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钻研教材,找准文本动情点】 找准自己位置名人事例

    时间:2019-03-31 03:30: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首先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找准文本的动情点。正如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先生所说的,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而教材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才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文章主要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去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但却表达了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揭示了任何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缤纷世界的深刻思想。这对于还不能深刻理解生命意义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当笔者要求学生谈谈对安静的认识时,他们纷纷说出“安静很冷漠”“安静很无聊”等答案。这样的回答使笔者意识到,不仅教师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而且还要帮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情感。要找准文本情感的切入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以写感悟来升华情感
      真挚的感情源于对文本阅读的深刻感悟。在课堂中,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后,教师如果不失时机地安排随文练笔,能促使学生对文章蕴意的反思和语言的内化,达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如在教学《触摸春天》这篇文章时,笔者就设计了“课前感悟、课中感悟、课后感悟”类的小练笔,让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二、以朗读熏陶情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就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方针。
      1.加强朗读的指导
      教师要重视示范朗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时,教师要勇于发挥示范作用。例如在《触摸春天》这篇文章中,有许多优美、富含感情的语句,笔者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能有效地将质朴的文字转变成有声有色、充满感情的语言,达到叩击心弦、激发情感的目的。
      2.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每一次读书的要求和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细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悟;在赏读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阅读后,要留给学生交流和讨论阅读感受的时间。
      三、以情境体验情感
      在钻研教材时,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入文本蕴含的情境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创设“假如你是安静”的情境体验活动。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头脑中浮现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并在一株月季花上拢住蝴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安静的内心世界。
      四、以回归生活延伸情感
      生活是文本的源泉,文本是生活的折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的气息。因此,《触摸春天》的教学目标并非只是让学生明白文本表达的思想主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延伸文本的外延,让学生跳出文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古往今来,大凡凝结作者创作苦心的文章,无一不是执著地表现作者独具匠心的人生追求,无一不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内心情感、个人见解与人生观的结合。而文章蕴含的思想、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语言技巧都需要教师反复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只有把握住教材的语言特点,并挖掘出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做到知情结合,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海洲第一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钻研 动情 找准 文本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