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初中数学习题变式思维能力训练探讨

    时间:2023-01-19 22:4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何庆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广东省广州市 511466)

    在初中教育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习题的单一解题方法教育,同时较为依赖题海战术,忽略了对变式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变式思维,很可能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解题过程复杂的情况。初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了解和挖掘更多习题变换技巧,提升习题水平的同时。

    很多我们认为学生早已熟悉了的知识点,在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中,仅仅是将题型和数量关系稍作变化,就让一些同学不知所措。

    1.1 长期刷题产生厌学情绪

    在批改学生测试卷子时可以发现,他们在选择题方面的正确率不高,而那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同学,正确率也只有70%左右。比如“在一个平面上,有三个点M、P、Q,如果MP=9,MQ=4,那么PQ 的长度为( )。A、13;
    B、5;
    C、13 或5;
    D,无法确定。”这一题,有72%的同学选择 C。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也很困惑,便与同学们闲谈,同学们就说“天天做那么多的题,看见MP=9,MQ=4,PQ 就等于13 或5,下意识地认为结果是13 和5。”老师听完同学们的一席话,大受触动,发现同学们做题都很马虎。他们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作业,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

    1.2 题海战术违背教育规律

    题海战术,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有足够的睡眠,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变得很低,思想僵化。在做题和解决实践问题时,总是试图借用以往的知识,缺少深入的思考和创造性。我们所提的“变式教学”,旨在克服“题海战术”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老师所要改变而不能改变的困境,更多地以老师的课堂和学生的解题实践为基础,对问题的演化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着重于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初中数学各种课程的教学方式。

    2.1 不同课型的模式设计

    变式教学并非随意、即兴地进行,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地设计。本文从教学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出发,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方式。比如:

    1、概念课模式:打造问题情境,对新知识的探索,概念的生成,变式深化,变式的训练,归纳和提炼。其关键环节是“变式深化”,在学生生成概念后,不急著运用概念来解决问题,而是透过概念进行深度研究,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让同学了解其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变式练习题组,使学生在解答、变式和探索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从而实现对认知的内化[1]。

    2、定理课模式:打造问题情境,探索猜测,证明结论,得出定理。进行变式深化,变式练习,归纳和提炼。这一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得出定理,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语言、变形、逆向以及推广的变式方法,让同学全面认识到定理,然后透过变式题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编写题目时,加深对定理的认识与应用。

    3、习题课模式:选择的实例,解法的变式,问题的变式,方法的运用,解决问题,归纳和提炼。运用实例进行解法变式,实现一个问题多个解题方法,完善解法,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度和灵活度。同时总结了解题规则和解题方法,并将解题方法运用于解题中,实现解题方法的转变和技能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探究,可以得到题目的一种或几种变式,以促进其探究和创造的精神[2]。

    4、复习课教学模式:知识的归纳与分析,选择的实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式的探索,解决问题,归纳和提炼。在复习课上,可以完成一个或多个循环。每个循环是否完整都可以,这要按照选实例的特点来定。它的关键在于“探索变式”,“变式”与常规教学中的“变式”是不同的,它具有“新,深,广”的特征,就是内容新颖、内容深入、手段运用广泛。在此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导、指导,指引学生的探索方向。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是组织高效率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大、工期长、工序复杂、任务重、参与单位多等,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尤为重要。

    5、讲评课教学模式:全面评估,分类评估,变式训练,全面复习,归纳和提炼。在“归类评析”部分,老师可以从典型错误、同类题目分类、典型方法和重点知识评析中,对考生的回答进行侧重点评析。所谓“变式训练”,就是老师针对典型的例子进行变式,针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进行矫正练习,针对数学思维方式而进行的一次加强练习,从而使他们巩固自己的知识、加强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培养自己的能力[3]。

    2.2 变式之“变”剖析

    2.2.1 教师习题变式层面

    我们所提的变式教学,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而要把课本上的例题、中考题、竞赛题等,发挥出它的深度,探究其中奥妙,并加以恰当分析、深层探究,不断演变,以旧问题的解答激发新问题,让老师从问题的表象看出问题的实质,进而进行反思,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成效。

    如前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会在一堆问题中找到太多的同类问题,而是从一道基本问题开始,然后用一个例子来指导他们,让他们从问题的答案开始,不断地捕捉到其中的“灵光”,从而产生新的问题。这个学习的过程,看上去像是在做一道简单的题目,但实际上,这需要老师对做的数学问题有很好的理解[4]。

    2.2.2 学生问题解决层面

    运用数学变式,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直接运用变式的思维,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从一开始的十多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变成了一分钟内解决,效率和精确度都要高,直接“秒杀”了一些题目。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只要老师稍微指导一下,就可以很快地得到题目的答案,并且在各种特定的情境下,寻找一个突破,从而得到一个标准的解法。更难得的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从新的问题中找到新的结论,从而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变式,为数学问题提供铺垫。因为老师把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告诉了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知识是怎样在他们的知识中逐步演化和发展的,这样他们才能真实地了解知识的起源,并形成知识网。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建立行为体验的过程中,运用这个分层递进的变式,使学生能够自我整合,建立较好的知识架构,并提高问题解决的技能[5]。

    2.2.3 课堂教学评价层面

    我们所说的课堂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以探索精神为基础的课堂评价。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注意观察他们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思考和得出结论,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地评价[6]。

    在进行变式教学时,会遇到以下问题:“怎样解决变式教学与学生地位的冲突”“怎样才能使变式更有效”“怎样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变式教学”“怎样防止习题变式成为新的题海战术”。变式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的,它必须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结果,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能因为“变”而改变。为了适应教学与学习的需求,针对学生的认识情况来进行变式,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解,将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运用-领悟-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认知活动。所以,在实施“变式”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下面几个方面[7]。

    3.1 变式不是教师的“专利”

    变式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能力,因此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让他们参加变式教学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要改变思想,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使师生之间紧密合作,相互沟通,做到学生力所能及的事,老师绝不包办代替。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在变式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体会到“变式”的快乐。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上,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变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思考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8]。

    3.2 怎样设计变式更有效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非为了解题而解题,单纯的机械重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使他们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当问题得到解答后,要能指导同学们进行对比,找到最优的解答;
    同时,要把握问题的实质,对问题进行新的认识,并形成新的问题。一幅好的画作,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就能让人有一种永生难忘的感觉。同样,在设计问题时,要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所以,选择的例题一定要足够经典。一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
    二要有延展性,能够一题多变;
    三要注重创新与深度[9]。

    3.3 变式设计的难易顺序要有“梯度”

    问题变式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要分步骤进行。要把它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逐渐增加难度,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问题的处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梯度变式题组,能够使各水平的同学更容易接受。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类比、分析、化归,在思考与探索中解决问题,并能从中得到快乐[10]。

    3.4 培养学生思维变通能力

    在代数习题练习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公式变形,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变通。

    例如:根式简化。计算练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式,可以设计公式变换练习,强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进而提升公式运用能力。比如公式n ≥0),可以展开如下的变换:等式成立的条件?在第一个式子中,二次根式是成立的,即包含了a ≥0,b ≥0 的情况,不考虑增加其他前提条件。而第二个式子的左侧想要有意义,需要保证a、b 同号,如果a、b 两数都是负数,此时右侧的根式就变得无意义,所以,要增加a ≥0,b ≥0这一附加条件。通过代数变式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印象,避免学生硬背公式。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记住新公式和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对公式内容进行即时练习,了解公式与条件的关系,并将之使用到训练解答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变通的变换过程提升思维能力,在理解中记忆公式。

    3.5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几何方面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思维变通的能力。比如:在图1 内,C 为A、B边上的点,将AC 作为一条边,建立正三角形ACM,同时做以BC 为一条边的正三角形BCN,问:除去两个正三角形三边长度相等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相等的线段?

    此题答案为:图中线段AN 与MB 长度相等。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该题开展变式训练,开拓学生思维[11]。

    变式1:C 为AB 上一点,分别以AC 和BC 为一条边,在AB 两边上建立一个正三角形ACM 与BCN,那么线段AN=MB是否正确?请通过作图与解答,对结论加以说明。

    变式2:C 为AB 上一点,分别以AB 和BC 为边,在AB 一侧做正三角形ABM 和BCN,此时AN=MC 是否成立?请通过画图说明。

    上面的例子属于一个典型的三角形全等习题,笔者将原来的例题进行细微调整,从而让新案例具有变式训练的特点,更加地突出了全等图形内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这道练习能够提升学生图形分析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其中,题目本自身的性质没有改变,表现方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变,可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僵化的情况发生,能够帮助学生训练思维发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12]。

    总而言之,想要训练初中生数学变式思维能力。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保证问题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要控制习题数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与思维发散能力。

    猜你喜欢 变式习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2年4期)2022-04-26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0年10期)2020-10-27解决问题的设计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9年7期)2019-09-17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高中生·天天向上(2018年3期)2018-04-14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7年2期)2017-05-09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中学物理·高中(2016年12期)2017-04-22
    相关热词搜索: 习题 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