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9-27 17:4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丁雪艳

    【摘要】文章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地理实践力的要求,结合一线地理教学经验与反思,指出在新高考背景下落实地理实践力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地理教学现状,提出落实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为地理实践力的落实提供了可能性,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提供了方法,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
    高考评价;
    地理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1—0061—04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通过各种地理实践活动来实现,不仅包括野外考察,而且包括动手制作实验、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旅行体验、宣传教育、参与规划等方式。本文所讲的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实验操作等方式。野外考察是指引导学生走进地理实践环境,进行实践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描述、查看地理要素,并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的测量、采样、论证和探究;
    对人地关系活动进行实地体验、评判建议,引导学生参与人地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力也能让学生关注、热爱大自然,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社会现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走访调查、调研等方法,解决问题,客观认识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发现规律。进行模拟实验可以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灵感,训练科学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科思维和品质。由于中学地理实践力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考试题的组成和当前实施地理实践力的困境等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实施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可行性措施,促进地理实践力在中学课程中不断创新。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野外考察、实验模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和方法。实地考察、室内实验、社会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高行动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增强地理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现有的地理工具,在野外和实验室内,通过地理方法获得地理信息,观察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理解、树立人地协调观的重要途径[1]。

    在地理高考評价体系中,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研究探索,根据问题需要创设地理情景,通过调动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问题分析并提出新的问题、观点,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二是操作应用,根据地理问题情景,调动地理知识与技能,运用实验、探究等方法,探索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组合创新,将新方案转化为有形的成果,或对实验结论进行改进,应用创新思维解决现实地理问题。三是概括结论,调动各种地理知识科学表达或进行交流,可以采用地理图片、图像、图表等方式来展示地理实践的结论。四是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主动关注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产生活等相关的内容与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要贴近社会生活,将实际问题与已有的地理知识相联系,进行解决和处理[2]。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考题中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地理实践力仍通过材料内容,提供真实的情境,进行设问,考查考生调用地理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考察渗透在高考试题中,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断引导师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尝试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实际问题,以理论知识为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使学生形成正确处理人地关系问题的思维。如2021年全国卷乙卷选择题中有关农业无人机的使用,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综合题中推测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上海产业和企业类型,分析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说明该品牌母公司选择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等设问均与地理实践力密不可分。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地理教学中不断落实,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有利于立德树人,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社会和全球的地理事件,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慢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缺乏顶层设计,宏观认识不够。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很难落实地理实践力,地理教师很难落实地理实践力教学目标,也很难创新教学方式,这与当前地理在学校的学科地位及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关系。地理课堂教学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师工作考核等方面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

    2.很难走出学校,缺少野外实践。学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很少进行野外实践活动,地理教师很难以地理实践为核心设计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开展的一些地理实践力培养活动范围狭小,不能推广使用,有些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学生很难学以致用,也不会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地理课程标准标》和高考评价体系要求不相符,地理实践力也很难落地。

    3.难以创新教学,缺少教学设计。首先,由于学校考评方式仍然以地理成绩为主,地理实践力素养难以在教学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导致学生没有尝试的兴趣,更不会关注周边的地理问题,难以形成地理实践力氛围。其次,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一些地理教师无心开展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活动,同时由于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也使老师很少设计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环节。最后,学业水平测试很少涉及地理实践力活动,教师和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设计和学习,最终既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4.难以独立完成,需要多方联合。野外考察、地理实验、社会调查的方式是实现地理实践力最有效的方法。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地理品质的形成,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人地关系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和諧的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社会实践,科学合理地认识世界,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一次社会调查、野外考察,学校需要联系多个部门,这给学校带来了挑战,很多学校不愿意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上花费精力。而地理课堂更不可能真正落实地理实践力,地理教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可以看出地理实践力的落实,需要多方联动,靠一所学校很难落实完成。

    1.做好顶层设计,提高地理实践力的认识。首先,学校要根据地理课标的要求和新高考的导向,创设实践力培养目标。学校层面要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形成顶层设计与一线教学相统一的学科氛围。其次,地理学科要充分发挥教研作用,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地理实践课程,内容可以是就近野外实践、实验设计、生活问题分析等多样化的实施方式。第三,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地理实践力的课堂评价、学业水平测试评价和高考应用能力培养,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作用,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地理实践力的材料。地理实践力的落实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通过已具备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能增强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录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主动收集地理知识相关资料的能力。例如搜集城市化问题,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多样化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终转化为自己学习地理的一种思维,为研究性学习储备大量的资料,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地理问题、在地理问题的探究中增加地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形成。

    3.创设模拟实验,增强地理实践力的内化。学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难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地理学科为主题的野外实践活动,这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要求不符,使地理实践力只停留在课标和各种培训中,令地理实践力素养落实变得困难,地理实践力名存而实亡。课标及新时代教育的要求,需要地理教师重新认识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不能再执着地要求野外实践,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必须多元化。而室内实验成为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将部分地理问题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探究与分析地理知识过程。落实地理实践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模式的形成。

    4.优化研学旅行,增强地理实践力的实施。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落实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近年来地理研学旅行中学生参与地理主题的研学较少,多属于综合性研学,研学时间有限,研学路线由负责研学的公司设计,学校在研学中发挥学科价值的内容较少,带队教师均以学生处、班主任为主,具有地理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很难培养地理实践力。因此,要充分优化地理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教师要参与研学路线的设计、研学点的选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联合高校地理专业教师对带队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学生进行前期理论指导,使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高校专业教师也可以随同一起研学,充分发挥高校地理专业教师的作用,增强高校与学生的联系互动,促进地理实践力的落实。

    5.强化信息技术,促进地理实践活动多样化。地理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地理课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例如,地理教学采用现代的VR技术、AR技术、XD(3D、5D)等;
    也可以通过媒体技术,例如一些短视频资源,使地理问题可视化,达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要求。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学生难以走出校园的矛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地理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自己所关注的地理问题,包括图片、视频等,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或措施,不断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地理实践力的落实多样化。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把地理情景引入课堂,通过生动、有趣、形象的影像等可视化方式不断促进地理实践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6.重视过程评价,完善地理实践力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地理实践力的落实之所以要求多、做得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实践力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业水平测试等环节均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地理实践力难以落地。因此,学校应当依托地理教研室,建立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业水平测试等多环节的地理实践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当体现学生实际,重视学习过程,日常教学需要更具体的操作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状况构建完整的评价标准,促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促进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落实。

    7.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中学生地理实践基地。通过多部门联动,建立中学生地理实践基地。一是在不同区域建立中学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基地。各中学地理教师充分挖掘课内外知识资源,构建中学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知识体系,运用知识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适合中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基地。这样可以减少学校组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的繁杂程序,积极有效地推动中学生野外实践、社会调查的能动性,同时提高了学校组织活动的效率,增强学生野外实践、社会调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可减轻家长顾虑和学校的安全负担。区域内学校也能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形成专业服务的团队,利用时间的灵活性,更好地指导学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二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和当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发挥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适当吸收有能力的中学生参与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实验室试验,营造地理实践的良好氛围,使一批有能力、感兴趣、高素养的学生逐渐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认识自然环境与人地关系,懂得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提升地理学科品质和关键能力,不断树立家国情怀、拓宽地理视域,积极钻研学习,推进解决当代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为人地关系协调作出应有的贡献,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格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研学学校教师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疯狂英语·初中版(2022年1期)2022-01-26快乐研学之旅少儿画王(7-10)(2021年8期)2021-09-12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秋天在哪里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有效途径 地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