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800_满腔忠愤 高尚情怀

    时间:2019-02-25 03:29: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这首七律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于淳熙三年(1176年)夏所作。这是一首气势磅礴、满腔忠愤的诗歌!当时陆游在成都,由于遭人陷害而被罢官,过着贫困的生活。这年夏天又生了一场病,但忧国忧民之心丝毫没有改变。刚刚病愈,面对污浊的社会现实,有感于自己不为世容、屡遭白眼的境遇,又想起九百年前诸葛亮出师伐魏、“攘除奸凶”的壮举,他心潮激荡,情不能已,于是,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夏夜挥笔写下了两首《病起书怀》的七律诗,表达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这是其中的一首。
      首联叙事、点题,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支离”,形容病后身体虚弱,骨头都像散架似的。“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罢官之意。“江干”,江边,指成都的濯锦江边。诗人一开始就以忧郁的诗笔抒写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于身体是大病初愈,憔悴不堪;于事业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因罢官而有“病骨”之躯;因合心抗金之人太少而有“孤臣”之感;因抛家却室、投身事业而有“客居”之想,而这一切都安置在汹涌怒吼、奔流万里的濯锦江边,使我们在看到诗人的不幸遭遇之后,更看到诗中隐约流露出的一股伟岸之气。如果说,首联还是诗人客观叙述,情感的流露比较含蓄的话,那么颔联则是诗人直抒胸臆 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充分体现了诗人时刻为国家民族着想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两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纵观陆游的一生,可以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诗人一生的写照。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认为一生的真伪还需要“盖棺论定”,需要后人来评判。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因此,颈联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庙社”,指国家。“和銮”,指古代天子车驾前后的两种车铃,在车前的叫“和”,在车后的称“銮”,这里指代朝廷。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广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京华”,京师,此指旧京汴京(即今之开封)及广大沦陷区。当时北宋已亡,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在当时战乱的年代里,最痛苦的当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故他们“忍死望恢复”,他们“南望王师又一年”,人民对朝廷寄托了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两句的弦外之音:如果朝廷一味苟安,不矢志收复河山,那么上怎么对得起天地祖先之扶佑,下又怎对得起黎民百姓之厚望?诗人是在为广大的人民表达希望,是在间接地针砭卖国求荣的投降派。尾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束,进一步表达自己坚持北代的决心。这表明诗人的思绪开阔了,他想起了蜀汉的诸葛亮,对这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前人无比钦佩,对他的《出师表》更是称赞不已。诗人认为《出师表》贯通今古,体现了中华民族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愿望,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因此,虽然已过夜半,但诗人还是手不释卷,因读书时间长了,灯光渐暗,故需“挑”,因读得认真,故为“细”。我们还可以从一个“更”字中看出,诗人曾不止一次读过《出师表》,在罢官后的今天,诗人为什么又需挑灯细看呢?他没有讲,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思考的余地,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准备再次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总之,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身遭遇的叙写,激发了自己忧国忧民、心底无私的一腔忠愤,寄托了收复河山、振兴国家的殷切期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首自明心志、情感自胸臆中自然流出、充分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人生价值观的诗歌,对后人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教益作用。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124000)

    相关热词搜索: 满腔 高尚 情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