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论语》外译文本中“泰山”形象诠释——兼议泰山文化译介与传播

    时间:2023-01-16 20:45: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韩 悦

    [内容提要]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儒家典籍的各语种翻译文本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汉学在海外日趋盛行。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根植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以及儒家典籍的英、俄译本中“泰山”文化形象的译介为研究切入点。选取儒家典籍《论语》的英、俄译本中的“泰山”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通过这一特定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状况总体探究泰山文化在海外的译介,对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区域“文化互通”深入探讨,兼顾“泰山”文化负载词以及泰山文化当今在世界上扩大传播的途径,并将其纳入儒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视阈。

    泰山文化作为山东地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不仅在地缘上与儒家文化故里、孔孟之乡曲阜毗邻,而且在文化内涵上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翻译版本,由于受到翻译者自身文化构成、翻译的历史时期和文本语种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译本,甚至同一语种的不同译本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比如,仅就《论语》的英译本而言,自17世纪至今已经有50多个[1]。《论语》的俄语译本始于18世纪,至今存留版本达17种之多[2],而且每个语种近几年都推出了最新的译本。这些外译版本的翻译风格、翻译方法和译文的侧重点也不同。当然,这些儒家文化译本在力求精准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文化将发挥巨大作用。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泰山”文化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译文本中的泰山文化,宏观上,对儒家文化走出去的有重要意义;
    微观上泰山文化在儒家思想上有重要的意义,如其中的封禅文化极具代表意义[3],研究海外译本中的文化内涵表达对弘扬泰山文化、发展泰山文化旅游产业有重要意义。

    儒家典籍在海外的译介由来已久,在11至13世纪期间,儒学开始传播到欧洲。到了17世纪以后,儒学就迅速地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尤其是在18世纪,儒学对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稍晚,但在18世纪俄国东正教北京传教团的传教活动即为俄语世界早期的儒学传播活动。英语译本为数众多,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理雅各和韦利的《论语》译本。俄语虽然译本较英语相对少,但近两年仍然不断涌现新的译本。其中影响较大的版本是1876年的瓦西里耶夫(В. П. Васильев)译本、1910年的波波夫(П. С. Попов)译本、1972年的克里夫佐夫(В.А. Кривцов)译本、1987年和1995年的西缅年科(И.И. Семененко)译本、1998年的卢基扬诺夫(А.Е. Лукьянов)译本和1998年的佩列洛莫夫(Л.С. Переломов)[4]译本,本文选取波波夫和佩列洛莫夫的译本,以其中的《论语·八佾》篇中的泰山形象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

    “泰山”在儒家典籍中是一种地理名词和文化现象的融合。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集大成的先祖和泰山渊源久远[5]。明代的《泰山志》记载:“泰山胜迹,孔子称首。”[6]孔子多次登临泰山,留下了“孔子登临处”、“孔子小天下处”碑刻,这也说明泰山在孔子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孟子·尽心上》的记载能显示出孟子对孔子的推崇,孔子像泰山一样高俊出彩,无人能及,映衬出那句对联“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当然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的审美思想也贯穿其中。“孔子过泰山侧”听闻妇人哀哭,而对子路感叹“苛政猛于虎”,不仅有孔子与泰山的渊源可考,更重要的是涉及孔子对于政治活动和治理国家的态度。此外,孔子编纂的《诗经》中收录了一首歌颂鲁僖公时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閟宫》,其中对泰山的感叹“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对孔子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学习礼乐、遵守“礼制”的要求;
    考察封禅制度,习得历代帝王封禅规制;
    登泰山而小天下——从个人德行、君子修养等维度践行“仁德”思想和审美思想。孔子在临终之前吟唱:“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礼记·檀弓上》),说明泰山在孔子心中的地位,此后“泰山其颓”喻指十分令人敬仰的人去世。除此之外,更有北宋庆历前后理学开始崛起初期,由孙复与石介开创的“泰山学派”。此学派特别注重《周易》和《春秋》经典著述,极力宣扬儒家道统论,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

    此外,还有本文选取的示例,《论语》中关于“泰山”的记载。《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7]这其中的第一个“泰山”一词首先是指地理文化意义上的泰山,其次“泰山”此处富含更深厚的文化内涵。祭祀泰山的地点选择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地点,尤其是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处,是帝王权威和礼仪的象征,不仅是一种古代的祭祀制度,更深刻的是“泰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君王权威的象征。此处“泰山”一词也反映出《论语》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礼”内涵。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是其核心思想要旨,其中“仁”是核心精髓,而践行“仁”不仅体现在君子德行的方方面面,更要是的是遵守“礼”的要求并实践“礼”的规范。古代祭祀活动是一种践行“礼”的活动,此处也是《论语·八佾》章的主旨要义,此处文意并未谈及如何才叫遵行“礼”的要求,但是却十分明确地指明何谓不合“礼”的规范。

    我们根据所选择的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进行文本层面的对比与解析。译文其一:The head of the Chi family was going to make the offerings on Mount T"ai. The Master said to Jan Ch"iu, Cannot you save him from this? Jan Ch"iu replied, I cannot. The Master said, Alas, we can hardly suppose Mount T"ai to be ignorant of matters that even Lin Fang enquires into![8]此处首句表达出季氏祭祀泰山的事实,而且指明了季氏的身份“The head of the Chi family”(季氏是家族的首领)。但是此处的身份注解并未对季氏的身份做出更为确切的标注“季孙氏是鲁国的大夫”,因为只有知道季氏并非“天子和诸侯”,也就更能顺理成章地解释为什么他去祭祀泰山是不妥的甚至是“僭礼”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原文中除了将泰山翻译为“Mount T"ai”之外,在译文末作了注释“Mount T"ai:To the spirit of the mountain, a thing which the Duke alone had the right to do. The offering is said to have consisted of jade objects.”[8]意为“就泰山神灵而言,祭祀是只有公爵才有权利去做的事情。据说祭品是由一些玉器构成。”对祭祀泰山的行为和泰山神灵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在我国古代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9],此处对“泰山”的注释虽然未能全面展现“泰山”在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以及其所代表的儒家礼制的要求,但是已经能给“泰山”一词附加了一些词语翻译“Mount T"ai”之外的意义。对于本句中第二句含有“泰山”的词汇“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译为“we can hardly suppose Mount T"ai to be ignorant of matters that even Lin Fang enquires into!”[8]此处“泰山”的翻译方法和上一处相同,且对于文末的注释亦可以作为同一的文化背景解释。

    但是,综合全句的语言表达,汉语原文中使用疑问句式,而英语使用的是感叹句,从整体行文上能体现出孔子对季氏的僭礼行为极度地反对和气愤的感情色彩。因此,此处句式的灵活处理较为恰当。此外,针对以上译文韦利也作了另外两处注释,一是将Jan Ch"iu注释为 Who was in the service of the Chi family[8](冉有是季氏的家臣);
    二是将末句整句话的意思增加背景文化的注解“The mountain must surely know enough of ritual to be aware that no sacrifice but the Duke’s could be accepted. The sense is carried on from IV, 4.”[8],也就是说要对礼仪有深入的了解,这座山只能接受公爵的祭祀品,其他人的都不可以。此处对“泰山”一词包含的古代祭祀的礼仪制度有一定的说明,也指明上文中季氏去祭祀泰山的不妥之处以及孔子说到此处的愤慨之情。这三处注释是对原文翻译内容较好的补充,也让孤立的译文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能使读者较好地理解原文意旨,避免因不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尤其是不了解“泰山”的代表意义时的误解。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以上两处注解都用到了the Duke(公爵),在语义范围上,这与《论语》原文中想表达的“天子和诸侯”意义并不相吻合,但就两种不同文化而言,一定程度上这种不对等的翻译方法也可以认为是恰当的表达方式。

    对比以上英译一,译法二的翻译呈现如下:

    The chief of the Chi family was about to sacrifice to the T’ai mountain. The Master said to Zan Yu, “Can you not save him from this?” He answered, “I cannot.” Confucius said, “Alas! will you say that the T’ai mountain is not so discerning as Lin Fang?”[10]

    季氏的身份此处翻译为“The chief of the Chi family ”[10](季氏家族的首领),与韦利的翻译一样,也是没有指出季其“季孙氏是鲁国的大夫”的确切身份。他去祭祀泰山中的“泰山”一词翻译为“the T’ai mountain”,与韦利的翻译“Mount T"ai”意义上都可以表达泰山,只是后者相对而言使用范围相对较广、更正式。另外,在末句直接用孔子说(Confucius said)表达出对季氏祭祀泰山的反对。与韦利译文不同的是,在句式上末句使用疑问句“你会说泰山还没有林放有洞察力吗?”(will you say that the T’ai mountain is not so discerning as Lin Fang?[10])在句式上与原文一致,此处的“泰山”与首句中的翻译相同,只是将季氏祭祀泰山的僭礼行为用较为委婉的方式“discerning”(有洞察力)表现出来,意为连林放都能觉察出来的遵行“礼”的要求,而作为家族的首领(The chief of the Chi family)却全然不顾,一定程度上也能表现出孔子的斥责之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理雅各的译本与韦利的一样,都对原文做了一定的注释,而且注释内容相对丰富。

    首先对这一节的主旨做了一个总结:这是谈论篡夺祭祀权的愚蠢(the folly of usurped sacrifices usurped sacrifices.[10]。对其中的个别字词做了详尽的解释,如:“旅is said to be the name appropriate to sacrifices to mountains, but we find it applied also to sacrifices to God.”[10]意为“旅据说是祭祀山川的说法,但是我们发现它也适用于对上帝的献祭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山川为“旅”。此处不仅表达了这一文化背景,还将这点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对上帝献祭的祭祀仪式进行对比。接下来,译文的注释对泰山文化背景进一步详细解释,“The T’ae mountain is the first of the ‘five mountains’ (五岳), which are celebrat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ave always received religious honours. It was in Loo, or rather on the borders between Loo and Ts"e, about 2 miles north of the present district city of T’ae-gan(泰安),in the department of Tse-nan(済南),in Shan-tung. According to the ritual of China, sacrifice could only be offered to these mountains by the emperor, and princes in whose States any of them happened to be. For the chief of the Ke family, therefore, to sacrifice to the T"ae mountain, was a great usurpation. ”[10]即“泰山是中国文学界所尊崇的“五岳”中的第一座,并一直具有宗教荣誉,它位于鲁国境内,或者说是鲁国和泰安的交界处,在山东省济南市(Tse-nan)内,位于当时的泰安(T"ae-gan)县城以北2英里处。根据中国的礼仪,只有皇帝和诸侯才能对这些山川进行祭祀。因此,对于季氏家族的首领来说,到泰山祭祀是一次极大的篡权行为。”此处的注释对泰山的祭祀文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表述,尤其是对泰山本身作为一个地理位置存在作了详细说明。同时也指明了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祭祀泰山所象征的权柄和身份地位,相对较为全面,宜于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较好地领会愿意。

    此外,译文之后的注释还对“女”和“曾”等作了解释,(女as in II. 7,=汝,and 曾as in II.8=則,or we may take it as=經,"Have you said")对于古文的翻译十分详细。对于末句中出现的“泰山”即为“泰山神”(泰山=泰山之抻, ‘The spirit of the T’ae mountain’.)来解释翻译用词上首句与末句中的“泰山”即为“泰山神”都用“the T’ai mountain”来表示。由此可见,翻译不仅相对精准,连细节之处都十分细致,作了前后呼应的周密注解。对于末句中出现的“林放”和“冉有”也给出了详细解释“Lin Fang,— see ch.l from which the reason of this reference to him may be understood. Yen Yew, named(求),and by designation子有,was one of the disciples of Conf., and is now third, in the hall, on the west. He entered the service of the Ke family, and was a man of ability and resources.”[10]即“对于‘林放’请参阅第1章,从中可以了解到此引用他的原因。冉有(Yen Yew)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字子有,这个名字相当于我们西方姓名中的第三个名。他加入了季氏家族,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此处不仅详细地介绍“林放”和“冉有”两个人的身份,更利于理解文中为什么提到此处两人在这里论到季氏僭礼行为为什么对拿来作为对比。而且,针对西方英语文化氛围中的儒家文化受众,理雅各翻译版本使用了十分细致地文化对比,此处将我国古代人名中的“字”对比西方的姓名组成,易于理解,更贴近对方文化,这一点翻译方法对于英语世界中更为恰当地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大有裨益。

    俄语译本中对本句的翻译呈现如下:

    译法一:Пред отправлением вельможи Цзи на гору Тай-Шань для принесения ей жертвы, философ, обратившись к Жань-ю, сказал: Не можешь-ли ты отклонить его? Тот ответил: не могу. Тогда Философ сказал: Увы! Ужели дух горы Тай-шань хуже Линь-фана?[11]

    其中对季氏祭祀泰山的表达是“вельможи Цзи на гору Тай-Шань для принесения ей жертвы”(大官季氏去泰山祭祀),其中对于季氏的身份译为“达官贵人,高官”,相对较为笼统,既没有表达出英译本中较为片面的介绍“季氏家族的首领”,更没有表达出本文至关重要文化背景意义,那就是指出“季孙氏是鲁国的大夫”的确切身份,这对表达季氏僭礼行为是一个制约。此处对于“泰山”的翻译为“гора Тай-Шань”,但是后文对这一点翻译做了较为详细的注释,即“Принесение жертв знаменитым горам и рекам составляло привилегию императоров. Впрочем и удельные князья пользовались правом принесения жертв духам извёстных гор и рёк, но только лежащих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их владений. 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 принесение жертвы духу горы Тай-Шань, лежавшей в предёлах княжества Лу, вельможею Цзи было предвосхищением прав Лу"скаго князя.”[11]意为:祭祀山川大河是皇帝的特权。然而,分封的诸侯也有权祭祀山川大河,但只能在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去祭祀。因此,祭祀泰山应当属于鲁国诸侯的权限,季氏是在觊觎鲁国诸侯的权柄。这句背景文化的注释很好地交代了季氏的僭礼行为,季氏去祭祀泰山是一种不合规矩,更不合礼法的行为。此外,本文中将孔子称为思想家、哲学家(философ),因此对于儒学的理解,译者将其理解为一种哲学,这对于儒学在海外的传播是一种很好的界定,利于异域文化语境下的传播与接受。末句中,将“泰山”译为“дух горы Тай-шань”(泰山神),这样的翻译较为妥帖,将泰山神的这种隐含意义表达出来,全句译为“Ужели дух горы Тай-шань хуже Линь-фана?”(难道泰山神逊色于林放吗?)从翻译角度看,本句直译,这句也较为直接地表达了原意,但是对于汉语原文的意思“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这句话整体想表达的对于“礼”[12]的僭越之意仍然没有表达全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波波夫对其他几个翻译的字和词也进行了注释:旅люй, странствовать, путешествовать; отправление князей для принесения жертв горам и рекам.[11]表达了“旅”字的“祭祀”的意思。也对冉有的身份作了注释,“冉有жань-ю, ученик Конфуция по имени 求Цю, бывший в это время на службе у вельможи Цзи.”[11],说出了冉有是孔子弟子的身份,以及在季氏家臣的职务。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救”字的翻译,“ 救цзю, спасти, отклонить.”,句中意思为“阻止,劝阻”,用词十分准确,对比英语译文中的直译“解救、拯救”的错译,此处已经十分细致地理解了汉语原文的意旨。

    也对“曾”做了解释“曾цэнъ, ужели? ”,“难道”之意,表达了孔子用反问语气中的反对和气愤之情。对林放“Линь-фань, вышеупомянутый ученик Конфуция.”[11]说明其实上文中提及的孔子的学生。不得不说,波波夫的翻译较为精准,且对原文中的字词和文化背景研究较为细致,是直译和意译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注释的好的示例。

    译法二:Цзиши собирался совершить 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е горе Тайшань.

    Учитель обратился к Жань Ю с вопросом:

    — Ты не можешь помешать ему?

    Он ответил:

    — Не могу.

    Учитель сказал:

    — Разве гора Тайшань [окажется] хуже Линь Фана?[13]

    在佩列洛莫夫的译文中,首先不同于以上三种译文的是,文字的排版,显示出对话性,视觉上较为工整,利于短文阅读。对于泰山的翻译,首句中使用“гора ТайШань”,与波波夫较为类似,但是这种书写更符合今天的汉语表达习惯。末句中的泰山用词一样,并没有区分出“泰山”与“泰山神”的关系,也未对原文进行注释,相对而言,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说明。且末句中的译法和表达与波波夫的译文十分相似,“Разве гора Тайшань [окажется] хуже Линь Фана?”都属于原文的直译,也没有汉语原文中“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14]中所强调的“礼”的要求。此外,对比以上两种俄语译文,对于“女弗能救与?”一句,波波夫译译为“ Не можешь-ли ты отклонить его?”,佩列洛莫夫译为“Ты не можешь помешать ему?”除了语气上,波波夫相对较为委婉之外,两人都是用了具有“阻止、劝阻”意义的翻译“отклонить”和“помешать ”,这一点较英文翻译较为精准,恰当地表达了古汉语原文的意思。对于字词的推敲方面,波波夫则更为细致。以上两种俄语译文对最后一句的句式处理上,都使用了“莫非”(Ужели)和“难道”(Разве)两种具有反问语气的疑问词,对于原文中所表达的孔子对于僭礼行为的气氛之情表达较为贴切。

    此外,对于译文的最后一句有相应的注释。Согласно традиции, 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е горе Тайшань - самой священной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древнего Китая - могли совершать только правители всей страны. Цзиши, будучи всего лишь аристократом (дафу) одного из царств, собирался нарушить 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 ритуал.[13]这是来解释为什么孔子最后一句是一种质问:按照传统,祭祀泰山在中国是最神圣的,也只有天子才能去祭祀泰山。季氏只是其中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因此他的行为就是打破了礼制。且注释中对冉有的身份进行了解释:Жань Ю - один из учеников Конфуция, находился в то время на службе у Цзиши. К нему-то и обратился Конфуций за тем, чтобы предотвратить такое нарушение. Смысл завершающей части суждения в том, что божество горы не хуже Л инь Фана (см.: ?Лунь юй?, 111, 4) знает ?суть Правил), поэтому оно отторгнет незаконное 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е.[13](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在季氏家中做家臣。孔子去跟冉有谈论这件事就是想阻止这种行为。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山神不会逊色于林放,山神是知道“礼”的真谛的,所以说山神会拒绝这种不按礼法的祭祀活动。)

    泰山文化在历史上由来已久。首先,泰山不仅是一座地理名山“泰山——五岳独尊”,作为名山大川,历朝历代都有对泰山的描述和赞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多的关于泰山的诗词歌赋。作为地理名山之外的“政治山”、“宗教山”和“文化山”的界定更为意义深远。在《论语·八佾》中所涉及的泰山即是由自然山到政治山和文化山的外延意义。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权利,这是一种权柄和地位的象征。如非此身份的人去祭祀泰山首先是一种“僭礼”的行为,不合礼法的规定,此外,这是一种觊觎权力的行为,是一种极大的篡权行为,这两种说法分别在波波夫的俄译本和理雅各英译本的注释中有所注释。其次,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核心和精髓的是“仁”,而“礼”是围绕“仁”展开,是在行为上如何规范才能做到“仁”的要求。本篇《论语·八佾》中,作为“礼”的要求,孔子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和理解上的规定,是其“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的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而且,“礼”的要求是践行仁政的要求,不仅是个人德行上践行“仁”,更是君主治国策略上遵行“仁”的要求。此处,论及祭祀泰山的行为上,孔子表达了对于季氏祭祀泰山违背“礼”的要求的反对和愤慨之情。而在外译文本中,通过翻译的注释(理雅各和波波夫)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祭祀泰山的要求和文化背景,对于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了解较少的海外读者来说这是十分利于理解的。

    英语文化背景和俄语文化背景都蕴含较为广泛的宗教文化,这点对于儒学外译的方法和文化诠释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语世界的基督教文化中,尤其是在《圣经(旧约)》部分中有较多对于上帝献祭的描述,这点也是一种祭祀文化。在理雅各的译文注释中“旅is said to be the name appropriate to sacrifices to mountains, but we find it applied also to sacrifices to God.”[10](旅据说是祭祀山川的说法,但是我们发现它也适用于对上帝的献祭行为)。作者将此处祭祀泰山与西方宗教文化中的献祭行为进行比较,虽然在文化背景和祭祀行为本身都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将此处两种有关联的祭祀行为进行对比,对于深谙宗教文化的西方人而言,这是十分利于理解的。对于陌生文化的解读架构在本土文化之上进行对比解析,这种翻译策略对于解释异质文化空间的特有实物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对于完全不同的文化,需要指明的是,西方的宗教文化是对于上帝的献祭,尤其是站在上帝拯救万民的文化背景之上。而对于《论语·八佾》中所说的祭祀泰山则涉及泰山神和古代社会中的“礼”的要求,是古代社会儒家思想的集中展现,是人间社会的礼制要求,在一点上,中西文化是相差迥异的。

    相比较英语译文,俄语中对于“不如”(林放)的翻译都使用了“хуже кого-чего”的结构(比……更坏、更糟,不如……),这种翻译方法句法十分简洁,直接是对比手法呈现优劣和好坏之分,其实是化繁为简的方式,易于理解,而且译文后面的注释丰富了这其中隐去的文化内涵,也更符合不同文化受众的需求。此外,俄罗斯文化也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东正教文化。一定意义上,宗教文化对文化的影响深远,也会对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有重要影响。在波波夫的译本中,对于孔子的翻译采用思想家、哲学家(философ)的译法,而与佩列洛莫夫的译法учитель(老师)有所不同。一定意义上,波波夫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理解为一种哲学,这种视角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走向世界有很好地推动作用。此外,在译文中也提及泰山和“泰山神”这点也对比了宗教文化中的神灵,虽然两者完全不同,但是波波夫在译文的注释中所指出的这点也利于读者的理解。而且,佩列洛莫夫的译文的注释中对“泰山知礼”表达为“泰山神知礼”,用拟人手法将泰山进行人格化书写,这是一种较为形象的指称方法,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理解不深的受众而言较为利于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泰山在古代以及现代汉语中都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重要性和首要性”,诸如此类的词汇很多,“责任重于泰山”,“泰山安则天下安”等说法都能指明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泰山文化作为独特的一部分需要以更有效的形式呈现在海外文化市场。探寻在众多英、俄译本中恰当的翻译方法是文化“走出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一点上,针对欧美文化背景和俄罗斯独特的东斯拉夫文化背景下,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内涵,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理论有效结合,才能有效的相对精准地传达文化内涵。面对走出去更重要的是研究文化产业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旅游业为基础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社会经济项目,才会对泰山文化走出去开拓行之有效的路径。

    本文主要探究了儒学中的“泰山”形象,以《论语·八佾》中关于“泰山”的翻译文本为主要示例,进行翻译方法和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兼论翻译方法和泰山文化走出去路径。泰山本土文化的“走出去”不仅存在文化层面,对于区域发展乃至整个儒学发展和传统文化发展都有更重要的作用——是文化和产业结合利于整体社会发展的途径。宏观上文化传播和微观上的个案性文化产业传播措施同样重要。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泰山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从而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有一定的促进意义。限于译介文本等,针对本研究中的“泰山”文化这一特定的切入点的汉语原文和外文的翻译对比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译本泰山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22年5期)2022-06-01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发展的新出路研究冰雪运动(2021年3期)2021-11-04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金桥(2021年7期)2021-07-22泰山之行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6期)2021-07-17《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名作欣赏(2020年24期)2020-08-20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相关热词搜索: 泰山 论语 译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