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传媒内容的重构与创新分析

    时间:2023-02-16 16:1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 轶 聂洪博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130000)

    广播电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危机,人们对于“快捷”的新闻便餐更感兴趣,而对冗长的、定点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逐渐下降。但广播电视的权威性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替代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要重新树立权威,以“内容为王”生产出更具价值的内容,重获受众青睐。

    (一)资源互通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便是资源互通,不同类型的资源都为媒体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其中包括新闻资源、人力资源、物理设备等,彼此之间相互融合,为媒体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更提高了新媒体的专业性,并为传统媒体开辟了全新的媒介传播渠道。

    (二)利益共融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之间实现了利益共融。即媒体都具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其中,社会效益即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的作用,让信息传播数量倍增,在舆论上起到多元化的引导作用,使得传播内容更具有深度。而在经济上,媒体都需要以受众为中心,观众群体促进了媒体的发展[1]。

    (三)宣传互动

    互联网时代下,宣传互动更加频繁,通过媒体使得发布者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彼此交叉。随着互联网中的新媒体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对当下的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针对不同的意见,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可以不限时间与地点地进行讨论。从当前来看,信息的传递更多以短视频形式出现,近年来也开始依托广播电视传媒进行宣传。

    (四)输出便捷

    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一大优势就是它的便捷性,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固定的载体,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播报,而新媒体则只需借助于手机、IPAD等小型设备就可以做到实时传播,科技的不断发展将设备不断更新为用户更方便使用的产品,极大地提高了新媒体传播的便携性。

    (一)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很多广播电视传媒都建立了新媒体矩阵,但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效果不尽如人意。要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形成传播的蝴蝶效应,制造热点以赢得受众对其的关注,具体措施如下:

    坚持深入融合。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要在理念上做出根本的转变,对信息传播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有所认知,真正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深入研究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并将优势与新媒体融合在一起,利用新媒体来强化广播电视,相互融合,共同进步。

    创新传统广播电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广播电视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要搭建一体化的内容处理平台,将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各种传播终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信息采集、策划以及个性化处理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对同一新闻事件采取多样化、多维度、多角度的推送形式,让内容产品活起来,创造出大于单次传播的影响力与传播价值。为了迎合新时代对新闻的要求,应当将发布形式从单一的电视播报转变为在网络上多个平台发布。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网络化,只在电视上发布新闻已经远远不能达到当前新闻传播的要求,需要通过多平台网络发布的方式弥补电视新闻覆盖面不足的短板,在其他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扩大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度。例如在微博、抖音等电视台的官方账号上进行新闻的同步发布,即便不看电视的人群也能从手机上刷到电视新闻的节目。新闻发布之后还可以利用网络持续跟进数据,在不断跟进中,快速全面地获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其互动,维护良好的关系。

    制定科学的融合传播流程。一件新闻事件的发生如同一枚石子投入水潭,会产生一圈一圈的水波纹逐渐荡漾开来。而媒体报道的事件也要像石子投入水潭中一样,形成水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完整的报道体系。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要制定规范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流程,科学统筹,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生产消息、深度报道、评论、形成网络专题等多个系列的内容,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个平台终端进行推送。这种推送方式在不同的媒介与栏目中反复传播,以满足受众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尽可能全方位对新闻事件进行了报道,降低边际生产成本,全面提升综合效益。

    (二)提升内容的及时性与权威性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广度也原来越深,新闻的报道有时记者还未到现场,相关内容就已经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开了。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倒逼广播电视所发布的内容必须提升及时性与权威性。

    提升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无论从新闻的特性,还是竞争需要来看,新闻的发布都必须抓住时效性,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下,受众更有舆论导向的权利,而时效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大,围绕统一新闻事件最先发布的消息,最能够获得群众的舆论导向权利。作为“头羊”信息,更易于被转发、引用、评论。在当前时代,重大新闻和社会热点话题的发酵,新闻媒体迅速公布信息内容,更有利于掌握主动权,化解危机[2]。而媒体能否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主要体现在是否将触角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对信息的新闻价值做出准确判断;
    是否具备报道的组织水平,建立完善应急机制,确保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进行报道,对舆情加以调控及精准设计。

    提升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布往往更具有权威性,在互联网时代,一旦发生某事件,人人都有传播的权利与机会,严重影响事件的真实性。此时,媒体在具备时效性基础上,权威性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传播与报道时,要建立在对新闻事件真实、准确呈现的基础上阐述相关内容,不能为流量做“标题党”,不能为获得话题过度报道,引起恐慌。在融媒体的大时代下,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比电视新闻更快,但是巨大的信息量也导致了新媒体传播的真实性远远不如电视新闻,尤其是由于平台的限制,导致部分新媒体上的资讯大多比较简单且片段化,因此真实性上难以得到保障,为了吸引用户的关注,有些新媒体甚至会夸大事实,模糊原因,制造虚假新闻。多年来,广播电视都秉持着对新闻真实性负责的原则,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种公信力是广播电视在竞争中最大的优势。而各台也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确保每条新闻的生产都具备较高的真实性,确保其整体与细节都有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必须符合客观事实,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实。在策划新闻时提供的收集渠道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可信度,确保新闻的来源真实,决不能为了蹭热度而策划不实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工作时必须坚持客观真实、全面严谨的原则,更要依靠新媒体的数据库对新闻进行严格的审查,牢牢抓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整合的优势,坚守新闻报道的本心,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在报道之前多方核实,仔细分析,在报道过程中要如实反映当事各方的正式说法,多用事实说话,减少主观的推测,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在新媒体时代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有注重真实性,才能够让电视新闻发挥其公信力优势,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保证自身新闻地位。

    (三)符合传播终端特点的呈现方式

    媒体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内容质量和服务质量。其中,服务质量由用户接受内容产品时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决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新媒体的阵地已经从电视转为智能手机平台。据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手机、电脑以及电视时,接受信息的心理、情绪、状态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当人们面对电视与手机时,其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后仰体验”“前倾体验”。即,看电视时更为放松,被称为“后仰”刷手机时大多是碎片化时间,多采取“前倾”式观看,对内容停留的时间较短,只希望了解概要。因此,针对这一特点,要求媒体从业者在传播内容时要满足终端特点的需求,采取不同呈现方式。要做到:

    提升对内容的加工能力。当前,很多台都建立了“中央厨房”式的媒体资源处理平台,记者团队将所采集的图片、声音、影响、文字等要素,粗加工推送至平台,各端口编辑根据媒介传播的特点,在第一时间对素材进行重新组装,生产出不同风格的新闻产品。可见,编辑与记者的搭配,相互协作构成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编辑的加工与处理能力是新闻产品质量的保障,而记者采访的专业素养则是编辑加工的前提条件。

    建立新媒体加工“车间”。移动端已经成为当前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但内容更新速度极快,这导致很多善于抓新闻点、精通采编的编辑记者难以跟上新技术的发展步伐,优质内容的呈现无法满足青年用户的需求。因此,可整合采编和制作人才,建立专门针对移动端的内容创作团队,形成融媒体工作室,以编辑出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内容产品。

    (四)深入挖掘新闻事实

    在海量信息中,人们对新闻传播更注重其背后的内容,受众更想获得包含细节的新闻信息。可见,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对深度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速度,有深度。新闻事件发生后,传播时效已经进入到争分夺秒的时代,媒体人必须兼顾新闻内容的深度与速度进行发布。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灵活的机制,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展示,并对过程与细节进行分析与评说。另一方面,通过策划统筹,对新闻报道的深度多加关注。可采取连续的信息报道形式,介绍基本事实,把控舆论走向,让受众对新闻深度产生期待,随后推出深度报道,对新闻进行详细的解读,收获更多受众,占领舆论最高点[3]。这种传播形式可参考电影解说,如若将新闻做成电影解说的形式,将事件分成上、中、下三集,对事件进行后续报道,更能够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

    观点多样化。长期以来,通讯、新闻专题、评论、特稿等都是广播电视进行深度报道的手段。在当前背景下,以上手段虽具有生命力,但在电子屏幕的纵深得到拓展,文字、图片、视频组合连接的方式逐渐出现后,其生命力被极大削弱。广播电视要通过大量与新闻细节相关的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将背景、观点、细节等综合起来,再以受众最习惯的方式在传播端口呈现出来,例如:在抖音上以视频内容做背景,在上下两端写观点、评论、内容简介,这种方式更受群众喜爱。

    (五)丰富新闻选题内容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大多都能够得到满足,更多有追求的公民将目光放到了建设精神生活上,注重精神社会的构建,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生命的高度。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各不相同,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不一样,因此电视新闻的内容需要应对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保证不同身份的公民都能够获取其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例如青少年对时尚相关的新闻兴趣较大,中年人更喜欢关注经济发展的新闻,老年人则更注重养生方面的话题。这就对新闻策划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在社会生活中挖掘更多更全面的素材。

    群众最感兴趣的话题永远都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因此电视新闻的选题应当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进行电视新闻的策划工作时需要摆脱高高在上的意识,贴近基层工作,了解群众的心理,听取群众的建议与意见,才能获取具有社会价值的素材,才能编辑出有生命力的新闻,进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发自内心的喜欢。电视新闻的选题中,对于国家政策的聚焦必不可少,大多数的国家政策都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电视新闻在策划时需要摆正自身的策划意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电视新闻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准确传递国家政策,当国家政策下发时,需要电视新闻做一定的宣传,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既能使人民群众了解新政策,又能够帮助政策的推行。

    电视新闻的选题只考虑国家大事远远不够。传统的电视新闻往往以家庭为一个人际单位进行传播,家庭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稳固的关系,因此电视新闻能够在家庭中做到稳固且有效的传播。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应该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在家庭团聚的时间段制作与家庭相关的,同时具有一定探讨空间,能够增进家庭感情,引起家庭反思的题材。千千万万个小家才能够组成国家的大家,因此电视新闻在选择主题精心策划节目时,需要通过研究细小题材来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传播的发展与创新,要以“内容”为中心进行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下,内容要具备实效性、真实性、深度性等特点,才能被大众喜爱,才能控制舆论导向,站在风口上引导信息的走向。同时,要从多个方面对内容进行重塑,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与主导权。■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广播电视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乐府新声(2021年1期)2021-05-21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周六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日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五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三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声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广播电视 重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