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_咬定青山不放松,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间:2019-04-11 03:28: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2011年11月,武汉音乐学院成功地举办了“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师生交响音乐会、座谈会暨作曲学科建设研讨会”。彭志敏院长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代表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并且以钟信明教授学生的身份,向钟信明教授多年来在专业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钟信明教授师生交响音乐会的成功举行,表示衷心的祝福、由衷的钦佩和热烈的祝贺。
      关键词: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作曲学科建设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7721(2012)02-0191-04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刻,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为此于10月28日专程到武汉音乐学院进行专题调研并积极肯定了我院办学思路和办学成果之后不久,在我们的作曲系主任、也是钟信明教授的学生赵曦的钢琴协奏曲《南国》获得了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作品金奖”的喜庆时刻,我们在武汉音乐学院成功地举办了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师生交响音乐会”,今天又在这里举行同样主题的座谈会暨作曲学科建设研讨会。这不仅是对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和从教55周年的一次有意义的回顾、庆祝和总结,也是对武汉音乐学院作曲指挥学科在音乐创作和人才培养成果方面的一次积极展示,更是对全院响应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湖北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和把武汉建设成音乐之城号召的一次积极行动。在这里,我要代表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并且以钟信明教授学生的身份,向钟信明教授多年来在专业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钟信明教授师生交响音乐会的成功举行,表示衷心的祝福、由衷的钦佩和热烈的祝贺;向专程前来出席音乐会和研讨会的各地专家与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筹办这次活动而精心准备并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向已经90高龄并身居外地、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学院音乐创作、关心钟信明教授师生音乐会和研讨会的谢功成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大力推进包括音乐在内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动力。为此,当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到学院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时我曾明确表示,武汉音乐学院在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努力实现湖北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和把武汉建设成音乐之城的战略目标过程中,不仅要当好排头兵,更要当好主力军!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围绕着钟信明教授的创作、指挥和音乐人才培养举行研讨会,一方面要充分地总结钟信明教授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就、成绩、成果以及何以取得的经验和规律,真心地学习钟信明教授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身示人、以乐服人的楷模典范;另方面,我们更要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总结,结合我们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尤其是结合我们的音乐创作,积极思考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思路和做法,以使以钟信明教授为杰出代表之一的武汉音乐学院创作之路通达向前,使武汉音乐学院的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思路更加开阔、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使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作品出得更多、站得更稳、留得更久、传得更开、人民大众的知晓度和热爱度更高!
      下面我谈几点体会和看法,以和大家交流与共勉。
      (一)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发自肺腑地热爱音乐,像他那样,才能催生作曲家产生渴望创作好作品的内生性动力
      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双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如果模仿艾青这个名句则可以有:“为什么我们要热爱音乐,因为音乐反映我们真爱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作为艺术之一的音乐则不仅也是生活的反映,还尤其是“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之上”的人们的内心情感反映。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由此我们便可认为“热爱乃成功之父”。根据上述三个判断,在此可以告诉我们的同学和同行的是:学音乐、尤其是学习和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如果不热爱音乐,这就像是学文学、尤其是学习和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不热爱文学一样不可思议而没有出息的。因为,爱音乐就是爱生活,爱音乐就是爱土地,爱音乐就是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可亲、可敬和可爱的人民,只有爱音乐,才能获得像钟信明教授那样不断催生要创作好音乐作品的内生性动力和迸发式激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摸鱼儿》)。试设想,如果我们把金人元好问的这个“情”字化作是对音乐热爱的真情、深情、痴情、激情,直至也为之“生死相许”,我们的音乐创作及其状态、过程和结果,定将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由此可见,“懒惰”和“无情”是音乐创作的大敌!此外,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作曲家,也一定要避免在创作中追求虚名、贪图盈利,对上邀功、对下媚俗,闭门悦己、空洞炫技。在这方面,勤奋创作、真情创作、为了音乐艺术的真善美而激情创作的钟信明教授——他的创作态度是充满激情的,他的作品音响是充满激情的,他的指挥语言是充满激情的,他的教书育人是充满激情的,以至他在任何时候只要谈到听到音乐、谈到音乐或涉及到音乐都必定是充满激情的——永远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二)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锲而不舍地坚持创作,像他那样,才能在音乐创作的崎岖道路上扎实稳步地坚毅向前
      可以说,钟信明教授是新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群体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作曲家;是湖北交响音乐创作群体中成果最丰硕的作曲家;也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中坚持交响音乐创作时间最长的作曲家。他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题材突出,主题鲜明,技巧娴熟,效果独特而辉煌。从上世纪50年代的《水库随想曲》,到60年代的《交响组曲?长江画页》,到80年代的《第一交响曲?编钟》、《小提琴协奏曲?乡情》和《第二交响曲?开拓者》,到90年代的《庆典序曲》和《笛子协奏曲?巴楚行》,到21世纪的《小提琴协奏曲?龙船调》等,一系列有思想、有特色、有品质、有份量的交响音乐作品,奠定了钟信明教授在新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史上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新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领域里“力与美的交响”(这是钟信明教授1989年12月在北京举行了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后,我们的校友王安国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专题评论标题,文章还把音乐会中的《第二交响曲》,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交响音乐的“压轴之作”)。他的《长江画页》在中国第一届交响音乐作品比赛中就获得了重要奖项,他也是湖北第一位、并且是迄今为止是唯一一位在北京公开举行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的作曲家。这对于一个要在音乐学院担任繁重作曲教学任务和繁重排练演出任务的人来说(因为钟信明教授还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我们学院的许多重要音乐会,以及他本人的许多重要音乐作品,都是由他担纲指挥的。对此,不由得使人想起法国的柏辽兹、德国的门德尔松、奥地利的马勒和俄国的拉赫玛尼诺夫。结合当今中国音乐学院的情况来看,既是作曲家又是指挥家的人物确很少见),乃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上当时的物质、经济和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历次运动和十年动乱的干扰,试设想,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音乐的热爱,没有对交响音乐创作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追求,要做到这样也是不可思议的。钟信明教授的这种锲而不舍坚持创作的精神,无论是对于今天学习作曲的同学来说,还是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还是对于要致力于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作曲家来说,都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三)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毫不动摇地扎根生活,像他那样,才能使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获得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那样的生命性保障
      熟悉钟信明教授音乐创作过程的同志都知道,在此也要特别告诉我们的同学们:钟信明教授的每一部作品,都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也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更不是无病呻吟的产物;钟信明教授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从火热的生活中来,都是从深入的采风中来,都是从工矿农村、名山大川和不断发展前进着的时代中来。据我所知,钟信明教授在创作一部作品的过程中,伏案写谱的时间并不多,通常都是到了心有沟壑、胸有成竹的时刻一挥而就;但其选择题材的时间长,酝酿构思的时间长,外出采风的时间长,要求自己“内心听觉”(钟信明教授本人的常用语)所达到的完整性时间长,初稿或初演之后的不断修改时间长。钟信明教授的身体不是很好,患有比较严重的哮喘病;但为了创作需要而外出采风,却能在任何时候都欣然前往、奋然前行,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身以往!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克服了轻视生活、轻视采风、轻视深入实际的思想,如果不是克服了跑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浅尝辄止的书生采风习惯,他不可能用交响音乐的笔触那样生动感人地表现出贡嘎雪山的巍峨、土家舞蹈的粗犷、巫山云雨的神秘、秭归端午的震撼!这种坚持采风、扎根生活、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音乐创作态度和成果,正如同宋朝朱熹所说的那样:“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快速的信息获取造成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我们对生活的主流却把握不住了,深入生活的主动性极大地减少了,主动采风的积极性也大不如从前了。今天我们召开钟信明教授音乐创作研讨会,重温钟信明教授扎根生活、深入采风的创作过程和经验,我想,无论是推进社会主义音乐创作大发展大繁荣,还是把湖北建设成文化强省、把武汉建设成音乐之城,还是更加推动我们音乐学院的音乐创作进步和作曲人才培养,都是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的。
      (四)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主题鲜明地语出湖北,像他那样,才使他的音乐创作彰显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突出的个人特色,并由此获得了鲜活持久的生命力
      虽然钟信明教授交响音乐创作的数量多、体裁多、风格多,但却表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几乎所有的交响音乐作品都表现出统一的“湖北主题”,且分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内容上的“湖北题材”,二是主题素材上的“湖北音调”。钟信明教授本是广西梧州人,但他却像湖南人的谢功成教授、广东人的王义平教授、福建人的杨匡民教授那样,把主要乃至全部的工作和艺术生涯都放在了湖北,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和艺术才华,用交响音乐的语言手段和艺术手法,真情表现荆楚大地的厚重历史、山川大地、风土人情、民族风貌和人文精神。就湖北而言,西有大巴山,东有大别山,北有神农架,南有武陵山,中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更有绵延万里穿省而过的长江黄金水道以及包括洪湖在内的上千湖泊,而且是屈原的故乡和骚体的发源地、民族和亲使者的王昭君也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这些无一不在钟信明教授的交响音乐作品中得以生动的体现。我觉得,湖北作为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已经确立了“两圈一带”和“一主两副”的发展格局,确立了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四个转变”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要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我们音乐学院要在这种难得的机遇中当好排头兵和主力军,要使我们的音乐创作以自身的独特性参加行业的竞争并服务湖北和武汉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同时以此唤醒我们的音乐自觉和文化自信,很有必要有更多作曲家的主动参与和使命参与,以更坚定明确的音乐创作意识,把包括谢功成教授交响大合唱《长江抒情诗》、王义平教授交响组曲《长江三峡素描》、钟信明教授交响组曲《长江画页》等在内的湖北主题交响音乐创作(加上方石、王原平的湖北主题歌曲创作)传统坚持下去、深入下去、传承下去、弘扬开去,在湖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的同时,也实现音乐文化的中部崛起。
      (五)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自主创新地使用技法,像他那样,才能保证音乐效果的可听动人、保证形式技巧为内容服务
      毫无疑问,钟信明教授作为院校出身的作曲家、同时又是指挥家的交响音乐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是专业的,乐队技巧是丰富的,表现手段是多样的;钟信明老师作为前苏联专家班毕业的优秀学员、也作为武汉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他完全熟悉西方专业音乐中的各种作曲理论和技法体系,而且这些技法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恰当的运用和体现(如60年代《长江画页?巫山云雨》中那些印象主义风格的和声与配器处理,《第二交响曲》中基于萧斯塔科维奇风格的棱角性大跳旋律,《庆典序曲》中的泛调性和声,以及《笛子协奏曲》中独奏声部的明显带有新音乐风格的繁复节奏处理等)。但是,钟信明教授的音乐语言和技法运用,从不拘泥于哪一种具体的方法或理论,更不会为了时尚和猎奇而使用某种方法。就我看来,钟信明教授创作方法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内容表现,一切为了音乐效果,一切不脱离他基于湖北的主体风格,一切不脱离他日臻成熟的个人风格,在此原则上基础上自主借鉴、自主融合、自主运用、自主创新(如《长江画页?土家之舞》的主题及其初次呈示,就是一个来自来凤县土家族民歌的“大七和弦”分解的齐奏,相对于西方或专业作曲法的技术要求而言,大七和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需要慎用或少用的,何况是把它作为主题)。这对于我们如何面对20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现代作曲技法,如何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西方与东方的关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注重基础和自由运用的关系等,都是有着示范意义的。
      无论是钟信明教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挚爱,还是他对信念的坚守和对创作的坚持,还是他音乐创作的多产和音乐创作的成功,都使我想起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竹石》)和李太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是以为题。
      此外,我本人作为钟信明教授在那个特殊年代,不远千里、只身一人,把我从大山农田里选召到学院来的一个学生(面试期间,钟信明教授还用他有限的粮票和人民币为我买了四个每二两一个的馒头),使我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的机遇性转折,为此,我对钟信明教授始终怀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在这里,请钟信明教授接受我真诚的鞠躬!并衷心祝愿钟信明教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幸福,永葆艺术的青春和音乐创作的活力,继续写出更好更多的交响音乐作品。
      责任编辑、校对:汪义晓

    相关热词搜索: 青山 咬定 沧海 不放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