工专业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2.1 多方吸纳,壮大专业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研室标准化建设的其中一个考核指标就是师生比例,对高职院校来说,壮大教师队伍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首要任务。目前,化工专业教师的引进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公开招聘形式完成,以引进高校毕业生为主,引进的途径和人才类型均比较单一,使得教师队伍的综合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应拓宽教师引入的路径。首先,应注重青年教师梯队的补充。青年教师往往富有青春活力,对工作充满激情,是专业教师梯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股新鲜力量。不过,年轻教师由于缺少企业一线工作经历,难以精准把握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和新文化,教学内容一时难以做到与企业用工需求完全吻合。此时,老教师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帮助其快速提升业务能力。其次,从企业中引入技术能手、技能大师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按照国家最新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引进原则上应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中选取,从而增加教师队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比例,逐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此外,还可以从相关行业、大学及政府部门中引入兼职教师,他们往往具有不同的工作经历,精专于某一知识领域,能够更真实更全面地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

    2.2.2 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有了庞大的教师队伍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好每位教师的专业优势,尽情施展教师的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主要职能,而这些职能的发挥均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参与。承担教学任务只是教师专业优势发挥的一个体现,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教师停薪留职、自主创业、技术成果转化,因此,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样需要重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绝不可因为当前专业发展中的小困难就停止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申报各类教科研课、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这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团队综合力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教师专业优势的发挥。

    2.3 校政行企,合作共赢,深化多方联合办学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试点。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教”的改革意见。针对当前化工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孤军奋战很难有明显改观,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集中多方力量去面对和解决,构建多方合作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具体如图2所示。

    首先,应发挥好政府牵线搭桥和保障的作用。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下放者和监督者,政府部门应在多方联合办学模式上进行动员和牵线搭桥,为校、行、企深度合作创造机会,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定期听取合作方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保障合作方权益及合作的有效性。

    其次,应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兄弟院校在化工专业建设方面均有相似和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组建化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成果和经验分享会,有助于及时了解专业建设中的困难及成功做法,对进一步优化自身专业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应加强与化工行业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好行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化工人才的使命,应主动对接化工行业,参加各类化工专业行指委会议,及时了解化工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形势,为高职院校正确规划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指导。

    最后,应加强与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应发挥好教师的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企业,洽谈技术开发、工艺研发事项,这既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一个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技术和科研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锻炼机会,有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洽谈,高职院校也可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生产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班,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积极吸纳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教学,联合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将企业的最新技术技能需求反映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4 思想引领,技术主线,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完美结合

    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强调化工行业的重要性,注重对真实案例的引入,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中应以时代劳模、大国工匠为目标,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设备的主人,成为技术能人。此外,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化工专业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专科课程中的蕴含的创业教育资源,将专创融合教育做真做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和成就感。

    2.5 多法联用,信息融合,突出“互联网+教育”优势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是使促进专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能熟练地将多种方法用在教学中。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逐渐融合在教学中,“微课”“慕课”“混合 式 教学”“移动 教 学”的 使用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应能紧跟时代潮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方便、高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2.6 制度完善,政策倾斜,打造专业自身魅力

    近年来,化工专业招生规模小,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发展。当务之急,应壮大学生规模,重拾化工专业的办学信心。首先,化工专业发展要有完善的制度作引领。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工专业又是高职教育中的老牌专业、骨干专业,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被暂时的困难所挫败,迎头向前。以制度作引领,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相关制度,坚定专业建设的决心不动摇,不断壮大办学规模。其次,化工专业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倾斜支持。相关部门应科学研判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动向,为职业院校化工专业发展出台专门政策,如减免学费、提高专升本计划、提供就业福利、开通技能考证绿色通道以及职称晋升等政策,让化工专业的优势能够更加凸显,不断提升化工专业的吸引力。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作为化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理应履行好自身职责,发挥好职业教育的优势作用。当前,化工专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是暂时的,高职院校只有认真剖析原因,坚定专业内涵建设发展方向,勇往直前,才能突破专业发展瓶颈,不断提升专业办学的魅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化工校企教学内容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27期)2022-11-15《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30期)2022-11-15《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15期)2022-11-15《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24期)2022-11-09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广西教育·B版(2016年8期)2016-11-01“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2期)2015-11-11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校企合作五反思汽车维修与保养(2014年7期)2014-04-18
    相关热词搜索: 新时期 路径 困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