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孔子语文教育思想深度解析

    时间:2022-09-27 11:5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娇

    内容摘要:在春秋战国这个特殊时代,我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本着积极用世的价值观和注重典籍传习的教育观,并在教育教学中重视母语的教化作用,为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春秋语文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中,并通过《论语》等史书典籍的教育教学,总结了许多有关语文教育的独创性理论,对后世的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 语文教育 《论语》 启示

    在春秋末年鲁国出生的孔子,一生坚守自我、孜孜不倦,不断地学习探求,以至于他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评价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儿”(《论语·述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向来是很谦逊的,但对于学而不厭,却表现出不同以往的自信,正因在他的不断学习交流中,才会有我们诵读千年的经典——《论语》,《论语》二十篇是孔门弟子记录其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其中也包括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1]孔子及其弟子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经典,还为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实践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所要了解的语文教育思想,也必须立足于经典著作和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孔子的教育实践是在西周的礼乐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西周的礼乐教育是以对礼乐制度和礼仪规范的学习、演练为主体的;贵族子弟掌握这些制度,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就是为参与贵族政治活动做准备。[2]他所推行的教育是以仁义思想和伦理政治为核心的教育,从而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孔子通过礼仪道德教化,培养文质彬彬的从政君子,从而实现他的教育目的。从《论语》等相关史料来看,在孔子的心目中,作为理想人格最高层次是圣人,其次是君子或成人,最基本的标准为“士”。孔子希望通过培育理想人格来建构合理社会,以及一生的为之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所追求的。他对君子的道德修养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认为君子最基本要求是能够“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君子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全面地接受礼乐文化教育,儒家培养的君子不是独善其身的隐士,而是能够治国平天下的入世人才,所以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安人。他在教育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很多参考。

    一.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孔子对语文教育的定位及价值认识

    研究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培养的道德君子的语文素养在整个体系中是处于什么地位的。和其他教育学派不同的是儒家是最重视经典文本的学习整理和传承。那个时期的语文教育是同文史哲融合在一起的,我们通常将它称之为大语文教育,在孔子私学的四门课程“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中,“言语、文学”就相当于语文教育内容,并围绕这两项内容以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开展他的语文教育。[3]因此,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言语素养对于培养道德君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素养对培养成文质彬彬的道德君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教育活动所决定的,由于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受教育者需要学习的礼乐文化已经遭到破坏,在此文化背景下,受教育者必须借助自古流传下来的古书典籍来学习,而此时的“六经”作为教材就培养了受教育者深厚的语文素养。

    另外,孔子的言语观也决定了语文素养对于他所追求的君子人格而言是居于主要地位的。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开创了“言语”作为专修课程的先河,他十分重视对言语的教育,孔子的言语观有两个基本点,即将“言”作为呈现言语主体形上存在的载体,也作为言语主体追求精神永恒的载体。[4]他将这种思想表述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言以足志,问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以言表志,由言知人。孔子对言语交际有着深刻认识,他认为言语是作为主体的,可以通过言语知人并被人所知的基本途径,所以言语就成为人的表征,我们应该严谨对待,也就是他在《论语·子路》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不仅如此,孔子还认为言语与政治生活以及国家兴亡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章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表述。所以言语也就自然成为孔子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不仅十分重视言语教育,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言语活动的要求,如“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等要求。

    孔子对于道德君子的人格培养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保持一致的,孔子的观点也就是“质胜文则也,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只有兼有质朴和文采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君子。孔子曾反复教诲他的弟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要学习文化典籍,并且用礼来规范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君子。所以,孔子认为语文素养对于君子的养成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价值最终是服从于君子道德人格所形成的。

    从《论语》等有关史料记载来看,孔子开展大语文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受教育者从政的言语能力,但是孔子并不是简单的培养弟子捭阖纵横的游说能力,而是引导学生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与学为君子的过程相统一,要求君子做到以道统德、以德御言、以言行道。皇侃《义疏》中指出:“范宁曰:言语,谓宾主相对之辞也。”而范以当时最重视的就是缔结邦交,言语也就指邦交之事。[5]因此言语主要是指当时在政治、外交、生活中所需要的应对说辞,从孔子的言语教学来看,他比较注重言语实践的训练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他在《论语·子路》中曾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即在言语的学习过程中也要进行实际锻炼。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处士横议的时代,捭阖纵横的游说人士很多,然而孔子在进行言语教育时是以文质彬彬为基础的,认为受教育者的语文素养与人格水平的提高是内在统一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语文教育对道德君子的养成是必备的素养。

    (二)孔子语文教育的原则

    基于孔子对语文教育的定位以及对语文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知道语文素养对培养道德君子的重要意义,所以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语文教育以及学习的原则,主要包括辞达而已、恪守慎言和追求雅言境界三个原则。

    1.辞达而已

    在《论语·卫灵公》这一章中,孔子就说过“辞达而已矣”,即在交流的时候言辞要表达清楚意思。也就是说言语交际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信息准确,表达清楚意思,能够彼此沟通。“辞达而已矣”是孔子关于文辞与意义关系的论述,达是为了表明意,但在句子里被省略了。所以后世对“辞达”解释也比较多。这句话原本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文辞是服务于意义的,另一方面是指达意而已矣。过与不及都是不恰当。朱熹对此解释道:“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6]可以理解为对于公文,要做到言简意赅,不可繁冗落實,文过饰非。苏轼对孔子的“辞达而已”是比较认同且作出了解释:“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所谓“辞达”就是辞的不多不少的恰达好意,文辞既然能将自己的意思清楚的加以表达,那也一定是富于文采的。既不重视文辞,也不轻视文辞。从各种史料考究来看,孔子对于言语教学是非常严谨的,他的“辞达”并不排斥辞采,他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7]即语言缺乏文采即使能流传也不能流传得很远,强调了辞采在表达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言语主要是为了能够在交流中表达清楚我们的意思,但是为了传播语言需要不炼言辞,只有语言的表达效果足够出彩,语言才能够更好地传播。因此,在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中要做到“辞达而已”,这是言语交际的基本,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

    2.恪守慎言

    恪守慎言是孔子强调的另一个言语原则,即其中一个重要语文教育原则。“慎言”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在先秦的许多文献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言无远,慎也”(《国语》)“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诗·小雅》)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为了避免遭恶劣政治环境的迫害,那时的人们都是“慎于言”的。孔子强调言语活动与语境、对象等要素要相互适应,以避免言语失慎而遭迫害;其次,孔子比较注重言谈交际的谨慎态度,规定了言语活动的原则,反复强调言与德、言与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慎言是立身处世的关键,他强调以德御言,言出必行,听言观行;最后,“慎于言”是养成文质彬彬君子的品格需要,文胜于质或质胜于文都不可取。所以,“恪守慎言”是不仅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原则,更是当时社会普遍交际原则。

    3.追求雅言

    追求雅言是孔子语文教育中的另一重要原则,根据《论语》记载,孔子在教学中的用语,不同于日常生活话语。他在教学中所用的是“雅言”这一话语。首先,“雅言”这一概念在(《论语·述而》)中表述为:“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在诵读《诗》《书》执行礼仪的时候,都用雅言,历代把雅言解释正式的官话,有一套特定的语音系统,原本是西周地区的方言的“雅言”由于周王朝政治势力的扩张,便使其通行于黄河流域一带,因此在那个时期含有通用标准语的性质。清代的孙怡让认为“雅言主文,不可以通于俗”,他认为“雅言”是不同于方言的,在语音、词汇、交际方式等方面相对于方言来说更加委婉。因此,雅言便成了用于教学的标准语。除此之外,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除了来自鲁国之外,还有来其他诸侯国的弟子,大家所说的方言都不同,为了避免沟通障碍在教学中使用“雅言”。最后,孔子用雅言来教学对语文教育有重大价值,当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曾在其《论语新解》中说:“孔子之重雅言,一则重视古代文化传统,一则抱天下之理想。”[8]也就是说孔子以雅言教学,不仅可以继承并发扬西周的礼乐文化,还可以通过共同的语言凝聚民心,建构理想的大同社会。所以,追求雅言教学不仅仅有教学价值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孔子语文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孔子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为我们整理和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化典籍,为我们今天的教育研究提供了考究依据,他在不断地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是人类教育学的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孔子在语文教育方面的教育艺术是从古至今所公认的,他在语文教育方面的思想,对于当今语文教育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语文教育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今天的语文教育是为了通过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与两千年多年前孔子的大语文教育理念是如出一辙的,在孔子的大语文教育理念中,语文素养对培养成文质彬彬的君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教育者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水平的提高是内在统一的,这同时也是成为道德君子的必备素养。在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历史悠久的大语文教育基础之上,今天的语文课程应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9]两千多年前的语文素养要在言语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政治、外交、生活中进行实际锻炼,今天的语文素养也是在语言的学习积累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写作、交际等基本训练,这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本能力,因此,今天的语文教育要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语文教育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在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中,辞达而已和恪守慎言都是为了提升言语交际的能力,以至于在当时处士横议的时代能够提升自我能力。然而,在当今时代,言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基本能力,无论两千多年前的大语文教育,还是今天的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始终都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9]言语交际既是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沟通方式,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独特性质。新时代的语文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以教材为桥梁,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在交际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要在互动交流中,学会辞达而已和恪守慎言,言语不仅要得体,而且要清晰明了。言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语文学习中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还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语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这项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三)语文教育要致力于规范师生课堂用语标准

    正所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孔子的语文教育原则中,雅言是作为当时的标准用语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因为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学的进行,减少教师及学生的负担。如今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掌握普通话是人在社会发展和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部分地区,受到环境、文化、民族语言的有影响,一些语文课堂的用语标准并非完全规范,导致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比较低以及言语交际能力有限。因此,语文教育要致力于规范课堂用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以普通话为交流媒介,以提升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方面的学习和运用普通话,通过不断地记忆、积累和理解,掌握普通话交流的标准化形式。语文本就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对提升普通话的言语表达能力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要致力于规范语文课堂的用语标准。

    中国的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以经史典籍等作为“语文教材”的基础教育,且以语文学科为主体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并使学生成为知书达礼、文质彬彬的人。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形成了较為完整语文教育思想,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对我们当今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杨润根.发现论语[M].3页,华夏出版社,2003.

    [2]许梦瀛.孔子教育思想初探[M].32页.

    [3]王超.孔子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及现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

    [4]杨乃乔.经学与儒家诗学——从语言论透视儒家在经典文本上的“立言”[J].中国社会科学,1995(06):142-153.

    [5]徐望驾.《论语义疏》语言研究[M].21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朱熹.论语集注[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7]何晏注,邢疏.论语注疏[M].9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钱穆.论语新解.第2版[M].17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论语启示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穷其本然,化为践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论语·学而第一》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13期)2015-08-18《论语·为政第二》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13期)2015-08-18点点读《论语》学苑创造·C版(2014年9期)2014-10-20半部《论语》治天下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年5期)2014-07-09
    相关热词搜索: 孔子 深度 语文教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