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中学音乐课

    时间:2019-04-24 03:19: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情感艺术,首先要让学生聆听,在聆听中进行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欣赏在音乐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在我谈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教学设计因人而异,不拘一格
      在新课程面前,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不需要固定模式,因人而异,不拘一格,鼓励有个性和创新性。每个老师的特长、爱好不一样,有的老师擅长唱歌,有的老师擅长跳舞,有的老师擅长演奏,有的老师擅长表演。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组织具有自己特点的课堂。比如有一堂“京剧”欣赏课,京剧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孩子,不懂更不喜欢,一般来说京剧欣赏课不太好上,但有一个老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把一节京剧欣赏课上得非常生动、活跃。这位老师会拉京胡,一上课他先拉了一段京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哎哟!这个老师还有这两下子”。接着,这个老师又唱了一段京剧,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老师就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敲锣打鼓,老师拉京胡,师生合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在欢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探究、学习。通过这一堂课,我想学生会从不了解不喜欢京剧到初步了解和喜欢京剧,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
      二、运用新理念,组织新教学
      现在的教学没有固定模式,要上好欣赏课,首先要转变观念,丢掉以前的老方法,运用新的理念组织教学。
      1.现在的课程管理是三级管理。
      省级、地方和校本课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组织教材,不一定完全按照统一的教材教学。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为什么?现在的教材上依然有一些老歌,再加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没有时代性,没有趣味性,怎么能让学生喜欢。什么叫与时俱进,什么叫开拓创新、一些好的流行歌曲和音乐为什么不能走进课堂呢?比如:《一个真实的故事》、《天堂》、《青藏高原》、《神鹰》,这些学生喜欢听,喜欢唱的歌曲怎么不走进课堂呢?琼山中学的韩芬老师讲了一节欣赏课,就很大胆。他把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有机地组织起来,给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流行歌曲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学生听得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师生互动非常活跃。这节欣赏课就比较有时代性、创新性,而且生活化。结果这堂课在华南六省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新课程提出“重过程、轻结果,重审美体验、轻知识技能”。
      音乐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得到心灵的净化。音乐课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要面对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有一个老师是这样上欣赏课的,先把学生分成3人1组,然后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自己在课下选择音乐,并搜集查找相关材料,让他自己上台讲音乐欣赏课。最后让学生自我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收集材料和上课的过程就是最好学习和欣赏的过程。
      我们在上音乐欣赏时一定要改掉以前那种“重教师讲授,轻学生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训练,轻学生实践表现;重教学结果,轻愉悦教学过程”的错误做法。
      三、注重学生的想象
      1.想象和联想在音乐欣赏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欣赏。
      什么叫想象呢?想象就是人们由音乐感知和情感体验唤起的对生活形象和意境的心理感悟,称作想象和联想。音乐中的想象和联想主要有三种。
      (1)情景式想象,是由描绘性音乐形象所引起的想象与联想。比如:《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月上东山,德彪西的《大海》和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也是情景式想象。
      (2)情节式想象,由情节性音乐形象所引起的想象与联想,例如《梁祝》就属于情节式想象,它利用音乐生动描绘“草堂结拜”、“同窗三年”“惜别”“抗婚”“楼台会”“投坟”“化蝶”等情节,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都属于情节式想象。
      (3)自由式想象,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比如,阿炳的《二泉映月》看题目好像是描写情景的,实际音乐中既没有泉又没有月。题目和内容没有多大的关系。很多像曲子都属于这种类型,比如:贝多芬的《命运》、《月光》等。音乐具有“模糊性”,即音乐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模糊性,反倒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在欣赏音乐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音乐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绪,获得最大限度的艺术美感。
      2.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个性体验。
      音乐的核心是审美体验,音乐欣赏更要重视审美体验。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洞察人生的哲理。例如:《春江花月夜》这节课,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聆听,并在欣赏的同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你听了这段音乐想到了什么意境?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听完后有的学生回答说:“在一个宫廷里,一开始静悄悄的,接着,皇帝驾到,宫廷内顿时鼓乐齐鸣,宫女们翩翩起舞,整个宫廷热闹起来,一阵欢歌曼舞后,皇帝去了,宫廷内又静了下来。”还有的说:“在一个平静的江面上,有一支小船,船上有一个小伙子在悠闲自得地划着桨,忽然看到了岸边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小伙子一见钟情,于是便与姑娘对起歌来,以表钟情。经过一阵热情昂意的对歌,小伙子终于得到了姑娘的芳心,最后是‘树上的鸟的成双对’一起划船远去。”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言,我都给予一一的肯定。只要学生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就是正确的,音乐具有不确定性,不需要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确实在感受在体验,就够了。每个人的生活的经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对音乐的感受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是学生的个性体验。《命运》中的“当当当……”不一定是命运在敲门,《春江花月夜》也不一定是描写春江花月夜。因此,要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艺术的再创造性。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也应该是五彩斑斓的。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说这段音乐像松涛阵阵,我说像海浪声声,这是见仁见智的事,只要有体验,有情感而不需要有标准,因此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个性体验。
      四、渗透姊妹艺术,丰富情感体验
      艺术是相通的,为了减轻欣赏的难度,营造课堂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我适当地把音乐欣赏渗透到美术、舞蹈、诗歌、文学、表演等姊妹艺术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
      比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有一段音乐是作曲家圣桑用音符,塑造了一个非常逼真而又神化了的怪物形象——“长耳朵角色”。我便让全体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把根据音乐想象出来的,长耳朵角色用简笔画的手法,以最快的速度画下来,然后我找了几个同学的作品,投到屏幕上让全班同学欣赏。结果每个学生画得差异很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的温柔可爱,有的凶猛残忍,有的高大雄伟,有的矮小机灵……我认为不论画的是什么样子,都是正确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想象中的怪物。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引起了阵阵的笑声,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音符,而且参与了一种释放情感表现自我的创造活动。

    相关热词搜索: 上好 音乐欣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