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边城》里的《诗经》初探|边城

    时间:2019-04-08 03:11: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读《边城》,有一种感觉,《边城》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意境取胜的。沈从文先生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诗人。“他以诗人的敏感、诗人的情绪、诗人的幻想,真诚的描绘着他心目中深藏已久的情感记忆对象,编织着一幅与现实人生完全不同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边城》中充溢着浓郁的诗意美,这种美可以一直上溯到诗歌的源头——《诗经》。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茶峒人的婚姻方式富有《关雎》的古韵,保留着充分的自由形式。这里既有走车路——通过媒人求亲的求婚方式,也有走马路——男子向女子唱歌求爱的求婚方式。特别是后一种方式,富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古朴风韵。翠翠的母亲就是通过走马路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翠翠的父亲“是当地唱歌的第一号,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翠翠的母亲也爱唱歌,在同她父亲“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竹簧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歌声此起彼和,实在有“乐而不淫”的淳朴情调。轮到翠翠,也要用唱歌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情人。傩送在对岸山崖上唱歌给她听,尽管他还不明白这是唱给她的,但她“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到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她在潜意识中已经与傩送“心有灵犀一点通”,已经爱上了傩送。傩送对翠翠以歌声友之、乐之,准备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走马路——唱歌求爱,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俗。我们读《边城》会感到有种说不出的美,就是因为《边城》的诗意中有着我们民族共同的审美积淀。
      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翠翠的形象,就是馈赠荑草的静女,只不过小说将荑草变成了虎耳草。翠翠与青山绿水为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纯朴天真,有一种本真的美。赠虎耳草象征爱情的表达,这种赠草示爱的方式让我们联想到先民原始有趣的习俗。只是翠翠一开始不知道将这爱情的信物送给谁。
      翠翠在恋爱中表现出来的情爱美真切感人,有一种原始的质朴无邪。从课文节选的部分看,开始,翠翠对爱的到来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当夜幕降临,祖父仍在“忙个不息”时,她心中会有“薄薄的凄凉”,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了什么”,“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这正是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翠翠的哭,淋漓尽致的勾画出一个青春少女无人解怀的孤寂与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后来,翠翠在梦里听傩送唱歌,她“好像跟着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她梦里寻“他”千百度,心上人却始终“爱而不见”。这种情爱描写实有《诗经》“思无邪”的审美意蕴。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理想中的“伊人”永远可望而不可即,一水之隔,却难以逾越,为什么?水不是客观的水,而是象征无法逾越的障碍。这种障碍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是象征封建家长势力的天河,即使在《迢迢牵牛星》中诗人把它想象得“清且浅”,他们也只能是“脉脉不得语”。
      从整部小说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有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似乎离她很远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等候,孤独地等待。这种梦幻般的意境颇有《蒹葭》的朦胧美。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翠翠在梦中听傩送为她唱歌的情形,月光如银,青山绿水回荡着醉人的情歌,美丽的翠翠为歌声浮起来,飘飘欲仙,她跟着歌声四处飞。但翠翠摘了虎耳草,却找不到唱歌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后来,翠翠在月光下等待歌声,小说这样描绘道:“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是太美丽了。”但是“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 这种美丽的意境深得《诗经》“哀而不伤”的意趣。
      边城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边城就是作者理想中的“桃源”,象征了一种社会理想,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忆和渴求,小说的结局,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失落的淡淡的忧伤。
      从表面看,沈从文不过是一个区域性的作家。可是,从深处看作品中厚积的文化沉淀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以沈从文的底蕴,许是有意无意地重现了《诗经》的意境美。
      (责任编辑:李盼盼)
      来稿日期:2012-04-25

    相关热词搜索: 边城 诗经 初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