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安徽省留守农民素质状况、培训需求及新型农民培训分析

    时间:2020-11-09 08:05: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提高留守农民素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成败。通过对安徽省留守农民抽样调查发现:留守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素养有待提高,市场适应能力更需关注,留守农民亟需进行有效培训。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需要完善农民整体培训体系、构建农民分类培训体系以及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民素质;
    培训需求
     
        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外出进城务工或经商,留守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农民,而且这些留守农民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外出务工的技能或老弱病残。本文以安徽省294例留守农民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现阶段留守农民素质和培训需求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新型农民培训首先必须要确定不同的培养对象,通过分类分批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一、安徽省留守农民素质基本状况
     
        (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在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7.6%,小学文化程度为30.6%,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为11.7%,大专及以上占0.52%。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样本的294名留守农民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为19.6%,小学文化程度为21.7%,初中文化程度占44.1%,高中文化程度为14.2%,大专及以上占0.4%。因此,安徽省留守农民文化素质远比全国农村从业人员的平均文化素质低。
     
        (二)农业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从调查结果看,留守农民中很了解相关农业科技信息的仅占样本总数的1.0%,选择“了解”也只有39.1%,与此相对的选择“不了解”和“根本不知道”的比例达到33.7%以及5.1%,另有21.1%的调查对象表示科技信息对他们来说无所谓,三者合计达到59.9%(见表1)。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留守农民的农业科技信息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
     
        在关于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情况方面,有61.1%的留守农民认为自己缺乏一些实用生产技术,只有38.4%的农民认为自己缺乏实用生产技术。
     
        (三)市场适应能力亟待增强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要有开放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能够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以获得较高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从调查对象对市场行情和信息了解的程度来看,仅有6.6%的留守农民能够很及时的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41.0%的留守农民能够较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然而仍然有36.5%和16.0%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及时以及很少了解。调查表明,目前留守农民的市场观念和信息观念比较淡薄,不少农民不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以及把握市场动态,从而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收入。
     
        从适应市场能力方面来看,58.2%的留守农民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另有41.5%的农民认为自己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查表明,由于传统的小农意识、文化科技素质不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总体上来说留守农民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留守农民培训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农民的培训需求,在调查问卷内容中我们将培训需求分为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农业生产方面,具体包括粮油种植技术、水果栽培管理、蔬菜栽培管理、特种家禽家畜类、特种经济动物类、养鱼、养虾和特种养殖。在非农业生产方面,具体包括工业技术、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伤病护理等。调查显示留守农民对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的培训需求都比较大。农民对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都有相当的培训需求,因为选项较多,笔者只列出选择最多的几项。在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方面,粮油种植技术的培训需求为36.4%,普通家禽家畜类为35.4%,选择蔬菜栽培管理为26.5%,特种经济动物类为19.4%;
    在非农业生产方面,农民培训需求也比较大,建筑业的培训需求为21.0%,选择餐饮服务业为21.1%,家政服务为18.4%(见表2)。这说明,农民的培训选择主要与增收密切相关,政府要根据留守农民的需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和非农产业的培训。
     
        在回答“您接受过生产科技培训吗?”的问题时,有50.2%的留守农民选择“从来没有”,另有44.0%的选择“很少”。调查表明一方面留守农民参加的生产科技培训太少,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在推动农民培训方面的工作显得相当不够。
     
        从培训方式的选择来看,留守农民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现场学习,所占的比例为52.2%,这主要是因为现场学习的实践性较强和说服性比较强,能够激发农民接受培训的兴趣;
    面对面授课的方式也比较受留守农民欢迎,所占比例为35.1%,面对面授课的主讲人往往是某些技术方面的专家,专家拥有农民缺乏的专业技能,面对面授课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相应地,通过电视学习、VCD学习以及通过广播学习等是留守农民不太欢迎的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3.8%、8.2%和0.7%。这表明在对留守农民进行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农民的意愿以及综合素质现状,适当地选择培训效果好、实践能力强的培训方式。
     
        三、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留守农民的基本素质以及培训需求状况,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目标,在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需要构建农民分类培训体系、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以及完善农民整体培训体系。
     
        (一)从农民自身出发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确定新型农民分类培训对象
     
        1、农村留守农民的主体——妇女和老人的培训。随着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妇女化和老龄化的倾向日趋严重,妇女和老人逐渐成为农业劳动力的主体。针对这部分农民的培训应根据农民需要进行培训,农民需要做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方式应该以示范为主,主要靠示范带动的办法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科技。在生产关键环节技术人员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咨询,来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
     
        2、农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农业致富带头人主要从事专业农业生产,对农业科学知识需求旺盛,对培训的需求层次较高,对农业大户进行培训,要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方便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骨干农民。
     
        3、非农产业工人的培训。要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和现代法制意识、社会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之适应现代产业结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4、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的培训。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对“农家店”店主、农村经纪人、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带头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市场观念、法律意识、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队伍,使之成为广大农民联系市场、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的培训。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的培训主要包括先进的合作理念、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管理、社员民主参与能力等管理知识,也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建立客户与谈判定约等市场经济知识等。
     
        6、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要通过各类普通中高等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院校、农广校等多渠道,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重点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使之掌握基本的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农村治理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二)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
     
        农民培训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的实施涉及组织、人事、财政、农业、教育、科技等许多部门,必须按照系统性、有机协调的原则,促进农民培训机制形成最大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在具体做法上,首先,需要整合培训的师资资源,对各地区的涉农科技部门、农业学校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资源按照农民培训工作的具体规划进行统一整合;
    其次,需要进一步整合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并按照市场竞争原则,以招标的方式确定培训机构。
     
        在培训内容上,可以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对农民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培训,包括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培训方法上,可以根据农民素质的层次不同,采取集中式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针对农民自身以及生产、工作的特点,采取“干中学”、“学徒式”等形式,实行开放式培训,促进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形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培训体系。
     
        (三)实施“农科教结合”模式,完善新型农民整体教育体系
     
        实践证明,在我国实施“农科教结合”模式是进行农民教育的有效形式。要在农民教育框架内实现农科教结合,发挥农民教育的最大效益,必须建设好培训、示范、服务三大体系,确保农民教育新格局的有效性。
     
        培训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县职业中学和成人中专为依托,建立县职业教育中心,联系办好乡镇成人教育学校,辐射延伸落实到农户,形成以县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教育培训体系。县、乡(镇)、村三级要着力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资料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要以立足“农村”为特色,办好各级种类培训。
     
        建立示范体系是“科教兴农”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再扩大到家家户户的一个重大发展策略。示范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科技示范的功能是辐射与带动。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立示范对象,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应该以科技示范村为先导、科技示范社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形成乡镇、村、组、户四级示范体系,使科学技术能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
     
        建立服务体系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服务要以农民致富为宗旨,以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为支撑,开设科技咨询服务门市,组织科技服务队伍。要依据农民的需要,围绕技术教育项目的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由教育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深入田间地头具体指导生产、经营管理,为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及农机具,帮助疏通销售渠道,提供销售信息,解决销售难题,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高强,朱启臻.关于新型农民分类培训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本文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模式》(课题批准号:FGB060295)和安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AHSK07-08D87)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农民 安徽省 培训 留守 素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