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涪陵怎么读 [涪陵“洋房子”大山深处的顶级私家博物馆]

    时间:2019-05-29 03:22: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那栋低调的中西合璧式老建筑         很多长途跋涉来“洋房子”看古董的人,多半吃了“闭门羹”,迎接他们的常是紧闭的铁门和咆哮的藏獒。一个在涪陵呆过的朋友告诉笔者,其实“洋房子”并非不可进入,只是需要预约。虽然说它是一处私人庄园,但也是半开放的会所,里面曾经摆出过天价国宴用餐的瓷器,那是房主的收藏品——一套印有国徽的国宴瓷器,还专门请了国宴级厨师来做菜,享用这样的宴席,感觉应该很霸道。
      按照朋友的建议,笔者从涪陵城区出发,先到达明家乡。向当地人询问得知,这里已更名为大顺乡,距我们要找的“洋房子”还有一段路程。
      经过约莫半小时的行驶,终于,一栋西式老建筑出现在眼前。整个建筑高大挺拔,方正规矩,一眼看过去有点像遵义会议旧址,确实有民国建筑的风范。在偏僻的山区场镇上,它所处的位置较高,显得格外大气,又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孤傲味道。这不禁让人揣测:它的主人当年也许是一个新派人物,不愿受到传统生活的束缚,热衷时髦的西方生活。
      “洋房子”前是一方敞开的院坝,中间矗立着一个用条石打成的门坊。走近些看,门坊上面竟然刻有毛泽东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院坝一侧是一个新造的游泳池。池畔,一棵老树在细雨中伸展着繁盛的枝叶。院坝一角的木棚,是数条价值不菲的藏獒和藏狮的住处。
      站在院坝上看“洋房子”,虽然当地人说有三层楼,其实我们只能看到两层楼。楼的外墙是白色,四围是宽大的外廊道。廊道上的方形廊柱为青砖砌成,廊柱间采用了古罗马的卷拱建筑形式,透出浓浓的欧式情调;而歇山顶式的楼顶,却又是典型的中式风格。
      
      
      阁楼里价值连城的藏品
      
      进到楼内,才知道“洋房子”的第三层楼其实是一个阁楼。而房主的藏品多数陈列在第三层阁楼里,即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私家博物馆。要去阁楼,需从狭长陡峭的木质楼梯上去。小心地拾阶而上,只感觉脚下木楼板在轻轻颤动。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阁楼,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人惊叹,在100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摆着青铜器、陶器、木器等古董。细细地看过去,有战国的青铜器、唐三彩、武则天时期的铜镜、民国的盘子、国民政府主席杨森用过的瓷面小桌、苗家土司的龙袍……
      这么多藏品之中,最为访客赞赏的是“十一面观音”佛像,据说这也是房主最珍爱的藏品。其精妙之处在于,工匠在雕刻时选用了鹅卵石,将书卷、送子、千手等十一个观音头像汇聚在一起。佛像既展示了工匠们精湛的工艺,又体现了古人独特的构思。遗憾的是,这尊精美的十一面观音像,并不完整,只有头像。玻璃柜中的射灯照亮了佛像颈部切割痕迹,观之令人惊心。仅从佛头大小来推测,这尊佛像的佛身部分应该有真人的两倍大。
      阁楼里的藏品已算是惊艳了,然而二楼还有号称“镇宅之宝”的清代古董床。据说,当时为了把它运到涪陵,房主动用了两辆大卡车,将它分拆开来,密封运输,最后请专家按原样重装。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笔者见到了这张传说中价格超过600万的床——清代月洞木门床。它的外观很简单,也没有繁复精致的雕花装饰,贵在材质的稀有。床的原材料是花梨木,属于红木的一种。要做成这样一张床,所需要的原木直径至少得有2米,生长年限超过上万年。由于人们对花梨木的追捧,导致过度采伐,加之生长速度缓慢,这样大的木材现在已经绝迹了。笔者后来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此床在重庆仅存两张,一张在“洋房子”,另一张曾在三峡博物馆展出,后来却再不见踪影。
      还有一张五檐床不得不提。因为它有五层床檐,故称为“五檐床”。床檐正上方雕有莲花,四周又雕有梅花,凤凰等,栏杆把手饰有莲花,喻意吉祥如意。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当地乡民还是访客,都对这张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对床的档次提出过异议,认为它还算不上古董床里的上品,因为以前的富人为显排场,家里摆个九檐床也是极其普遍的。关于床的原有者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么精致的床,肯定是大户人家闺阁里摆的女儿床;也有人反对这个观点,觉得古代人重男轻女,不可能花一大笔钱给女儿打造如此精美的床,倒像是富贵之家结婚用的婚床。不过,许多看过这床的大顺乡人都感慨说,在上世纪70年代,大顺乡有不少类似的雕花床,很多人小时候还睡过,不过大都在上世纪80年代未、上世纪90年代初低价卖掉了,谁也没想到这东西还是个值钱的宝贝。
      
      
      神秘的“洋房子”主人们
      
      看过这风格独特的“洋房子”,欣赏了这些珍贵的藏品,人们难免要心生疑惑,是谁建了这所房子?舍得在这偏僻乡间陈设贵重藏品的人究竟是何人物?又是如何和大顺乡结缘的呢?查阅史料才知,在遇到现任的主人之前,“洋房子”换过两次主人,曾经险遭废弃,又巧遇贵人得以重生,可谓身世曲折。
      “洋房子”的第一位主人,即修建它的人,是大顺乡人陈凤藻。清朝末年,陈凤藻生于大顺乡大路村。因为家境贫寒,陈凤藻和他两个兄弟只得靠担石灰养家糊口。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一天,陈家三兄弟用木头自制了假枪,顺利地用它们抢走了路人的一担米,自此便开始以抢劫为生。不过,陈凤藻立下规矩,不抢穷人,因此乡民们对他颇有好感,视为绿林好汉一般的人物。只是整天抢劫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陈凤藻组织了一支队伍,投奔贵州军阀。几年后,做了团长的他却起了卸甲归田之心,于是遣散了自己的队伍,只带着白银和十几匹托枪支的马回到大顺乡。
      也是机缘巧合,陈凤藻平息了乡里的一次纠纷,从而得到了建“洋房子”的土地。回乡之后,陈凤藻被乡中人称为“陈团长”,很有些威望。当时大顺乡上的一个小地主偷砍了另一个地主家的竹子,偷竹子的地主被捉住了,还被捆绑起来,在大顺乡的街上示众。刚巧陈凤藻路过,遂以“公道人”的身份将这地主救下来。事后,陈凤藻以救人之名,向他索要了五亩地。拿到土地后,陈凤藻从重庆请来能工巧匠,建造了这座兼具中西风格的宅子,还在院坝上亲手种植了罗汉松和银杏树。这栋建筑的样式在当时那一片黑瓦黄泥土坯房中看来非常洋气,因此,周围的百姓就管它叫“洋房子”。
      然而,盖楼花完了陈凤藻所有的钱,一家人甚至要靠借米度日。于是,他又投身到军事活动中。他参加了同盟会员李蔚如领导的抗租抗捐的武装斗争,后又到湖南加入了熊克武的部队,任职旅长。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后,陈凤藻决定告老还乡。重返大顺乡后,虽然被选为涪陵县的参议员,陈凤藻却拒绝参加任何政界的活动。晚年时,由于吸食大烟,他二度陷入破产的境地,生活十分潦倒。 1950年,陈凤藻病逝。“洋房子”收为国有,成为涪陵市大顺区公所政府办公地。1992年7月,大顺区撤区并入明家乡,乡镇机关也搬离了“洋房子”。从此,“洋房子”处于闲置状态。它的院坝变成了村民们的晒谷场,花园也无人打理,长满杂草,而其建筑本身,因为年久失修,摇摇欲塌,是人人远离的危险场所。
      寂寞地伫立十年之后,“洋房子”的命运发生了大逆转。一位新加坡华侨富商偶然间在《重庆古镇》上看到了一幅摄影作品,拍的就是破败的“洋房子”。出于对古物的爱好,他亲自来到大顺乡,造访这所被人们遗弃的老建筑。最后,这位富商决定出资20多万元买下“洋房子”进行维护改造。据说,当时的乡政府在签买卖合同时,坚持让这位新房主写上“此房为危房,交易后若垮塌概不负责”。
      签下合同后,“洋房子”的改造很快就开始了。工程用时一年,耗资300多万。改造工程打破了乡间的宁静,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他们惊讶于这位年轻房主的巨额财富,更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在如此偏远的地方改造一个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的老宅子。
      据接触过这位新房主的人说,此人非常低调,不愿过多谈论个人经历,甚至在名片上也只有一个头衔,即“洋房子”主人。向别人自我介绍时,他总说自己名叫凌健,生在重庆,毕业于川大,在大学里教过英语,后来南下广东做贸易,也在海南岛经营过房地产和进出口生意,现在是新加坡华侨。多数时候,凌健更乐于和别人探讨古玩、文化,尽管来大顺乡的时间只有几年,他对于周围古迹的了解和对涪陵地域文化的见解,给人很深印象。
      2008年的时候,凌健邀请了大顺乡几个村的村委会成员、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和颇有经济实力的村民一起聚会,向他们讲述自己对大顺乡未来建设的规划。这份规划以洋房子为核心,对场镇重新规划,翻新居民的房屋,计划成立农耕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客家移民研究中心,甚至还要建设越野车赛场地、山地自行车赛场地、钓鱼台、攀岩设施等户外运动区,把整个大顺乡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镇。从这宏大的规划看来,似乎他要在这里进行一场“欧美乡村试验”。
      
      无论这样的宏大蓝图最后实现与否,已经带给大顺乡人极大的震撼。近百年前,陈凤藻盖起这栋中西合璧的小楼,让祖祖辈辈都在梯田上耕作的乡里人大开眼界,第一次接触到了西式建筑。多年后,百年梯田仍在,“洋房子”的命运转折不仅给了当地人新的震撼,给了他们对于未来生活走向的新思考,还吸引了许多外地人跋山涉水而来,想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睹其中奇珍异宝的风采,同时和当地人聊聊那些发生在“洋房子”身上的不平凡的百年往事。
      
      
      

    相关热词搜索: 涪陵 洋房 大山 博物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