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说爱你不容易 大结局

    时间:2019-05-22 03:23: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走进新课程这些年中,人们对新旧教材的探究和评价说理层出不穷,各说缤纷,褒贬不一。笔者从这几年教学感悟认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琢磨、反思,得到的体会是:统编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的优点,现行人教版物理教材图文并茂,采用大量实验探究活动,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吸引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新教材还赋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能动性,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教与学,丰富了课堂生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融洽在一起,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教材知识衔接不理想,物理问题探究蕴藏知识量大,教学要求弹性高,学科之间知识断链,这些都会给教学带来不少的困惑,如果能把新旧教材的亮点迎合,把知识一些内容寻求适当的切合点,在学科之间内容的链接把好关等,也许能使它的结构更严谨、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利于能力的培养。
      1 知识结构力求循序渐进
      微调教材编排,教学顺理成章,在一线的同行多次研讨认为,新教材难教难学,理由是:前后知识的编排“错位”,前章后学的知识堑铺不到位,没有环环相扣,衔接脱节,教学内容出现空中楼阁现象,这样给教师的引领学生学习增加难度,学生接受知识感到有些茫然。
      比如,九年级的第十二章《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是基础知识章,它大大滞后于第一章《声现象》、第二章《光现象》、第三章《透镜及应用》、第四章《物态变化》和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所涉及到的知识,正因为如此,有的教师无所适从,亦教亦弃,困惑重重;又如,速度、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它的换算已超前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一般说来,只有弄清简单的长度单位关系,才能深入到面积、体积单位的换算,进一步深化到速度、密度单位的换算;再如在九年级的第十一章讲到力及惯性,讲到二力平衡,在其应用中重点牵涉到重力、摩擦力等的平衡问题,而教材却把重力、摩擦力等重要的力学放在第十二章,还有把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夹在《力和机械》与《功和机械能》之间,教学过程中总感觉知识的连续性不够好,再且,刻度尺分度值的概念出现,远远滞后于天平横梁标尺、温度计、钟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电能表等读数的应用,另外,学生对刻度尺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怎么去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呢?如果说,小学已有这方面的知识,那么《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不是多此一举吗?最后,在相关声学、光学中不要求用公式列式求解,仍沿用小学的算术法去完成,这种没有标明物理量,没有严格的求解格式,对后续的学习,尤其进入高中课程的学习带来后遗症是不堪设想的,相比较而言,统编教材把《测量的初步知识》安排在最前面,不用置疑,它给声学、光学和机械运动所涉及到定量计算垫好了铺路,它的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教学有的放矢,运用自如,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应是由简到繁,它们的来龙去脉才是顺理成章。
      2 编目紧凑,连贯知识要顺畅
      不难看出,八年级上册的五章课,声、光、热、电学的内容倾囊而出,应有尽有,让刚刚踏入中学门坎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物理,学物理有趣有用,这是编者的用意,可是教学过程中,我们总认为作为知识系统的教学不应脱节,这对学习的效率不利,比如,把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与第六章《电压、电阻》分别编排在八年级的上、下分册,把可以类比研究学习、连贯性很强的系统知识隔离了,设想,假若把这两章课内容紧凑地连接在一起,学生将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功能和应用,通过类比的方法,去寻大同,找小异,掌握的知识不快捷吗?孰不然,因放寒假,上学期所学的知识难免遗忘,新学到温故知新有所陌生,类比已经不鲜,兴趣相较退竭,给问题的探究带来不良的效应,我们曾做过实验,开学初给暑假后的学生进行上学期知识的检测,结果成绩不尽人意,这说明人的记忆有一定的时限性,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与及时反馈巩固有关,与学习的兴趣、营造的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3 探究知识弹性过大,教学要求不明朗
      教材安排探究实验比较多,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可是,教学实践,不可理喻的是,探究问题蕴藏的知识较大,已揭示的物理规律没有作为教学要求,这会酿成对问题的看法变相的片面性,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所影响。
      例1 将一束光射入水面或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无论是演示也好,学生分组实验也行,在介质界面上反射光线是很明显的,可是,为了降低知识考查的难度,教材只单一考查折射知识,探究理应把物理的本质提示得淋漓尽致,干嘛要“忌讳”呢,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利的。
      例2 浮力大小求解是生产生活中很普遍的实际问题,物体在漂浮或悬浮状态下可能受二力平衡,比如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浮力大小时,测力计是受三个力的合成,受多力的合成也数不胜数,可是教材对浮力知识的要求没有明朗化,导致给解决实际问题无所适从,教学有难度,另外,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无疑实验不可操作性,因为溢水杯不是长嚼嘴杯,当物体浸入水中时,排出的水会有一部分沿杯壁流失,固然浮力的大小不可能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例3 在“串联、并联电流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学生会归纳结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鉴于具有的教学知识,理应列出它的教学表达式(即I串=I1=I2,I并=I1+I2),同理,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式为U串=U1+U2,U并=U1=U2也应列举,这些关系式,既简明表示了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也给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遗憾的是,教材不作要求,造成学生在求解问题过程中,物理量含糊,思路不清,格式五花八门,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串、并联电阻的阻值探究中,是教师演示,过于简单,轻描淡写,得出:“串联电阻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和“并联电阻总电阻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的结论,这对学生的印象不深,如果让学生重覆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路子,效果会更好,其实,学习了欧姆定律,推导出电阻关系式(R串=R1+R2和1/R并=1/R1+1/R2)并不难,我们认为,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的三大物理量,通过探究,最后归纳出它们的特点,列出关系式,成为系统性的知识,对简单电路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大有裨益的。
      4 探究活动虚空多,教师难为“无米之炊”
      新教材更注重科学实验探究及实验演示,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因此,实验室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器材,但不少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缺乏,但新教材让我们在教学中除电学实验器材(以前学生也要做的)比较充足外,其他实验器材都显得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5 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跟不上
      在新教材教学考查中,与文字表达有关的主观性题目比例提高了,因此,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关系,但从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书面语言表达不清,语意表达不够明确,不能运用物理语言,在表达上显得力不从心。
      在计算能力方面,统编教材的电学综合计算题一般体现在初三阶段,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逻辑思维已经比较成熟,而在新教材中,物理电学放在初二下学期进行,在电学计算时,一些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跟不上,导致部分学生知道解题步骤,却不会列式计算的情况,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物理计算能力的处理慢慢失去了信心。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任重道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以上这些问题和建议只是笔者粗浅看法和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相关热词搜索: 你不 想说爱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