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王冉,做投行的那个王冉_王冉

    时间:2019-05-02 03:17: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国投行界的先锋、业余博客写手、微博上公共事务的参与者、移动的KTV歌曲库、个人形象上的完美主义者、Armani的忠实拥趸,钻石级单身汉……   他很严肃,他很活跃。
      他会为了一个并购交易北京纽约46小时打个往返,会在拍照时注意衣服细节和发型是不是符合职业身份,也会在深夜与人写同题诗歌。他是王冉,“做投行的那个王冉”。这就是他在微博上对自己的全部介绍。
      王冉成长在一个中规中矩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顺风顺水,也一直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团委、学生会、学通社,以及校报、校广播台等学生组织他“一个部不能少”。1986年的夏天,刚刚读完高二的王冉作为一个中美教育交换项目的代表来到美国夏威夷,开始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活。他出国留学的消息还因为他学通社记者的身份而上了《北京青年报》的报眼。
      王冉的18岁生日是在美国度过的。事实上,这也是他12年留美生涯中最辛苦的一年。初来乍到,他从国内如鱼得水的环境到了一个各方面都不熟悉的地方,对自己的心理是个很大的挑战。读完了高三以后他原本是打算回国的,但是父亲认为既然去了美国,就应该继续留在那里,至少要读完大学工作几年再考虑回国。于是,本来可以轻轻松松读些诸如美国文化、艺术史等花边课程的王冉为了拿到毕业证书不得不掉头狂啃莎士比亚和美国历史。心理的落差加上课业的压力让他对每天都要经过的Waikiki海滩无暇顾及。
      一年之后,王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明尼苏达的玛卡列斯特学院,两年后又转读哈佛。他开始真正地融入了美国社会,随着周围朋友的增多也渐渐重新找回了曾经短暂摇摆过的自信。也正是在学校的这几年,美国文化中的宽容精神以及对自由至高无上的守护也无声地融入了他的血液中。
      1991年从哈佛本科毕业后,王冉先后在一家房地产投资公司和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就职,两年后重返哈佛商学院读MBA。哈佛的生活拓展了王冉的视野,“你今天在案例中读到的人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的面前”。哈佛文化鼓励学生拥有远大抱负,鼓励人们在自己的领域成为先锋和领导者,并对社会和周围的人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文化与王冉内心深埋着的理想主义情结一拍即合,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他说,是哈佛给了他光荣和梦想。
      27岁的创业者
      在哈佛的时候,王冉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他自己说这正是美国教育的好处,不逼着学生在学校里就开始想太多不该想的事。
      1995年,中金公司(CICC)成立。刚刚从哈佛商学院拿到MBA的王冉恍惚间觉得中国投行业的春天来到了。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北京,同一个合伙人一起创立了“东方华尔”。那年他才27岁。
      回首第一次创业,王冉感触很深。“创业是需要借助大势的,光有一切皆有可能的勇气还不够。中金公司之所以当时能够做起来,是因为有大量的大型国有公司需要海外上市,这需要一些特殊的政府资源,而这些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投行有市场,但那不是我们的市场。”王冉回忆说,当时市场中如日中天的民营企业还是三株、巨人这样的一批“草莽”,和今天日趋成熟和国际化的民营企业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很多连投行这个词都没听说过,更别说使用投行服务了。
      东方华尔生不逢时,从创立到签下第一个客户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费用也只有30万人民币。在最艰难的时候,王冉不得不与公司员工靠编辑图书赚钱。1998年,王冉决定进行一次“策略性调整”,“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再打出去”。他再次回到纽约,进入摩根大通银行的全球并购部工作。
      二次创业
      在摩根大通,王冉成功操作了包括韩国SKT通讯、真露啤酒、大宇电子、菲律宾航空公司等在内的几项在亚洲富有影响的并购项目,涉及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曾经创下一年之内香港汉城36趟往返的纪录。
      与此同时,做一家中国的投行的梦想始终萦绕在他的心中。到了2000年的时候,伴随着全球互联网大潮的袭来,王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那年3月,王冉放弃了国际投行的副总裁待遇再次回到北京。那时,他身边的很多同学、朋友纷纷辞职,创立了互联网公司。王冉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他认为,既然有这么多人出来创业,那这些公司都需要融资,需要并购,将来也需要上市。因此,他想做一家专门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的机构。于是,在北京的嘉里中心,易凯资本正式诞生了。
      坐在我们面前的王冉再次回望12年前那个节点,那不仅是互联网的黄金期,也是全球风险投资业的癫狂时刻。“那时,VC只翻几页商业计划书,就会在两三分钟内决定给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与东方华尔一年半才签下第一个客户的经历不同,易凯资本成立一个半月后就签下了第一单,那是由他哈佛商学院的学弟邵亦波创立、后来卖给ebay的易趣。很快,新浪、网易、亚信等很多互联网新贵也都纷纷成了易凯的客户。
      但是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王冉认识到仅靠这一个产业还不足以支撑一家新型投行。他果断做出调整,开始进入传统IT业,第一个客户是联想;2003年又进入了传媒和消费品领域,第一个客户分别是光线和李宁。今天,易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TMT、消费品和消费者服务、健康产业和生命科学等三大行业组以及独立并购部门的中国新型投行领导者。
      自2003年非典之后,易凯每年的销售额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有好几年甚至超过了100%。这一次他赌对了,王冉终于真正迎来了中国民营投行业的春天。
      做投行中的趋势发现者
      王冉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这一行是需要白头发的,有的时候我想去染发,但不是往黑了染,而是往白了染。”做投行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历练和洗礼,易凯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正是如此。
      从表面上看,易凯这两年的变化体现在交易金额和客户数量的增长、品牌的积累以及财务数字的改善上。王冉说:“最核心的变化其实是我们已经开始思考一些我们几年前还无暇顾及的问题,譬如我们到底要做一家什么样的投资银行?我们和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应该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未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现在的王冉至少要花四分之一的时间来思考这些以前很少思考过的问题,这是一种对未来影响深远的变化。
      他希望至少用另外四分之一的时间来参与人才的引进。他曾经说“我们这一行,唯一的资产就是声誉;唯二的资产

    相关热词搜索: 投行 王冉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