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张謇水利经济思想的形成

    时间:2023-02-08 12:45: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洁莹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作为我国近代水利大家的张謇,其一生致力于水利事业,治理江淮黄河流域,创办各类水利学校,培养了大批水利人才。在丰富水利实践的基础上,张謇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水利经济思想,以水利带动区域经济,推动民生发展,保护自然生态。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以水利带动经济长远发展,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从而增进民生福祉,是每个水利人必修的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形成进行深入研究,在继承其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创造,一方面有助于发扬光大张謇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当下水利经济的新发展,以此作为保障和促进民生的重要举措。

    张謇水利思想形成的萌芽源自多次水患灾害,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意识到兴修水利的重要性,认为这关乎百姓生活和国家发展大业,开始将水利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1874年,张謇在乡试多次未中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时任江宁发审局负责人的孙云锦十分赏识张謇,极力邀请他出任发审局的书记一职,而后张謇便随着孙云锦一道前往淮安地区勘查,处理局内多项事务工作,初次接触到了水利方面的问题[1]。当时的黄河已经进行过了改道处理,夺淮历史也早已结束,但由于水利年久失修,淮河尾闾流域存在不通畅的现象,导致整个江苏苏北地区灾害连年。张謇在走访过程中亲眼目睹淮河失修带给当地百姓的苦难,民生凋敝颠沛流离的惨状令他揪心,于是发出“怦怦心动,以为淮不治,江北无宁日”的感叹。自此之后,张謇便积极关注水利修缮治理问题,主动研读起关于淮河治理的相关书籍,从清朝道光年间冯道立所著的《淮扬水利图说》、同治年间丁显所著的《请复淮水故道图说》及明朝潘季驯所作的《河防一览》等水利著作中,深入了解研究淮河的历史和现状,立下疏导和治理淮河的决心[2]。

    1887年,孙云锦被派往河南开封担任知府,张謇再次被聘为书记,一道前往开封。当时正是八月,黄河在郑州决口,淮河流域再次受到黄河泛滥之灾。洪水泛滥导致村庄被淹没、家畜被洪水冲走、百姓死伤无数的凄惨景象令张謇心痛不已,其将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于《郑州决口记》并上报给孙云锦,提出水患必须根治才能振兴实业,发展经济[3]。孙云锦将张謇的想法汇报给时任河南巡抚的倪文蔚,而后其命张謇规划治理黄淮工程,代拟《疏塞大纲》。张謇反复钻研水利治理相关书籍材料,五次上书倪文蔚,提出疏塞并举、恢复禹道的治理方针[4], 意在让黄河之水分成数道从山东入海。张謇的想法与国外工程师勘测后提出的主张也基本一致[5]。但可惜的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张謇提出的根治方案无法实现,没能被巡抚采纳。无奈之下,张謇无奈只得回到家乡,沿途经过水患地区再次目睹民生惨状,更加坚定了要投入水利事业,发展水利经济的决心。

    1894年,张謇参加了朝廷组织的恩科考试,在对河渠策问一项中,他详细阐述了兴修水利的重要性,提出“夫天下之水,随在有利害,必害去而利乃兴”的主张[6]。在长达20年的幕僚生涯中,张謇四方游走,目睹了当时国家的凋敝和民生之艰难,亲身经历了水患带给百姓们的巨大痛楚,意识到兴修水利、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性。可以说,正是因为对水患灾难的深刻认识,使得张謇意识到兴修水利的重要性,水利关乎经济发展,而经济又直接影响着民生,发展水利经济是重中之重。幕僚时期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开始萌芽,也是他一生与水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

    在下定决心投入水利事业后,张謇便开始了深度的学习研究,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探索水利方面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水利经济思想在这一时期由表层进入内里,思想观念进一步成熟。

    1894年,清光绪开设的恩科一试,张謇荣获状元,可不久家中传来父亲亡故的噩耗,不得已南归奔丧。期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签订,张謇深感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之重,开始下海经商,创办大生纱厂实业救国。这时的张謇一边操办实业,一边也心系水利。他认为水利经济与实业救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修缮水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为实业救国创造稳定的保障。张謇多次上书朝廷,提出“三分入海,七分入江”的规划主张,为治理黄河和疏导淮河献计献策[7]。在不断地学习研读的过程中,张謇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测量测绘技术,运用到河道治理中去。

    1906年,张謇上书两江总督,提议设立导淮总局,为治理淮河做出了详细规划[8]。

    他在《复淮浚河标本兼治议》中提到,治理淮河的第一要务便是测量,为保障淮河长久稳定,“须测量徐、海、淮、扬及凤、颖、亳、泗数十州地方之面积”,统计这些区域常年雨水总量,通过测量技术绘制黄河、淮河、洪泽湖等流域的河床深度,探究分渠道引入海中的治理方法。在张謇的努力下,导淮局如期设立,但他的测量计划却因无法实施而遭到了否定。所幸的是,1909年张謇被选为江苏省谘议局议长,为了实现导淮意愿,张謇于同年筹款开设江淮水利公司,后经改组成为江淮水利测量局。在此期间,他极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开始对泗州、淮州等地的地势、雨量、河道流向、水位进行测量,涉及区域极为广泛。张謇对于水利测量技术的运用,是前无古人的程度,以至于后人在评议张謇此举时提出“淮河流域之地形水势,乃有精密之记录,实开我国科学治水之先河。”[9]

    张謇20岁左右便已经精通水利知识,此后他不断撰写了大量文献,从最初写出《郑州决口记》到后来为《导淮测量处成绩》作序,张謇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刻苦钻研水利理论及知识,撰写了大量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的文献,也因此被称为“清朝末年唯一研究水利之学者”[10]。正是因为对水利理论和技术的深度学习,加深了张謇对水利经济发展的认识。传统水利建设受限于工具简陋,因此难以开展规模大效率高的工作,而采用新式机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是传统水利走向近代水利的标志。张謇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倡引入先进技术和机器,其主张的采用机器疏浚施工,可以有效开辟荒地,使粮亩产量大大提高,从而增加经济收入,这也是张謇水利经济思想的进一步探索。

    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基础上,张謇深入实践一线,不断总结治理经验,其水利经济思想也由探索走向建立。从张謇提出的“国计虽艰,民生实为国本;
    欲为民生,事业无重大于水利。”可以看出,他认为水利与富民强国有着高度联系,水利乃国家经济之命脉,实为稳定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出生农家的张謇,自幼对水利之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便了解透彻,在目睹水患灾害和学习理论技术后,张謇对于水利如何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张謇指出,水利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效的水资源治理既有助于国家税收增加,也有利于农民粮产提升。江苏地区既是东南河流交汇之处,又是天下重赋之地,如若不重视治水兴水,那么农民将饱受泛滥之灾,军队也会失去稳定的供给[11]。加大对淮河流域的治理,不仅有利于农业稳定增产,而且有利于发展船运,从而促进商业兴盛。由此可见,治水兴水关乎农业、商业、军事等多个国家重大领域,发展水利是提升经济的必然要求。

    基于对水利经济的认识,张謇主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一方面,张謇主张科学开垦,发展农业经济。1901年,苏东沿海滩涂发起兴垦牧的思潮,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开垦沿海滩涂,筑修堤坝,移民植棉,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有效推动了通海地区城乡区域经济发展[12]。

    另一方面,张謇主张疏浚港口,从而大力发展船舶运输业,“将水道疏浚得法,不但水旱之灾可以免掉,而且输运交通,都有很大的利益。”江淮流域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交通要道,疏通治理河道有助于发展船运,促进海外和内陆的交流,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抓手[13]。

    因此张謇提出疏浚势在必行,唯有治水兴水才能推进船舶运输,发展水利经济。1905年,张謇在南通地区推动建造港闸公路,使得唐家闸与天生港码头联系起来,水陆交通由此连接,船运和陆路交通融会贯通,带动了整个南通地区的经济飞跃[14]。

    总的来说,张謇在基于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实业的方式践行着水利经济思想,发展农业和交通业的举措,展现出水利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增进民生福祉的。这一时期,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已然较为成熟,并且思想也通过实践的形式落地,证明了水利经济的有效性。将水利融入经济和民生,是张謇水利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出一系列治水主张的过程中,张謇不断强调水利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水利经济思想不断成熟丰富。除了依靠水利带动经济发展外,张謇还极有远见的表达生态保护的思想,即发展水利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自然[15]。通过持续的实地勘察,张謇逐渐意识到发展水利与保护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秉持自然和谐的观念,才能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其水利经济思想的一大特色。

    1924年,湖南发生严重水灾,时任湖南省省长的赵恒惕向张謇请教治理对策。张謇在信中回复道,发生水灾的原因在于过度围垦,洞庭湖难以发挥消融作用,造成湖口淤塞,根源在于“贪近利者,只知圈占圩田,而不计水无所容之为大患也”[16],如果不谋求措施根治水患,即便国家发放赈灾款救助,也有穷尽之日,民生依旧难寻出路。对此,张謇提出植树造林的挽救措施,强调“挽救水害,则编栽保安林不可缓也”,他认为保安林作用巨大,种植保安林工作急需大量投入,“尤以涵养水源,防止土沙,预防水害为最要”[17]。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张謇不仅亲自带领手下植树造林,而且还大力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投入许多人力物力建保安林,积极提倡设立植树节,把南通建设成为一座生态文明发展良好的城市[18]。

    可以说,在20世纪初就有这样生态自然观念是极为先进的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张謇水利经济思想影响广泛的原因所在。作为一名实业家,张謇深知以水利拉动经济的重要性,是关乎国家前途发展的大事,可贵的是张謇坚持发展水利经济,并不是牺牲自然换来经济提升,而是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只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保持水利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在此时已经形成完备,从萌芽探索到建立形成,张謇从单纯地依靠水利发展经济转变为保护生态水利持续创造效益,其水利经济思想在实践的基础上一步步成熟和丰富。

    根据对时间脉络的梳理可以看出,从幕僚时期到后来出任官职再到回乡创办实业,张謇一直投身于水利事业,他的水利经济思想基于实践不断发展成熟,最终形成颇具特色的水利经济思想。张謇水利经济思想大致可以分为治水、用水和护水3个过程,具体说来即学习技术治理水患、利用水利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创造效益3个层面,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反映了张謇水利经济思想是如何从萌芽走向确立的。

    a.学习技术治理水患的治水阶段。张謇在目睹了水患给老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后,意识到兴修水利、治理河道的重要性。自小熟悉水利的他勤奋钻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两手抓,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文献资料,多次向朝廷部门上书自己的治理主张。在担任水利机关官职后,张謇在职权范围内力所能及地开展治水工作,在此过程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水利对于经济的影响思潮。可以说,这一阶段是他水利经济思想的萌芽阶段,对于水利和经济的耦合关系认知尚浅,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治理河道、防治水灾。但此时的张謇对于水利经济也已经开始研究,认为治理水灾是直接关系到国家赋税和百姓粮产的。

    b.利用水利发展经济的用水阶段。为了救国张謇决定下海经商开设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通海垦牧公司等,真正开始利用水利资源发展经济。此时的张謇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水利带动经济发展,他多方筹措资金修筑公路,连接水陆交通,推动了南通当地交通运输业发展,又通过农业公司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农业、交通业、工业等多个领域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张謇水利经济思想的探索逐步深入,为后面建立形成打下了基础。张謇对于水利和经济的联系已然有了密切的了解并且付诸实践,证明了水利资源之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水利经济思想的主体也在这时显现出来。

    c.保护生态创造效益的护水阶段。受到道家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念的影响,张謇在发展实业经济时也始终将自然和谐作为原则。担任农商总长的张謇,一直致力于植树造林、种桑养蚕等生态保护建设。认为植树造林不仅是能够直接产生经济利益的行为,更有助于防治风沙和水患。辞职返乡后,他也坚持在南通当地兴修水利、绿化城市,为南通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到了这一时期,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跃升了一个台阶,即不仅仅要依靠水利促进经济发展,更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保护生态自然,维持和谐稳定,从而创造持续的收益。水利经济思想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是张謇对两者耦合关系认识的深层次理解,也是水利经济思想成熟完善的标志。

    从三峡大坝到白鹤滩水电站,水利事业一直是国家发展大事,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关乎国民生计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张謇水利经济思想的梳理,可以看出水利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器,而且是保障民生稳定的抓手。在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中,最为独到的还是他对于生态保护的理解,这与当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也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不仅在当时极为先进,置于当下也是展现出新的生机,值得借鉴和参考。

    6.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治水实践

    张謇一生致力于水利事业,从幕僚时期便开始实地走访勘察,对整个淮河流域进行深度测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后续提出治理主张和开设实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张謇的所有水利知识和成就都是建立在充分的实践上,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人,也要像张謇学习这种“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在遇到水利问题时做到勤于实践,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只有注重治水实践,才能客观接触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而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水利工作者应当秉持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沉心静气深入到实践一线。相较于过往技术的落后,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实践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水利工作者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深度勘探,挖掘水利治理和利用的新方向。

    6.2 依靠水利资源,多面发展经济

    张謇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区域的地方特点,充分发挥水利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的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提升。张謇水利经济思想的丰富性在于多方经济共同发展,不仅注重到水利之于农业的重要性,而且还因地制宜发展交通运输。如何基于地方特色利用水利资源,从而带动有关方面经济发展,也是当下水利人研究的课题。我国国土辽阔,地势复杂,不同地区的流域特点各异,因而水利资源发挥的重点也有所不同,譬如在平原地区适合灌溉发展农业,而在山谷地区则适合依靠地势进行水力发电。因此,新时代利用水资源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规划资源使用途径,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利作用,促进多面经济的共同发展。当下,传统的农业、运输业、工业对于拉动经济的作用不再具备显著优势,新型制造业、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水利工作者应抓住时代机遇,研究水利资源与新型产业结合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引入水利事业,从而产生更大范围的经济效益。

    6.3 加强生态保护,增进民生福祉

    除了依靠水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张謇在水利经济思想中所表现出的生态保护观更是其思想的亮点所在。张謇提倡的植树造林,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防风治沙和保护水资源,是值得当下水利工作借鉴和参考的。他的生态保护观念不仅在当时便极为先进,也是当下经济发展中不断被提及和重视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水利经济绝不能以胡乱改造、牺牲自然为代价,而应当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生态经济平衡。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许多流域出现水资源质量危机,水利工作者应当将生态修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水利工作落到实处,切实维护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好的生态环境,自然才会有持续的经济效益,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才能做到持续提升。

    张謇水利经济思想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治水的精神,合力利用水利资源、多方面发展经济的智慧,保护生态自然、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思想不仅是我国近代水利经济的先驱,而且也为今后水利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是值得当下水利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

    猜你喜欢 张謇水利生态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教育家马相伯与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谊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水利建设与管理(2020年6期)2020-07-08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水利建设与管理(2020年6期)2020-07-08水利工会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水利监督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
    相关热词搜索: 水利 思想 经济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