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有益思考|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19-02-12 03:29: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学会必要的美术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思考。   
      一、营造审美环境
      
      为了营造浓郁的审美教育环境,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或制作一些工艺品来装饰教室,从而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这美术的气氛所感染,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同时,对于那些书画作品被选中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例:教学《探求文明古国瑰宝――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一课时,笔者事先布置同学们从家里各自带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加上教者自身的作品,一张张配以文字说明的精美文化瑰宝的图片张贴于墙壁之上,美术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展览会。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仿佛徜徉在一个艺术海洋中,结合教材内容,同学们争相发表意见,互相讨论,互相提出疑问,教师相机作临场指导,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理解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主要包括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明暗、质感、量感等。以“线”为例,它是最古老的造型手段,不同粗细、长短、曲折、浓淡等变化的线能给人以不同的心里感觉。如,曲线代表优美,折线代表愤怒与反抗等。再以“色彩”为例,色彩具有一定的表情性,能够向人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情感变化的信息。研究发现,红色代表热烈兴奋、黄色代表明朗欢乐、蓝色代表抑郁悲哀、绿色代表和平而稳定、色彩和谐代表优美舒畅、色彩对比强代表悲哀反叛等。如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时,从其扑面而来的金黄色,让欣赏者看到了明媚的阳光,感受到了作者对幸福的追求。
      
      三、把握评论标准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总会产生一种自己的初步印象和感觉。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评论中,许多学生往往认为画得“像”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而画得不“像”的作品就不是优秀的作品;有些教师常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将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事物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成人眼中的世界。对于此种错误的评论观念,教者首先要加以自身的纠正,同时,对于学生产生的错误观念,教者应循循善诱地加以讲解,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的体现介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知道一幅艺术作品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为唯一标准的,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倾注了其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例:教学欣赏清朝画家朱耷的花鸟画时,很多学生认为其没有“美感”,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体会到了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个性美”:孤独、冷漠、高傲等情感之美。
      
      四、激发审美情感
      
      情感,是美术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情感的体验是美术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关键。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最大武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握了。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捕捉住,令它随时可以再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的理解功能,不仅要注重“再现”音乐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情感“注入”学生情感里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例: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仔细观察,以及教者对画家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在描述欣赏感受时,许多学生能够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有机联系起来,将把马的精神上升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育,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
      
      五、鼓励实践创造
      
      初中美术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艺术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因此,在平时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尝试”机会。通过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对材料的接触感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深入研究。例:教学“美术工艺课”时,笔者从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进行制作,而是在学生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琢磨探索的基础上,要求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尝试,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工具材料的特性及其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总之,利用美术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也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应担负起的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审美 有益 美术 初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