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重庆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与模式研究

    时间:2020-11-14 08:10: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重庆三峡库区总体经济形势落后,发展缓慢,其产业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且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工业出现空心化,服务业低端且发展缓慢。文章从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实施小城镇战略以及发展工业3方面提出了重庆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并对其实施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重庆三峡库区;
    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
    思路与模式
     
        一、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摆在首位。在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重庆三峡库区农村面积广,农业人口多,经济发展落后。因此,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结合库区实际,探索和创新发展改革的模式,对提升重庆三峡库区、重庆整体经济实力及构建和谐重庆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重庆三峡库区环境分析
     
        (一)地貌介绍
     
        “在新重庆地区47631.67平方公里幅员面积中(土地详查面积,下同),平坝面积2987.78平方公里,占5.05%;
    丘陵面积8783.59平方公里,占14.84%;
    低山地面积35828.46平方公里,占60.51%;
    中山地面积11606.81平方公里,占19.60%。低山和中山地面积总计47435.2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80.11%”。因此,坡地是重庆及其三峡库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二)三大产业分析
     
        1、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重庆三峡库区多数区县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基础薄弱。一是农业“粮猪”二元结构突出。粮食、生猪两大传统产业仍然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柑橘、榨菜、中药材等新培育的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三峡库区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农民单家独户经营,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企业化模式经营的较少,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谓凤毛麟角。三是乡镇普遍负债沉重,农村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另外,在重庆市21个县级单位中,除梁平县和垫江县外,其余19个县均为贫困县。这些贫困县农业人口比例为60-90%,特别是开县、黔江县、忠县、丰都县、奉节县、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酉阳县、云阳县、五桥区和彭水县,农业人口比例占90%以上。农民收入极其低下。
     
        2、工业量小质弱,缺乏竞争力。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主要体现在工业空心。目前,整个库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工业企业规模小,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尽管三峡库区工业企业门类比较齐全,且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盐气化工、天然气、石油、技术纺织、矿产资源深加工等一批优势特色工业都还在培育中,现有的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未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三峡库区其他各县的工业发展水平与万州相比还要低得多。二是工业发展层次低,缺乏高技术型产业支撑。库区的产业基本是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缺乏龙头带动型、支柱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3、第三产业为低端型,发展缓慢。目前,重庆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劲头不足。一是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商贸、餐饮、运输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低,特别是为生产服务的中介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推介、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许多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二是商贸流通总体水平较低。三是旅游业作为三峡库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尽管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各区县没有统筹安排,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整合资源和联合经营的大旅游管理概念,产值明显下降,对GDP贡献不大。四是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且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低。
     
        三、重庆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与模式探讨
     
        在生产力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城乡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党中央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重庆三峡库区人口1578多万人,三峡工程移民方式主要是就地后靠。人均耕地不足1亩,生态功能十分脆弱,三峡库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生态敏感区;
    并且由以上对农业、工业、服务3大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三峡库区总体经济形势极其落后,发展非常缓慢。要改变这些落后的状况,发展经济,需要社会各界进行探索和努力。本文据此进行了探讨,力求能发掘出好的思路和方法。根据生产函数Q=f(L,K),经济要获得增长,要么是f获得改观,要么是L和K的投入比率和规模进行调整。传统经济学认为决定f的因素为技术,但在技术与制度研究者们的博弈中,史实证明制度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技术,因此技术和制度共同决定了f。下文将从技术创新、发展小城镇制度的选择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来源和产业投入分析几个层面对重庆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与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库区经济发展
     
        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单位农业资源的产出效率。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生产能动性,还可提高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
    另外,农业技术物化为生产资料可以创新生产工具,加快劳动手段的现代化;
    农业技术创新也可以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变化,提高农业劳动对象的生产效能和效用;
    农业技术创新活动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或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村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合理化,提高生产工艺流程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实现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目前,重庆三峡库区3大产业中工业出现空心,服务业薄弱,基本以农业为主。因此,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对推动库区经济发展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为现实的办法。重庆三峡库区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又是生态脆弱区,因此,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重庆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效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农业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传统生态农业精华,具有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环保等特征,是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3大效益为目标,能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小城镇战略
     
        实施小城镇战略,要实现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有机结合,还需要从战略上把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施城市发展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互动融合。即发展农业要跳出“城市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式,用现代工业、现代城镇发展的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化、城镇化的方式组织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构建工农、城乡互动机制,形成城镇与农村相互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循环发展。重庆三峡库区由于建库的需要,大量的土地被淹没,移民逾百万,使库区人口在空间上得以进一步集聚。因此,在库区存在大量少地或无地的人口,并且其住址及房屋可能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建造,这些情况客观上为重庆三峡库区实施小城镇战略创造了条件,也形成了一定数量和相当规模的小城镇,它们大部分都是县、乡镇一级行政中心。这些小城镇承担着库区很多公共服务的职能,对于安置就业、吸纳人才及对局部经济的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三)发展工业,从实际出发解决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
     
        要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首先要解决资本的来源问题,其次便是库区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
     
        1、重庆三峡库区工业建设资本来源分析。要使资本落户重庆三峡库区,必须要具备能为资本创造至少不低于资本在其他地区增值空间的条件。首先,库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次,库区是我国商品粮、猪肉、烤烟、药材、蚕桑、柑橘、长毛兔的重要生产基地,其经济发展潜力极大。再次,库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些资源条件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稀有的,因此,库区完全有吸纳资本的必要条件,但是外界往往对库区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库区人民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多了解库区,进而投资开发库区。在目前的条件下,重庆三峡库区仅靠市场途径吸纳投资,显然力度不够,国家及库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库区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库区各级政府、企业团体和有识之士应积极应对,结合工程建设培植一些基础和服务产业。同时,库区也可以把百万移民的发展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由政府主导,结合库区实际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国有企业,使尽可能多的移民和库区人民能够安居并且乐业。
     
        2、重庆三峡库区主导产业选择浅析。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像重庆三峡库区这样的经济后发地区,资本的总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的产业,因此,在选择产业时应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并且其发展能够影响到其他产业部门,带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根据重庆三峡库区要素禀赋特点、经济发展现状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可以将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建筑建材业作为库区的主导产业。首先,重庆三峡库区有丰富的农、牧、渔业、药材资源和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提高库区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对于库区开发性移民,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其次,长江三峡是全国十大最优景区之一,也是世界级旅游景区,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长达600公里的“高峡平湖”绝景形成山、水、湖相映的风光流域带;
    除了自然景观外,库区人文景观也源远流长,如白帝城和土家苗寨风情等;
    另外,库区的旅游商品也非常丰富,如丝绸、皮鞋、三峡石、万州鱼泉榨菜、云阳桃片糕、万州谭木匠梳子等。再次,库区建筑建材业面临三峡工程建设,库区移民开发淹没区域城镇和工矿企业迁建,城乡统筹发展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等机遇。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大量城乡劳动力就业,还可以带动冶金、化工、木材、装潢等很多关联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可洪.重庆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2、赖亚兰. 重庆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
        3、颜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
        4、许婧婧.三峡库区移民城市的产业空虚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
        5、张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经济师,2007(1).
        6、颜帮全,李炯光.重庆三峡库区主导产业的选择[J].渝州大学学报,2001(7).
        7、张云.三峡库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2002(8).
        8、姜丹.三峡经济区的优势与劣势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
        9、骆永菊.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及开发支撑框架构建研究[J].经济师,2004(10).
        10、陈仁安.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的成因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1).
        (作者单位:杜丽娜,重庆三峡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佛关,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库区 重庆 统筹 城乡 发展思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