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试论高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时间:2023-01-25 10:3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于 博

    (吉林大学,长春 130000)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中国区域经济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和“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等理念的指引和引领下,其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实践特征更加鲜明,强调了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要求和愿景。发展区域经济离不开高质量教育体系,探索高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不仅可以检验高校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也可以为高校今后的教育重点提供思路。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是指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国民经济,是劳动地域分布的结果。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1.含义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产综合体。

    2.现实意义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因为经济活动需要以地理区域为边界进行,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必不可少。

    作为人口和面积都排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中国形成了多样化的区域经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现状出现分化。怎样才能让各个区域都能发展起来并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人们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原因。地域与产业是相互联系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若干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展区域经济并不是在该区域内独自发展,各区域之间需要协同,优势互补。

    第一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即先沿海在内地,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财力物力上,沿海城市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阶段: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确定西部大开发作为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重心,表明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开始向促进区域协调方向转变。“十五”计划进一步强调国家要重点进行西部大开发,增加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拉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序幕,加快调整和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进一步落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另一大决策。

    第四阶段:中央政府在2004年再一次强调了“中部崛起”的理念,这使得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五阶段:“十一五”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最终形成中西东部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经济格局。

    (一)自然资源差异

    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地域分布差异大、人口众多,因此地区的资源差异较大。例如,北方地区的煤、铁、石油等适合发展重工业的资源较为丰富,而南方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资源相对丰富。

    (二)人才资源差异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水平存在着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大批高素质人才涌入资源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高水平的工资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对高校的毕业生及其他高层次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另外,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人才资源不断向经济发展更好的区域聚集。

    (三)产业结构差异

    各区域间的资源类型往往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如重点发展沿海地区的金融、高科技产业,重点发展西北内陆地区的种植业,等等。但大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单一化特征,使得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出现较大差异。为了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各地区应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实现结构多元化升级,使第三产业的配比持续提升。

    赵冉等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高校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效应可持续长达十余年。景丹认为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仅可以提供“智力”贡献,高校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实体,也具有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推动性。因此,高等教育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支持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更离不开科技人才。在实践层面,区域经济学的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高校聚集的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张宏海认为,高校聚集形成的人才聚集现象可以产生信息共享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有利于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聚集和产业聚集。杨万蓉等人认为,高校聚集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高校培养出了大量的科技型人才,丰富了劳动力市场,并有效提升了劳动力市场的层次,促进各种类型企业的聚集与发展,进而提升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会不断地创造出先进的科学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资源状况、发展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只有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相符,才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想拥有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和决策,靠的是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改变观念和提高素质的途径有很多,接受高等教育是其中的一种。高校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和专才,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可以不断发展经济规律,提供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撑。

    (一)培养符合该区域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由于诸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模式等都是不一样的。基于此,不同区域的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有一定的侧重点,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东北地区重工业居多,部分高校应当针对区域发展来设置一些特色学科,以支持东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这样也更容易留住人才,增加高层次人才的比例。

    当前,一些高校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弊端,如盲目追求学科多样性,以及设置更多的社科类专业,这会导致某些岗位需求达到饱和状态。另外,一些岗位的人才供小于求,进而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就业困难等现象。因此,高校要在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努力促进教育资产的合理配置,适当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具有自身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对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会更加精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更加高效。

    (二)深化校企合作,持续推进产学研

    高校会根据本校的培养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但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更聚焦在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为了使高校学生满足于社会经济的需要,高校应当主动进行市场调查,走进企业、走进市场,努力寻找和挖掘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促进学校资源与市场资源、企业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人才的实用性,提高实用型人才的比例。

    基于此,高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对于企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要做到及时了解。另外,也可以让企业专家进入学校课堂,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为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三)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科研优势,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科技成果在企业或市场中的应用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还需要提高。主要原因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效益和个人效益低、科研的实际应用度不高等。因此,高校应当在科学研究前多做市场需求研究,只有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科研才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持,转化效益才会提高。高校应积极探索多种转化模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可以采取技术合作、科技企业或高校科技园创建、实验室或科研平台共建等多种方式。

    (四)重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提高人才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前进。高校教师的综合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整体层次和教学成果。李辉等人认为,教师的教学发展能力是评价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应注重对教师团队的教学发展能力的专业化培养,具体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诊断”活动和教学比赛等措施培养教师的教学反应力、认知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另外,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交流会议,将“走出去”和“带回来”结合,通过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取长补短,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在高校的学习成果不仅对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也是检验高校办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高校要多为学生创造科研机会,为热爱科研的学生提供帮助。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借助校企合作等项目,设立科研专项基金,用于学生科研和成果奖励;
    ②由学校或者学院领导牵头,各科研教师组成科研交流小组,打破各实验室之间零交流或者交流少的传统局面,在不影响自身科研进展的情况下进行资源共享,相互促进。

    (五)构建完善的高校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高校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点在于整合各学校的资源,共享师资、教学工具等,共享的方向不仅局限于学校之间,也包括学校与周边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工作者等。比如,可以建立“身份证号码+健康码”双码登记入校、入图书馆的制度;
    又如,可以每周对外开放本校图书馆的一部分名额,供用双码登记的外来人员进入学习。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与外部人员共享学校的学习资源,又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对本校学生的影响。

    促进高校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的重要主体是高校领导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学术交流的支持和鼓励,可以为科研项目注入其他项目的优势,将各方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网络。另一方面,高校领导一定要积极促成合作和学术交流,有效促进科研项目的发展和落地,通过“互联网+”等新概念和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不断探索创新。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区域经济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第一要义和战略。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区域经济是必不可少的。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根本的特点,发展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不仅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对维护稳定、维护祖国统一、重新树立强大国家形象意义重大。因此,必须研究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寻找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切入点。高校应站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科技攻关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猜你喜欢 区域人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分割区域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3期)2021-03-25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软件(2020年3期)2020-04-20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
    相关热词搜索: 试论 路径 区域经济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