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高山流水,傳道西土覓知音|高山流水觅知音

    时间:2019-03-31 03:27: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多年前,当许可携带一件中国的古老乐器二胡走出国门之时,全世界也许只有他一个人相信:二胡作为一件中国的古老乐器,一定能获得国门以外的民族对它的喜爱。   许可的一生与胡琴结下不解之缘,1960年出生于古都南京的他,自幼随父学习京胡,后随叔父许源陵学二胡,17岁那年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主修二胡和钢琴,毕业后的第二年便任中央民族乐团的二胡首席。
      胡琴,如果从奚琴算来至今已有千年,造型简单而优美、音色悠扬而热情,充满了魅力和个性。然而,步入当代艺术的胡琴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乐器结构所造成在音域、声音质量的局限性影响了演奏艺术的驰骋。
      早在上世纪初,受当时西方音乐的冲击和影响,刘天华等民族音乐家对二胡进行改良,参照小提琴定弦,改变了只能拉一个八度的落后状况,让二胡和西方乐器合作。至此,二胡作为“国乐”从民间被引入到大学的殿堂。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刘天华主要在乐器技法和音乐规范化上有所创新,对乐器本身并没有很大的改革。此后100年改革不断,很多人是在乐器的构造上改革,而我则把突破口集中在演奏技法上“。
      许可对于乐器造型和质量的苛求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在保持胡琴优美造型的基础上,对乐器进行了一系列改造,琴杆加长;千斤上移;琴弓增长;琴筒矫形……。
      通过艺术实践,许可创造双音旋律演奏法,弥补了胡琴不能演奏双音和弦的空白;扩大把位至四个八度以上解决了高难度曲目的音域问题,颗粒性强的快速推拉连顿弓及清晰明亮的高把位人工泛音,拓展了胡琴演奏曲目的范围。
      ”日本和中国有很深的文化渊源,为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文化传到日本,而日本又把自己的文化传到全世界,然后全世界对日本文化的认识要比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更高。它自有它的道理,我就想去搞明白其中的道理。1988年许可赴东渡日本求学。
      许可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世界各民族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那就是音乐风格的个性化和语言的艺术化。从演奏外国作品入手,让国外的听众通过他演奏的世界其他民族人们所熟悉的音乐作品,来了解二胡接受二胡。
      于是许可以穷尽式的搜集方法,听、看各种经典版本的音像资料,从听觉和视觉着手,“用耳朵和眼睛来学习”世界级大师们表达语言的方式。然后是研究乐谱,研究原作的语言风格,以求最准确最精彩地移植到二胡上。
      在外国人、西方人逐渐地了解二胡并喜爱二胡的同时,许可更多地专注于用二胡的声音细腻鲜活地传达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的音乐语言。
      1993年成为第一位与国际唱片集团日本BMG公司(RCA LABLE)签约的中国胡琴演奏家。同年编曲并演奏的二胡协奏曲《梁祝》的CD唱片荣获香港白金唱片奖。
      最近演奏的还是以往的剧目么?
      最近几年的演出都是新东西,但是在国内很少演出,基本在国外,日本多一些。
      你演出的古典曲目很多,有没有个性化的突破性?
      我主要拉古典,其实古典音乐见仁见智,如果你很熟悉钢琴、小提琴,同样的作品,每个人的演绎都不一样。这个领域,二胡来演奏古典音乐,一开始人们以为只是复制,其实光复制是没有人愿意听的,就好像我在西方社会说他们的语言,他们对此很挑剔。我在国外演出时,华人其实很少的,主要听众是外国人,他们对古典音乐的要求很高,不断会有新的想法。我除了先去研究大师的演奏以外,还注重寻找适合于我的乐器化的作品。实际上,我在国外演奏的大部分古典作品都是我认为西方音乐里民族性很强的作品。
      您尝试过做即兴演出么?
      做过。看不同的情况,在我的古典演绎当中也会有,会要有不断的有新的东西和想法。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演奏版本,不同的个性和理解深度。
      和其他的乐器合作的多么?
      我主要和西乐合作。我自己的耳朵对所有不同语言的要求的协调程度非常高。
      最常拉的曲子有没有倾向性?
      音乐会的想法是2008年柏林请我去的时候,曲目是他们定的,看后觉得他们很有道理。先介绍二胡本来的音乐是什么,然后西方的弦乐奏,这两种结合后,肯定会产生出另一种声音。这个思维到了日本后,还要考虑市场,主办方希望我们放几首中西结合的东西。这次在中国也是考虑到,我们这些纯粹音乐家的想法,是希望做最有说服力的作品,但是市场上还是不行。但中国市场刚刚起步,所以我们在曲目上不能挑选的太深奥。有搭配有古典的,也有二胡和大提琴二重奏的都是原创作品。二重奏是和马友友合奏后才有这样的想法。就一直演到现在,反响都非常好。
      作曲是哪里人?
      新的两个作曲都是我中央音乐学院的同学。(陈怡 杨永)俩人的作品,相对来说不是太抽象。
      选的题材?
      题材是完全东方的。柴可夫斯基的如歌行板,卡萨尔斯的歌颂和平的? 帕克里尼写的roshini,这个曲子在中国是第一次亮相,我的二胡用的A弦,五重奏也是第一次首演。挑战很大。
      怎么想到挑这么难的?
      世界上每一个乐器能流传到今天,主要是乐器本身的表现力要丰富,演奏家对乐器有一种挑战,每一个时代有大师的出现后,他的作品就提高了。我这么多年努力,我希望二胡能变成跟提琴一样世界性的乐器。小提琴不是小提琴产的,但是学提琴的远远比二胡多,市场和表现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我选这个在中国亮相,是我在国外几十年,靠音乐上的表现能力打开了新的渠道,慢慢就很多外国的作曲家愿意为我写东西。当年我在美国,一个音乐会的主席听了我音乐会说,如果帕克里尼如果活着一定会为你写曲子,实在是你这个乐器太厉害了,从来没有通过二胡可以如此表现。当年BMG出我的唱片,我的二胡是和卡拉扬和伯恩施坦是放一个柜台上在卖,我已经进入它的古典音乐的最高地位。这是我几十年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演奏东方曲子时做了怎样的变动?
      我处的时代和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的是,我对中国民间的东西很熟悉。我认为中国民间东西如果用纯民间的审美观念去演绎它,它老是离不开这个地区。这样中国东西在国外,他们也觉得能接受。
      最早时,我拉中国作品,一般的外国人是要睡觉的。后来他们要听中国作品,再后来是首曲子我可以开演奏会。他们也在去尝试听你音乐里的深度。所以这是我的观念。
      有出现跨文化的冲突?
      我个人觉得没有问题,只不过早年我把作品带到亚洲,学校里做一些学术性表演时,大家有一种非议。后来我发现现在大部分都拉外国曲子,都在学。开始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往开化的过程在变,只不过我们的环境不一样。对我个人来说,中西文化在一起,自然会产生新的文化。
      出去后,对中方文化视野开阔前,有什么变化么?
      我比之更保守。中国民间的不要随便去改变,审美观改变是可以的,有时候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失去。所以我一直无伴奏,大家都说很少能听到这样干净的声音。
      东方乐曲中您最喜欢的?
      我比较喜欢大西北的音乐,之前昆曲、越剧等也很喜欢很擅长。但是我到了北京读大学后,更注意北方的,觉得北方的音乐也很好,很大气。蒙古、新疆啊,少数民族都很喜欢。所谓的粗狂是我们对声音的认识,声音的美好和音乐表现的宽度是两个关系。常听北方的民谣,最近听阿宝觉得很好,这种声音民间也很多。音乐的歌唱性和音乐的宽度是很大的,是不矛盾的。
      您也深入很多少数民族区域?
      我出国时28岁,之前我在国内大量的在研究民间的东西。到了国外后也发现很多民间的东西也很棒,才会有它的生命力。
      戏剧上关注多么?
      江浙一带的戏剧很小就听惯了。到了北京,更注意北方的戏剧,当时我们有民歌课,大量去听原始的音乐。
      积累这么多,后面有没有什么想法?
      有想法,但是实现是另一个问题。我想过把东西方的我自己认为的经验,怎么去很好的尊重东西方的原始的东西,找到精华能够在一起融合的东西,出一种新的。音乐的东西不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没有原始的声音没法去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去把声音留下来。我出唱片的理由也是把现实的和原始的东西,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留住声音。
      其他的乐器玩么?像古琴?
      我小时候没机会学古琴,小时民乐学胡琴比较多,单弦也学了5年,到音乐学院前学钢琴。在没有出国前在音乐学院这些年,对西方乐器的研究慢慢长生了兴趣。到了国外后,有大量的机会去接触好的音乐和好的演奏,这就使我不管是钢琴还是弦乐包括声乐、歌剧,所有我能接触到的我都花时间去听去看。我们有句行话,一通万通。像书法、书画我也会学。我现在专辑的抬头都是我写。
      书法、画喜欢哪种风格?
      只要是精彩的优秀的东西,我都喜欢。
      钢琴的弹奏对你的二胡演奏带来什么变化?
      钢琴的好处,学习之前没机会纵向的去认识钢琴。但是西方的钢琴是让你的耳朵变成立体耳朵。同时间可以听不同量的声音。但乐器演奏法是操作的能力还是技巧问题,主要是去了解西方人创作的想法,和西方人追求声音的观念。从这里面发现,我二胡两根弦也可以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
      钢琴,听到很多老外演奏中国的音乐,感觉是不一样的。您有没有和他们交流过?
      外国人不了解,到了中国演奏拿到谱子,谱子只能记录最简单的节奏,不能表现你的味道。我跟外国人合作,要讲中国的律,五声的律,和中国人唱歌的习惯,在什么地方要有什么样的华音,因为中国的所有的民间东西是根据语言走的,声音是语言来的,茉莉花是江浙语言,不是北方音乐。语言系统不一样,中国国内就很复杂的东西,外国人也一样。
      在国外,是日本待的多还是欧洲?
      生活在日本20多年,我在美国也住过7、8年。去美国的方便是去欧洲方便。
      日本现在的传统和现代音乐是怎样的状况?
      我们刚去时,日本没人知道二胡是什么东西。现在电视很多方面都能听到二胡的配乐。不同程度已经进入他的生活当中了。像西方社会跟北美仅限于华人圈。开始慢慢的去了解中国的文化的主流,过去唱片媒体是很强大宣传方式。这么多年,比我们当初状态已经差别很大。现在日本观众常要听中国传统音乐,我已经把中国的民间的扬琴、民乐已经带到日本无数次了。
      日本能剧、歌舞伎,您关注么?
      早些年,我和日本民间的有合作的。后来慢慢发现他们的思路和我的想法不一样。也有新的剧目,但是方式不同。不过我有兴趣去看他们的表演。
      除了二胡外,有什么爱好么?
      游泳。我经常拿游泳跟同学说,正确就快了,不正确就慢了。就象拉琴一样,协调就舒服了。但听音乐看东西还是花我大量的时间。最近看书的时间少,过去在国内时看的比较多。更多的时候看电影。名作改编的,我比较喜欢文学性很强的作品。
       LINKS
      刘天华是“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1895年2月4日出生在江苏江阴澄江镇西横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在此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的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
      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相关热词搜索: 高山流水 知音 傳道西土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