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尝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时间:2019-02-15 03:26: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学生基本上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改变;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
      
      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学生基本上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尝试几下几种方式:
      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一类是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1.2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美。“数学美自身的魅力集中反映在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审美原则。”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增加数学内容的趣味性。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的巧妙运用、数学名题和趣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1.4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炼、幽默的语言,再加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心理基础。
      2.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营造多种方式学习的氛围,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制定了经历、感受等过程性目标,而学生已形成“听话”的习惯,动手能力差,缺乏活动热情,面对活动不知所措,有畏难情绪,甚至出现置之不理的现象。因此让学生有效地活动成为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措施。
      2.1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器材、程序、时间、活动方式等。但教师的准备,并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能准备的,就让学生准备。活动中,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动手,边观察,边思考;同时指导学生之间有目的地交流,相互促进。活动结束,要详细记录活动结果,仔细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鼓励、表扬,对活动出现偏差或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形式的学习中,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评价者,甚至有时装作不懂。生生之间,不仅能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要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明晰他人的思路,并溶入到自己的思路中,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显示合作交流的作用。
      其次,合作交流必须要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能自主探索的就自主探索。当自主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自然就会进入合作交流的程序。
      另外,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别组总是某一个人发言。对于这种现象,采取发言人轮流制即可避免。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答疑。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甚至不愿提出问题,人云亦云,不懂装懂,这与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相悖,因此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也就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自信。学生不是没有问题问,而是不敢问,怕受到教师的斥责或同学的嘲笑。因此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课堂中,要留有机动的时间供学生质疑。这个时间可以安排在教学环节中或结尾。
      第三,答疑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答;学生解决有一定困难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对于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开辟专门的时间讨论。
      最后,对勤于质疑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使学生逐渐形成质疑光荣的观念。
      当学生的质疑得到圆满的答复,受到相应的表扬,就会产生成就感,更乐于质疑,乐于学数学。
      每章的总结,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结构的归纳,然后同学之间交流,最后通过教师的总评,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3.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变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特别是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自觉地改变学习方式。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特别是当学生有新奇的想法时,更要及时激励。要尽可能布置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如设计新颖的统计图等。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所运用的知识,更应对与众不同的创意大力表扬,既增强创作者的信心,也使其他学生产生仿效的愿望,当有适当的机会时,他们必然会将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就会达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4.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作用
      教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只有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环境,才能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条件下起到相应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改变、完善学习方式。
      总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完善。只有学生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才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才能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来稿日期:2010-06-12

    相关热词搜索: 学生学习 尝试 改变 方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