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运用

    时间:2022-12-08 09:2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于 可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点学科,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要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背后深层次的含义,重视学生音乐学习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运用策略。

    体态律动学,最早是由西方音乐学者所提出来的。对体态律动的理解,简单来说,其主要是指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的动作对音乐进行表达。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动作不同于普通的动作,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能够使人们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是人们表达自己情绪的重要载体。

    (一)通过体态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小学学生的了解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是在学习的积极性却不高。其主要是原因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主要是通过领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进行跟唱。这种教学模式长期存在,看似比较简单、高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长此以往,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比较被动,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兴趣主要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学生对学习能够产生某种倾向性的心理,且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此,教师在运用体态律动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音乐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处于主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觉地融入音乐学习中,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

    比如,在学习《顽皮的小杜鹃》时,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和同桌小声说话,还有一些学生目光散漫,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进入了上课状态。如果教师直接进行对这首音乐进行讲解,这种僵硬的导入模式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用批评的态度对待学生。首先,教师搜索了关于杜鹃鸟的声音,并且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先让学生简单的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其次,教师提出了简单的问题:“有哪位同学见过杜鹃鸟?它的叫声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它的叫声吗?”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在教师提出了简单的问题后,音乐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已经迅速举起手来,表示想要回答问题。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回过神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好奇;
    再次,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刚刚已经有学生描述了杜鹃鸟的叫声,还有不少学生对杜鹃鸟的叫声比较好奇,那我们今天就跟着这首歌出发吧,听一听杜鹃鸟的叫声到底是什么样的。”最后,教师可以播放关于这首音乐的音频文件,学生在聆听时可以跟着音乐作出相应的动作,可以使学生任由自己的思绪放飞,随着音乐身体自由摆动。这种导入的方式比较自然,能够避免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学习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通过体态律动进行节奏教学

    对节奏的理解,其作为音乐中必不可缺的元素,是一种神奇的存在,看不到、摸不着,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点。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很难在音乐学习中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经过长期的学习,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较差,音乐基础薄弱。如果学生所积累的、不懂的音乐知识点越来越多,可能会成为音乐学习中的学困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想要赶上其他学生,将会更加困难。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一些人的节奏感很强,那么在任何的场景中,他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音乐、发现音乐,并且还会将自己所感知到的音乐分享给身边的人,使音乐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节奏感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比如,一些音乐的节奏比较欢快,还有一些音乐的节奏比较紧凑,等等。对此,音乐教师在运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设计比较简单、富有趣味性的动作。必要时可以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在课下经常玩的游戏,或者比较感兴趣的游戏,从学生的行为中提取游戏化的动作,使学生通过相应的动作逐渐建立起对音乐的节奏感。

    比如,在学习《捉泥鳅》时,这首音乐的整体节奏比较欢快,且强弱规律比较明显。教师可以播放这首音乐,先不对学生的律动加以干预,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节奏,并且跟着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可以用铅笔敲打桌子,也可以跟着节奏拍手、跺脚,等等。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教师要使学生重点认识4/4 拍,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强弱规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沙锤等打击乐器,在音乐播放时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还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出不同幅度的动作。随着音乐的不断播放,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不断加深,情绪在发生变化的同时,节奏感也会相应地越来越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音乐状态中,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感悟,且将学生的身体器官调动起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时,学生可以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肢体动作表达音乐,从侧面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多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爱好,选择动漫类或者流行类的音乐,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使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出简单的动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达到深化学生音乐学习的目的。

    (三)通过体态律动进行音调教学

    音乐的抽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不仅在节奏上比较抽象,且在音调上同样比较抽象。对音乐中的同一个音符,如果音调不同,那么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会有所不同。在具体的音乐学习中,如果只是掌握音乐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使学生掌握音调,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中的情感。与节奏的学习相比,音调学习起来难度更大。以节奏学习为例,在具体的音乐学习中,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使学生把握节奏,且对小学学生来说,节奏感知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音调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声音的高低。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课堂中的时间十分有限,为45 分钟左右,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消耗在歌唱环节,一般采用让学生合唱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只能了解到学生合唱时的音调效果,对个别学生音调中出现错误的地方,或者音不准的情况很难听出来。与此同时,就算其中某一位学生的音调出现问题,学生自身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音调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声音的高低,使音调部分的学习具体化,进而使学生抓住音调的强弱差异,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轻松。

    比如,在学习《丰收之歌》时,这首歌曲中的音调的变化比较明显。在音乐播放时,到强拍部分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双手向上打拍子;
    在低拍部分时,可以双手向下打拍子,可以通过手势的高低来表达声音的高低。教师可以反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摸清音乐中高低音的变化。在经过反复的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通过拍手找音准,还可以配上其他的一些动作表达音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快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通过体态律动进行欣赏教学

    通过对现阶段欣赏教学的了解发现,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之所以无法提升,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随着学生欣赏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知识点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由于在实际的欣赏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难度较大,或者比较抽象的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理解;
    第二,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正处于接受知识能力较强的时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对学生的欣赏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使学生进行大量与音乐相关的听觉训练。而听觉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对欣赏学习产生疲惫心理,不仅会影响欣赏教学的效果,并且会打击学生欣赏学习的热情。体态律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应的动作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使学生学会运用肢体动作认识音乐、表达音乐,从而使学生对音乐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比如,在高音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微微向前倾,并且双手向上伸展开;
    在中音部分时,可以将双手在胸前平放;
    在低音部分时,身体可以自然放松,微微向下倾斜,双手向下平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对音调、节奏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划船歌 外婆家的澎湖湾》时,这首歌的整体节奏比较欢快,歌曲中主要表达了创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首先,童年生活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划船时的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铅笔当作船桨,做出划船的动作,比一比哪一位学生的动作最逼真;
    最后,教师可以播放这首音乐,使学生将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学生还可以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使学生通过调整动作,通过更合理的方式表达音乐。通过相关学者的了解发现,对人们来说,当他们的情绪在发生变化时,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对应的动作。与此同时,在兴奋、难过、抑郁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各种元素,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然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五)通过体态律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力作为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被重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虽然已经有部分教师运用了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但是通常不会给予学生太多的发挥空间,主要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动作进行律动。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认为教师会带领学生做律动,过分依赖教师的肢体动作,不再对音乐中的节奏、音调等进行过多的考虑,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相应的动作,且需要将不同的动作融合在一起,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组内学生讨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将音乐编制成舞蹈。为了避免学生在编制舞蹈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等因素。与此同时,还需要选择组内自律意识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带领组内学生共同完成舞蹈编制。在学生编制舞蹈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观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引导,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还能够避免有学生利用编制舞蹈的时间进行闲聊或者做其他事情,切实提高体态律动率教学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教师可以搜集关于这首音乐的视频,或者音乐MV,使学生对这首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学生对这首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留出一部分时间,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编制舞蹈。教师可以为小组内的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使组内学生每人负责一个小节的动作编制,最终将组内所有人的动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舞蹈。如果舞蹈中不合理的地方,还可以对整体的舞蹈动作再进行适当调整。在学生编制完成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小学阶段的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可以对舞蹈编制认真、内容合理的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对舞蹈编制不够优秀的学生,教师同样需要给予关注,并且进行鼓励,使其争取在下一次的舞蹈编制中可以做到更好,从而使学生在后续的音乐学习中,能够对每一次的舞蹈编制活动产生期待,且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在这种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彰显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运用策略十分重要。对此,教师要重视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且积极寻求多种音乐教学手段,保证每个学生通过音乐学习,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升,在扎实学生音乐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音乐学习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音调体态律动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运动精品(2022年3期)2022-08-12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和谐律动VOGUE服饰与美容(2022年3期)2022-02-21动静之间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27期)2019-08-28律动之美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16期)2019-06-15“三个经济”律动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12期)2018-01-18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动物玩家之蝴蝶鱼小朋友·快乐手工(2009年5期)2009-06-11有只小狗会说话学苑创造·A版(2009年12期)2009-01-14
    相关热词搜索: 音乐课 体态 律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