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河北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文化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时间:2022-12-06 21:40: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佳雪,田泽中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1]。由此可见,文化越来越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立之初就秉承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语言,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国文化的初心,在当代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该专业的文化类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2009年《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就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2]”。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明确要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下简称“汉硕”)学位授权点开设的相关课程中,文化课程需占专业课程的1/4以上,至少开设1门完整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3],可见文化类课程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目前,已有部分研究人员对湖北[4]、重庆[5]、东北三省[6]等省市的汉硕文化类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这些研究对当地的文化类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促进了当地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的传播。

    燕赵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地处华北平原,环抱北京和天津,依傍渤海,在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方面具有地理位置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7]。自2007年全国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河北省开设汉硕的高校由一所增至现在的五所(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但是对于河北省的汉硕文化类课程研究较少。以2009年《指导性培养方案》为依据,通过比较这五所高校开设的文化类课程情况,找出文化类课程开设的异同,分析原因,并提出适当增加文化类课程、体现地域文化、加大中国现代文化和才艺类课程的重视等方面的建议。

    (一)文化类课程设置的对比

    依据2009年《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于课程的三种分类,核心课程中的文化类课程包括《中华文化与传播》和《跨文化交际》,拓展课程中所要求的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包括《中国思想史》《国别与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和《礼仪与国际关系》,训练课程要求开设《中华才艺与展示》课程,本文以该方案为依据,对这五所高校的汉硕培养方案进行比较。

    1.核心课程中的文化类课程

    当前河北省内的五所高校均开设《中华文化与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五所高校均先教授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再将理论运用于跨文化交际案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中华文化与传播》类课程中,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通过讲解中华文化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结合文化传播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其他两所高校该课程的名称有所差异,华北理工大学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化》,且使用双语进行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层理解,把握汉外文化的差异;
    河北师范大学设置《中国文化史》,旨在启发学生从研究和学术的角度分析文化现象,从而理解中国价值观体系下的深层的文化内涵[8]。

    2.拓展课程中的文化类课程

    2009年《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关于拓展课中的文化类课程主要分为四类,但是当前河北省五所高校所开设的拓展类课程数目为一门到四门不等,在课程名称方面也有所差异(如表1河北省汉硕拓展类文化课程)。燕山大学在五所高校中开设的拓展类课程数目最多,四类课程均有涉及,其中《中国思想史》类课程中,燕山大学开设的课程名称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以哲学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的智慧和思想;
    华北理工大学开设了三门文化类的拓展课程,分别是《冀东文化研究》《国外教育政策研究》和《中医学》,这三门课程从本校特色出发,《冀东文化研究》依据唐山特色将冀东地区的文化分为饮食、民俗、人物、名胜古迹等类别,该课程按所分类别进行教授。《中医学》课程中教师教授学生基础的中医理论和简单的针灸、拔罐等知识,使学生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河北科技大学开设了《国别与地域文化》《中华文化经典英译》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课程,在《中华文化经典英译》中采用文化对比的方式比较中西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河北大学开设了《当代中国概况》和《礼仪与国际关系》;
    河北师范大学仅开设了《国别与地域文化》一门课程。

    表1 河北省汉硕拓展类文化课程

    3.训练课程中的文化类课程

    河北省五所高校训练类课程中都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了《中华才艺与展示》,但在才艺类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方面有所差异。华北理工大学才艺课学习的内容是葫芦丝和茶艺,河北师范大学开设了书法课程,河北大学分两个学期进行了太极拳和民族舞的学习,燕山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并未对具体的才艺课课程进行要求,主张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进行相应的才艺展示。

    (二)文化类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对比

    在核心课程中,五所学校的《中华文化与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均设置为2学分,课时数在32至36课时之间,且都为一学期的课程。

    在拓展课程中,文化类课程的学分差异较大。华北理工大学的三门文化类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都为16学时各1学分;
    河北师范大学所开设的《国别与地域文化》设置在第一学期,为32学时2学分;
    河北科技大学所开设的三门课程分别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三门课程都为36学时2学分;
    燕山大学所开设的四门文化类课程各科均为32学时2学分,其中《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第一学期开设,其他三门课程在第二学期学习;
    河北大学的两门文化类课程均在第二学期开设,学时为每门34学时2学分。

    训练课程中的文化类课程为《中华才艺与展示》,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均开设在第二学期,学时相对较少为16至18学时,均为1学分;
    河北科技大学将该类课程的名称设置为《汉语技能教学》,为36学时2学分;
    河北师范大学为32学时2学分;
    河北大学为第一学期34学时1学分,第二学期17学时1学分。

    (三)文化类课程所占比重对比

    五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文化类课程的开设数目是4至7门,其中都开设了《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华才艺与展示》类课程。

    河北科技大学汉硕开设16门专业课,其中包含6门文化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占总专业课程的38%,文化类课程占比在五所高校中居首位;
    河北师范大学开设的汉硕专业类课程为13门,与其他四所高校相比,文化类课程占比重居第二,但是该校的文化类课程设置数目较少,仅有四门文化类课程;
    燕山大学开设24门专业课程,其中包含7门文化类课程,该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数量和文化类课程设置数量均居五所高校的首位,文化类课程最为丰富,文化类课程占比居第三;
    华北理工大学汉硕共开设23门专业课程,包含文化类课程6门,文化类课程开设数量在这五所高校中居第二,文化类课程占比居第四;
    河北大学汉硕专业开设了21门专业课程,其中有5门文化类课程,由于本校其他专业类课程开设较多,与其他四所高校相比,文化类课程的占比较低。

    (四)文化类课程开设差异的原因分析

    1.开设汉硕时间较短,文化类课程的系统性有待完善

    由于河北省汉硕专业发展的时间较短,课程建设还在探索阶段,文化类课程系统性更有待完善。河北省第一所开设汉硕的学校是河北师范大学,该校自2010年开始正式招收第一批汉硕生,至2021年已招收11批学生,因此河北师范大学在汉硕培养方面相比其他四所高校经验更足,年限更久,系统性更强,但是文化类课程设置的数目仅有四门,总数较少。因此,该校的文化类课程比其他四所高校相比,占比较少,很难满足学生多样的文化需求。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均于2017年被授予汉硕学位授权点,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于2019年被授予汉硕学位授权点,这四所高校汉硕发展时间较短,文化类课程处于在建设中边调整边完善的阶段,如华北理工大学在2019级汉硕生的中华才艺类课程中仅设置茶艺课程,在2020级汉硕生的文化类课程中增加了葫芦丝教学,丰富了才艺类课程教学的内容,可见当前河北省内的汉硕文化类课程正在适时改进和调整,汉硕文化类课程的系统性在不断提升。

    2.受到所属学院自身发展特色的影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涉及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在学科的隶属学院上有所差异,文化类课程开设受到所属学院和学校自身发展特色的影响。如河北师范大学把该专业归入文学院,因此更加注重语言本体知识的教学,在拓展类课程中开设了更多的汉语教学类课程,如《汉字文化与汉字教学》和《词汇文化与词汇教学》,在文化类拓展课程中开设的课程数目与其他四所学校相比较少;
    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放到了外国语学院,因此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和学习,在文化类课程中多使用双语或者英语教学,如华北理工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化》中采用双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采用英语授课,河北科技大学在研究生入学面试期间较为注重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该校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还设置了一些英汉翻译对比课程,如开设了《中华文化经典英译》,力求学生学习文化的同时提升外语表达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国语学院的特色;
    燕山大学的汉硕专业在2020年之前属于国际教育学院,学院注重汉语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开设的教学类课程数目较多,旨在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3.受到所处地域、合作孔子学院的影响

    河北省毗邻津京,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和文化现象值得研究,因此一些高校开设了有关地域文化的课程。如华北理工大学开设了《冀东文化研究》课程,该课程介绍了唐山、天津、秦皇岛、天津等地的地域文化,从饮食、民间才艺、当地名胜古迹和名人事迹等方面进行教学,吸引了学生对冀东地区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文化教学中体现了地域特色。另外,这五所高校都相应有合作的孔子学院,学生可在合作的孔子学院进行校外实习,文化类课程的国别性较为明显。例如,河北师范大学与美国、巴西、印尼和秘鲁等国的孔子学院合作,在《国别与地域文化》课程中重点讲解与这些国家的文化;
    与华北理工大学合作的是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在文化类课程中开设了《中医学》课程,有助于本校学生对接匈牙利佩奇大学中医孔子课堂的教学实习。

    4.文化类实践课程的重视度较低

    调查发现,五校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多以理论类课程为主,实践类课程占比低且重视度较低,绝大多数文化类课程都是讲授文化理论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实际的文化知识运用能力的课程较少。这些课程中仅有中华才艺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对该课程的重视度较低。燕山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因为疫情的原因,并未指定具体的才艺类学习课程,考核方式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录制才艺展示的视频或PPT,这种考核方式虽然灵活,但是对本科为非本专业学生要求过高,难以展现学生的真实才艺水平。

    中华才艺类课程的学时数较少。如河北师范大学、华北理工大学都开设一个学期的才艺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学习深度不够;
    河北大学开设了两个学期的才艺课程,第一学期学习太极拳,第二学期学习民族舞,这两类才艺难度相对较低,便于学生掌握,相比其他四所高校,才艺类课时较多,但是疫情期间才艺课程不得已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太极拳和民族舞的教学又为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才艺,线上教学的方式能否使学生掌握操练能力有待考量。

    (一)协调课程比例,适当增加文化类课程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教学,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全方位的,语言是文化的表征,文化是语言的内涵[9],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10],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关注文化已经成为多年来引起重视的课题。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于课程教学的培养中,就明确提出学位授权点开设的文化课程占专业课程的1/4以上,至少开设1门完整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可见文化教学在汉硕课程中的重要性。在这五所学校中,河北科技大学和燕山大学文化类课程设置占专业课程的比重大于1/4,文化类课程设置较为合理。河北大学和华北理工大学所设置的文化类课程占比近于该指标,河北师范大学虽然设置的文化类课程比重最高,但是专业类课程总基数较小,文化类课程仍然较少,除去五所学校均开设的三门文化类课程之外,在拓展类文化课程中仅开设一门,而该校汉硕生人数多,只有一门拓展类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多样的文化需求。五所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秉承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比例,重新分配汉语、外语、文化等课程的比例,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文化类课程的种类。

    (二)立足地域文化,使得文化类课程独具特色

    李如龙提倡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在地化),在地化可以使汉语国际教育能够更好地针对当地的语言文化和社会实际,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11]。张潆文在天津市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提出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强势品牌”[12]。文化教学要“和而不同”,学校的特色要在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上占据优势,这也是促进文化类课程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关键所在。河北省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13],习俗文化极其繁富,如旅发大会、美食节等;
    名胜古迹甚多,如西柏坡红色景区、一二九师、山海关、避暑山庄;
    民间曲艺也因地而异,如蔚县剪纸、武强木版画、宁晋工笔画、唐山皮影等等。五所高校可借凭借地域特色,借鉴华北理工大学的《冀东文化研究》课程,积极开展体现当地地域特色的课程或文化类实践活动,如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所处河北省省会,经济文化资源优渥,吸引的汉硕学生较多,因此可借助石家庄的地理优势弘扬当地的“西柏坡精神”;
    燕山大学地处秦皇岛,海滨旅游业兴盛,戏曲和歌舞艺术颇具特色、该校可以地域特色为着力点,开设秦皇岛的特色课程;
    华北理工大学地处唐山,邻近京津,在河北省内经济发展实力雄厚,名胜古迹众多,河北大学位于保定,红色革命文化深入人心,通过开展地域文化课程和组织红色革命实践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当地文化的力量。

    (三)文化类课程教学与时俱进,加大中国现代文化的关注

    文化传播要把握内容的现代性原则,所选内容必须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14]。陆俭明说“在我去过的国家里,当地民众包括学生在内都不是很了解中国,在他们的脑海里,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15]。”可见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汉语传播是多么重要,当代中国经济实力雄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了让世界更多人看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力量,汉硕研究生的文化类课程离不开现代中华文化的注入。当前这5所高校主要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中国古代思想,对于现代中国文化的内容涉猎较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因此,要加强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关注,五所高校开展现代文化的讲座,讲授当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趋势等等。为此,要密切联系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加大对文化类课程中中国当代文化的关注。

    (四)加大文化实践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深入传播中华传统和当代文化

    汉硕专业本身就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课程的安排中应该加大学生实际的文化传播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如《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仅要重视中外文化理论的教学,更应该增加真实案例,营造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分析案例,思考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华才艺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财富,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2015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16]提出,教师要掌握相关中华才艺,2009年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中也提出相应的文化才艺展示课程,可见汉硕专业对中华才艺类课程的重视。当前这五所高校虽然开设了中华才艺类课程,但对才艺课程的重视度较低,课时数少,学生对才艺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才艺仅适用于考试,学生在走出国门后能否将才艺应用于真实的汉语教学有待考量。因此,开设汉硕的高校应加大对中华才艺课程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培养方案的特色完善中华才艺类课程,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中华才艺技能的教学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并非纯汉语语言教学,它既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新形式,也是多维度的国际间的文化互动方式,更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范式。文化类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河北省五所开设汉硕专业高校的文化类课程,了解当前河北省汉硕文化类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在比较差异的过程中,探讨和分析了各自的特色,为河北省汉硕课程建设,特别是文化类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才艺理工大学跨文化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机械工程(2022年18期)2022-10-08才艺咖小小说月刊(2022年18期)2022-10-01才艺咖小小说月刊(2022年14期)2022-07-18才艺大展示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3期)2022-04-08作品赏析(4)艺术大观(2019年24期)2019-10-12才艺展示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2017年25期)2017-08-14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repairs of the Kariba Dam商情(2017年9期)2017-04-29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9期)2016-11-07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语 河北省 课程设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