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分析地域发展趋势的策略有 [河南地域形象的重构策略探讨]

    时间:2019-04-08 03:21: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278-02  摘要:本文根据地域形象理论,对河南地域形象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了河南地域形象的重构策略。
      关键词:地域形象;影响因素;重构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媒体集中报道了一系列关于河南的大案要案,如周口假药案、洛阳大火等等,引发了全国人民对河南地域形象争论的高潮。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再次将河南的地域形象推向风头浪尖,再度成为全国人民备受争议的话题。河南地域形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重构河南地域形象?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探讨河南地域形象的重构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地域形象的内涵
      地域形象也称区域形象,是一个地区的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前进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1]。简言之,地域形象就是人们对该地区的综合认识与评价。地域形象既包括硬形象也包括软形象。硬形象是指地域经济竞争力,软形象是在地域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难以精确测量、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的精神、文化以及影响力因素[2]。不论是硬形象还是软形象,地域形象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塑造的。通过地域形象设计与建设,可以有效地促成这种转化,使形象成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地域形象对一个地域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二、河南地域形象的现状分析
      河南地域形象的形成受经济、社会、自然、政治、科技、教育、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分析河南地域形象现状形成的影响因素,要把握主导因素,对社会公众产生强烈心理冲击力因素要重点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区位交通
      河南,“居天下之中”,是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枢纽要冲。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成为国家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水利、通讯、管道、能源、物流枢纽,中华腹地国家战略综合交通枢纽。
      2. 文化历史
      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
      3. 经济发展
      河南是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大省。目前,河南综合经济实力已在全国排名第五,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一,大牲畜存量全国第一,氧化铝、平板玻璃,彩色显像管玻壳产量居全国第一,还涌现出了双汇火腿肠、新飞冰箱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近年来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第二,服务业总量居全国第九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4.人口优势
      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省,河南有一亿人口,在人口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在“生产促消费,消费促生产”的循环中,一亿人口的消费和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河南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另外,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是增强省际竞争优势、加速资本与财富积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 劣势分析
      关于河南形象的存在问题与不足,是社会各界和学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河南形象的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贫穷落后形象问题。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外人的眼里,突出的就是一个“穷”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河南人口多,底子薄,灾害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河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沿海发达地区拉开了距离,由河南人组成的“民工潮”开始向外涌动。在经济发展初期,总免不了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于是这种种事实就成了河南人被歧视的依据。
      第二,是诚信形象问题。在“大跃进”期间,上头让“放卫星”,河南人放得最高,河南信阳地区就放出一亩能产几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的卫星。吃大食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河南动作最快。改革开放之后,“毒大米”、“黑棉花”、“假电线”等事件,出现部分河南企业与商户的失信与假冒伪劣,这些历史事实,都严重地影响了河南的诚信形象。
      第三,是媒体形象问题。河南形象问题,首先与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中塑造的河南形象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也与部分媒体的负面炒作是分不开的[3]。前些年,一提起河南,一些人便会想到焦作大火、洛阳大火、法轮功自焚、原阳毒大米、尉氏假棉花等负面事件,于是,河南人便成了愚昧、欺诈的代表。如原阳毒大米案,实际上此事经查证属其他省人造祸,但由于媒体的负面炒作,这盆脏水还是泼在了河南人身上。
      (三)机会分析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无疑会给河南省进行地域形象建设提供绝无仅有的机遇。
      (四)挑战分析
      作为一个粮食大省,食品工业一直是河南省发展的重点。在地域竞争上,尽管河南省食品工业在全国排在第二的位置,但全国20多个省市都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河南省食品工业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挑战的严峻形势。据了解,在产业竞争力方面,河南省的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面制品、肉制品等传统产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
      三、河南地域形象的重塑策略
      (一)凝练具有传承和号召力量的地域理念
      地域理念是地域形象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它对地域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容易传播和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4]。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树立河南人民?“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大度包容、开放创新、忠诚爱国、奋发进取”的新形象。卢展工书记提出的提出了“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不过地域理念的凝练与树立,应该是一个站在对既往历史概括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建设的过程。河南要改善其现有形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树立一个既能弘扬其个性特征又能引导长足发展的地域理念。   (二)塑造健康向上的地域主体行为
      地域主体包括地域政府、地域企业和地域社会公众,他们是地域形象塑造的主体[5]。地域理念是通过地域主体的行为体现的,规范地域主体行为是塑造地域形象的重要环节。
      第一,规范政府自身行为,树立务实的政府形象。最典型的便是浮夸形象问题,过去出现有“大跃进”期间在粮食产量上“放卫星”,现在有因隐瞒而导致令世人闻之色变的艾滋病蔓延等事件,导致河南干部的形象不佳。要改变这种形象,首先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树立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
      第二,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要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归根结底是要有一批高素质、高品格、富有远见卓识的现代企业家,培养一种注重创新活动和遵守道德准则的企业家精神。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必须真正具有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因为成功的企业家不仅可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还能带动本地域的经济发展,能为塑造良好的地域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提高居民素质,树立良好的居民形象。人是形象的第一要素,既体现形象又塑造形象。地域形象是通过活生生的人和实实在在的事体现出来的,提升河南形象离不开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提高居民素质是地域形象建设的基础。河南人民要重新树立“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大度包容、开放创新、忠诚爱国、奋发进取”的新形象,做一名“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险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
      (三)优化地域环境,提高地域视觉识别
      地域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工环境是地域形象的重要外显标志。建立河南良好的环境,使居民生活在河南感到舒适,使外地人来到河南有赏心悦目之感,优美整洁的环境吸引外资投人。河南环境形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第一,加大城乡建设,塑造美好家园。要把整治市容市貌作为重塑环境形象的突破口,在城市环境管理上狠下工夫,同时,继续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塑造城市形象。在农村,应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发挥刘庄、南街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效应,通过示范带动和科学规划,改变原来脏乱差的形象。
      第二,改善生态环境,拉动旅游产业开发。要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把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生态河南、美丽中原”建设。河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河南自然生态资源还没有开发到位。要通过对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丹江水库等自然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形成新的旅游优势。
      第三,树立窗口形象,提升服务行业水平。在新形势下,人们往往透过一个人的职业态度来评价一个行业的服务水平,透过一个窗口来观察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因此,应加大力度,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创建文明行业,把优质服务和优美环境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内容抓实抓好。
      (四)加强地域形象传播,提升地域识别强度
      舆论宣传是树立形象的先导和桥梁,对地域形象具有先入效应和倍增效应。地域形象传播可借用整合传播理念,遵循舆论引导规律,着力建设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的现代媒体体系,举办各类大型的经济、体育、文化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使河南的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远播四方,对外展示地域形象的魅力。
      (五)加强制度建设,为树立地域新形象保驾护航
      法制建设是树立形象的保证。法制建设是地域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守护神。优良的法制环境是地域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通过法制建设,把关系到河南地域形象建设的重要问题上升到法制高度,以确保河南地域形象建设工作能够长期持续发展。
      重塑河南形象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既依赖于外在环境的改变,也依赖于内在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只要我们能够正视已有的优势与不足,齐心协力,不断提升河南的文化品位,就能在世人面前重塑河南的泱泱大省形象。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地域形象的心理解析及重构”(2011B280)
      
      参考文献:
      [1]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罗志英. DIS:地区形象建设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3]耿芳芳.河南媒体形象的坍塌与救赎[J].东南传媒,2010,(11)
      [4]王慧,王传寿.政治传媒化背景下的区域形象塑造[J].学术界,2011(01)
      [5]张攀春.地域贫困与地域形象重塑[J].商业时代,2012(03)

    相关热词搜索: 河南 地域 重构 探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