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定位与分析

    时间:2023-01-19 12:15: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 旭 林尚静 田 锦 王池社 陈 健

    1.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2.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支柱型产业[1]。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并实现应用,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和标准需求最紧迫的领域之一,做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新工科是面对全球新一轮以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模式为表征的产业革命浪潮,是为实现中国工业新发展转变而生的,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育出优秀的人才的关键[3]。新工科是指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面向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运用新技术促成发展一批新兴工科形态,或改造和升级传统工科[4],未来的发展不仅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更需强化实践过程,建立健全具备中国本土优势的教育改革新模式。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面对工业的新形势、新环境、新需求,如何建设新工科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包括著名的“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及“北京指南”,研究发现高等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及创新实践不足的问题[5]。正因如此,产教融合的校企脱离现象引起了国家、企业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进行合理设计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目的。下面将从教师的角色及工作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提出合理性建议。

    传统高等教育思想具有独特的架构与特征。它不但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基础,更是对现代大学理念的重构,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思想不但经历了历史的考验,也反映了教育的本质与内涵[6],应该予以继承与发展。但是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教育思想与理念也与现实出现了一些偏差,当然这不代表是错的,而是与时俱进的科技发展向如今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主体,站在讲堂或教室的前方高台上,下方的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工作主要为教学,表现形式为传授知识。现代很多观点认为中国教育为单向传输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其实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运用文字符号和纸质媒体进行教育的国家,在媒体教育上曾经占据突出的优势,倡导学习并重、教学相长、学思结合[7]。

    可以说,我国的教育自古至今都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但是教育本身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适合以前未必适合当代,因此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中,一些教育弊端和问题就显现出来,例如可以大致将现代高等教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教学准备及实施阶段:此阶段要求教师对教学前中期的相关工作进行准备。一般来讲前期教师需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如备课、教学研讨、制作课件等,这些过程均需花费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之后将由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知识传授。这个过程体现了大部分教师的基本功,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面而又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吸收与转化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都安排教授直接进行授课加上新进教师进行助教学习的主要原因;

    2.教学反馈阶段:此阶段要求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了解以便提升教学质量,一般体现在课中及课后的相关活动上。相关的手段包括课内练习测验以及作业等,通过课内随堂练习或小测验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作业批改可以进一步得到反馈了解学生的真实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从以上的学习情况中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在后续的课程中做好及时改革与完善工作,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教学总结阶段:此阶段一般处于教学后期工作中,通过形式多样的考试或考查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来讲,考试及考核也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学习中。此外,考查也是一种较好的督促手段,适用于一些实践类课程关于学生的学习中。

    不管处于哪个阶段,采取哪种方法进行教学,虽然教师已经做了尽量全面而细致的准备与设计工作,但其实结合当前的社会与科技发展来看,依然忽略了结合实践这个重点,有些课程虽然配备实验内容或课程设计内容,但是一般这些实践类教学内容还是更多的基于理论知识并且是来自相对较长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学内容设计,并不能够代表社会生产应用中所需的重要知识及前沿成果,因此当前对现代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要求。此外,针对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不足,高校采取关起门来进行人才的教育培养,对内缺少与市场的交流沟通,对外缺少互相学习机制,教育体制落后,这些都势必导致学用分离、供需失衡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德国工业4.0概念的推出,我国相应地推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指导政策,试图用中国在智能化和信息化领域的强项来促进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8]。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9]。当前,教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该增加产业互动、挂职锻炼,积极提升创新能力,为培养高层次、多维度的应用技术人才做好准备。

    通过对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下面将对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的新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传统高等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及研究中有了理论依据,亦可根据学生个体发展进行不同后续学习及发展方向的选择,虽然从传统教育观念来看偏重于理论知识基础的夯实,但如果我们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即可发现:其实社会并不需求每个学习个体都是以科学家或科研工作者为培养目标来展开的,更多的需求恰恰是一些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建设者。因此,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将无法使用当前社会需求而脱离实际。当前各大高校都追求大而全的学科体系,也导致了学科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分析中都有提及,盲目追求综合性发展也许并不一定适合所有高校,而追求综合类大学的直接现象就是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正因在理论教学中如果缺少了实践知识的支撑,那直接的结果就将是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选择合适的工作以及快速适应角色的转换。因此,当前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与企业或产业进行互动,取长补短,增进互通,了解当前行业中急需的人才,反过来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人才,从而达到提升就业的效果;

    其次,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一辈子都是园丁,困在一所“花园”中,虽然从某种角度看是不断精进和锤炼教学技能,所有教师也是一直在提升个人的教学手段,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封闭式的提升会带来与实际社会脱节的严重后果,因为这样的提升仅仅归类于知识点的累积,技能主要依靠日常的教学研讨会沟通学习进步,偶尔参加教学改革学术会议等在学术圈内进行彼此交流提升。这样的交流虽然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采纳百家之长进行自我的学习与进步,但是不要忘了这里面主要都是各位老师经验的积累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这些知识主要是在教学领域的提升,但是显然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现在提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少企业锻炼经验,这一点在笔者其他论文中也有提及。这样的教学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将面临很多重大问题,如学生毕业后无法及时适应社会,企业无法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的“双向”问题。所幸的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引导下,当前很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及合作企业正在进行相关改革措施试验,如增加教师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增加行业背景及技能储备,增加双师双能型教师;
    而企业也为高校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及案例教学,多种形式丰富的进行校企合作的开展,这些前期的研究与探索实践都将为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与进一步实施的有效建议;

    再次,还需要加强交流合作,这个合作既包括与企业的产学研教对接,也包含了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从国内环境来看,企业的用工荒和高校就业率低下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现象也说明了高校与企业彼此之间交流互动偏少从而造成的供需失衡。因此,产教深度融合将极大增进对彼此的认知,了解各自需要从而高校可以认真正视市场需求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根据实际用工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产教融合的好处就是对企业而言可以及时与高校进行对话,根据现实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实践内容,并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有效解决教学与实用相结合的问题,打造高校企业互动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从国际环境看,鼓励职业及高等学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9],探索构建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一批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这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培养具备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的政策,鼓励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具备国际视野,能够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做好服务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工作;

    最后,在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要重视德育培养,这也符合国家政策和发展目标。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着力点[10]。当前学生的个体能力确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大幅提升,可以说与十几年前已经完全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改变尤其明显,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正常现象。但是随着快速发展进步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对“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印象深刻而忽略了“慢工出细活”的古训,社会步入了快车道似乎只有时间是需要关注的要素,其他要素都是可以退而求其次或者直接被忽略,因此常常可以发现价值观缺失或偏离的问题。因此,在当前教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体现应该是正确的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导向,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改进教育内容,言传身教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应对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挑战,应以需求为导向,结合最新技术发展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市场及行业,及时调整自身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主动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以多种形式的开展校企合作,赴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与企业进行探讨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深度产教融合提供服务与建议。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 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22年2期)2022-04-21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相关热词搜索: 融合 高校教师 角色定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