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心灵什么巧_走进学生心灵巧治学生心病

    时间:2019-01-18 03:21:5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职专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受社会负面影响,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障碍,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学生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无话不谈,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这道出了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巧治学生心病。在,深感到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关爱学生,缩短心理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由此可见,“亲师”是“信道”的前提。“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需要得到关爱,老师的爱对他们成长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寒冷问候,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同学的心灵,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我班的一位学生“王某”,七岁时父母离异,他跟父亲生活,而其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对子女漠不关心,正是这种缺少关怀的家庭,使他产生了极其孤独的心态,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我深知,表面无所谓的他,特别需要关心,我主动找他谈话聊天,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很久没有的问候,在他考试前给他祝福,不断鼓励他,让他知道他并不孤独。起初他淡漠、观望、不屑,但我没有因此而放弃,我相信我的真诚会彻底地感动他。一学期过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给他无微不止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小伙子。他主动跟我谈许多从来没出口的心事,自己的家庭,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憧憬。后来他考取了职业大学。
      二、坦诚相待,解开心理的症结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者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匠,就在于我们面对各具个性的学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还应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职专生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参差不齐,作为班主任,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当然有时也需要一定的“严厉”),用真诚、热爱去解开学生的心理症结。班内有位叫“徐某”的学生,刚开学时,成绩排名最后,为此,他自卑、消沉,但他爱好体育,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曾获得过跳远亚军,我破例让他当了体育课代表。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他自荐篮球队长,结果我班荣获年级冠军。这些成功,点燃了他的上进心。为了进一步激发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我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制订学习目标,并安排他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同座,使他信心大增,成为班级中的活跃分子。然而好景不长,我发现他再次消沉了,再次封闭了自我,我大惑不解了一段时间,终于无意中了解到他开始萌发了过早的感情,开始与本班一名女生有不太正常的异性交往。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我利用放晚学后的时间与他进行单独交谈。我从自己读书时代谈起,让他感到老师和他一样,也有过类似的心理过程,这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同时,我肯定他体育有特长,工作负责。但是,我坦诚地指出,以他目前的实力有什么资格实力让对方托付终生呢?徐某显出了无助,我就给他出谋划策:第一:别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不必有负罪感,不必让很多的同学老师知道,以免背过重的思想包袱;第二: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上来,冷却目前的盲目情感,用理智去征服自身的弱点。数周以后,我感到很欣慰,他能坚定地抛弃过早到来的情感,同时他给我写了一封信,感谢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开导。
      三、“软”“硬”兼施,巧治学生心病
      所谓“软”“硬”兼施,即“耐心”与“严厉”相结合。“耐心”一直被教育工作者奉为“法宝”,在具体工作中也都努力去将它付诸实践。而“严厉”却往往被视为“粗暴”的别称,因此,许多老师把“耐心”与“严厉”尖锐地对立起来,认为水火不相容。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有机的统一起来,并且可以巧妙地根治学生的心病。
      “耐心”与“严厉”都必须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以心换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严厉”还应该注意把握“度”。不能和“严酷”混为一谈。必须以不对学生造成伤害为最低限度,并且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为之。我班有一个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定下了职业高考的决心,但是,因为玩游戏而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多次谈话都没什么实际效果,他依然是我行我素,最后,我下狠心把话说重:“就你这样的学生,不是我瞧扁了你,别说你考学无望,将来能不能养活你自己都成问题。干脆现在就收拾东西回家吧。”我从来没对他说过这么重的话,当时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一声没吭,回到座位上就把书打开了,我感到很欣慰,终于触动了他学习的神经,过后,我再找他细致地谈心,鼓励他趁早年少,多学习,他也终于告别了游戏,步入了正轨。
      作为班主任,应“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时时刻刻做有心人,不断探究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这样就能走进学生心灵,塑造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 治学 心病 走进 心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