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初中语文比较法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时间:2019-04-25 03:30: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围绕着同一话题,引起大家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意见分歧,有师生看法不一,有教师观点相左,有教师见解与语文内容或权威观点产生矛盾。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比较是人们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心理学认为:两种不同对象的彼此诱导和相互感应,可以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活跃思维,激发智力,加深理解,提高记忆。采用比较的方法教学,将会省时、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仅就笔者在此方面的尝试,谈点肤浅的体会。
      1.比较文题,分清优劣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纲。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纲”,教会学生审题,将一些典型的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的严密性。前几年初中课本中载有朱德元帅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其课文题目为《母亲的回忆》。我把这个题目交付给学生讨论,让他们联系课文内容作比较。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对《母亲的回忆》这个题目产生了怀疑,师生达成共识:只有把题目改成《对母亲的回忆》或《回忆我的母亲》,文章的题目与正文内容才能达到一致。近年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果然改成了《回忆我的母亲》。许多学生在事实面前领悟到,尽管是名家名篇,其篇章结构、遣词造句也并非天衣无缝、白玉无瑕,只要肯于思考,敢于怀疑,勤于比较,读书就能读得主动,读得灵活,读出真谛。
      2.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同一类型的内容,因体裁不同,其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为让学生理解体裁与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常将内容相似而体裁各异的课文进行比较。如:在教第三册《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就先让学生回顾第二册的散文《荔枝蜜》中有关“蜜蜂”一段描写,然后导入新课。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对说明、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在不同体裁中的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这是比较法教学得以深入的关键,寻找“可比点”,对学生装来说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能在比较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探求更深层的意蕴,这可以说是比较法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
      3.比较写法,把握运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为写作服务,将课文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小学里就开始了,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还是写不好,常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不具体,欠生动,枯燥得很。针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抓住“冬天雪地捕鸟”这一节,与学生的一篇没有具体描写的作文进行比较教学。通过逐句比较,学生们认识到:课文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挑选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将捕鸟的过程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焦急等待心理、专心致志的神态、详细准备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了。通过比较,学生受到很大启迪。
      4.运用比较,探索研究。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采取比较、归纳、整理的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着教学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的目的,我的思路是,凭借教材资源,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运用比较法教学还能强化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在教学《短文两篇。陋室铭》一文时,指导学生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陈毅的《梅岭三章》进行比较,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议论有关刘禹锡提出的“德馨”问题,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清廉固然要,但要以“国”为重,要居安思危,不能只安贫乐道。也明确了:不同时代,德的标准是不同的,当今我们提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5.意见比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我认为做学问除了要谦虚外,还要有破除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有时我故意抛出一个错误见解,以刺激学生据理力争,在课堂上形成唇枪舌剑的局面,他们常会针对一个话题据理力争,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他们与教师开展学术争论,并不影响教师威信,反而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更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这无疑为“情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润滑剂,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学生倘若养成勤思考、常比较、敢质疑的习惯,那么不仅能克服死读书的僵化局面,还有助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自觉辨清问题的是非,提高自学能力。这有助于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同步提高,真正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达到阅读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说,上善若水,而水的流动是差异性造成的,差异性本身就是学生产生比较的核心动力,本身就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不能简单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到教师“教”的实践中,贯穿到学生“学”的实践中,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衍生出更多的比较形式。
      收稿日期:2012-04-20

    相关热词搜索: 比较法 我见 初中语文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