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加强小流域治理是县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时间:2019-04-09 03:23: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抚顺县是以小流域为地域特征的典型县域全县流域面积占县域面积的100%,加速县域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抚顺县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抚顺县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了目前抚顺县小流域的特点及治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客观提出以水土保持为重点,加强小流域治理的原则、目标、措施。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 水土保持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是水源涵养和集水的基本单元,是县域广大人民群众繁衍生息的栖息地、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载体,抚顺县是以小流域为地域特征的典型县域,全县流域面积有1669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100%,提供了100%的耕地,提供了100%的矿山,居住着100%的村民,创造90%以上的经济总量。因此以生态立县,加速县域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抚顺县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加速抚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抚顺县小流域概况
      抚顺县地处长白山山脉的南西延缓部位,属多山丘陵地带。全境海拨150米以上,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以山地为基础,以贯穿本县的浑河河谷(及北部的柴河河谷)为骨架,以众多的山间沟谷为网络,形成山地、河床、沟谷交织的自然地貌。流域主要分布在浑河流域:其中包括百花河流域、社河流域、古城河流域、东州河流域;少部分分布在太子河流域:主要包括马圈子河流域和北沙河流域。抚顺县是旱涝灾害较频繁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90mm,年最大降雨量为1060mm,年最小降雨量为493mm,一年中雨量集中在6、7、8月三个月,尤以7、8两月最多,在400mm左右,这两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63%,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为158.8mm,占年降雨量的20.1%。常常引起河水暴涨暴落,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而无雨季节,由于山地多、雨水流失快,易发生旱情。近些年来,由于异常天气加剧,致使洪涝和干旱灾害增多,而且呈现强度上升和范围扩大之势。2001年全年降雨量不到500毫米,造成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农田近30%绝收。1995年的7.29和2005年的8.13特大洪灾给全境带来特大的洪涝灾害,30%的农田水毁, 1000间房屋倒塌,10万人次受灾,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而且更重要的是洪灾对坐落在境内,为辽宁省2000多万人口供水的大伙房水库造成直接威胁。
      县域内小流域治理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0.36%。其特征以水蚀为主兼有少量重力侵蚀。土壤侵蚀模数在500~15000t/(km2.a)之间,沟壑密度为0.74公里/平方公里。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一是自然因素,夏季6~8月份集中的大强度降雨,对于植被稀少,土层较薄的缺少保护的区域极易发生溅蚀、冲刷、剥离而形成侵蚀沟,陡坡处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小面积的滑坡。二是人为因素,土地等资源相对短缺造成超限采伐、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超坡开荒及栽种人参、细辛等无计划开发索取山区资源;由于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不得当、对土地的保护管理不到位和掠夺式生产导致土壤板结、沙化、流失;各种矿点星罗棋布,单位和个人只注重生产建设项目的效益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生产建设中忽视水土保持工作,甚至牺牲生态环境搞建设,导致水土流失现象日趋加重。
      二、近年主要治理措施及成效
      几年来全县抚顺县确立了一城两区三业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生态立县为统领,加强了县域内小流域的治理,本着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为重点,同时以改善农、林、牧业生产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县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到2011年,全县实施万亩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716845亩;完成36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面积80.5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40%,缓洪拦沙效益达60~8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农民收入增加30%以上;全县累计完成河道整治28.65公里;建成集防洪、灌溉功能于一身的中小型水库、塘坝34座,总蓄水量45.13万立方米;修复小型水利灌溉工程约3处;建成县级预警系统,设立雨量站8个,水位站8_个,是基本覆盖全县8个乡镇,并形成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抚顺县小流域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防灾减灾能力总体不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各个乡镇、不同部门、不同人群基于各自的视角,对维护小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尽相同,一些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和“水患”意识不强,目光短浅,只看到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的一面,没看到山区特殊地形和降水量大容易成灾的潜在威胁,对过度利用资源和影响生态的行为缺少足够的警觉。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小流域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中,上下游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责权利不相统一的现象比较突出。
      2.经济快速发展和流域治理矛盾进一步突出
      矿山开采是抚顺县主导产业,铁矿石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80%以上,流域内矿山星罗棋布,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开采、无序开采时有发生,给森林植被造成巨大破坏,加之发展经济给林业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时有发生的乱砍滥伐和不科学的营林活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林份结构破坏,森林载滞降水、滋养水源、蓄水功能减弱;山区经济作物大力推广,传统深翻耕作习惯难以改变,随着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超坡度开发山地种粮,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随着房地产业对建筑用沙的需求增加,使河道无序采挖、超负荷开采。另外工程建设、不合理建桥筑坝、不达标排放等致使河道淤积、河流改道、河水污染等等。这些追求短期或局部利益的行为影响了小流域的生命健康,减弱了小流域的生态防护能力。   3.投入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项目区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还较大,由于缺少资金,使今后治理水土流失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因此,急需增加专项工程和专项资金。
      4.治理成果保存率有待提高
      由于监督管护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边治理、边破坏情况依然存在,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应受到充分重视。
      5.农村产业化水平尚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此,在水土保持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以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6.水土保持执法监督的力度亟待加强
      目前,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还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影响监督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几点想法和建议
      加强小流域治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它以水土保持为重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改善密切结合,使小流域达到环境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流域环境、经济快速发展。
      1.坚持的主要原则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必须采用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主要以人工措施、植物措施与生态环境自然修复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预防、监督、管护和水土保持替代产业为中心,采取投入少、效果好、效益大的治理措施。引入监督机制,治管结合,确保治理成果;有计划地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为发挥各类工程应有能力创造条件。
      2.确定切实可行治理的目标
      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经过3年治理,到2015年末,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县域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80%。流域内所有开发建设项目都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得到实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营造水保林,使县域内的植被覆盖率达到78.7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涵养水源能力增强。
      通过采取水环境的治理保护措施对县域内水污染进行治理,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0%以上,治理区废水、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县域内种植业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农耕地90%以上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坡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对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林果业,使治理区土地利用和生产结构趋于合理。
      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治理建设,使县域内实现环境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3.主要措施
      3.1加强小流域综合规划。要认真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县域内各小流域灾害特点、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合理制订县域小流域治理综合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
      3.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积极向上争取专项,积极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水毁工程修复建设等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同时要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整合各部门的项目与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长期效益。
      3.3加大以水土流失的治理为重点,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主要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3.4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由于抚顺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应把加强山林防护和减少水土流失作为治理工作重点,致力于我们可操控的生态防护工作。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切实加强流域内山地、河道、道路、桥梁、农田、村庄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维护流域生命健康。对沿河沿路一重山实行生物保护,加强流域森林植被,特别是水源涵养林、阔叶林的保护;推进流域上游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的营建,严格控制天然林特别是天然阔叶林采伐,大力种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和营造围土护岸的防护林和乡、村风景林;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规矿山开发,加速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建立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和水土保持监督力度。
      3.5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道路、饮水、通讯、通电、燃料、改厨、改厕、改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搞好村镇和农户庭院的环境整治,清除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等污染源。加强村民科技知识和环境卫生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全民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制定公共卫生乡规民约,适当安排卫生保洁等投入,努力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农村小流域生活、生产环境。
      3.6加大投入力度。除确保项目配套资金外,同时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工程建设需要。加强部门资金整合,统筹安全使用,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优先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
      3.7切实加强小流域的河道管理。要认真贯彻实施省、市关于河道管理、防灾减灾、水库调度、河道采砂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依法依规抓好河道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水库工程管理和灌区灌溉用水调度管理,依法查处向河道弃土弃渣的违法行为,做好清淤除障和拓宽河道工作,保持流域清洁,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事纠纷,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相关热词搜索: 县域 治理 前提 生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