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云冈不同时期的景观与云冈堡的修建

    时间:2022-12-05 12:3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天歌 杭 侃

    (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云冈研究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水从石窟前流过,郦道元《水经注·灅水》中对云冈石窟的记述为:“其水又东北流注武州川水,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径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云冈石窟位于武州川的二级台地上,石窟前的道路是从大同通往左云,前往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的交通要道。武州山军事地位重要,所以武州山一带很早就有军事性的防御堡垒。《史记·匈奴传》:元光二年(前133年),匈奴“以十万骑入武州塞”;
    唯不详此武州塞的具体位置。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三引《魏土地记》曰:“平城西三十里,武州塞口者也。”根据所记之里数,则《魏土地记》所说的武州塞口,大致在今天云冈石窟分布的范围内。

    历史上的云冈峪的寺院范围很大,《续高僧传·昙曜传》记:“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余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9万余尊,东西绵延1公里(图一)。

    图一 云冈石窟全景(采自〔日〕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第一卷,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云冈刊行会,1952年,图版1)

    石窟的开凿和不同时期的营造,不断改变着武州山山体的面貌,形成了云冈石窟不同时期的景观。

    云冈石窟集中分布的区域有两条自然冲沟,比较大的龙王沟位于第4和第5窟之间,又被称为“东谷”,龙王沟上的山顶建有龙王庙,龙王庙西侧进行过发掘,清理三座房屋遗址,出土物主要有辽代生活用瓷以及有“西京仁和坊”戳记的辽代澄泥砚[1],说明辽代在龙王沟西侧建有僧人活动和居住的建筑。

    另外一条冲沟位于第13窟和第14窟之间,又被称为“西谷”。由于两条冲沟的存在,将云冈石窟所在的区域自然划分为东、中、西三段,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位于西段的东部,而中段的第5至13窟,主要开凿于云冈第二期。东段的第3窟为云冈最大的洞窟,惜未完成,一般认为是由于迁都洛阳的原因导致了第3窟的停工。第1、2窟为一组双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东端,离开第3窟有一段距离,第4窟东邻第3窟,西临龙王沟,规模并不大,也未完工,但窟内有北魏正光年间的题记,与云冈石窟开凿工程“终乎正光”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图二)。

    图二 云冈石窟平面图(底图采自梁思成、林徽音、刘敦桢:《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年,第四卷 第三·四期合刊,第184页,插图六)

    在河流的二级阶地上开凿石窟,既可以利用河流阶地作为交通的道路,又可以节省石窟开凿过程中“斩山”的工作量。云冈石窟前有两处遗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来的河流和道路情况,一处在第2窟和第3窟之间,紧贴着山体有古代的车辙痕迹,向南两米多就是河流故道(图三);
    另外一处在昙曜五窟南25米左右,1993年的窟前遗址发掘中,发现有古河道的遗迹(图四)。

    图三 山前古代道路遗迹

    图四 古河坝(前玻璃罩内)与石窟崖面关系

    我们根据上述两处遗迹和文献记载,大致可以复原云冈石窟金代以前的河床和道路。金代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曾经记载金代初期治理河道的情况:“本朝天会二年,大军平西京,故元帅、晋国王到寺随喜赞叹,晓谕军兵,不令侵扰;
    并戒纲首,长切守护,又奏,特赐提点僧禅紫衣,并通慧大德号。九年,元帅府以河流近寺,恐致侵啮,委烟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拨河道。”现在武州川水远离石窟所在的崖体数百米,当是金代改拨河道的结果,这次改拨河道,对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的景观影响比较大。

    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图五)[2]。

    图五 云冈第16~20窟(昙曜五窟)全景旧貌(采自〔日〕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第十一卷,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云冈刊行会,1953年,图版2)

    昙曜选择最先在武州山开凿石窟的地方,一定是云冈微地貌最佳之处。

    “云冈石窟开凿在侏罗纪的厚层砂岩中,该砂岩为黄褐色并夹有紫色砂质页岩。岩石的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胶结物多含钙质和泥质,岩体交错层里发育岩性纵横不一。云冈石窟的岩层厚约40米,东西两段逐渐减薄。岩性变化规律大致是:上部石英含量多,东段长石含量多,因此这层砂岩上部比较坚硬,下部比较疏松;
    中西段比较坚硬,东段比较疏松。”[3]

    从云冈石窟造像的现状看,昙曜选择开凿石窟的地点,是武州山山体岩石最好的地方,同时也是武州川前道路最开阔的地方。

    昙曜开凿的五座洞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摹拟椭圆形的穹庐形式,杨泓先生认为这种形式乃仿照游牧民族的毡帐[4],窟内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据窟内主要空间。在具体的施工中,由于洞窟规模大,所以都开凿有明窗,一期洞窟的明窗明显大于窟门,明窗除了具有运输石料的功能,还影响到石窟的观看方式,因为一期洞窟(昙曜五窟)的窟内没有礼拜空间,而明窗又很大,说明昙曜五窟原来是从外面进行观瞻的,结合金代改拨河道之前的河岸位置,可以看出明窗的大小和观看的视域之间是经过设计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昙曜五窟在设计之初,窟前没有其它木构建筑(图六)。

    图六 昙曜开凿五窟之后的武州山景观示意图(赵献超制图)

    如果这种推测成立,那么对于《水经注》里所记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理解,结合当时窟前和云冈窟顶的发掘情况(图七),知道现在云冈堡的东西两侧都有北魏时期的寺院遗址,所谓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应该理解为石窟和山顶的寺院相结合,山堂指山顶的寺院,水殿并非实有,而是石窟和山堂倒影在武州川水中的景象。

    图七 云冈石窟窟顶发掘区域示意图(区域Ⅰ,北魏寺院遗址;
    区域Ⅱ,北魏、辽金塔基遗址;
    区域Ⅲ,辽代寺院遗迹;
    区域Ⅳ,北魏建筑遗址;
    区域Ⅴ,北魏塔基遗址)(采自彭明浩:《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文物出版社,2017年,第34页,图2.8)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对云冈石窟的开凿历史进行了考证,其直接的文献来源应该是当时寺院中能看到的两块碑刻:“今寺中遗刻所存者二:一载在护国,大而不全,无年月可考。一在崇(教)[福],小而完,其略曰:安西大将军、散骑常侍、吏部内行尚书、宕昌[公]钳耳庆时镌也。[因]岩开寺。其铭曰:承藉□福,遮邀冥庆,仰钟皇家,卜世惟永。盖庆时为国祈福之所建也。末云:大代太和八年建,十三年毕。”所谓的护国和崇福寺是云冈十寺中的两座寺院,“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乐,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福,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5]。云冈窟前发掘的过程中发现有辽代大规模的建筑遗迹[6],但这十座寺院如何与洞窟对应,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辽代窟前建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建筑,这些辽代的建筑在金初的战火中遭到毁坏,金代再次重建了云冈窟前的寺院建筑,《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为:“唐贞观十五年,守臣重建。辽重熙十八年,母后再修;
    天庆十年,赐大字额;
    咸(熙)[雍]五年,禁山樵牧,又差军巡守;
    [寿]昌五年,委转运使提点;
    清宁六年,又委刘转运监修。李唐以前,虽无遗迹,以近推远,从可知也,此则历年之大略也。”

    宿白先生还曾经对唐代云冈的情况做过详细的考证,宿白先生结合文献认为云冈第3窟中的一组大像雕凿于唐初[7],但唐代云冈石窟前的状况我们无法确知。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看,我们可以确定辽金时期均在云冈石窟前建造有寺院,这种状况就使得辽金时期的云冈景观和北魏时期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北边屡遭蒙古势力侵扰,明王朝决定在云冈修筑云冈堡。据云冈研究院所藏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云冈堡记》碑:

    “古者,石佛寺通西四卫道也。于嘉靖三十七年,内为右卫饷道,改□云冈堡,设操守一员,把总二员,坐堡一员;
    召募官□五百名。所以保障地方、转送粮饷甚便。是我□巡抚杨爷、镇守张爷垂恩,而民沾其泽也。累年风雨推坏,操守吴公殚厥心思,随其规模,委把总陈公,用本堡军士河南运土,修造堡门一□、□楼一座;
    筑堡东面敌台三座,上盖城楼□间;
    修公馆二所;
    修塌堡墙一面,周围栏□墙,挑洗壕堑;
    修盖披塌营房百间,改□□装,什物鲜明;
    要路挑穵,赚窖三百余个;
    □饬火路烽[]、墩台十座。”

    张焯先生对明代云冈堡的修筑情况进行了考证,概言之,云冈石窟由于明代云冈堡的修建而得名,云冈堡分下堡和上堡,分别建于嘉靖和万历年间,两堡之间并有堡墙相连。现在,云冈下堡仅存部分垣墙,云冈上堡基本保存完好。张焯先生还认为嘉靖之前武州山就建造有军事性的堡垒石佛寺堡,故嘉靖碑记云冈堡是“累年风雨推坏”之后的重修[8]。

    石佛寺堡筑于何时,诸书没有记载。按明成化十年(1474年)《山西通志》卷三《关塞》记:“石佛寺口,在大同府城西三十里,左卫东一百十里,有墙堡。”所以,明正德八年(1513年)成书的《大同府志》卷二《土堡·续设》中,列有“石佛寺堡”。所谓“续设”,当为继续以前堡垒,同卷《关塞》曰:“石佛寺口,在府城西三十里,左卫东一百十里,有墙堡。”

    石佛寺堡的建造乃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但也设有交通驿站。明成化《山西通志》卷四《驿递》:“大同行都司十三铺,俱三十里至。……西路七:石佛寺铺、高山站铺、左卫北门铺、牛心站铺、右卫在城铺、双山儿铺、威远在城铺。”

    云冈石窟所在区域元代是否有军事性的防御设施不详,金代在云冈创修有五百余步的石墙。考虑金代云冈一带的景观时,需要考虑这道石墙:

    “先是,亡辽季世,盗贼群起,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皇统初,缁白命议,以为欲图修复,须仗当仁,乃请惠公法师住持。师既驻锡,即为化缘。富者乐施其财,贫者愿输其力,于是重修灵岩大阁九楹,门楼四所,香厨、客次之纲常住寺位,凡三十楹,轮奂一新。又创石垣五百余步,屋之以瓦二百余楹。皇统三年二月起工,六年七月落成,约费钱二千万。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

    按此段《金碑》的语意,这段五百余步的石垣应该在灵岩大阁的周围,五百余步的石垣不足以将云冈石窟现在的区域都包括在内,则金代云冈石窟所在区域应该已经有了新的区域划分。

    云冈下堡在民国时期尚为完整,现仅存南城墙的东段之部分。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云冈上堡的建造对于今天云冈石窟景观的影响最大。万历所建之堡城至今保存基本完整,呈长方形,南墙中央开门,外筑瓮城;
    东南、西南二角各有向南斜筑的土墙,呈“八”字型分别延伸至第9窟、31窟崖顶,以屏护上下二堡间的联系。值得探讨的是八字墙的东段并没有选择修筑在“西谷”的位置,而是选择了在8、9窟之间,由此连接下堡的东墙,将8窟以东和9窟以西划分为两个区域。8窟以东和“东谷”以西,大致可以第五窟为中心,东西对称,这一区域在明代的云冈堡外,是宗教活动的区域,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云冈石窟的老山门是以第5窟为轴线了。长广敏雄在《云冈日记》中写道:“石佛寺以第5、6窟为中心,大体上具备木造楼阁、僧侣宿泊的僧房,以及其它伽蓝建筑。以五华洞西端土墙为界,以东是伽蓝寺庙院。因而把第14窟以西的昙曜五窟,以至更远的西方窟群看作是神圣区域之外,变成农民们利用的场所。是难以言喻的荒芜村落。……傍晚,变得寂静了。石窟成为野鸠和蝙蝠的栖息场所,到处都是野鸠的屎,弄脏了佛像,已堆积了几百年。……几百年以来,农家长期利用石窟做土房,从不感觉到心痛。石窟从很早以前就不再是宗教圣地。”长广敏雄先生看到的情景,应该是清初云冈堡被废为民堡后逐渐形成的状况,清雍正《朔平府志》卷八《武备》曰:“云冈堡,建于前明嘉靖三十七年,万历甲戌改建于冈上,周一里四分零,高连女墙三丈五尺。地近腹里,无分管边墙,止设火路墩八座,今裁并。”

    可以想见明代因为边防有警,在嘉靖和万历时期修筑云冈上、下堡的时候,对于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的景观会造成很大的改观。从老照片(图八)可以明显看到云冈堡东面的八字墙选择在第8、9窟窟顶的位置,而非西部的冲沟,说明在修筑八字墙的时候,当时的寺院重心已经在中段东部的第5、6和7、8窟区域了。云冈第5窟的主尊是云冈石窟中最为高大者,高逾17米。关于云冈第5窟的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杭侃认为第5窟并不是连续施工完成的[9],它开凿于献文帝时代,上接昙曜五窟,同样是马蹄形平面、穹庐顶的大像窟,窟内主要是三世佛,主尊与昙曜五窟一样,占据了窟内大部分空间,这大概也是后代将第5窟作为中心设置山门的原因。

    图八 云冈第9~13窟及云冈堡东八字墙旧照(采自〔日〕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第八卷,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云冈刊行会,1953年,图版1)

    猜你喜欢 云冈云冈石窟石窟 吉代荣作品大众文艺(2021年23期)2021-12-23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科学导报(2021年79期)2021-11-27以艺术之美推动“云冈学”建设">云冈舞:
    以艺术之美推动“云冈学”建设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2021年7期)2021-09-03云冈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大同举行科学导报(2021年11期)2021-03-11我和云冈的缘分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2020年6期)2020-06-29云冈石窟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炎黄地理(2020年3期)2020-05-26夜宿石窟语文世界(小学版)(2017年4期)2017-04-21夜宿石窟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9期)2016-11-17去云冈石窟看浮雕幼儿智力世界(2015年5期)2015-08-20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雕塑(1995年4期)1995-07-12
    相关热词搜索: 修建 景观 时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