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动态评价与空间关联效应研究

    时间:2023-01-24 17:1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储浅草 陈洋林 张长全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为适应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以要素和投资驱动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以创新和效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发布,安徽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深化创新发展战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供给结构、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城乡协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周密部署,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安徽省必须坚持的纲领性文件。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相一致的评价体系对实现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赵昌文(2017)、国家发改委(2019)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1-2]。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早已出现,但专门测度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尚处于探索之中,研究安徽省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的文献更为鲜见。然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安徽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不仅能审视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而且能为全面推进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继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分法测度安徽省各市的高质量发展状况并考察其时空特征。本文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阐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梳理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介绍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构建方法;
    第四部分剖析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空间效应;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阐释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多维探讨。一是从发展理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来阐释高质量发展,即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典型特征,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的发展(何立峰,2018;
    刘志彪,2018)[3-4],是一种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金焙,2018)[5]。二是基于比较视角,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来阐释高质量发展。何立峰(2020)、高培勇等(2020)等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转型,与以前阶段的高速发展相比,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强调效率、公平、可持续[6][7]。三是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来解读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以高效率高效益为社会持续而公平提供高质量产出的经济发展,供给体系质量高、供给效率高、供给体系稳定是其根本特征。其中,供给体系的高质量体现为要素投入、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出三个环节的质量高。供给体系的效率高要求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资本效率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供给体系的稳定性高要求经济运行平稳、资源可承载力强、发展成果包容共享。

    综上所述,尽管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有所差异,但其提出的现实基础和目标指向一致:即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提出,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宗旨;
    理念和现实要求一致: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要求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实现供给质量上乘、效率效益提高和供给体系稳定。

    (二)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从内容看,早期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单一。一部分文献用GDP或者全要素生产率来测度发展,这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政绩考核“唯GDP论英雄”紧密相关,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部分文献不仅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关注经济结构优化,甚至开始考虑经济成果的分配。钞小静和任保平(2011)建立了包括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经济增长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等11项分项指标、28项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8]。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之后,多维指标体系成为评价的主流。齐心和梅松等(200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16)相继构建了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6个方面25项子指标的“社会和谐指数”,将自然生态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但该体系尚未能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要求[9][10]。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提出以来,部分文献从“五位一体”出发,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牛桂敏和王会芝(2015)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社会进步等五个方面29项指标的评价体系[11]。李旭辉等(2018)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5个层面,用28个指标评价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12]。这些指标较为全面,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反映发展“质量”的要求,难以突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导向。储德银等(2020)、刘涛和何悦(2021)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内容虽广泛,但并未具体到中部省份,也未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立足于安徽省的研究则更少[13][14]。除此之外,现有研究(如李金昌等,2019)指出不少评价体系的逻辑混乱、指标重合,严重影响了科学性[15]。

    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立足现实,反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因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立足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突出发展的“质量”要求。第三,具体到安徽省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借助评价结果认识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关联性,这更能凸显研究的实际意义。

    (一)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有文献指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需坚持以下原则:1.注重实际区分度,变动空间不大或者区域差异小的指标没有必要纳入指标体系;
    2.需要借鉴国际统计的先进经验,既要切合我国实际又要有国际视野;
    3.“要充分吸收发达国家或经济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在生态坏境保护、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利健康等方面,必须有国际眼光,绝不能短视”;
    4.遵从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指标体系的内容过于庞杂,未剔除相关性就简单加总,或者大量的数据缺失,那么测算结果就会有失客观[15]。

    本文在遵从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层面共18项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不仅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引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满足人民需要层次提升的重要力量。为考察创新发展,本文选取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两项指标。首先,尽管科技人员数量和科研投入曾被当作测度创新的指标,但这些指标仅测度了创新投入,且和人民需要紧密相关的不是创新投入,而是创新产出,尤其是那些正处于保护期内的有效发明专利。其次,新产品不仅是创新的体现,而且也是人民需要提质扩容的物质基础。因而,采用每万元GDP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新产品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考察创新发展。

    协调是发展的内生特点,强调产业之间、投资和消费之间、货币金融和就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础条件。良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的投资消费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源泉,与经济发展协调的货币金融关系会通过物价稳定和就业岗位充分促进社会稳定,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因而,本文依次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消费率、社会稳定指数、城乡居民收入比来衡量产业、消费和投资、货币金融和经济增长、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绿色是发展的普遍形态,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对GDP的过度追求,资源利用不可避免,亦会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但这并非经济发展本身所致,而是高速增长时期难以完全避免的伴生物。当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之后,缓解和遏制这些劣质现象、治理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因而,生态环境指标也应成为评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工业废水氨氮含量和处理需氧量、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一般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测度绿色发展。以往文献仅考察城市生态环境,但忽视了农村污染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既是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参照《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时考虑到农村环境卫生统计指标的可获得性,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作为衡量农村绿色发展的指标。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开放格局与之契合,通过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由于产业分工、技术基础的差异,不同国家各具竞争力优势的产品,通过进口和利用外资不仅可以直接满足人民需要,而且可以间接促进技术创新、保障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通过利用外资还可以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倒逼现有企业加快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运用进出口总额/GDP和实际利用外资额/GDP作为开放发展的指标。

    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由此可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教育、交通、医疗、就业、生活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公平正义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这些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可以体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民生的宗旨。基于此,采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高中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每万常住人口的民用汽车拥有量、常住人口的医疗床位数、就业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作为衡量共享发展的指标。

    综上,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与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方法

    1.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0-2020)和各市相应年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数据处理上,做三点说明:一是采用正向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逆向指标采用倒数处理;
    二是涉及到GDP的指标经过了平减,基期为2009年。三是通过标准化消除量纲的差异,处理方法见式(1)。

    式(1)式中x为样本观测值;
    i为观测地区,i=1,2,……16;
    j为观测指标,j=1,2,……18;
    t为观测年份,t=1,2,……11;
    u为样本观测值x观测值的标准化;
    Xjt和Sjt分别代表t年j指标的均值和方差。

    2.评价方法介绍

    大量研究基于截面数据,静态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但是静态评价难于捕捉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特征,而“纵横向”拉开档次评分法有效解决了此缺陷。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测度安徽省的高质量发展情况。

    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分法计算的高质量发展评价值为:

    (2)式中yit为地区i在时间t的高质量发展评价值,ωj为j指标的权重。为体现各评价对象差异,需最大化总离差平方和δ2。

    综上,上述问题归结为求在选定权重系数w下,最大化WT×Hk×W。而权重系数w可以用max(WT×Hk×W),s.t.WT×W=1且w>0求出。

    (一)各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趋势

    经测算,并用平移方法得到2009-2019年安徽省16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标值(表2)。

    表2 2009-2019年各市高质量发展指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数值越大说明发展质量越高。但是,该数值为相对指标,年份与区域数值之差较小并不能说明发展质量没有提高。从结果看:第一,2009-2017年,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2009年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指标均值为60.26,2019年接近63,反映出近年来安徽省发展态势良好。但是,2018年和2019年部分地区观测值呈现小幅下降,导致总体均值小幅下降;
    第二,虽然各市高质量发展评价值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发展水平出现区域性特征。高值区域集中在合肥与马鞍山、芜湖、铜陵等长江经济带城市,这些地区的观测值基本持续高于均值(其中,仅宣城在2014年观测值为61.19,低于年度均值61.89)。低观测值集中于中西部与皖北地区,安庆、六安、宿州、亳州、阜阳等地持续低于均值,滁州、蚌埠、池州在多数年份低于均值。出现例外的是,黄山市自2014年开始发展质量出现下滑,淮北市并没有表现出稳定趋势。

    出现上述现象具有多种原因。第一,在创新发展方面,合肥、芜湖等地创新动力强劲,有效专利申请数、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遥遥领先,但池州、安庆等地则不可同日而语。其中,合肥在部分年份有效发明专利数是池州的20倍,安庆的10倍以上;
    有效发明专利数/万元GDP在剔除个别年份极端值之后依然是池州的3.33倍左右,安庆的4.21倍以上。合肥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平均是池州的4倍,安庆2.7倍。第二,协调发展方面,合肥等地产业升级步伐较快,产业结构较为优化。黄山市旅游业发达,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2009-2019年,合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接近20个百分点,达到60%。而同期蚌埠、宿州、阜阳、安庆、池州提高比例尚不足15%,部分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尚不足45%。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提高了居民收入,尤其吸引农村居民进城务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观测期间内,合肥、芜湖、宣城等三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40%左右提高至60%左右,11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但同期,淮南、淮北、阜阳、宿州等地该指标的观测值提高幅度很少超过15%,部分地区甚至不足10%。第三,绿色发展方面,合肥、芜湖、铜陵等地区工业基础较好,技术较为先进,工业废水排放的氮氨气含量很多年份低于淮南和阜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高,六安与马鞍山相对较低。合肥与宣城等东南部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改善较快,但淮南、阜阳、亳州步伐相对较慢。第四,开放发展方面,合肥和皖南地区由于经济开放度较高,交通基础设施便利,高技术水平的产品相对丰富,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占据优势。在观测期内,铜陵外贸依存度最高,合肥在25%左右波动,马鞍山和芜湖在10-15%左右波动。但是,其他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淮南、宿州可提高的空间大。第五,共享发展方面,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人口密度和医疗院所布局的差异,合肥、蚌埠、芜湖的医疗卫生相对发达,但安庆、六安、宿州则不容乐观。与其他地区相比,皖北地区居民受教育水平不高。从2009年到2019年,合肥市高中以上人口占比提高了接近15个百分点,目前已达43%。但是,亳州、宿州、阜阳等地提高幅度不足10%,目前尚不足20%。

    (二)各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

    莫兰指数分为全局莫兰指数(GlobalMoran’sIndex,式6)和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ndex,式7),用于刻画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效应。

    经测算,得到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莫兰指数(表3)及其变化趋势(图1)。

    表3 2009-2019年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莫兰指数

    图1 2009-2019年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莫兰指数

    由表3知,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指数均显著大于0,表明各市高质量发展存在高值和高值相邻、低值和低值相邻的积聚现象。从图1知,虽然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呈现整体正相关,但不同年份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别。值得注意的是,2011-2016年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总体正相关性明显提升,但2017-2018年的空间正相关性降低,尤其是2018年空间正相关性降至为最近11年的最低值。结合表3中的指数可知,2017年合肥、蚌埠、滁州、宿州、六安、亳州、淮南、阜阳等地发展质量提升的同时,其他地市发展质量却下降明显。2019年改变了2018年的下降趋势,但该趋势能否持续需要进一步观测。上述现象表明:总体而言,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存在同步性特征,该现象和中心区域的辐射有关。

    为探索某区域和附近的空间积聚情况,引入局部莫兰指数。经过计算,2009-2019年16市的局部莫兰指数见表4。由表4知,在多数年份,仅有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亳州和阜阳等地和其周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相关。为了解这些区域的空间关系,绘制莫兰散点图和Lisa分布图(图2)。

    结合表4和图2可知:首先,部分地区的局部莫兰指数不仅不高而且不显著,表明局部的空间关联效应不明显,这也是安徽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其次,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存在典型的“高-高”“低-低”的空间积聚,这种现象在观测期内极少变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马太效应”显现。第一,“高-高”区域是合肥和芜湖、马鞍山、铜陵等长江经济带城市,这些地区和其相邻地区发展质量均较高,是安徽省发展质量的高值集聚区。该区域之所以快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是因为该区域内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基础良好,人才较为充足,技术溢出明显,经济的互补性强。第二,“低-低”区域主要是亳州、阜阳等皖北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有限,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能力不足。第三,安庆则一直位于“低-高”区域,表明其自身发展水平不高,但周边地区相对较高,不仅反映周边地区对安庆的辐射有限,也显现出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尚且不足。遗憾的是,极少出现发展质量低值区域向高值区域跃迁,也很难发现高值区域向低值区域的强力辐射,这对安徽省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图2 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

    表4 2009-2019年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局部莫兰指数

    本文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分法对2009-2019年安徽省16市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并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各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第一,安徽省整体和局部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程度提升,但南部地市提升速度相对较快。第二,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空间关联性较为显著,全局莫兰指数多数年份在0.40左右波动。第三,从分布特征观察,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存在“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现象。第四,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积聚效应主要位于合肥和长江经济带城市以及亳州和阜阳两大区域。

    安徽高质量发展需要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利用发达地区辐射效应,补齐落后地区短板。一是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科创中心“以点带面”的作用,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合肥作为安徽省甚至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在推动安徽科技创新中责无旁贷。需要利用其人才、研发设施、创新平台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外溢,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二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为利用高质量发展区域的辐射效应,皖北地区不仅要加快同合肥及皖南地区的紧密合作,还要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的产业转移,实现区域之间的产业链、产品链的衔接,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策略,积极创造条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实施一体化战略,扩大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的步伐。通过“万物互联”穿透行政区划的障碍,形成区域统一市场,便利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尤其是皖北地区更需要抓住(中国)安徽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原城市群构建的机遇,扩大同周边省份的合作交流。四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尤其是,淮河与长江沿线城市、皖南山区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五是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提高教育、卫生等民生支出比例,补齐皖北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民生短板,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除此之外,还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持久根基。

    猜你喜欢 安徽省指标体系高质量 成长相册少儿画王(3-6岁)(2022年6期)2022-07-19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第一财经(2022年6期)2022-06-15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2期)2021-03-03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9年1期)2019-11-16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
    相关热词搜索: 安徽省 高质量 关联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