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智慧型评价:智能时代中职学生评价的革新

    时间:2022-11-19 13:4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朱山立 韩玺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128)

    智能化的时代即工业4.0 时代,实体物理世界将与网络世界深度融合,大数据及云计算驱动下的各领域智慧化进程将不断推进。

    (一)智能时代技术技能工作的智能转变

    智能化不仅是生产技术的变革,亦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是生产系统的全新革命。生产与服务一线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模式与交往方式也将受到冲击,迎来巨大的转变。

    1.工作任务集合化

    随着智能技术向着各行业的渗透,流水线上的某些特定岗位,特别是简单重复、可替代性强的体力劳动,会被日益发展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所取代。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与效率,必然会大幅度削减一线的工人。以往员工只需承担某一个岗位的操作,现在却要掌管某条生产线或是某个车间,员工的工作范围日益扩大,劳动分工的界限变得模糊,劳动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日益复合化,这使得工作任务在横向与纵向上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延伸。

    2.组织结构扁平化

    随着智能化设备、机器人替代了一线员工的生产活动,一线员工自然而然地转变为相应的监控者、管理者,组织结构的中层管理层逐渐被压缩,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渐由科层制向扁平化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岗位职责愈发弹性,职业能力日益交叉融合,各类人才之间不再划有明晰的界限,员工懂技术理论也要能够熟练进行技能操作,要理解单元和局部,更要把握整个系统和整体流程,对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整体上移。

    3.操作技能高端化

    智能化时代并不完全淘汰、排斥人的技能操作,相反技能技术型人才需要熟悉高端化的操作技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其一,智能化环境的人机协作。劳动者的操作对象由原本的简单零件转变为了复杂的智能机器,单纯的劳动力输出需要转变为人机协作的智慧劳动方式。其二,智能化设备的调试维护。劳动者需要不断对高度集成的生产系统进行 “体检式的维护”,当其内部编程、传感器、网络传输线路等出现故障时,修复的复杂性和难度较之前都大大提升。其三,个性化定制的高级加工。麦肯锡2017 年发布的中国数字消费者研究表明,超出标准产品和常规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即便智能化生产技术与系统不断升级,对于新产品研发与更进一步的个性化、定制化也无能为力,都需要精细复杂的人工操作。

    4.工作过程研究化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技术创新将始终保持在高度活跃的状态,产品创新周期也大大缩短。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凸显,一方面依靠智能化生产设备、系统的创新带来生产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员工理论思维与技术技能的不断创新带来产品的优化。创新将成为员工工作内容的重要元素,要求技术技能人才研究性地工作。员工需要时刻根据仪器仪表的变化反馈来判断、掌控生产状况,同时要把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创新、操作创新、产品创新作为自己的工作常态与追求,不断提高自身劳动素质。

    5.生产服务一体化

    智能化时代发展了连接客户与生产的新理念与新技术——智能化生产体系,它使得服务与生产不再割裂而是逐渐融合为一体。生产性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中,2014 年8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标志着智能时代的产品将朝着“产品+智能化服务”转变。

    (二)智能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智慧转型

    上述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作模式、交往方式上的转变展示了在智能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角色将不再是单纯的操作者、执行者,而是管理者、规划者、评估者、决策者,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智能化时代变化,掌握智能化设备理论与技术,能够独立完成智能化工作任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对比自动化,智能化更进一步的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劳动者。这是由于人的体力劳动与部分脑力劳动被智能化机器所取代,那些场景明确、规则清晰、产出固定的工作任务都将由机器设备来承担,留给技术技能人才的空间将是开放和跨界的无限可能,多元、理解、集成、跨界、智慧等等高级智能的发展会愈发突出,人的智慧化愈发成为新的价值追求,勇于创新、个性化的高技能智慧型人才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智慧转型已经势不可挡。

    1.高端化

    要适应智能时代工作任务集合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等变化趋势,就需要系统化、结构化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智能化机器所不能替代的那部分工作任务也需要更精湛的技术技能来做支撑。因此,智能化时代需要的是既掌握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将其转化为先进技术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2.智慧化

    智能化时代的目标,不是机器、装备的智能化,也不是产品、服务的智能化,而是人的智慧化。不论是智能产品、智能机器的设计发明,还是其生产、管理的智能化,销售、服务的智能化,都需要充满智慧的人起主导作用。人的智慧化是推动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从单纯的劳动力输出转向人机协作的智慧劳动方式。

    3.创新化

    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始终是创造性的工作。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与灵活的思维使人类成为了区别其他动物的独特存在。创新化最终是要使技术技能人才从机械工作转向研究性工作,一方面创新智能化生产设备与系统带来生产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创新产品带来制造业的进步与核心技术的突破。

    4.卓越化

    除了带来技术的进化升级,智能化时代也带来了纷繁复杂的诱惑。技术技能人才除了要勤练本领,更需要磨练思想意志,塑造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与道德素养,管控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设法保证智能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寿命长久,坚守“匠心”,做意志坚定、追求卓越的卓越人才。

    5.通用化

    由于智能化时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结构已突破原有传统职业的界限范围,曾经特属某一职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了许多职业工作的必备基础。职业世界愈发开放,接受与包容无处不在,高阶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通用化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了任一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都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

    智慧转型既是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手段也是最终要实现的目的,人的智慧化是智慧转型的核心,人的通用化、高端化、卓越化、创新化则是实现智慧转型的基础。综合来看,智能化时代的智慧型技术技能人才至少应该是拥有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系统的专业知识与高端的操作技能,能适应智能化的工作环境采用人机协作的智慧劳动方式,会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工作,针对不同情景不同任务,选择最适合的策略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并适时地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具有高阶通用能力、良好价值取向、卓越匠心精神,在工作环境中持久不断地发展自身高级智能的人才。

    传统的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无法胜任新时代的智能革命,职业人才需求方向的转变需要新的评价体系来引导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而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的现行中职学生评价内容显然无法担此重任。

    (一)旨在审计测验学生表现的学生评价内容阻碍中职学生朝高端化改进

    行为主义主张只有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外在的行为才值得科学探究,受此影响,现行的学生评价内容倾向于使用客观的量化测验来审计学生的表现,把评价视为给学生分数、划分学生等级,从而做出选择与判断并进行淘汰,完全违背了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这种导向下,中职学生评价在审计学生表现时只检查事实性点状知识和基础的操作技能,学生只是回忆并且重复知识,不需要创造性地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评价内容,不但没有鼓舞学生朝高端化发奋努力,反而在推崇低标准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应对考试,而不是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与智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无论是最差的学生,还是最好的学生,都具有超越他们已有成就的表现。所以,中职学生评价的最终目的和结果都应该是改进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只要学生评价仍然被当作是在课程教与学之后审计学生表现的事情,那么不论学生现有表现如何,也不论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都不能有效改进学生的表现。

    (二)只关注学科学业成绩的学生评价无法锻炼中职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

    评价关注的内容决定着教育的内容。中职现行的学生评价最关注的内容——学科学业成绩只是对学生某一学科知识技能的评价,它很可能是一个时过境迁就会失去意义而无从解释的分数。因为它普遍要求学生不得参考资料,不得相互协作,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考试,只能反映出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其他零碎的能力,仅能检测教师传授了什么知识,无法检测学生掌握了什么。它也无法反映学生是否具备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方法能力与职业社会能力。因此,中职学生评价不能仅仅关注学科学业成绩。

    中职学生评价的内容需要更加多维,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职业能力为中心、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三维体系应当被建立。随着职业世界愈发开放,职业工作之间有着许多基础共通的能力需要受到学校的关注。注重评价内容的发展性,及时了解、更新学生现有或未来职业生活中可能的职业需求,将其纳入教育与评价内容。

    (三)脱离学生真实情景真实任务的评价无法促使中职学生生成智慧策略

    中职学校应用最广泛的学术成就测验是纸笔考试,它无法反映出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挑战,其脱离真实生活与工作情景的非真实性任务无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也无法确保知识技能应用的一致性,更无法使学生时时刻刻都保持对发展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强烈动机。背景如此重要,并不是出于引人入胜之类的理由,而是避免学生认为知识只是零碎并且不依背景变化的知识点,所以面对问题时只需要照本宣科地给出学习内容,而不需要主动思考生成智慧策略。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现在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难以达到现实工作职场中所要求的质量。

    只有将测验对应现实中的工作,评价才具有真实性。需要强调的是,真实性并不等同于动手操作,而是指评价的背景,也就是学生所面临的目标、任务、情景等等制约因素都是在现实的情况之下,只有在真实情景中才能够判断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知识,针对不同场景不同任务选择最适合的策略方法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有益于学生了解现实环境中的工作及挑战,还能够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和探究具体学习课程内容中的道理。

    (四)不反馈结果的一次性学生评价不利于中职学生塑造卓越的工匠精神

    现行的中职学生评价重视结果却不反馈结果,把一次性考试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科教学与学习的终点。学生需要在学校课程结业的一次性测验中给出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无法得到反馈,只能被动期待成绩,不需要调整和改进,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认为只需要努力做好就可以,并且这个努力做好是一次性的,是不需要反思和修改的。比如语文测验结束得到作文分数后,极少有学生反思文章进行二次修改以求更高的质量发展。这对塑造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十分不利,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他们或许会懈怠改进的步骤,自愿交出达不到工作标准的产品。

    没有人可以一次就很好地完成所有任务,如果要出色地完成复杂任务,就需要为了达到高标准不断调整自己,因此学生评价应该是持续不断提供反馈的非一次性评价。学生需要通过反馈来比较自己与真实工作标准的差距,这是发挥评价调整改进学生表现的基础,只有通过持续的反馈来知晓自我处境,学生才能不断探索向前。因此,学生的自我调整与改进是评价的核心。

    (五)侵占学生主体性的教师单边评价无法培育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行的中职学生评价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参加评价的被试者,对学生来说,评价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教师把学生的表现置于某一数值范围内进行评定,漠视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把学生评价视为“机器的挑选”。把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极大的反噬力。因为主体参与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最原始的机制,来自他人的外部评价必须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融合才能使得学生改进表现、完善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与此同时,本该在评价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求知、批判、反思等特征将被压抑,学生创新的意识与动力将受限制,影响其主动发展。

    学生评价活动应该是多元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同伴、企业师傅、家长等等一齐参与的交互活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首先,多元主体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独立、创造性地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积极建构自身的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评价改进学生表现的目的;
    其次,多元主体能够实现民主平等,营造和谐、友好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开放思想、各抒已见,有意识地发现自我问题并思考与解决问题,探索自我未知领域,增强自我效能感,在参与中无形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多元主体使得学生需要承担一部分评价的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强调和鼓励自主学习,有益于学生进行独立的终身学习。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现行的学生评价存在许多弊端。学生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表现起到改进和培育效果的,而不是用脱离真实关注分数的一次性测验来审计学生的表现。单纯的测验不论其具有多么无懈可击的技术,它也无法提供满足学生改进表现、发展个性的需要,并且在学校长期使用简单的考试测验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无形中让学生对工作岗位中的智力需求产生了误解,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在评价中对单纯测验的频繁使用恰巧证明学校没有认识到学习评价与学生学习是息息相关的,应该作为学习的一部分,融入学习过程之中。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学生必须依据标准不断自我矫正,这是学生评价的核心,而现行的中职学生评价缺乏能够不断改进学生表现的内在机制。

    真正有效的学生评价内容需要不断激励学生更努力地表现自己,如此才能促使学生改进表现,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最需要的其实是一个有益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评价环境,一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自我矫正其表现的途径。

    (一)智慧型学生评价:一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自我矫正其表现的途径

    智慧型学生评价是利用智能技术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评价环境,将学生评价融入学习过程中,营造互动对话的评价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更为复杂、更具价值、更需智慧的自我评价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智慧进行自治,促使学生自我判断、自我监督、自我矫正、自我改进表现,激发自我的智慧潜质,实现自我智慧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不难看出,智慧型学生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智慧的苏醒带来的自我评价,其本质是利用智慧评价环境支撑学生的自我评价来促使学生自我改进,它是讲究自我矫正的学生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评价环境意味着学生的主体参与;
    意味着要持续不断地给予学生反馈并获取学生情况;
    意味着要指导、辅助学生不断从已知走向未知,又理解掌握未知。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至少包含直接的自我评价与间接的自我评价这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学生通过自我参照和自我反思所进行的评价、学生通过参照他人的评价或通过与同伴的对照与比较进行的自我评价。

    智慧型学生评价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智慧进行自治,促使自我调整与改进,最终取得出色的表现。它至少需要遵守两大核心原则:

    第一,赋权。来自外部与他人的所有评价,只有被学生内化才能真正起到改进表现的作用。学生学业的进步、智慧的发展、自我的完善都要依靠自我评价,依靠学生对现状不断地进行检查和判断,依靠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内在机制。所以,学生不该是被动等待的客体而要成为参与评价过程的主体,评价的权力也不该牢牢紧握在教育者手中,而应该从教育者手中抽离一部分给学生,赋权是智慧型学生评价的第一原则。赋权意味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同样的评价权力与机会来主动、独立、创造性地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积极建构自身的能力;
    意味着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客观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受益,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赋权的基础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互动对话的评价氛围。赋权的关键是要改变学生在评价中的边缘地位,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学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需要对自己的学业学习与智慧发展负责,需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进行理性反思,需要内化为来自他人的评价。地位与角色的转变鼓励学生深入挖掘自身的智慧潜质、在学习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其将来步入社会实现自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反馈。既然智慧型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过去的情况进行审计、检测,而是要提供支持性信息来辅助学生今后的发展,那么反馈就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获得反馈并且认识到预期标准时,自我评价和调整的意识才会被唤起;
    只有当教育者得到清楚的反馈并认识到学生当前表现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才能调整出适合学生的教育并设法通过指导加以弥补。实现表现——反馈的不断循环,才能最有效地促使学生不断改进表现。反馈是每一次学习过程中无法剥离的核心部分。只有持续的练习和测验,没有同步进行的反馈,意味着评价与学生后续发展、教育者后续教育活动的脱节。学生和教师没有进行后续的调整,通常不是因为缺乏调整的意愿,而是没有得到有用的反馈,没能理解自己的错误与问题。所以,表现与反馈需要同时进行,使学生学会连续自我评价,从而自我调整智力表现;
    使教育者持续改进教育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指导。智慧型学生评价强调的反馈不是进行表扬或批评,也不是提供建议或指导,而是给予证据使表现者思考他的意图(预计目标)与现有表现(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反馈是看得见的事实,是证实行动是否正确有效的证据,它不是评价不需要掺杂人为的价值评估。反馈应该依照目标与规范等直接地展示或者详细地表述对学生来说清楚可识别的结果,因此,学生最需要的是具体的描述性反馈。如果反馈足够明确,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的意图,学生就不会觉得害怕、恐惧、生气,也不会认为自尊被冒犯,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反馈来辅助他们进行自我定位,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已经完成到哪种程度,并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决定要对反馈做什么。因此,持续不断的描述性反馈是智慧型学生评价的核心原则之一。

    (二)智慧评价环境:一个有益于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评价环境

    智慧评价环境是以智慧型学生评价的思想与理论作为指导,利用适当的智能技术、智能工具支撑智慧型学生评价活动的开展,全面感知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且进行科学分析与深入挖掘,为学生与教育者提供持续不断的反馈,并智能识别学生特性。匹配多种评价方式和真实评价任务,其重在营造互动交流的评价氛围,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引导并辅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发挥学生的智慧进行自治,是能促使学生不断矫正表现、发展自我智慧的新型评价环境。它至少需要完成两方面的核心任务:

    第一,激发动机。智慧评价环境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来自外界的力量和要求都必须转化成内部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力。因此智慧型评价环境需要激发、定向并且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来主动参与评价活动。智慧型学生评价是讲究自我矫正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实现自我矫正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教育者的种种介入都是为了辅助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为其提供信息与指导,而要使学生成为主体,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有意识、有责任地参与评价活动。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所组成,需要相对来说是内在的、隐蔽的,它是促使行动的内部原因,而诱因是与需要有着紧密关联的外部刺激,可以说需要是动机中的“推”力,诱因则是“拉”力,在这一拉一推过程中,学生才能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某种特定的情境,利用某种诱因,让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从潜在转态为活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智慧型评价环境需要设法提供诱因,例如为学生提供来自同伴与教师的评价,来满足学生得到他人赞赏与肯定的需要,如此以外用拉力来激发内部需要的推力,并使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久的活跃状态,形成良性的循环,持续推动学生的活动,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来参与自我评价的活动过程。

    第二,支撑评价。智慧评价环境的另一核心任务就是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实施并不是只要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就能顺利进行,它需要众多的保障措施来形成各种有助于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机制,营造有益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良好氛围与环境。要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学生有一些最基本的需要:处于互动对话的评价氛围;
    清楚地明白需要达到的、作为评价依据的标准和操作任务;
    拥有视为楷模的多个榜样;
    获得伴随着反馈的多次表现机会;
    经历有意义、高质量且激发思维活动的真实评价任务;
    取得有关自身个性基础、现存和进步情况的明确的分析报告;
    接收来自他人的评价以及与他人的对照比较;
    接受恰当的指导等。智慧评价环境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学生自我评价的需要来支撑智慧型评价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为社会转型带来了新的曙光,相对于其他社会系统来说,教育系统更需要超前部署、未雨绸缪。中职学生评价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必须在智能化时代中紧跟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做出调整,朝着智慧型评价转型,为学生打造一个有益于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智慧评价环境,提供一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自我矫正其表现的途径,积极发挥评价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反馈、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智慧型智能化技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军事文摘(2022年19期)2022-10-18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意林(2021年5期)2021-04-18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9期)2021-04-13上海“十四五”大力发展智慧型基础教育检察风云(2021年2期)2021-04-13做一位智慧型班主任新班主任(2021年1期)2021-04-01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拼技能,享丰收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探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11期)2016-12-28画唇技能轻松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相关热词搜索: 革新 评价 中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