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非诚勿扰【关于“剩经”和《非诚勿扰》】

    时间:2019-05-20 03:24: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有位拿到多个文凭的留洋女孩子,参加了二十多次相亲节目,却被人嘲笑成“文凭无用论”的典型。于是,这个女孩发誓:要写一本“剩经”,以剩女的视角解读相亲中的各色男人。    已经有专家出来辟谣了:所谓“剩女”,其实是个伪命题,真正的现状应该是男多于女,“剩男”才是我们这个社会要面对的窘状。
       广西武鸣农民梁积华,读了关于“二胎政策”的文章后,给《南方周末》去信说:
       我所在的生产小组,三十年来人数基本稳定在二百左右,对比一下三个十年的剩男剩女数,也许能说明农村受男女比例失调的影响远大于城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剩男,三个,剩女,没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剩男,十五个,剩女,没有;
       二十一世纪初,剩男,二十个,剩女,没有。
       有些剩男迫于无奈,娶了弱智、精神病等“剩女”为妻,而剩男中的部分人已成家无望。
       看来,“必剩客”、“剩斗士”、“齐天大剩”等等剩女们都跑到城市里去了。
       《非诚勿扰》 的主持人孟非说,节目组两年来报名的人数近八十万,成功牵手的只有四五百对,真正走进婚姻的只有数十对,去年才有了一对节目宝宝。
       如果孟非说的这个数字是真实的(应该真实),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诸如此类的“相亲”节目了。从效果看,它们基本上已经不是什么相亲节目,因为我们随便搞个联欢会,成功的概率也要远远高于这些节目,它只是一个平台,一个青年男女都想去展示自己的娱乐平台。只不过是以相亲的面目出现而已。
       《非诚勿扰》的一位点评嘉宾乐嘉说:“每个人就是一本书,你如果很少看书,就把每期的《非诚勿扰》当成一篇短篇小说,姑且看之。”
       原来如此。
       当那些花枝招展或青春勃发的年轻男女,鱼贯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无论是二十四选一,还是五十选十,十再选一,我都有一个疑惑:姑娘们为什么这么客气,对“高富帅”这么推让,都想把好的留给其他人?难道都是利他主义者?她们不是来相亲的吗?应该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才对!原来,她们都懂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些人看起来很真实,很适合自己,但都是表面的,或者说表面真实的往往不真实,一个人的内心,在短时间内很难探寻到真谛,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要想决定自己的一生,确实有高风险。大家都认为很般配,却不长久;大家都认为不靠谱,却厮守恒久。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还有爱情婚姻以外的东西在维系着爱情婚姻。
       从这个角度说,《非诚勿扰》要高出其他相亲节目一大截,他们已经不完全把它当作相亲节目了,他们在节目中有意识地注入了许多非相亲的元素。
       这当然离不开主持人孟非。
       我设想这篇文章的结尾有两个:
       一、留洋女孩子没花多长时间就写成了一本“剩经”,因为素材太多,太典型,不仅有血有肉,还有各类斗剩攻略,一时大火。最终,女孩成功“脱剩”。
       二、有一天,孟非到了天堂。上帝问:“你来了?”孟非说:“我来了。”上帝又问:“你来了,《非诚勿扰》怎么办?”
       我写结尾二是冒一定风险的,孟非本人绝对会不高兴:这不是咒他吗?江苏卫视也可能不高兴:这不是藐视他们吗?他们除了孟非难道就没有别的人才了吗?
       所以,我还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写第三个结尾:中山大学有一门公共选修课叫《人类遗传学》,没有人报;改成《哈利·波特与遗传学》,马上受到热捧。同理类推,恋爱什么的被包装成《非诚勿扰》或者《爱情连连看》,也只是一时的时髦,终究还是娱乐。爱情过的是日子,本质不会变的。
       【原载2012年5月26日《今晚报·今晚副刊》】

    相关热词搜索: 勿扰 剩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