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记者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分析

    时间:2023-01-16 17:0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乌丹丹 阜新市传媒中心(集团)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当前新闻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一特点信息的出现常常会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不仅追求报道的时效性,更注重报道的质量。新闻记者需要在采访中不断提高提问能力,这样才能挖掘新闻特点,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水平。

    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提问来获得新闻素材,把握新闻更深层次的内容,挖掘新闻价值。通过采访受访者,记者可以挖掘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丰富报道的内容。总的来说,提问艺术在新闻采访中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采访是否成功和新闻报道质量的好坏。因此,新闻记者必须注重自身提问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而提高作为媒体人的综合素养。

    新闻现场报道采访的效果与新闻记者的专业能力直接相关,较为考验记者的专业技能,需要记者灵活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进而顺利完成新闻采访互动。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始终把握主动权,有效引导被采访者,同时也要遵循相互尊重原则、善于倾听原则、研究性原则以及计划性原则。

    (一)相互尊重原则

    新闻采访环节,记者与被采访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记者不能咄咄逼人,甚至将被采访者置于尴尬的境地。同时,被采访者也要明确记者在采访中的位置,不能片面认为采访活动仅仅是新闻记者的职责,还要从社会层面意识到新闻报道活动也是有利于社会民生的事情。[1]

    (二)善于倾听原则

    被采访者作为采访活动的主体之一,是记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虽然要占据主动地位,但是也要明确采访的目的,给予被采访者更多表达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同时也要善于倾听,找到新闻敏感点,进而引导被采访者完整复述事件过程。善于倾听也是尊重被采访者的一种表现,使得被采访者更能配合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

    (一)新闻采访提问善于整合各类资源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记者需要创新采访模式,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对此,媒体记者应该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自身采访方式,在采访提问过程中追求多角度采访,提问时善于整合各类资源,具有融媒体发展提问思路。新闻采访提问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能够进一步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引导被采访者吐露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记者来说,还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来辅助提问,例如若在室内采访,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场景的呈现,帮助被采访者进行事件发生的回忆,从而实现深度沟通。

    (二)提问讲究循序渐进

    以往采访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种场景,新闻记者随机采访路人询问其对最近某一新闻事件的看法,但由于这种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不能确保被采访者对于该事件真正深入了解,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被采访者不了解,或者胡说八道的尴尬情境。究其原因,普通民众仅仅停留在信息的接收层面,并未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入思考,所以对其的提问要循序渐进,通过记者的引导来得到有效信息。对于记者来说,必须合理设定提问问题,根据被采访者的特点来提高提问的针对性。例如,对于某类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可以提问当事人是否看到驾驶员出现违规操作等较为客观性的问题。对于记者来说,只有获得准确的内容才能更加客观还原事件发生过程,向广大受众提供第一手的可靠消息[2]。

    (三)采访具有创新意识

    过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沟通不再仅仅停留在“面对面”,有了“云交流”。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来进行沟通交流,不仅方便了信息的接收与传递,也为新闻记者的采访提供了便利。新闻记者采访艺术也要根据形式的变化而有所突破。当前,记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搜集以及被采访者的采访,不过其中充斥了大量虚假信息,需要记者通过提问核实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筛选。线上采访提问还要根据线上形式灵活变化,一般来说若要进行视频连线,记者需要考虑入镜的内容,通过提问来拉近与被采访者的时空距离,让其产生面对面交流的真情实感。

    (四)合理把握采访的主线

    新闻采访有着时间的限制,同时受到空间的阻碍,记者不能对新闻事件中的所有人都进行一一采访或者全面采访,而是要把握住新闻报道的黄金时间段,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找到有价值的被采访者从而还原事件经过。在采访环节牢牢把握采访的主线,注重事件报道的重点进行提问,提高采访的效率。如果采访过程中发现被采访者的回答偏离报道主线,或者回答的内容没有报道的价值,则应该及时引导,使得整个采访活动紧紧围绕事件展开。为了合理把握采访的主线,尽可能减少疑问式或者否定式的提问。例如,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以“为什么不满意或者满意?”来代替“你对该处理结果满意吗?”的提问,这样可以挖掘事件发展过程,察觉事件背后的隐情。如果能够通过正面采访来获得相关信息,则尽量减少激将法等方式的采用。对于一些较为熟悉采访流程的业界知名人士,可以单刀直入,避免过分寒暄而拖慢采访进度,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内容[3]。

    (五)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更能够让被采访者表达更多的内容。当被采访者处于一种紧张焦躁的状态时,新闻记者很难从被采访者身上获得较多的信息,即使获得部分的信息也要对其的真实性打上疑问。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日常接触媒体的机会较少,在镜头面前难免会紧张。这时候记者不要对这类被采访者直接提出较为尖锐的问题,可以从其日常生活入手,或者是先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消除被采访者内心的紧张,从而让循序渐进达到较为理性的采访效果。此外,在采访过程中,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多方利益,被采访者不太愿意回答,进而导致采访现场较为尴尬。对此,记者要善于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帮助被采访者打消隐私泄露等问题的困扰,提高采访的质量[4]。

    (六)积极掌握提问技巧,科学提问

    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时所提问的问题并不是随意的,或者说是随机的,而是要本着一定的采访目的进行设计。在进行采访中,需要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科学设置问题并提问,这样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采访效果。首先,为了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要注意问题设置上的策略,从简单问题提问入手,慢慢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帮助被采访者放下心理戒备,进而才能在被采访者口中获得更多关于新闻事件的信息。其次,采用封闭式问题提问是较为常见的提问方式,若新闻记者对于在采访之前对于新闻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则可以采用封闭式的问题加快采访速度。网络时代,各大媒体纷纷竞争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封闭式问题的提问可以缩短采访时间,帮助新闻记者更加快速地拿到所需要的新闻素材。此外,连续性问题的提问比较适合社会性新闻采访报道,通过连续性提问来增强新闻报道的逻辑,使得受众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事件发展过程。提问技巧是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法宝,也是确保采访效果的基础工具[5]。

    (七)针对疑点深入提问,环环相扣,层层追击

    针对采访中存在的疑点问题,新闻记者要善于追问。尤其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虽然可以从互联网平台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仍然要坚持采访,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独家消息,进而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不过,在采访环节,新闻记者不能一味执着于独家消息而忽视采访环节的细节问题。要知道,一些细节可能会暴露出真正的新闻内容,从而帮助新闻记者挖掘出独家内容。对于存在疑问的地方要善于追问,进行深度报道的挖掘。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闻记者必须提高自身报道的深度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树立所在媒体在行业的威信力[6]。

    有效的采访是完整的,具有较强的逻辑结构。不同于拼凑的采访,整体性采访更具有震撼力,能够通过严谨的逻辑来对问题追根溯源,最终挖掘出问题的真相。上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成为下一个问题的提问线索,每个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慢慢引导被采访者进入问题的核心领域,例如柴静在采访曹湘洪关于外界对中石化的质疑时,柴静采用了“递进的质疑”来使得被采访者不得不对问题进行正面回应。提问过程中可以巧妙反问,通过故意提出与被采访者真实想法完全不同的问题来让对方不得不进行问题的明确作答,这种反问的提问技巧常常用于通过正面提问得不到明确答案时。不过反问法的使用意味着新闻记者已经基本了解事实真相,反问的目的就是向被采访者寻求确认[7]。

    (八)尊重受访者,学会倾听

    倾听是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牢牢把握的一点,若不注重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或者同行其他记者的提问,那么很可能会落掉新闻事件的重要线索,或者造成问题的重复提问,影响采访效率的提高。善于倾听其他记者的提问,既可以学习其他记者的提问技巧,获得一定的新闻线索,还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挖掘出有效信息。善于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不仅是尊重被采访者的体现,更能够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善于倾听对于新闻记者的耐性要求较高,记者需要耐心急躁的性子来倾听同行其他记者与被采访者[8]。

    (九)巧妙借助借口来淡化敌意

    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问题采访时,新闻记者需要有好的借口来跟被采访者进行解释。让被采访者明白你的目的并不是将他的因素暴露在公众面前,而是希望从他的叙述中还原真相,帮助公众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公众的目的。也就是说,新闻记者不能与被访者站在敌对的位置,若涉及一些较为敏感,甚至可能将自身推向敌对位置时,要善于找到合理的、能够被信服的借口来帮助自己站稳位置,淡化被采访者的敌意,从而顺利推进采访进程。例如可以在采访过程中使用“大家”这个说辞,从而减少对方的敌意,甚至以民意来给被采访者施加压力,让被采访者直面问题。

    (十)注重非语言符号的交流

    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提问时除了与被采访者进行语言交流,还包含较多的非语言符号的表达,比如眼神、动作。非语言的使用多在室外采访中进行,与采访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棚内记者采访按照采访大纲进行,颇有种“公事公办”之感,也考虑到空间的狭窄性,新闻记者会借助尽可能小的动作进行表达。室外采访中新闻记者不需要正襟危坐,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平等,这时候使用副语言可以活跃采访氛围。另外,室外采访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借助副语言可以清晰表达双方的观点。

    体态语言的应用包括表情语、前倾式采访,手势等的应用。在表情语的使用方面,可以借助神态、表情来了解被采访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来窥探被采访者的感情。例如,当记者采访小孩子时,可以全程保持微笑,将自己的姿态与孩子放在同一位置,从而与小孩子进行愉悦、平等的对话。表情语的使用可以进行情绪的传递,弱化或者强化。当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表现出惊讶或者好奇的表情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被采访者进行相关问题的解释以及再回应,不仅可以清晰呈现访问者的立场,也能够增强对话的感染力。“前倾式采访”一般是作者呈现四十五度前倾式坐姿,通过向前倾的身体姿态来向被采访者表达“我愿意听你说话”信号。手势的运用起到了一个强化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被采访对象选择合适的手势,辅助新闻记者进行观点的表达,尤其是在充满交锋的采访中常常可见手势的作用。

    (十一)做好提问前准备工作

    记者在对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之前需要做足功课,明确该名被采访者在新闻事件中充当的角色,必要时需要了解其性格特征,提前做好问题的铺垫。被采访者作为独立的个体,一般会具有鲜明的性格特色,在采访过中表达的意见可能较为主观,缺乏客观,这时候记者需要进行采访内容的引导,挖掘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为了确保采访工作顺利进行,记者在采访之前要明确采访目标,了解被采访者,根据事前所了解的情况制定问题提纲,确定采访时间以及采访场景,拆解采访目的,从而确保采访任务能够高效完成。

    新闻报道不仅是受众获取消息的重要来源,也是传输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新闻记者需要合理应用提问技巧,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性,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只有会提问才能真正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进而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客观公正,为受众还原新闻事实。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公 示中国水产(2021年7期)2021-12-08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记者摇篮(2021年10期)2021-11-27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记者摇篮(2020年7期)2020-08-18“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科技传播(2019年15期)2019-11-29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我是新闻记者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6年7期)2017-02-08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声屏世界(2015年2期)2015-03-11
    相关热词搜索: 提问 记者 艺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