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校师生关系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时间:2023-01-20 21:5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邵献平,蒋梦圆(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其内部冲突的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1]89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探索师生关系的内涵、构建要素、困境和解决路径是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和旨归。

    师生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是独立个体间在需求地驱动下进行交往而建立的相互联系,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行为倾向。人们为了传递思想、表达情感和协调行动,会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包括姿势、体态、声调、面部表情等)进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在交往互动中建立与发展。

    师生关系的构建目的和交往形式与一般人际关系存在不同之处。一方面,师生关系的构建目的与一般人际关系不同。一般的人际关系强调双方互惠,但正如姜智教授所言,师生关系是向学生一方倾斜的关系。师生相互作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付出是为了立德树人,而不是为了获取自身的某种利益。另一方面,师生交往形式与一般人际交往不同。教学交往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孙喜亭教授也认为“教学中师生发生的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2]。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我们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传递知识、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教学交往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以立德树人为旨归的特殊人际关系,是教学交往关系和立德树人关系,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师生关系是教学交往关系

    教学交往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质的规定性,高校师生关系基于教学交往而发生和形成。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也认为教育和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需要依靠交往才能有成效,没有交往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发生。交往是由于共同活动需要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建立和发展接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教学交往活动是构建和发展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知识传递。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双向信息传递。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教师在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方面优于学生,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在教学场域内,教师明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会有学生向教师的知识传递。生长于大数据网络化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对网络的运用更为熟练,能够轻松地在文章和资料里选择浏览各领域信息,相较于年纪较大的、不太擅长使用网络的教育者,学生可能更早更全面地获取一些最新的前沿信息,此时学生向教师进行知识传递。

    第二,思想沟通。教育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育者既需要做“经师”,又需要做“人师”。高校包含着思想理论、政治观点、法律准则、伦理规范的教育,通过建构、阐释、传播、灌输符合主流意识的话语,引导大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和取舍,鼓励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3],教师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

    第三,情感交流。教学交往活动中的情感交流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的情感状态必然会影响另一方的情感状态,并受另一方情感状态的影响。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会破译彼此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以推测对方的情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交往对象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行为会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学生得到了教师在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激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预期和自我概念,同时也会自然地尊重和关心老师。同样,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状态也会影响教师效能感,产生师生间情感流动。

    (二)师生关系是立德树人关系

    教育的根本旨归是立德树人,因此师生关系具有崇高目标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指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益完善,使其人格健全。

    师生关系是立德树人关系,这既是法律规定,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法律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履行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协助学生确立和认识学习目标、传授具备严密逻辑体系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在道德层面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做到教书育人,承担社会赋予的委托。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4]

    人际关系的构建,伴随着交往双方将自己的信息、价值观念、情感进行展示与分享而向前推进,是交际双方共同心理领域的构建和扩大过程,构建过程中包含着注意、抉择、沟通等要素。师生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实现由较窄范围内的表层交往向较广范围的密切交往发展,也离不开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彼此分享与感知、注意与对话和理解与共鸣。

    (一)分享与感知

    分享与感知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若师生积极分享展示自己,并收集感知对方信息资料,尝试了解对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就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就很难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分享与感知的内容包括无言之言和有言之言。

    一是前语言门槛即无言之言,包含着师生的情绪和爱。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的“爱生”“爱课”和学生的尊师重道。师生积极情绪和真诚情感的分享会对彼此产生情绪感染,哲学家布伯也说:“由于我们的态度,我们会唤醒某物容光焕发而从其自然存在的状态中接近我们”[5]23。当学生感知到来自教师分享的真诚的爱与关心时,当学生察觉到教师认真备课和对课堂的重视时,学生的情绪被感染水平和对教育质量的察觉水平提高。当老师从学生诸如提前到班预习准备、课堂积极互动做好笔记和课后主动探究思考等行为中感知到学生的尊师重道情感态度时,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效能感也会提高,正如宋代程颐所言“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二是语言门槛即有言之言,包含着师生个人特质、教学交往内容和形式等。个人特质包括师生的外表仪态、个人品质和能力等。学生常常关注教师是否穿着仪态得体整洁、善良真诚、具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他人对老师的评价,形成对教师的感知,当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学籍材料、性别特征、家庭背景和课堂表现等,形成对学生的感知。除了个人特质,师生彼此的分享与感知还包含教学交往内容与形式。教学内容若能够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实际生活,且用最新、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如讲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时候,以张定宇、袁隆平等为案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条理清晰、生动有趣的教学,而不是采用以往的填鸭灌输方法,那么师生关系的构建将会更加顺利。

    (二)注意与对话

    注意与对话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关键。若对方分享的内容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师生将彼此注意并展开对话沟通,此时信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流淌,情感在两者之间融通,思想在两者之间传递。

    一是引起彼此注意。师生的注意多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对象。注意是心理努力对感觉或心理事件的集中,当感觉采集信号时,感觉输入意义同时派生,但神经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人们只能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师生会根据自身在人生经历、社会阅历及性格、志趣爱好、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偏好来衡量对方在情绪与爱、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分享,若对方分享的内容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才会引起注意,若教育者能够调查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与动机,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了解到00后大学生更加关注时事政治,教师开辟时政板块进行分享,那么教学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是展开对话沟通。在被引起注意的基础上,师生开始理性地思考抉择是否在心理上接纳彼此。“人到心未到的”的师生间并未真正彼此接纳。若决定接纳,双方就开始试图建立联系,开始对话沟通。“人被嵌入对话时也被嵌入了交互性之中,此时主体不再是关系中的唯一成分,交往中的双方进入到彼此的动力结构和本质之中”[6],师生双方都以完整独立的人格、真实的情感面对对方,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换取和接纳对方的精神世界,师生真诚交流沟通,信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流淌,情感在两者之间融通,思想在两者间传递,师生互相提供真实的评价性反馈意见,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此时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是以交互方式共同参与教学的关系。

    (三)理解与支持

    理解与支持是建立师生关系的核心。若师生能在观念上彼此理解共鸣、在情感上相互关心支持,双方在教学交往中的自我表露将会更深更广,将推动形成亲近和谐师生关系。

    一是观念上理解共鸣。理解是译码过程,教学中的理解是指师生作为教学交往过程的参与者在相互感知和对话的基础上,师生觉察到彼此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后会进一步破译这些行为,领会彼此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信息知识,包含教师对学生个人特质、身心状态的理解,也包含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个人品质的理解。当师生理解到外在刺激与自己相一致时,师生就会产生情状相同、内容相似、倾向一致的情绪,观念上契合相通形成共鸣。如当教师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优势时,若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实际生活体验相一致,则会激发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持,产生师生共鸣。

    二是情感上关心支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中有更多的情感卷入,相互关心支持,形成支持型教学气氛。一方面,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下,学生理解支持教师,把教师视为知己和朋友,被关注和被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对学习也充满兴趣和信心,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会乐于接受并主动完成。另一方面,教师效能感提高。学生热情地互动与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反馈给教师,会不断增强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决心,教师效能感提高,让教师更愿意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

    目前高校师生关系有好的一面,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相处和谐,教师能做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学生能做到尊师重道,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但高校师生关系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和谐,存在着师生情感淡漠化、交往机械化和关系功利化的困境。

    (一)师生情感淡漠化

    陶行知说爱是教育的出发地,但现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师生间爱淡化、情感缺失的问题,甚至师生见面也互不搭理,形同陌生人一般,部分教师未做到爱学生和爱课,部分学生未做到尊师重道和真诚待人。

    部分教师未践行爱的教育。作为教师爱学生和爱课应是无条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天然地从爱出发,时时刻刻出于爱而关心、理解、接纳学生。在高校,确实存在部分教师对学生冷漠无情、漠不关心,将“教书”仅仅当成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教师“只管教,不管学”“只管教书,不管育人”。部分教师自身不爱课,不能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认为学校的科研要求是第一位的,关系到职称与工资,不愿意多代课,也不愿意在课堂中多花时间。究其原因是受社会上蔓延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影响,教师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趋向实用,厌倦教师职业。

    部分学生未付出真情实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侵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对老师的尊重;
    一些学生倾向于学习实用技术,忽视甚至排斥基础理论学习,认为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部分同学待人不真诚,如出于想入党、竞选班委和加综测分数等特定目的而接近老师,动机不良自然也不会付出真情实感。

    (二)师生交往机械化

    师生交往的机械化是指师生交往只是单向被动的教与学,而非双向互动。高校师生关系是师生基于教学活动互动交往而产生的结果,没有交往互动,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发生。但部分高校教学中仍然存在交往机械化的问题,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天马行空,学生头也不抬,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互动意识和互动能力。

    一方面,一些教师习惯于单向“输出”,缺乏交往互动意识。“教师一方可能会放不下‘师道尊严’,习惯以‘指导者’自居”[7],大多采取灌输式、单向式、命令式等教学方式,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处于孤立状态,信息传递渠道是单向的,教育者只一味灌输和输出信息,却无法得到受教育者及时反馈,难以判断教学讲授的知识是否被理解、接受与认同,更不谈在接受反馈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信息在向学生传递过程中损耗大、接受率低,信息的力量大打折扣。受教育者也无法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维观念传递给教育者,学生没有输出自己观点的端口,在教学中难有契机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缺乏交往互动能力。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理论魅力,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时下热点或者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互动性不足,习惯采用“我问你答”和“我讲你听”等教学方式,对师生间交互沟通方式不甚了解,对互动技巧运用不足,对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设备水平运用不够,如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有很大热情,但一些教师对其功能不了解、对其使用不熟练,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掌握学科前沿能力不足,有些老师对有关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不能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何谈唤醒学生达到共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三)师生关系功利化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但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部分高校师生关系被贴上了物质利益的标签,呈现出功利化倾向。

    一是部分学生的功利化倾向。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功利化。“上学我交费,讲课你拿钱”,部分学生将教育等同于一项商业服务,师生关系被认定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师成了传播知识的工具,成了帮助学生获取文凭的工具。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与教师平时交往功利化。不少学生以是否能获取利益来衡量与教师的交往,学生常常出于获得高分、优先入党、评优评先等功利好处来接近教师,对一些能带来“利益”的老师交往甚密,而对不能带来“利益”的老师则形同陌路。

    二是部分教师的功利化倾向。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晋升,忽视教学和学生。由于高校将教师科研考核作为评优晋职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为了升职不得不把部分时间放在科研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和对教学的研究,上课没有太多的激情,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降低。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迫于学生评教压力,过分“迎合”放任学生。当今高校十分重视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学生评教满意度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晋升和收入状况,出于获取学生好评的目的,部分高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在面对学生逃课,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等问题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味放松对受教育者的合理约束。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师生关系的好坏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理论、实践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意义非凡。在对师生关系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摆脱高校师生关系困境,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需树立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道德,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做到转变教育观念,融入爱的教育,做到提高自身水平,改善教育方法。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融入爱的教育。教师要转变以往对学生漠不关心、“只管教,不管学”“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教育理念,融入爱的教育,包含用爱与爱的教育感化学生和发挥相信的力量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应该充满情感、富有激情,从爱出发,或时时处处皆能出于“爱”而关心、理解、接纳学生。以尊重、平等的眼光和视角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带着爱进行教育,这相比于教师简单粗暴的理论灌输更为重要直观地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在教育中对爱的传递,以带着爱的方式呈现理论知识,是最激动人心的,也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所接受,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只有教师在观念上相信课程内容,在学生间形成榜样的力量,才能对教育对象发挥导向性作用,对教育对象发挥由内化到外化的影响,最终达到形成自然习惯的教学效果,发挥相信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对教育对象产生正面影响。

    其次,提高自身水平,改善教育方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积蓄教书育人的能量,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依靠个人魅力而不是组织权威和传统权威构建师生关系。一方面,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水平。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由衷的尊重和爱戴。学习的渠道是多样的,既包括参加教学培训、专题讲座、教学比赛,也包括向周围的教师学习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积累经验。学习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科前沿和热点的学习,也包括对教学方式和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改善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要注重师生交往互动,改变以往的单纯灌输,改进教学方式,尽可能用最新、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扩大课堂讨论、课后调研的比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关注分析社会实践中的新热点新问题,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注重学科交叉综合学习,当前知识学科进一步细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学科知识,扩展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量和对科学体系间关系的把握。

    (二)学生需增强尊师重道意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只靠教师单方面努力,学生在良好师生关系构建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作为师生关系中“学”的主体,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应当做出以下努力。

    首先,增强尊师重道意识,包含树立正确学习观和增强尊敬师长意识两个方面。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尊重知识,做到热爱学习而不是敷衍了事;
    树立惜时观念,珍惜能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在校时间,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生要尊重老师的人格、学识和教育教学劳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课后主动与老师沟通,与教师进行双向互动,不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实现教学相长;
    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支持理解老师。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发现老师的优点,支持理解教师工作,拉近师生间心理距离。

    其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当今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比较自我,且大多数学生为过高考独木桥,重心多置于学海拼搏,交往能力与技巧的掌握较少,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学生既要尊师重道,又要克服“恐师”心理障碍,主动大胆地和教师交流,真诚坦率地和教师交往。当今大学普遍采用班级教学,教师要面对众多学生,但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时刻关注每个学生,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无论是课堂上的交往,还是日常中的交往,学生都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

    (三)学校需关注师生发展需求,拓宽师生交往渠道

    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之本。学校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权利,也重视教师的需要和权利,树立正确教育价值导向,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重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交往渠道,以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关注师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高校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灵诉求和专业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物质精神需求,使师生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一方面,“创造有利于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良好条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价值,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8],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改变旧的教师管理模式,将“以科研为中心”转向“以育人为中心”。另一方面,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条件。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要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是师生教学交往的重要方面,如果教学内容脱离社会与实际,不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和锻炼能力,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以实现自身价值,学生就会对课堂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消极对待师生关系。

    其次,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充分认识和研究大数据网络时代的特点,转变观念,创新途径拓展教育阵地。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是唯一的方式。一方面,应转变观念,主动研究与学习信息技术,迎接挑战,简单地拒绝与排斥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变封与堵为疏与导,促进师生间平等地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配备信息技术设备,如配备智能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平等、多向地互动与交流。“依托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等特点”[9],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大学生教育,如研究探索利用手机QQ群交流、B站教学视频和知乎问答等方式了解大学生情况并开展教学。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5期)2021-01-18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情感小太阳画报(2019年10期)2019-11-04诗歌与情感的断想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台上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0期)2018-07-06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麻辣师生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2期)2015-12-11
    相关热词搜索: 路径 困境 师生关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