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文质兼美,情境俱佳]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时间:2019-01-10 03:29: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以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采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悟和学习。
      一、景至美,情至真,情景交融。全文从结构上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借渔人的见闻和感受巧妙地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当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以“忽逢”一词将美妙神奇的桃花林带到读者面前。寥寥数语绘出的桃林美景,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作者笔下,鲜碧的芳草、摇曳的落花、嫣红的桃林如云如霞,宛如仙境。这怎能不令渔人“大惊”,并继而产生“欲穷其林”的念头?这一奇美景致,引人入胜,早早为桃花源的美好作出一个铺垫。接下来作者移步换景,引领读者徜徉桃源仙境,通过对房屋、村舍、良田、池塘、翠竹、阡陌等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恬静、淳朴自然、其乐融融的美好画卷。而接下来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惊诧、紧张,又使安静的村庄充满勃勃生机。村人的热情好客,展示了村民们的淳朴与厚道。这奇景,这美境,这安乐的生活,这淳朴的民风,正是作者心中理想生活图景的展示。
      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描写,蕴藏着一种充满灵性的感情氛围,使得作品中的景物色彩清丽,人物恬淡淳朴,让读者愿意相信这种景象下的一切都是祥和的、美丽的,从而同作者一样产生不要让“外人”找到它、打扰它的愿望。不管桃花源是虚是实,其中的一景一物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极具感染力。
      二、抒理想,映现实,境界高远。陶渊明虽栖身田园,却无法逃避现实,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仍困扰着他。现实的黑暗、丑恶,自身经历的痛苦和艰辛,以及农村的凋敝、荒芜,引起作者深沉的思考。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寄希望于理想世界,希望有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能自食其力的理想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创造的意境,便是理想化了的田园生活。《桃花源记》既假设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也虚拟了一个迷人的生态环境。山外是一条可以打鱼的溪流,两岸有将近一公里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里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请看:田野里有庄稼,有桑园,有竹林,池塘里也定然有鱼有虾;鸡鸣狗叫,万物欢腾;老人小孩一个个都乐陶陶的。陶渊明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桃花源的社会里,从而描绘出了一个这样形象化的美好的农村生活画面。每一个读过此文的人无不钟情于桃花源的田园生活,《桃花源记》也自然成为一首农村生活的赞美诗。
      “桃花源”真正的价值在于,当初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而今天也应该是我们心灵和精神的寄托所在。陶渊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的精神家园,境界高远,令人神往。

    相关热词搜索: 俱佳 情境 文质兼美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