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北运河水系综合治理(白文荣)

    时间:2021-01-14 08:10: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治水过程中的水文化传承, 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是时代的要求, 是人类文明的呼唤。更是北运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水文化 北运河水系 综合治理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上游段, 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 运河文化的发祥地, 曾为南粮北运, 南北文化的沟通、交流与交融发挥了显著作用, 历经金、元、明、清几代而不衰, 不仅是历代王朝的槽运要道, 而且由于其水质洁净、清澈, 还是皇家宫廷、园林、湖泊的御用之水。新中国成立后, 北运河逐步演变为防洪、灌溉、排水导污河道。

    1 运河文化的追思

    大运河与长城同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所刻画的2条有形的线, 长城是一撇, 运河是一捺, 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 人” 字厂长城是凝固的历史, 而大运河则是流动的文化, 在人类对运河长期的治理、开发、认识、感知过程中, 积淀了丰富而有特色的运河文化, 是中国河流水文化的重要一支。

    北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首段, 自公元608年隋场帝开永济渠北通琢郡以来, 便成为我国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要水上干线。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伟、对社会发展作用之大, 均为世界运河之冠。北运河受海河流域自然条件和区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有数千年的治理历史, 在根治水害、开发水利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形成了本区域独特的水文化。同时, 在其水通商兴之时也融入了南方文化的文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 也蕴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自大运河诞生以来, 特别是元明清时期, 维护和保障她的贯通一直是人类的首要职责。由于水源短缺和黄河泛滥, 大运河的生命一直都很脆弱, 维护和保障同样是浩繁的工程。同样今天的北运河正以其赢弱的身躯, 支撑着首都经济的发展。维护北运河的健康, 就是维护首都经济的发展, 是北京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因此, 研究运河水文化, 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河流的治理、开发与保护, 不再把其看作单一的水体以及单纯为人类服务的自然河流, 而是看作一条传承文明与文化的有生命的载体。在开发利用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其的保护和生态建设, 更加注重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

    2 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水生态恶化原因分析

    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境内的燕山南簏,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昌平、顺义、朝阳、通州4区,出境经河北至天津入海河。其全长142.7km,其中北京市界内主河道长89.4km,流域面积4423km2。市界内流域大小支流30余条,是北京市的主要排水河道。

    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 流域内人口增幅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近极限, 其流淌至今, 肌体正遭受着严重的侵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与河流生存的矛盾日益凸显, 其主要表现为“ 水少” “ 水多” “ 水脏” 。

    2.1 水少

    北运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mm, 属水资源严重匾乏的区域,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300m3的下线, 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 尤其近几年连续干旱, 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374.4mm, 水资源问题愈加凸显,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瓶颈。

    2.2 水多

    北运河是北京市的主要排水河道承担着京城80%以上的污水排放及90%的雨洪排泄任务, 是目前北京市境内少有的常年有水的河流, 每年均有大量的水资源排出境外。据1961年—1998年北运河出境水量统计分析, 北运河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9.31亿m3时,占北京市总出境水量的50%以上。近几年连续干旱, 据统计资料1999年—2007年年均出境水量亦约5.2亿m3。对于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严重形势, 此乃不可多得的水资源量。

    2.3 水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北运河的出境水量中, 清、污水约各占50%, 自80年代以来出境水量变化呈清水减少, 污水增加的趋势。目前流域内干、支流水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北运河主河道水体已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 属于严重污染的评价等级。河水浑浊、发黑、发臭。据调查, 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为生活污水及少量的工业废水、农村养殖业污水。污染水体已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结构, 造成河流生态功能退化, 且对地下水质构成了严重威胁, 危害着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 制约着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 主要由于流域内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废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能满足河道水体功能要求,再加上连续干旱, 河道没有常年的天然径流, 水体自净能力差。

    3 维护河流健康是人类面对自然的醒, 是水文化传承的必然

    探究人类的治水历程, 从利用河流并听命于河流的自然阶段到人类利用河流并抗御河流至改造河流为人类服务, 人类支配河流的能力远远超过历史水平, 但也带来对河流健康的伤害。面对北运河水系的水资源现状,总结其水资源由多渐少, 由清渐浊的演变过程,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河道的治理开发, 河道的水量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生境、河道完整性、蓄泄能力以及服务功能等, 已经及正在发生诸多新的变化, 河流健康状况已经及正在遭受各种各样的损害。以海河流域为例, 作为水利建设成绩较大的流域, 上中游建有水库约1900多座, 蓄水量达总水量的95%,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流域内许多水库无水可蓄, 平原区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总结历史, 重新认识到, 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应该是既要改造和利用, 更要主动适应和保护。人类要由河流的征服者, 转变为河流的朋友和保护者, 进入人类与河流和谐发展阶段。

    多年来北京治理了很多河流, 加固了河堤, 取直了河道, 冷漠高耸的混凝土防浪墙, 拉开了人水间的距离, 衬砌的河床失去了滋润土地的能力。过去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 要治理河流, 就要恭敬地请教她,精心地护理她, 和谐地融入她。

    4 河道管理部门应承担起运河文化的开发、保护和传承的职能

    4.1 规划、设计统筹全面, 体现运河特色

    从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方面实施水系综合治理。以生态治河为理念, 将防洪、供水、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 统一规划, 统筹兼顾,在规划设计阶段即做到“ 大水利” 的观念, 为后续的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一个高标准平台, 并体现出大运河历史文化特色, 创建品牌河道。规划、设计中吸纳运河文化精髓, 铸造首都城市之魂。近年来北京水务凭借底蕴丰厚的“ 运河文化” , 以建设绿色生态走廊、打造宜居水环境为目标, 让传统水文化与当代意识交融, 实施北运河流域的水资源规划治理。

    4.2 提升文化品味, 挖掘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

    人水间的关系多以各类水工建筑物为纽带。在人类治水的过程中不同时代的水利工程建设均留下了当代的代表作品, 代表了当时年代的治水理念、社会需求及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印迹, 见证了人类对水、对河流的认识过程, 从而不断推动着人类治水理念的向前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社会发展, 更加注重生活高品质、文化高品味。因此, 水利工程建设更应注重文化品味的提高, 是现代水利理论与实践的必然要求。现代水利工程即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以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的系统工程, 它蕴含了美化生活、绿化环境、亮化景点、优化生态的文化内涵, 是高品位的宏观美学构建。为此, 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单单考虑防洪排涝等功能需要, 而要结合人居要求, 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追求, 体现现代水利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依托北运河的自然地形地貌, 吸收运河文化的精髓, 建水利工程枢纽于碧水蓝天、石栏绿柳之中, 使水利工程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使人在领略美的造型中提升水利的文化品位。

    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工程因其地处大运河的源头,地理位置、防洪功能及文化传承, 内涵丰富。新的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多方面功能的要求为本, 将工程防洪功能及河道景观需要相结合设计为仿古七孔石拱的人行景观桥, 水闸设施隐于桥下, 并为满足旅游通航的需要, 拱桥一侧建有船闸;
    为改善水环境需要,建有潜流及表流湿地;
    同时, 传承历史重建已消失百年的运河名楼——验粮楼。拱桥、验粮楼、生态湿地和“一支塔影认通州”的燃灯塔交相辉映, 将重现古运河源头原貌, 成为运河上的一大美景。

    4.3 以绿色生态河道为主线, 打造运河生态文化长廊

    充分发挥水、河流、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 把水文化景观建设与沿岸建筑、交通、环保、绿化和河流治理等有机结合, 努力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与两岸景观、社区建设协调一致, 体现自然和谐及运河文化特色。北运河通州城市段的建设为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传承运河文化做了有益的尝试。2002年北京市通州区制定了《运河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 根据现状河道采取宜弯则弯、宜直则直、宽窄相宜的治河理念, 突出生态、自然特点。在满足防洪排水要求的前提下, 创造河道景观, 兼具休闲、景观、生态及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满足居民的亲水、近水要求。结合城市发展需要, 以运河文化广场、奥体公园、槽运码头等作为重要人文节点, 沿河建景观带, 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其中, 通过将通州特有的千年航运文化、皇城文化元素及运河文化元素与建设新城区的都市气息溶为一体, 既体现了现代都市特色, 又不乏滨水宜居乐趣。

    4.4 生态治污, 恢复河道健康生命

    以生态修复为目标, 依据北运河的特点, 河道水质治理采用生态治理的技术理念, 充分依靠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采用工程措施、技术措施、行政措施,加大截污、治污力度, 为大自然自我修复创造条件, 增强其自我修复能力, 让自然与人形成合力, 逐渐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平衡。唯有水体清洁和水脉畅通, 才能恢复运河的活力,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境界。

    4.5 水资源配里

    以水资源利用为目标, 水质还清后的河道水资源, 可用于回补地下水, 涵养水资源, 农业灌溉, 市政绿化以及景观娱乐用水, 还可实现对潮白河的垮流域调水。总之, 使汇集到北运河内的水资源通过治理开发, 得到重新配置, 将对北京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北运河上游的温榆河引温入潮工程已投入运行,年调水量3800万m3,实现了引温榆河水入潮白河、保障奥运水上公园的用水需求;
    中游通过北关分洪枢纽工程的合理运用, 将北运河水系汛期优质的雨洪资源通过运潮减河排入潮白河;
    下游的东南郊水网改造工程的实施, 将沟通北运河、凉水河、通惠河、凤港减河、新凤河5条河道, 使原约2亿余m3的出境水得到合理的利用, 一定程度上缓和通州区、大兴区灌溉及河道环境用水紧张的局面。在沟通水系的同时, 充分整治和利用沿河的老河湾、低洼地、废弃坑塘、收集滞蓄雨洪, 实现整治河道、改善当地周边生态环境等多效功能。

    5 结语

    随着尊重河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这一认识的不断普及, 进一步科学治理和开发利用运河水资源, 北运河必将更好地造福沿岸人民, 未来的运河水文化将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程晓陶.关于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海河水利,2003.

    [2]奚学仁, 等.北运河水早灾害[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张冠启.践行生态治河理念, 打造滨水宜居新城[C].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论文集, 北京水务,2007.

    作者简介:自文荣(1966-), 女, 高级工程师。

    来源:《北京水务》2009.1

        
    相关热词搜索: 水系 综合治理 角度 思考 文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