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2020-10-26 08:09: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镇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落实“ 314” 总体部署、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实施“生态为本、特色灵魂”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因此,  

    编制《城口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镇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未来,意义重大。  

    《纲要》提出了坪坝镇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有效载体,以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以壮大民营经济作为根本出路,以推进招商引资作为强力支撑,推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围绕总体思路,《纲要》提出了坪坝镇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纲要》提出改革创新求突破,善作善成重落实,,树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镇建设成为全县的“中部经济强镇、特色文化大镇、绿色生态名镇”。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镇位于城口县中部,东与岚天乡接壤,南与高观镇、治平乡交界,西与葛城镇、高燕乡毗邻,北与北屏乡相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任河自东而西横贯全境,另有杉治河和岚溪河汇入任河,水资源优质充沛。**镇属半高山区,最高处陈为二娃垭口,海拔 2447米 ,最低处为任河边,海拔 738米 。幅员10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亩,林地面积    亩。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辖  个行政村、   个居委会,总人口19300人。距**县城 16公里 ,是全县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  

    (二)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五年奋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到2010年底,全镇生产总值达到   万元(预计,下同),财政收入实现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粮食产量    吨,油料产量   吨,生猪出栏    头,猪牛羊肉总产量   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经过五年努力奋斗,全镇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修齐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宏观环境分析,**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全国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从重庆看,一是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等系列国家战略举措,提升重庆发展在国家的战略地位。二是重庆作为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总体战略格局中长江横轴和包昆纵轴的交汇点。三是统筹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增添强大动力。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行政单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在解决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统筹城镇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可以先行先试,为加快重庆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从城口看,一是西三角经济区的逐步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将中国西部较具潜力和实力的三大城市群整合了起来,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发展的“第四极”,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具有“承东启西、跨越南北”的战略价值,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区之后又一经济区,得到国家的支持。鉴于城口的地理位置,西三角经济区的打造将逐步凸显城口的节点位置,将城口长期具有区位劣势逐步转化为区位优势。二是全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等主要任务,我们可以在这些具体的任务中大做文章,大有作为。三是全县在“十二五“规划中对项目支撑、投资环境、招商力度、规划实施等方面有了具体的政策保障。  

    从现实基础分析,**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良好的基础设施。镇域内道路畅通。城口—巫溪县级公路由西向东穿镇而过,长达 14公里 ,是镇域对外的主要交通道路。镇域内另有村级公路修齐—岚山—仁桥,修齐—兴华—茯苓 30.34公里 ,80%的村通机动车。镇域内有年供电保障能力为4.38亿千瓦时的变电站,电力、广播、电视村村通。镇内有通迅发射塔二座覆盖5平方公里,有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320KW。  

    二是良好的产业基础。第一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业有一定基础。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稻谷、油菜,养殖业以养猪、山地鸡,山羊为主。目前有年产300吨小块腊肉厂1个,秦川牛繁殖基地2个,日产鲜蛋 1000公斤 的鑫茂蛋鸡养殖场1个,总投资2500多万元同英核桃乳加工项目。另有林下药材等资源。  

    三是良好的组织基础。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领会和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既对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有坚强的执行力,又能够结合**镇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动**镇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挑战与问题。  

    **镇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村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较深;
    经济结构不合理,业态单一,经营方式落后;
    旅游产业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教育基础薄弱,人口素质偏低;
    卫生资源短缺,供给严重不足;
    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农民养老保险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文化教育相对滞后,导致人才匮乏;
    劳动者素质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  

    总体来讲,“十二五”时期,**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镇将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五个重庆”、“四个城口”的总体部署,以实施“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战略为总纲,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紧紧围绕把城口建成向北重要门户为目标,树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镇建设成为全县的“中部经济强镇、特色文化大镇、绿色生态名镇”。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根据**镇的实际情况,以本地的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科学合理的组织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经济特色,合理确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2、统筹兼顾,持续发展。明确区域定位及整体发展战略。结合本区域基本情况,着眼长远,立足中期,明确区域定位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其中生态建设应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并与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相结合,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发展思路  

    在未来五年,**镇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有效载体,以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以壮大民营经济作为根本出路, 以推进招商引资作为强力支撑,推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五、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
    工业总产值达  万元,年均增长  %;
    农业总产值达  万元,年均增长  %;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7‰以内;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100%。  

    六、重点任务  

    (一)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1、深化对生态产业的认识。  

    生态建设与开发生态产业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和主要内容。生态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
        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现代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数万年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缓慢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让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保护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相处的和谐性,大自然生态链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而在200年前出现了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全球人口急剧增加,物质生活迅速丰富。然而与此同时,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增长给人类自身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洪涝泛滥、垃圾成灾、沙尘肆虐、水质恶化、烟尘笼罩、化工中毒决不是危言耸听,恶性生态灾害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耳闻。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极大挑战。
        “人类主宰地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理念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在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理念潜在危害的同时,开始让位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生存理论应运而生。
        在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实现了从预警性的环境运动转化到自觉的社会行动时,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无论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要面对生存、发展与环境这个现实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纲领,已得到全球性的普遍关注。
        生态产业是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下推出的新概念,是通过两个或两种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生产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资源的开发得到多级利用。因为生态产业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的产业化应用,从而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体系,因此是对传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挑战的一种改革,甚至是一场革命。
        中国生态学会会长李文华院士撰文指出,近二十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涉及环境科学、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学科体系,并包含了决策规划、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实施等多种环节,同时成为全球、国家、地域以及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思想。
        本规划编制小组认为,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是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化的需求下而产生的,然后通过社会与生产实践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毫无疑问,生态产业就是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在现代科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面对人口膨胀和无节制地对大自然进行索取和需求的严酷事实,人类繁衍和生存对环境形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所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新理论。
        虽然中外科学家对生态产业的研究方式和内容阐述不尽相同,但生态产业的本质,就是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农林牧动植物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
    具有高效的和谐生态功能前提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可以持续发展的系统性产业,形成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这种基本概念与观点是被广泛认可的。

        香港青年学者和我国农业经济学家就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食品、农业产业、工业加工诸多方面农、林、畜产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得出了一条结论,从原始农产品到深加工为最终上市消费产品,从种植者、饲养者到中间流通环节再到深、精加工的过程中,如果把利润比做100,那么农、牧民仅赚取了10以内(一成)的利润,贸易流通者和深精加工企业家赚取了11~100(九成)的经济利润,而在这九成利润中,商贸流通的商人和加工商的利润有的是二八、三七开成,有的甚至是对半利润平分秋色。
        因此,在广大农村和市场上经常流传的俗语,“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杀猪的”、“种粮的不如卖粮的,卖粮的不如搞加工的”。确实反映出产业化流通、营销、加工可以赚取高额利润这个朴素而普遍的经济规律。
        生态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诸如此类经济活动事实,在我们的身边时刻发生,而往往被人们熟视无睹。这一切现象和事实都可以被认定是产业链的延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上述这些种、养殖加工业个例说明产业链的增值价值与空间有多么大,如果我们的农民朋友能够逐步大量地进入这些农牧产品的流通领域,介入深加工的生产环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则可以分享到应有的利润,那么,则会大大加快解决“三农”的步伐。
        2、可资借鉴的外地案例。
       案例之一:徐水县漕河镇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漕河镇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形成了“秸秆青贮一奶牛养殖一牛粪加工一双苞菇种植一残渣制肥料”的循环产业链,壮大了奶牛养殖和双苞菇两个产业。全镇近一半农民加入了这个产业链,走上了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漕河镇是奶牛养殖大镇,现有7个规模养殖小区,共有奶牛1.3万头,鲜奶销往保定、北京、石家庄等乳制品加工企业,每头牛年可创经济效益3000—4000
    元。
         养牛需要饲料,而玉米秸秆就是最好的饲料之一。据了解,一头成年牛一年可消耗15亩地的玉米秸秆,全镇成年牛可消耗附近9万亩的玉米秸秆。除本镇外,漕河养牛业还辐射到留村乡、安肃镇的4万亩庄稼。每到秋天,不少农民组成送玉米秸的队伍,收来青玉米秸,送到各奶牛养殖小区,一个秋天下来,人挣3000
    —4000元。镇长杨海峰笑着说:“我们这里秸秆禁烧不发愁,全镇的玉米秸还不够养殖小区用呢。”

          
    另外一些农民承包养殖小区的牛粪清理工作,定时把牛粪晾干,再交到蘑菇种植户手中。一头奶牛每年产的牛粪可卖300元,粗粗计算,一个规模养殖小区卖牛粪的收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些牛粪一部分销给本地蘑菇种植户,另一部销往河南。牛粪收购这个小产业也让农民鼓起了腰包。
        双苞菇种植是一个大产业,一个棚可产0. 9万公斤 成品菇,每公斤按4元计算,一个棚净收入3万元有余。双苞菇的生长原材料是干牛粪发酵,然后再混以麦秸、稻草等。在空城村农民李克学的菇棚中,记者看到雪白的小蘑菇正从牛粪、麦秸配成的
    “营养基”中破土而出,十分可爱。李克学说,在蘑菇生长旺季,每天采摘供不应求,就连种蘑菇的“下脚料”也有专人收购。
        一些农户把种菇
    “下脚料”当作宝贝,按比例加入些松枝、豆饼等,这就是上等的花肥,既有营养,又不“烧”花。他们把肥料分装进小袋,制成精包装,销往花卉种植基地,1吨这样的花肥可卖600元。   

      “循环产业链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废物利用,二是促农增收,我们镇还要把这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生态富民路继续探索下去。”镇党委书记张树人这样说。
        案例之二:黄田镇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新模式  

    2007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将新建沼气池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并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与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结合,使以生态能源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该镇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模式。用鸡、猪粪入池发酵沼气,沼气用于炊事和照明,经微生物作用后源源不断生成的沼液和沼渣用来肥田、浇灌,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精神风貌都焕然一新。
         黄田村是该镇有名的“养猪村”,也是沼气建设的首批试点村,养猪农户有300多户,用废弃的猪粪及农业废弃料作为原料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用于炊事和照明,沼液和沼渣用来作为优质的生态有机肥,用沼液浇灌,种菜菜香,种果果甜,平均可增产30%左右,而且还能增强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价格比未施用沼肥的品种也要高出20%以上。
         新村的果农用沼液浇灌,最先尝到了“沼果”的甜头,用沼液沼渣浇灌的水果,不仅产量比往年提高40%,而且水果的品质、外观、味道都特别好,卖价高,广东的客商还抢着上门收购。随后,“猪—沼—稻”、“猪—沼—菜”、“猪—沼—花”等模式相继在黄田村、安山村、新村、路花村等村相继而生,带动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快速成型,初步形成了黄田养猪村、安山蔬菜村等大批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增产粮食 5万公斤 ,为农民增收节支400万元,直接让1000多户农民收益。推广沼气后,人畜粪便入厕、入池,农民配套沼气的厨房用瓷砖精心装饰,卫生间还装上了风扇,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向更卫生、更文明、更现代化的方向“跑步前进”。    

    3、结合修齐实际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形成循环产业链。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积极探索“秸秆青贮一肉牛养殖一牛粪加工一双苞菇种植一残渣制肥料 相关热词搜索: 五年 二个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乡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