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看得见的小说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小说

    时间:2019-05-14 03:17: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拉尔夫·埃利森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自1999年出版后,美国读者和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是美国的《尤利西斯》,有学者认为小说不是埃利森真正的原意。笔者将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二部小说一如既往地展现了埃利森对黑人文化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六月庆典》 埃利森 卡拉汉 黑人文化
      
      拉尔夫·埃利森(1913-1994)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在发表的当年(1952年)“一炮而红”,次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第一部小说的成功引起了学界和读者的高期望,然而多年的翘首以待直至埃利森的去世(1994年4月16日),读者都未能一睹第二部小说的真面目,虽然他一直宣称“作品正在创作中”。1994年3月14日,刚过81岁生日、过世前一月,埃利森还向《纽约客人》透露“很快就有作品面世了”。
      埃利森过世五年后(1999年),他的第二部小说以《六月庆典》(June teenth)为名,由兰登书屋出版。它是约翰·卡拉汉(John Callahan, 埃利森好友兼文学财产执行人、路易斯克拉克学院教授)从埃利森遗留的2000多页手稿和笔记中编辑整理而成。卡拉汉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埃利森原本计划写作像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但基本上只有Book II是最完整的、最连贯的,也是布里斯和希克曼故事真正的核心部分。
      埃利森第二部小说的八个章节在1960年到1977年间已发表在一些文学杂志上。《六月庆典》分成16章,第1章是1960年在The Noble Savage杂志上发表的“And Hickman Arrives”;Book II三个已发表章节June teenth,The Roof, the People, and the Steeple,Night Talk 分别是小说的第7、11、13章;1973年发表的Cadillac Flambé部分段落出现在第2章。其他发表的章节未收入这部小说。埃利森生前未给自己的小说取名,《六月庆典》这个书名是卡拉汉的决定①。“六月庆典”是指1865年6月19日,这一天得克萨斯州的黑人奴隶才获知自己已获自由,为迟到两年半的喜讯举行了庆祝活动。
      《六月庆典》讲述了两位主要人物布里斯/桑瑞德和希克曼的故事。小说前三章是故事背景介绍: 参议员桑瑞德在国会大厅发表演讲时遭遇暗杀; 在病床上,他出人意料地只要求见黑人牧师希克曼。小说后面的章节是两位人物的往事追忆。原来桑瑞德小时候名叫布里斯,是一位白人女子与不明身份的男子所生②,其母亲却诬陷希克曼的兄弟巴布是孩子的父亲,以致巴布被处绞刑,希克曼和巴布的母亲不久也悲愤离世。白人女子将孩子留给了希克曼,希克曼抚养了孩子并把他培养成了小牧师。在一次六月庆典活动中,一位白人妇女宣称布里斯是自己丢失多年的儿子并要将其带走,这一事件让布里斯开始幻想有白人母亲的情景。而后看电影时他会幻想自己的母亲是Mary Pickford(白人女星)。于是他逃离了希克曼,成为电影人,之后又成为了怀有种族歧视的参议员。
       《六月庆典》出版后,美国读者和学者对其褒贬不一。Malcolm Jones表示 “第一遍读感觉是好,第二遍读感觉更好”;Judy Lightfoot给予更高的评价:“如果《看不见的人》是美国的《一位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那么《六月庆典》是美国的《尤利西斯》。”她认为《六月庆典》比《看不见的人》更加多层次化、包含更多微妙的隐喻,采用了意识流手段,相应地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不是所有评论都是正面的。许多评论家认为《六月庆典》是卡拉汉的小说而不是埃利森的,尤以《纽约时报》的几位评论家为代表。Michiko Kakutani认为卡拉汉实际上改变了整部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写作手法,小说不是埃利森原期望展现的“交响乐式”的现代主义作品,卡拉汉给读者展现的是“单旋律乐曲”、线性发展的小说。同时她还指出了小说中几处不可信的情节安排,如布里斯为何会从黑人社区深爱的传教天才转变成主张种族迫害的国会议员呢?桑瑞德议员为何在被暗杀前改变自己的政治信仰呢?Louis Menand认为卡拉汉给埃利森遗稿做的“外科手术”完全是根据其个人的判断,因此《六月庆典》不是埃利森的第二部小说。
       《六月庆典》出版时,Christopher C. De Santis对卡拉汉进行了采访。卡拉汉详尽地讲述了与埃利森夫妇的多年友谊、编辑整理小说的苦与乐,同时也对小说的不同意见做出了回应。首先,《六月庆典》是埃利森的作品,在他凌乱的、未完成的巨幅作品中,这部小说是最完整的、最成熟的。其次,它不是一部“线性”小说, 它有多个旋律和和谐的乐曲——布里斯的、桑瑞德的、希克曼的和埃利森的,是一部 “爵士乐小说”。
      由于第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的巨大成功,学者和读者不可避免地会拿第二部小说与第一部小说进行比较,笔者亦如是。第一部情节清晰、紧凑,人物多、特点鲜明;第二部情节“退居幕后”,两位人物的“心理对话”、乔伊斯式的意识流动移居幕前。第一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I”),而第二部的叙述角度不定,或桑瑞德的,或布里斯的,或希克曼的,或第三人称视角,而且桑瑞德临死前的混沌思想状态使其回忆更加扑朔迷离、支离破碎。如果说《看不见的人》是部现代主义小说,那《六月庆典》更似后现代主义小说,对读者的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看不见的人》描写了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寻找自我身份的故事,《六月庆典》是一位白人或“混血儿”逃避身份而带来悲惨后果的故事,都是有关“身份”的小说,后者的主题比前者更加升华,展现了埃利森一直的观点:无论他是谁,真正的美国人或多或少是黑人。真正的美国人血液里都吸收了文化上的黑人元素。这部小说也更好地体现了他毕生坚持的白人和黑人融合的精神。
      著名美国黑人学者Henry Louis Gates Jr. 曾经指出《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文学的“百科全书”。他依然给予《六月庆典》较高的评价,认为“等待是值得的”,小说融合了爵士乐主题和黑人布道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
      笔者认为埃利森在《六月庆典》中一如既往地展现了他渊博的知识、对黑人文化的深刻理解,融合了宗教布道、劝诫等黑人文化中的仪式,以及神话、政治演说等形式。
      埃利森生前未能完成第二部小说的原因众说纷纭,他本人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过渡”,不知如何把每个部分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融为一体的故事。每个读者面对埃利森留下的如乱麻的手稿,可能都会问如其遗孀范尼·埃利森的问题:“小说有开头、中间、结尾吗?”埃利森想造一座房子,有了许许多多的砖头,可不知如何让这些砖头黏合在一起,而卡拉汉做了埃利森未能做的工作。
      《六月庆典》出版后,卡拉汉就提到埃利森第二部小说的 “学者版”不久将面世,将包括埃利森几乎所有的手稿,到时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埃利森第二部小说”。2010年1月,以《谋杀的前三天》为名的第二部小说已经由现代图书馆出版。
      
      ① 谭慧娟在其论文中(2003)提到“作者用‘六月庆典’这个词来给作品命名”,但据对卡拉汉的采访证实小说题目其实是卡拉汉定的,非埃利森命名。
      ② 谭慧娟(2003)提到“一个白人妇女与一个身份不明的黑人所生”,而在原小说中未提到布里斯的父亲是否为黑人。
      
      参考文献:
      [1] De Santis Christopher C., John F. Callahan. African American Review, Vol. 34, No.4 (Winter, 2000), pp.601-620.
      [2] Gates Jr., Henry Louis. “The Last Sublime Riffs of a Literary Jazzman”. Time, 28 June 1999, Vol. 153 Issue 25. [3] Jones, Malcolm. “Visible Once Again.” Newsweek, 24 May, 1999.
      [4] Kakutani , Michiko. “‘Juneteenth’: Executor Tidies Up Ellison’s Unfinished Symphony”. New York Times, May 25, 1999.
      [5] Lightfoot, Judy. “the Calculus of ‘Juneteenth’”. Seattleweekly, 2 June, 1999.
      [6] Menand, Louis. “Unfinished Business”. New York Times, 20 June, 1999.
      [7] 谭慧娟. 从《无形人》到《六月庆典》——论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
      [8] 谭慧娟.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黑人人性的剖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 看得见 小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