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由《北京爱情故事》谈成长的几个问题】北京爱情故事林夏成长

    时间:2019-04-16 03:16: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总的来说,与其说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是一部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关于成长的故事。正如林夏最后的那句话:尽管这成长刻骨铭心,但我们却无法拒绝,只能正视。对,尽管会有痛,会有伤,但正是这痛这伤,我们才慢慢有勇气去面对真相,去接受并最终悦纳这生之痛。
      [关键词]《北京爱情故事》 成长 电视剧
      《北京爱情故事》,看得让人欢喜让人累,让人激动让人落泪。难以平静,这两天总是处于恍惚的沉思中。不知道是我们感性,还是所有关于青春的故事总是能触动深处其中的人儿。如果,没有触动,只能说,或者你够沧桑,或者你够凉薄。总之,我们看得,很难受!感受,太多,不知从何说起。看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聊,很多曾经模糊的东西,似乎也在这种头脑风暴中渐显明晰。
      总的来说,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关于成长的故事。正如林夏最后的那句话:尽管这成长刻骨铭心,但我们却无法拒绝,只能正视。对,尽管会有痛,会有伤,但正是这痛这伤,我们才慢慢有勇气去面对真相,去接受并最终悦纳这生之痛。所谓,未经生之痛,何来生之醒?
      1、成长过程中的“坑洞”
      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很多“坑洞”,尤其是年少时期存在的一些坑洞,会无形地却又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日后的成长与人生选择[1]。所以,心理医生在给病人治疗时,总是会问到你的成长经历,因为很多此时的问题,都可以在童年找到根源。
      这种坑洞,也许是一种物质的匮乏,如石小猛;也许是一种亲情的缺失,如杨紫曦;或许是一种爱的磨灭,如程锋。总之,不管哪种常态生活应有的缺失,都会给一个人的心里埋下可能伴随你一生的心理坑洞。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着很多坑洞的,只是有的多些,有的少些,有的被隐藏了,有的被显露了,有的后来被填补了,有的愈发地扩大了。而对待这些坑洞的正确态度,不是填补,不是扩大,而是正视并接纳。
      石小猛,就属于被显露和扩大的坑洞类型。从一开始,到最后,他都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物质“匮乏”的坑洞。石小猛,出身贫寒,来到大城市,身边又有一群物质比自己优越许多的朋友,有这种对物质的渴求,无可厚非。对于这种追求,我很能理解,因为我也有过同样的痛,同样的梦。只是,每种追求,都须明了几个问题:初衷为何,终点在哪。要知道梦起自何方,又终落至何处。
      如果追求物质的丰厚,是为了和别人比,是为了天真的“平等”,可以说,从一开始就错了。这世界的“平等”,不是靠对比和追赶造就的,正是你不经意或刻意的对比,才滋生了不平的心态,才有了你这一辈子总是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把步子跟在别人后面的疲惫的没有自己的奔波。是,我们说,对比让我们前进。但,这种对比,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攀比、扯平,而是经过对比之后,你能更加明晰自己想要的、能要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盲从不属于自己的追求。这种“能要”,不是你可不可以追求到,而是你可不可以掌控驾驭得了。所以,首先,需要一个选择的过滤过程,然后是对选定事物的追求的“度”的问题。
      公平、平等,这两个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无奈的叹息中,在愤怒的哀怨中。何为公平?公平,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每个人都一样,都开宝马,住别墅,而是每个人都持有他所应该拥有的东西。用《菊与刀》里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各安其分,各得其所” [2]。关于此点,南方周末上有篇文章,谈到一个“自作自受、得付相称”的概念[3],很不错,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就石小猛来说,其实,开始,除了物质上的较为贫乏外,其他别人尚且都没有拥有的,他都拥有了:自小完整的家庭,守着他的女朋友,坦诚相对的好朋友,一份稳定的工作。完整的家庭,程锋有吗?愿意守着他的女朋友,吴狄有吗?都说,上帝是公平的,赐予你此,也会让你有所缺憾。但往往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是照着这句话的语法顺序来看这句话,却不能反过来读这句话。所以,上帝也说了,上帝把人降生到这个世上,就是让他们一点一点失去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好狠,这句话!其实,狠心的不是上帝,是我们这些不知珍惜拥有的可怜的人们。石小猛,从始至终,死揪住“出身”、“平等”不放,以至于一点点地泯灭掉自己的淳性,丢掉了所拥有的。他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有与无,正视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的坑洞。而杨紫曦,其实和石小猛一样,只是她的坑洞是一种隐形扩张型。她比石小猛幸运的是,她最终醒过来了。
      其实,最幸运的,应该是疯子,一场美丽的邂逅改变了他。坑洞,不应该成为石小猛放肆自己物欲追求的借口,也不该成为程锋释放怨恨、拒绝成长的盾牌。其实,这一点,可以对比下小猛与沈冰,疯子与吴狄。这两对人,都有类似的物质、家庭际遇,为什么前者选择了放肆,后者却那般平和。大药瓶子说得很好:成熟的标志,是学会原谅和宽容。其实,这句话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正视坑洞,面对真相”。很多痛苦、烦恼,都源于我们不敢面对、不能微笑着面对真相。而,成长,就是一个去逐步看清并接纳真相、接近本体的过程。
      2、社会化中的“权威论”
      社会学中讲,社会权威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这种“权威”,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一本书、一种言论、一种环境等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权威承担或充当着一个人社会化的职责或角色。社会化,不是你踏入社会的那一刻才开始,而是从你出生就开始了;也不是你进入社会一段时间后就终止了,它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在不停的变化,你也得不时得对自己做一下或大或小的修整或颠覆性的重构。而这种修整或重构,就是对于社会权威的一种反应。而要明白,一切权威都是随时可能会被颠覆的谬论。所以,当我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主见之后,则要学会判断、选择权威。
      石小猛,我觉得,就是一个选错了权威的人。首先,是对物质权威的盲从。然后就是,对人的权威的错跟。先是胡荣强,然后是梁君正。如果,没有一个明晰的稳固的价值体系,没有一个睿智的判断能力,年轻的我们很容易被各种不明价值的权威所牵着走。而只有当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时,也许那时,我们就是自己的权威。所谓我们通常说的“人生的贵人”,就是一种好的权威,它会指引你循着正确的道路走得更远。而能够遇到你生命中的贵人,是需要你自己首先有自我成长的潜质和能力的。谁也代替不了你的成长。   3、价值观的构建
      剧中,吴狄曾说过一句话:我不觉得我在大学学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不觉得那些英雄们已经过气了。当时,给我的触发就是,大学期间,掌握生存能力重要,但构建价值体系更重要。上大学前,老哥给我说:大学,要学会很多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这句话,我始终记着,让我能有意识地去珍惜每一个成长自己的机会。最后,它成了我隐忍不掉的习惯。记得辅导员去年说过,一些话我只跟你们本科生讲,因为你们还具有可塑性,还可以“挽救”。吴狄,就是一个有着稳固价值体系,并能坚守自己价值观的人。相比石小猛来说,他不仅掌握了养活自己的工具,更锻造了一杆调适自己的价值杠杆。一个人,这辈子能明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可以掌控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大学期间,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构建价值体系的时段。一是成长年龄的可塑性;二是环境的纯粹性;三是资源的充足性。一个可爱的青春,一片湛蓝的天空,一个饱溢智慧的教学和自学过程。有些人说,走进社会学的东西更多更快。是,确实是。但是,社会的价值多元,选择繁杂。如果之前我们没有一个可供自己做判断的价值体系,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这混沌之中;没有一个较为稳固的价值体系,很有可能就会陷入被动,甚至歧途。
      4、追求的权重问题
      人,这辈子,可以有很多追求。追求金钱、追求权利、追求知识,各种不同的追求。撇开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于每种追求我们都应给予尊重。《权利法案》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幸福的指标不一样,能让每个人幸福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我们尊重这种追求,就是尊重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只是,这种追求如果是以践踏他人幸福的权利为代价的,则会受到社会的唾弃。
      每个人这辈子不可能只有一种追求,但是,在每个时期或一生中总是会有一种主导性追求。而这种主导性追求,就是对于你最重要的东西。又想起那个人生的田子格了:重要且紧要的,重要但不紧要的,紧要但不重要的,不重要也不紧要的。我们必须明了自己的追求权重,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也许都不会明白这个问题,甚至不曾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在匆匆忙忙的行走中消逝。
      其实,爱情,对于石小猛,重要吗?当然重要!虽然他因为物质的驱使,曾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但后来的一切都显示,他不是一个能如梁君正一样,靠金钱和地位就可以过活的人。可能从他的所作所为,我们会觉得他是一个物质主义者,对物质的崇拜与追求胜过对爱情的珍重。其实,我觉得,在他内心深处,他所真正渴求的,绝不是那一堆堆繁华的物质。只是对物质的失去控制的渴求和占有掩埋了他内心真正的向往。同样的,杨紫曦亦如此。如果她真的是一个彻底的拜金女,就不会有从Andy那儿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和对那个老外的拒绝。正如林夏所言:小曦是那种离了爱情就活不下去的人。她离开吴狄,是对自己爱情的妥协;她离开Andy,是对自己物欲的妥协。最后,她一个人,是这些妥协,是对她的一次妥协。同样的,吴魏、伍媚,也是如此。都是对自己人生追求的权重没有划分清楚。所谓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我们也不要总是那“冲突”两字来框定,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权重的问题,没有得此舍彼那么残酷,只是一个轻重问题。
      孰轻孰重,要明了。其实,这种权重的划分,说到底,还是对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一次唤醒。人在江湖漂,哪能不落灰,走走别忘了停下来,擦一擦落尘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阿玛斯著,胡因梦译.钻石途径系列之一:内在的探索[M].深圳报业集团出版,2007(8)
      [2](美)本尼迪克特著,北塔译.菊与刀[M].译林出版社,2011
      [3]吴思访谈录:何为公正?[EB-OL].http://user.qzone.省略/622004869/#!app=2&pos=1327652090

    相关热词搜索: 几个问题 北京 爱情故事 谈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