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时间:2019-04-15 03:26: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者之一。他四岁起学习钢琴,五岁开始写作乐曲,八岁时已经有几首奏鸣曲和交响曲作品问世。在钢琴作曲中他汲取了巴赫两个儿子的创造成果,采用交响发展的手法使独奏同乐队的声部保持均衡,从而使戏剧性的对比和发展同歌唱性的技艺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莫扎特 钢琴协奏曲 变奏曲
      协奏曲这种体裁产生于意大利,开始多半是用小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同乐队进行“竞奏”,后来才出现古钢琴的协奏曲。最早的钢琴协奏曲开创者是巴赫,但在他的这类作品中,竞奏的原则还不是太明显,只有钢琴同乐队轮流演奏,并且独奏钢琴声部也没有足够的技巧性发挥。巴赫的两个儿子为钢琴协奏曲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埃曼纽尔着重发展音乐的交响因素,并加强了戏剧性对比;赫里斯齐安则致力于改善钢琴独奏声部的技巧,强调钢琴的歌唱性,并且创造了所谓“如歌的快板”风格。
      莫扎特对协奏曲创作有独特的见解,但他的钢琴协奏曲既有共同的特点,同时每一乐首协奏曲的内容又互不相似。他的音乐表现比较单纯而自然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要直接“扣人心弦”。他的协奏曲亦是这样。除了少数的特殊情形外,他并不喜欢表现一些激烈的冲突,而戏剧性的感情较常用音乐素材出人意料的转换和对照表现满怀的喜悦,或者平静的叙述有时会被激越的热情所打断,兴高采烈的欢乐变成忧郁的沉思,急剧向前的进行转换为抒情的静观,等等。类似这样,在艺术上的反应速度之快,瞬间产生的意境之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之清晰,都是十八世纪即兴演奏艺术的精华所在。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有几十首,最早的协奏曲只是把老一辈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改编成为独奏和乐队演奏的作品。他的钢琴协奏曲出版过的共有二十七首,其中有一首是为两架钢琴而写的,另一首则是为三架钢琴。他在1773年创作出第一首比较有独立意义的钢琴协奏曲,但是他的大部分协奏曲是在同萨尔斯堡大主教决裂后迁居维也纳时写成的,后来,在1788年和1791年才又写下了《第二十六协奏曲》和《第二十七协奏曲》。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保持传统的三乐章图式:第一乐章总是比较戏剧化,第二乐章常常是比较忧郁的浪漫曲,第三乐章是回旋曲,是各种生活舞蹈场面的出奇变换。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其音乐的发展以三五个到七八个互有联系的不同形象的对置为基础。古典的钢琴协奏曲同小提琴协奏曲一样,它的第一乐章也有两个呈现部,第一个呈现部由乐队奏出,它的全部主题,包括第一主题之后常有的连接段和第二主题之后的小结尾在内,都保持在乐章的同一个基本的调性之中,这是它有别于交响曲的地方。第二个呈现部从独奏钢琴进入时开始,在古典协奏曲中这时独奏声部常同乐队结合在一起,它多半在曲调或节奏上变化反复前以呈示部的那个基本主体。第一乐章的发展部一般都比较紧凑,但是这里又是各种意想不到的主题变化、移调和表现技巧的广阔场所。再现部综合了乐章的所有主题,也保持在同一个基本调性之内,在再现部结束之前,有一段时间让独奏者发挥即兴演奏技巧,即华彩乐段。这样,第一乐章中乐队的全奏一般总有四次:一是组成第一个呈示部的一大段时间,二是进入发展部的过渡,三是在华彩乐段之前,四是用以结束整个乐章。
      第二乐章主要采用歌曲体,借以充分发挥钢琴的“如歌”的特点,但其中有时不免留有那种“媚情”风格的痕迹。第三乐章是莫扎特发挥其辉煌即兴演奏技巧的广阔场所,其音乐的基本特征是活跃、急速而欢愉,有时这漫无节制的欢乐暂时会被田园诗或者忧郁的插段所打断,但这一时的偏离反而更衬托出原来那些戏谑和无所忧虑的形象的主导作用。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虽然各有其特点,但由于作品内容的差异,其艺术价值也不等同,因此流传的程度和范围不一样。例如:《第二十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第二十六钢琴协奏曲》。
      《第二十钢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是迄今最常演奏的莫扎特协奏曲之一。贝多芬对这首作品的评价很高,曾亲自演奏它(除此之外,贝多芬没有演奏过别人的任何协奏曲),他和勃拉姆还分别为这首协奏曲写过华彩乐段。这首协奏曲内容丰富,形象深刻,形式宏伟,就其交响发展的规模来说,实际上并不比他的交响曲逊色。
      莫扎特的音乐都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调性,他的钢琴协奏曲表现庄严有力的用C大调,辉煌的场面用D大调,清新和精力充沛的情绪用F大调,欢愉而刚劲的形象用G大调,抒情而明朗的诗篇用A大调,朴质感人的用降B大调,宏伟堂皇的气氛用降E大调,只有表现独特的戏剧性构思,他才用小调(d和c)。这首d小调的钢琴协奏曲深具戏剧性的激情,可以把它同莫扎特在创作这首协奏曲的前一年写成的《d小调幻想曲》和在这后三年产生的《g小调交响曲》都归入反映所谓“维持”精神一类的作品,视作“狂飙运动”的产物。
      第一乐章从乐队呈现部第一主题开始,音乐立即布满着阴暗的情绪——这是有弦乐器组在低音区演奏的主题,小提琴和中提琴用切分节奏提供了如同战栗一般的不安背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则以滑音列的方式奏出威武的召唤。弦乐器组的这种戏剧性情绪,逐渐由法国号,然后是大管和双簧管参加表达。情绪逐渐高涨,最后在乐队全奏的连接段中出现的新主题,其感情之强烈颇近悲剧性的程度。同第一主题相对比,随后出现了木管乐器对答式咏唱的伤感动机。第一呈现部在突如其来的安谧气氛中结束——这个结尾段的音乐素材是第二呈现部的结尾段的先现,是歌曲性的抒情形象,略带忧郁的神态,含有生活音乐的音调特征,这个主题是整个作品的音调基础,这首协奏曲通过它而获得套曲结构的统一。乐章的发展部以两个主题的相互对置为基础——乐章开头所强调的那种惊惶不安的进行和钢琴独奏开始进入时的抒情乐句形成的对置工反复三次,戏剧性的发展也因调性的明显转换而加剧。在再现部中还是主题的轮番交替,只是钢琴独奏的那个抒情乐句给删掉了,而代之以更加热情而激动的华彩乐段。
      第二乐章是一首“浪漫曲”,充满真诚恳挚的感情,莫扎特特别为这一乐章取这样的名字,这在十八世纪的器乐协奏曲中是不曾有过的,看来,他可能是为了强调这一乐章的抒情特性,用以同前后乐句构成对比,虽然在音调上它同前后乐章有联系。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组成,前后两段素材相同,音乐的进行温柔抑郁,但完全是安宁平静情绪的表达,有如在吉他轻微摆动的音型伴奏之下,在明朗的夏夜之中咏唱的一支小夜曲。但是在乐章中段又闯入前一乐章的那种惊惶不安的情调,隆隆作响的背景,管乐器紧张的音响效果,钢琴独奏的慌乱乐句,弦乐器组断然的惊心动魄的和弦——所有这些奇特色彩的运用,都反衬出前后两段音乐的恳挚及其旋律的气息之宽广和流畅。   最后乐章——回旋曲的基本主题又把音乐带回到激动不安的氛围中,这个主题先由钢琴奏出,再由乐队复奏,它不断地反复,从而得到了积极的交响发展。乐队全奏紧张地发展了这一主题,然后又回到钢琴的独奏,这是抒情的动机,同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的特征近似。
      音乐又回到基本主题后,先在钢琴上然后在木管乐器上又出现了一个热情的f小调主题,这时钢琴声部的音型一直在戏剧化,当它突然进入高潮时,又意外地出现了乐章的第四主题——像阳光焕发那样生机勃勃和欢快的F大调主题。接下来在华彩乐段之前可以看到乐章四个主题的依序反复,但是调性都有变化,即基本上都在d小调上。但是在华彩乐段后,莫扎特突然用光辉的D大调改变音乐的色彩,双簧管、大管和法国号极有魅力地共同奏出这无忧无虑的第四主题,钢琴也接着演奏它,长笛还用明亮的声音歌唱它。欢乐的情绪一直有增无减,钢琴的乐句扩充了更大的音域,管乐器的重音戏谑地穿插进来,到音乐接近结束时,完全是一片欢乐的情绪。
      莫扎特的《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同他的另外两首小调协奏曲《d小调第二十协奏曲》和《c小调第二十四协奏曲》,可以说是他的钢琴协奏曲中最出色的三首。这首协奏曲就其内容来说,同《d小调协奏曲》全然相反:在《d小调协奏曲》中,充满着激动人心的不安情绪,而在这首最抒情的协奏曲中,每一个乐章的音乐都是诚挚、温暖和热忱感情的表达。为了适应这首协奏曲总的构思的要求,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对置,而是十分相似。而且紧接在这两个抒情主题后出现的连接段和结尾段的曲调,也只是更加热情、更加强烈,依然没有产生对比或矛盾。钢琴独奏的特点是特别富于歌唱性,配器也是这样,充分利用了弦乐器组和木管乐器——特别是单簧管如歌的音响。
      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从流畅安谧的叙述开始,第二主题最显著的特点是亲切而又热情。乐章的第二个呈现部同前一呈现部一样紧凑,并没有带来别的新内容。但是在发展部的开头,在一个短暂的休止后,弦乐器以其稍微压低的音响咏唱一个田园的新主题。这新主题的一些素材还曾转到木管乐器上,钢琴则用一些轻快的乐句为之装饰。在再现部中还由钢琴和单簧管及大管先后演奏这个主题,直到一个小高潮过后,这一主题还为华彩乐段的呈现做好准备。结束这一乐章的小结尾音响温存,力度逐渐减弱。
      第二乐章的音乐柔美安谧,但有点伤感,它的基本主题以意大利民间舞曲——西西里舞曲的节奏为基础。乐章用三段体形式写成,中间一段转入A大调,音响更为明亮,最后一段音乐的再现有所减缩。
      第三乐章回旋曲,同前面两个乐章不一样,规模相当大。莫扎特以其成熟的创造才能和大量的旋律组成了这一乐章,它急速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这一乐章的音乐,充满了各种不同特性的形象和情节的变换,是作者的歌剧终场中所特有的。而且,这里一切都为明媚的阳光所照耀,满溢着蓬勃的活力。这回旋曲乐章的结构,类似奏鸣曲形式,也有三个大段落和一个小结尾,它的基本主题是欢乐情绪的充分表达,在它后出现的另一个主题,则是回旋曲主题的重要补充。
      在这回旋曲主题每一次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共嵌入三次小调的插段,但由于这些穿插的乐句都很有活力,因此并不冲淡原来欢乐的情绪。在乐句中还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曲调,也是欢乐情绪的表达,而且显得更无可遏制。由于它是在第一和第三段结束时呈现,因此带有结尾段的意味——开头它由钢琴奏出,法国号嘹亮的音响与弦乐器的拨弦为之陪衬,后来则转到木管乐器上。事实上,最后它成为一个真正的结尾段结束了这首美妙的协奏曲。莫扎特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那样,用一系列骤然出现的节奏和调性,使听者惊叹不已。
      莫扎特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题材;他扩充并革新了乐器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整。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这就是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功绩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11.
      [2]王盛昌,李保彤.中外名曲赏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

    相关热词搜索: 莫扎特 协奏曲 钢琴 价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