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试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现实挑战与主要变化,*

    时间:2022-12-06 16:0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于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建议,甚至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的背后必然有其内在逻辑和深层原因。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将本次物理课标修订放置于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2022年版课标》修订继续解决的问题和难点,进而展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改革长河中的发展与贡献。

    21世纪20余年的物理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面提升了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但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本次物理课程标准修订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物理文化教育价值挖掘不充分

    物理教育就是运用物理文化来培养人的活动。“物理文化教育价值的理解是物理课程与教学活动具有前提性的‘硬约束’”[1],全面地挖掘物理文化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转换为物理教育的丰富资源,便成为物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物理文化内容深奥丰富、广阔驳杂,从文化场域来看,既包括西方的物理文化,也包括中方的物理文化;
    从时间演进来看,既包括古代的物理文化,也包括近现代的物理文化;
    从发生机制来看,既包括物理理论,也包括研究活动,甚至科学家共同体;
    从载体形式来看,既包括理论体系、科学方法、物化设备,也包括精神气质。依照这个简单的物理文化分类,我们能够发现以往我们物理教育文化资源的选择,对西方、近代、理论形态的文化的关注明显偏多偏重,而对其他多种文化重视不够。

    (二)学生物理学业整体负担偏高

    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不仅有数量问题,还有质量和结构问题。从数量看,往往是学习知识点、作业题目的多少和学习时间的长短;
    从质量看,学习内容、活动方式的丰富性、新颖性、情境性、挑战性,应该得到充分关注;
    从结构看,要考虑长期负担与短期负担、识记负担与思维负担、认知负担与情感负担、动手负担与用脑负担、内化负担与生成负担等多维度视野下的长周期规划与大视域设计。以往学生的物理学业负担重,更多地体现在知识点的深挖、题目的反复训练,打的是消耗战,以体力、时间来换熟练度、准确度。因此,未来的减负,不仅仅是“减”的问题,更有“调”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枯燥远离生活实际

    物理理应是最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的科目,但现实课程和教学中确实存在枯燥、过度概念化、远离生活实际的问题。物理课程内容远离生活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与物理文化的内涵界定有关,到底哪些内容属于物理文化、哪些内容应该进入物理课程,这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其中,有一派学者就认为,应该将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习得了这些经典知识和主要方法,就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我国这也是一种主流的声音。二是,与物理教育的价值确认有关,到底物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是如何将物理知识装到学生的脑子里,使学生变成一个“物理人”,还是将物理文化视为培育人和发展人的手段,以此来培养人的素养?过去,我们的教育目的更多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指向“物理人”的培养更多。但现实又是,基础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否还需要、还有必要那么强的专业意味。不同物理文化观、教育目的观,所坚持的课程内容选择标准显然不同,这是需要我们反思和厘清的前提。

    (四)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不理想

    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更偏重学生知识记忆、解题技能的培养,狭隘而言就是考试拿分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根本来看,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其中最直接和重要的能力就是问题解决能力。真实物理问题解决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化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还有利于学生知识大跨度、长时距的迁移,这个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与其他高阶的能力一样,真实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耗时多、周期长、难度大,不好教、不好评,这导致在教学实践中,真实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被轻视甚至忽视。

    (五)学生头脑中知识整合度不高

    以分科的形式设计的物理课程自然具有分科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在于学科边界清晰、内容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明了,相对而言容易学也容易教,弊端就是学科化、概念化、逻辑化比较严重,远离学生经验、科际融合不足、知识抽象晦涩。同时,分科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离散化、孤立化、碎片化,进而降低学生整个认知结构的质量。于是,就出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这个问题是哪个学科的题目。如果不能明确是哪个学科的问题,学生便茫然不知所措。学生的知识、认知、头脑,被学科割裂了。当下我国初中的物理课程依然处于分科状态,如何在分科状态下适当避免分科课程的弊端便成为当务之急。

    (六)物理课程思政有待与时俱进

    物理教育教学的思想性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概念。时代在发展,对于学生政治思想方面的要求也在发展,如何一如既往地高质量实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物理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课题。具体包括:一是,推动物理课程思政与物理教育的深度耦合,使课程思政成为物理教育的内在需求;
    二是,促进物理课程思政与学生生活的深度融合,实现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入心入脑的课程思政;
    三是,提升物理课程思政的时代性,反映课程思政研究最新成果和时代发展需求;
    四是,提高物理课程思政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轻外铄、重讲理、贵内生;
    五是,创新物理课程思政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内在需求、深层动力和持续发展。

    为了积极回应课程发展的现实挑战,全面推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2022年版课标》修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索和实践,整体而言,呈现出八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凸显物理文化本质

    初中物理课程显然是以物理文化为主要资源和内容的课程,自然需要反映物理文化的内在特点。凸显物理学的文化品质,可以从概念厘定、科际关系、文化类型三个方面探寻和理解。首先,概念厘定。《2022年版课标》兼容并包将物理学界定为“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这种具有包容性的界定有助于扩大教学的视野,也提升了物理教育的价值定位。与此相应,《2022年版课标》结合初中学段特点,首次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整合为“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2],并将这一理解贯彻到整个课标的内容中。其次,科际关系。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联系,而这种关系也反映了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2022年版课标》重申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3],并强调物理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同时强调初中物理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5],进一步凸显了物理学的文化价值。最后,文化类型。物理文化包括很多更下位的文化类型,比如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古代、近代与当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本次课标修订力争对不同文化类型进行了再平衡,比如适当增加了中国、当代和精神科技文化,不仅文化覆盖更全面,而且时代性、先进性更强。

    (二)系统设计课程目标

    物理课程目标是物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指引和方向。高质量的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充分调研、论证和设计。《2022年版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与高中课程目标顺畅衔接,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其目标的设定充分发挥了顶层设计的优势,首先,物理课程目标设定是对国家基础教育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落实,也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理念和内容的进一步学科化、课程化、学段化和精致化。其次,物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充分吸收了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相关理论的基本逻辑[7],力争实现各目标维度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同时依据学理和现实需求,呈现了各维度课程目标理解、培养和评价时需要关注的要素。实现了课程目标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目标维度→目标要素”的整体规划、分层设计、精准落实。最后,物理课程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两个衔接,一是,与《2011年版课标》课程目标的衔接,虽有变化、升级,但也有基本的对应关系;
    二是,考虑了与现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段课程目标的衔接。从课程目标的维度命名来看,命名方式和形式都基本一致,过度顺畅;
    从目标的具体内容来看,初中物理课程目标实现了有效衔接,进阶坡度科学合理,衔接自然。

    (三)重构课程基本生态

    物理课程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生态。良性的物理课程生态需要课程内部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层次清晰、联系丰富。在这方面,《2022年版课标》做出了很多探索性的努力。首先,构建了五大主题内容结构,五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这个课程结构充分反映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从物理学的本体知识、活动特征和科际联系三个方面进行的划分。其中,“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属于本体知识,“实验探究”属于活动特征,而“跨学科实践”属于科际联系。其次,“跨学科实践”主题的设计中,也作出了优化课程生态的努力。如,将课程内容分解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落实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理念,同时也实现了物理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自然、内在、深层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经验的整合化,而且对学生高阶素养的发展有益。最后,从微观来看,课程内容要素规划与设计也力争实现了广泛化、多样化和关联化。虽然课程标准不是教科书,不需要过于细致的规定,但难能可贵的是,《2022年版课标》通过“样例”“情境素材”等方式,提供了典型的样例和素材供未来教师教学参考,而这些“样例”“素材”在教学、活动、资源等层面构成了丰富多彩、联系广泛、变化多样的表层形态。

    (四)关注问题解决能力

    面对现实物理教育教学存在的应试教育取向和死记硬背学习困局,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成为了《2022年版课标》的必然追求。初中物理课程学习不是为了学生能够记忆碎片化的知识、解决抽象的习题,而是为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8],而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关键能力”的重要内容。首先,《2022年版课标》课程目标单设“科学思维”维度,目的在于强调、引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正是“问题解决能力”背后的核心支撑能力。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四个要素,进一步明确和聚焦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关注知识迁移、重视思维技能、注重动脑思考、追求探索创新。其次,《2022年版课标》的《教学建议》也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格外关注,明确提出要“突出问题教学”,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不断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9]。最后,评价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便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试题”要有适当比例。《试题样例》两道试题均为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试题,反映了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评价转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优化学业负担结构

    学生学业负担重历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前提,近年“双减”政策推出,使得各种减负措施不断落地。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大学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均认为,目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难度整体适中、负担基本合理,学生负担不是课标导致的。初中生物理学习负担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中考为竞争性考试且题目经常超出课标要求;
    二是,学习内容枯燥、繁复,教学中填鸭式、题海式教学依然常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以后课标是命题唯一依据,不得超标[11];
    二是,优化调整负担结构,使得学生从机械记忆、重复训练、题海战术、偏题怪题中解脱出来,开展更多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体验感受、手脑并用、发展能力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比如,《2022年版课标》更多地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来学习物理内容,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和“实验探究”4个主题中“探究”字样出现83次,不可谓不密集。一些知识的学习明确建议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例如增加了“通过实验,了解金属与木材导热性能的差异”。同时,也增加了设计、制作、操作、考察类的要求,比如“设计实验方案,比较砂锅、铁锅的导热性能”。再比如“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潜信息,讨论影响其所受液体压强和浮力大小的因素”[12]。同时,课标对学生推理、论证等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提高。

    (六)重视学生终身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程方案》)指出,要“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13],《2022年版课标》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获得“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14]。具备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至少要具备四方面的特点,即宽阔视野、深层动机、丰富知识和高阶思维。可以发现《2022年版课标》对如上四个方面均予以足够的关注,从开阔学生视野来看,本次课标修订中大量增加了中国、当代、跨学科、贴近生活的内容,为学生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物理图景,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从激发深层动机来看,本次课标修订中增加探究活动、问题解决活动、参观考察活动、展示交流活动,无疑都有利于学生深层学习动机的激发;
    从丰富学生知识来看,本次课标修订对于物理学史知识、STS知识、思维方法知识、物理学技术知识等多个领域知识均更加重视;
    从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来看,本次课标修订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四个课程目标中的一个即为“科学思维”,同时在内容要求、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诸多方面,强调科学探究、问题解决、知识迁移,其深层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贴近生活的物理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2022年版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够“追求美好生活”“掌握技能,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三有”好学生[15]。《2022年版课标》保留了《2011年版课标》所有与贴近生活有关的内容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首先,在理念和目标上进一步强调和明确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的必要性和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底层逻辑,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16]。其次,在内容要求上适当增加、调整、强化了要求,如“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再次,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在样例、素材资源和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增加,如“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具有保护自己、关心他人的意识”。最后,为了实现物理课程能够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2022年版课标》在跨学科实践主体中专门设置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增加了3个内容要求、4个样例和3条活动建议,这也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而鲜明的变化。

    (八)突出课程思政渗透

    《2022年版课程方案》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17]。具体到物理课程,要“引领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18]。在落实课程思政方面,《2022年版课标》做出了很多尝试,比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水磨、水碓等机械,写一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科技文化,发展民族自豪感;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天眼’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及我国科学家在建造‘中国天眼’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具有保护自己、关心他人的意识”,发展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调查当地农田或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了解太阳能、风能、氢能等能源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标思政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2022年2期)2022-06-09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年1期)2022-03-07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教书育人(2022年2期)2022-02-22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0年23期)2020-03-2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试题与研究·高考理综物理(2016年3期)2017-03-28“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4期)2016-10-19
    相关热词搜索: 义务教育 修订 课程标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