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山水城市文化内涵思考]

    时间:2020-02-11 11:39: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引言:城市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是现代文明的创新源泉,是一个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载体。
    近年来,**市坚持把旅游活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在着力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实践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按照“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街景,做优城市秩序,做足山城特色,做好城市经营”的总体要求,系统谋划各个环节,推动了城市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走城乡统筹,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的核心,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城市”。

    城市文化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聚集,代表着区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正确认识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城市文化创新,对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自己生活的城市进行关注,特别是对城市文化的内涵进行研究梳理,以便更好地对外宣传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

    **市做为一个城市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已有二十年了。二十年,近乎一代人的努力,已使他由过去的荒山小镇变成了塞北小城 。城市的气蕴逐渐生动,城市的轮廓已渐清晰;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和内地城市差距不大。然而,在城市前进的过程中,一个问题日益凸显:**市到底应该建成什么样?都说要建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那么,到底怎样才算富有民族特色?

    这些疑问,看似一个城市建设规划的问题,可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屏弃什么,继承什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城市的特色,不能完全靠规划师,建筑师的圆规、铁铲、画出来,垒出来;
    更要靠文化追求者的探索、思辩输理描绘出来。 

    一、文脉——一根城市的神经

    文脉就是维系一个城市发展传承的一根神经;
    就是这座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精气神,主心骨;
    就是城市的信心之源。往大里说:文脉或者张扬于一座城市的整体外观上,就是我们许多人呼唤追问的本地特色;
    往小里说:文脉或者内敛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里。一座城市在前进的道路上应该传承什么,抛弃什么,当慎之又慎。大至城市的总体规划,小至一座建筑的设计施工。英文的文脉主义一词context,本身就是承上启下的意思。  


    建筑大师张锦秋先生说:“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在塑造自己时,都应该立足当代,继承历史,展望未来;
    都需要在自己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才能使城市形象特色脱颖而出”。  这里面所说的城市文化就是一个城市千百年来在形成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就是这个城市多年来养成的一种气质和味道。比如北京的京味文化;
    上海的海派文化;
    湖南、湖北的湖湘文化等等。都独具特色,谁也替代不了谁。  


    文脉是一根城市的神经。一旦它衰微了,或者迷失了、死亡了,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来说都是致命的重创。文化是一把破解这座神秘城市的钥匙;
    同时也是一把开启这座城市新征程之门的钥匙。文脉就是文化的脉络,就是文化的延续。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正是这条小山沟里所蕴含的丰富而又神秘的文化养 份,滋润着这座山城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二、 **市到底蕴涵着哪些文化?        

    梳理**市的文化构成大致有这几种:农业文化、牧业文化、黄金文化、宝石文化、山水文化、冰雪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还有冷文化。这些文化中:农业、牧业、歌舞、饮食等文化是全地区所共有的,谈不上特色。

     


    黄金、宝石文化。可以说是支撑与成全**市的一种文化。连城市的名字都叫金山。但这样 一个理念放到全地区范围来看就弱化了。看来打这张牌,未勉小气。但它可以成为特色文化。

     


    山水文化。是**市所独有的。金山银水**的概念,宽泛抽象地说:金山是阿尔泰山,银水是额尔齐斯河;
    微观具象地讲:或者是喀纳斯的山水;
    或者是**城的山水。骆驼峰巍然屹立,克兰河温柔婉约。这组山水所构成的剪影,是完全可以成为金山银水**的形象标志的。

      


    冰雪文化。也是冷文化。虽然为全地区所共有。但真正将冰雪当成一种文化,一种资源来挖掘的却是**市。搞冰雪节,开发冰雪旅游,**市走在了全地区的前列。这同时,也为其它县提了醒:原来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也有开发的价值……  


    上述这些文化只是“子文化”的概念。它们或孤然傲世(如:黄金、宝石文化);
    或恩泽四方(如:冰雪文化);
    或独秀一枝(如:山水文化);
    或悠然千载(如:农牧、饮食、歌舞文化)等等。不难看出:所有这些文化,都同出一源。这就是:草原民族文化。它是上述众多文化的“母文化”。众多“子文化”必需认同这一母体。否则,它们将大为失色。(冰雪 、山水 、黄金等资源天下有得是。)如果为这些文化建一个档案,那族别一栏里毫无疑问地要写上:草原民族。  


    草原民族文化(简称:草原文化),是很能代表我市,也能代表全地区被 全地区认同的一种文化。从行政区划上看,伊犁哈萨克自治洲辖伊犁、塔城、**市。而我市就是这三大哈萨克族聚集区之一的中心城市。打出草原民族文化旗号,名正言顺。

     


    三、雄浑激昂 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 


    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而开创这一学术门类的 人,恰恰就是新疆的,有着蒙古贵族血统的七旬老人孟驰北先生。我现在正在研读的就是他思索40年,披阅14载,著成的120万言的学术巨著《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  


    在这部巨著里,他找到了一把认识人类历史的独特的钥匙。他认为:草原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书中有个观点:草原文化调动的是人的活行性心理元素,农业文化调动是人的惰性心理元素。农业文化没有发展出 商业文化,缺少了一环,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向工业文化的转型过程中就落后了一个时代。  


    今天,如何使被农业文化中的惰性心理元素掩盖的活性心理元素重新抬头,使中华民族再次昂扬起来。这就是今天研究草原文化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源头的,草原文化是一个源头。  


    一座城市对一种文化的认同,恰似对一个人族别的确认。那么,在我们这座城市的档案中,族别一栏里应该写入的就是,草原民族。它是由哈萨克族、回族、汉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多民族混血而成的。他所体现出的文化就是这些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构成的。认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可以决定这座城市的发展走向。


    著名景观学博士俞孔坚谈到城市景观设计时说:“我觉得应当考虑两大问题,就是民族身份的问题和人地关系的问题。我有两个指标作为判断城市景观好坏的标准。首先,看它的景观是不是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它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人的;
    其次,看它是否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环境负荷的减少。”  


    内地一些城市就是因为没有过于鲜明,硬朗的“族属文化”支撑,城市建设中就少了底色。于是,放眼望去一座座城市面目相同。大广场,大高楼,大街道,都差不多。  


    西部城市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都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同时又都遇到了“瓶颈”。高楼有了,广场有了,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发生了。一开始,大家都 死力往前冲,渐渐地又发现谁都 没有落下谁多少。于是现在又一个个回头,奔回原点。寻找那些被 遗忘的原始动力——文化。(如: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建设就是这种文化反思、“文化寻根”的产物。)  


    文化,看似虚无飘渺,但稍稍注视就会令人产生智慧的火花。如:内蒙古的奶茶粉、乌鲁木齐的大巴扎和**市的草原石人工艺品等,不都是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中获得灵感的吗?草原文化这个宝库还有多少深刻的内涵不被我们熟悉啊!


    四、 迷人的山水——打造草原文化城的靓丽载体   


    草原文化城是一个文化概念,属意识形态范畴。但要将这些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硬件 建设来体现。否则,这一美丽的设想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为此,我们不得不将眼光牢牢地盯住这片山水。建设山水城市,打造草原文化城的靓丽载体是接下来极其自然地话题——。  

    (一)山水城市   

    山水城市的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并不是城建专家,而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这位以研究导弹,火箭闻名于世的老人,于1990年提出中国应建 山水城市的设想。他说:“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大师吴良墉指出:山水构成城市独特的环境意境,现在不少城市都在搞特色,但多是些不三不四的高楼。有些无意义的建筑形式实际上是对山水环境的破坏,特别破坏了由山水构成的美丽自然的天际线。  


    原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对全国现有20多个城市都在规划“山水城市”既喜且忧。他认为:已获得广泛认同的“山水城市”的概念,是把专业名词通俗化的一种表述。反映了人们开始关注城市与自然。但“山水城市”目前还不是一个确切的 目标,认识也还在研究发展中。因此要防止随便戴“山水”的帽子。如果把“山水城市”的名声搞砸了,山水城市也就失败了。  


    以上就是我国建筑界、文化界对山水城市的前端认识。从中不难发现,尽管山水城市这一概念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大家都 在努力地呵护着它,生怕把这一新生理念给毁了。


    (二) 山地人居      


    如果说山水城市的概念还存在着诸多争议,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被人认知的话。那么,山地人居这个概念,确是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于1990年9月召开的 97重庆国际山地人居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20余名代表共同研究了世界山地人居环境的现状,并发表了《山地人居宣言》。宣言说:“山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三十,为世界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口提供栖身之所。”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山地居住人口也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山地是文化多样化、生物多样化和濒危物种多样化的宝库;
    是少数民族集聚中心,其人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影响整个山地区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和平原的屏障,其生态环境好坏直接 关系到下游与平原地区的安危。 


    山区城镇既是行政管理的中心,也是山区人民社会和经济交往的中心。山地人居环境显示着独特的建设与建筑传统,对于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在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方式不仅决定着山区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还决定着环境可持续性的质量。 


    (三)山水城市

    山地人居与**城明确了山水城市与山地人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再回过头看一看**城的建设与规划,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就明朗了。从山地人居角度打量**城:这里便是文化多样化,生物多样化的宝库;
    是少数民族集聚中心;
    是河流的发源地。为此,环保是这座城市的一大课题。  


    从山水城市角度打量这座城:市区三面环山,一条大河穿城而过,堪称山水城市的标本。不管国内建筑规划界对山水城市的概念提出怎样的置疑,但**城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山水城市。抛开了这一事实,这座城市的规划将无所适从。难道非要视山水而不见,把平原城市的模式硬塞到这个山沟里来吗?  

    这使我忽然想起,多年以前这个城市的价值取向,动辄创天下第一,争国内首创。其实,这座城市中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资源,恰恰是我们身边的这些山山水水。  

    建设山水城市是打造草原文化城的物质需要。建设山水城市是保护人文 与自然环境的需要。建设山水城市是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山水城市也是解决城市发展矛盾的需要。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市的建设总被几种矛盾困扰着。这些矛盾归结为两条就是:本地居民的大城市情结和外地游人的异域猎奇情结。  

    经济的发展,开放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地人走出去,外地人走进来的活动逐渐增多,使两方面的人都有开眼界的感慨。走出去的本地人或坐在家中通过电视饱览外面世界的人惊奇地发现,外面的世界的确精彩: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商业超市,五彩 霓虹。于是追赶,模仿大城市的心理也不由自主地滋生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在金桥位置上建一座高达30层大酒店的冲动,就很能见一斑。  

    走进来的外地人:千里迢迢,穿沙漠,越戈壁,进深山。他们 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异域特色的城市,这是一种猎奇心里。一旦他们发现本地城市与他们自己的城市一模一样,万里跋涉仍然走不出自己熟悉的城市景观,他们便会抱怨本地没有特色。  

    这样两种情结(或矛盾)交织在一起,确实为本市的建设提出了难题。而山水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恰恰在这两种矛盾中找到了平衡点:建设这座城市,谁的也不全听,谁的也不是不听。而是让环境,让山水来说话。结合山水特色建设城市, 让本地人觉得我们这座城市就该这样;
    使外地人来到这里,抬头看看山,低头望望水也觉得这个城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总之,这座山城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应当是:以草原文化为精神内涵;
    以山水城市为物质载体;
    以旅游度假为经济功能的新型草原城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