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那朵尘埃里开出的花(外一篇)] 开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时间:2019-03-26 03:26: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战火纷飞,乱世才情,今日此处沦陷,明日何处遭殃?往事悠悠,何处话凄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奄奄一息的尘埃废墟中,生长出一株惊艳的花,傲然挺立。   她,一个民国女子,谜一样的身世,集才华与情操于一身,她懂得孤芳自赏,她明白她的挚情挚爱在何处。她――张爱玲。
      ――前言
      
      曾经买过许多她的书,对她,有一种无法表达的崇敬和迷惑。在儿时,父亲说过,女孩子最好少看她的书,我却因着这份好奇,一直把她的书很珍贵地珍藏着,偶尔会再翻阅再细读。每次读完了其中的一篇好文章,我总会深深地叹息一口气,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好似包裹着、隐藏着些什么,想让读者读懂却又读不透的含义,想要诉说却又不能露骨的气息。每一次的结束阅读,都深沉得让人窒息,又禁不住会陷入沉思中,我只能静静地跟从着她苍劲有力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为她折服。
      只读她的文字时,她在我眼中的形象绝对是一个坚韧、坚强、蔑视一切不堪事物的女性,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一个穿着民国旗袍的女子的模糊影子。后来到书店去寻找有关她的介绍的书时,才发现她的照片,这是她在出国过隐居生活前最后的照片,灰白的,印在书的扉页,大致是那个形象。依稀看见她穿着旗袍,照片是只留到颈这部分的,颈口的款式确实是那个时代的时尚风格。她卷曲的明显烫过的头发,梳的是那个时代半开放的最典型的发型,有一小部分的头发留到前额,算得上是刘海了吧。看得出,额头光洁而又显得较高,特别是一对灼灼的眼眸,一直眺望着远方,好似期盼着什么,又好似在蔑视着什么。不懂,尤是不懂那一双迷人的眼睛。她有两弯柳叶眉,细而长,分得很开,又端庄地落着。面颊显得棱角分明,两块突兀的脸颊贴在两侧,仪容消瘦。她的唇,是薄薄的两片,紧紧地抿着,确实,不是美女子。
      大抵人都说张爱玲的文字有种惊艳之感,说惊艳,却有点庸俗,可爱玲确有大俗至雅之神韵。胡兰成在他的《今生今世之民国女子》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颇为深刻:“我常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做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个艳法,惊亦不是那种惊法。”关于她和胡兰成,讨论的人甚多,我也就不说罢了。
      那朵尘埃里盛开的花,捧着它,那样恣意开放,那样意乱情迷。
      
      生如夏花
      ――再写爱玲传奇
      
      读她的小说集,读好的散文,虽能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她的内心本质的情感变化,但总无法满足我对她的好奇,当然,对她的感觉较之于爱,更多的是敬。
      多次到校图书馆查找有关她生平简介的书,都一无所获,想必是爱她书的人太多,都争着抢着去翻看,不过,当我决定放弃寻找这本书时,偶然间,它又蹿入我眼帘,只得借回去,慢慢细读。
      像“生平简介”这类书,都是由第三个人的角度去叙述别人的传奇,所以难免会掺杂进第三人的个人情感在里面,大部分情感我都能理解和认同,可是少部分我还是保留个人意见,毕竟人常说“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令我惊讶的是,我曾想过好的背景是名门望族或书香门第,但从未知晓,她竟能与李鸿章搭上边,关于他俩的关系,确切地说“李鸿章是她的外曾祖父”。世人都说她是个传奇,确实,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传奇的味道。她,生来就是个天才,十七八岁就能写书、诗,家族在她父亲这一代没落,却又因她再次被人提及,她的文字,妙笔生花,却不是徐志摩的烂漫娴雅,但自有为之动情之处,这不是传奇是什么?
      想起她的晚年,却甚是凄凉,但哪个伟人不是度过凄凉的晚年,然后走向生命的终结,有的甚至连晚年也没有享受过。不明白,受人敬仰的是伟人,命运多舛的也是伟人。“万众瞩目”总是和“命运多舛”紧紧地伴随着那些伟人,倒是那些普通人能安然地过完一辈子,但又过于平凡,真不知该说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我边看这本书,脑海里边浮现出那幅她凄凉晚年的场景,40平米左右的一间陋室,没有必备的家具,只有一张紧挨着墙的小床,灯光昏暗,已是夜深人静,窗户一开一合,发出微微震响的声音,像是快要四分五裂之前的呻吟,耳边吹来的是异国他乡的风。一个瘦骨嶙峋、佝偻着的背影,孤独地倚坐着,她写了半辈子的书,崇尚了半辈子的文学,她又何曾想过自己的晚年是如此的。怕是有的,早在她写的那篇散文《迟暮》中,就已模拟过这样的场景。凄凉,确实凄凉,可她真的是知道、想过要过这样事先规划好的凄凉的晚年?恐怕没人想过吧。不知她在写《迟暮》时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对待的呢?“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是她对书中人的感慨,可是文中那句“她再也没有性格、心情去追随那些站立在时代面前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们有的唯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又是否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呢?她是红颜,不入世俗,却终逃不过命运的枷锁,但这并不是对她的讽刺,她极力地挣脱命运,当一切了然于心时,又是自己死心塌地地囚困了自己憔悴的心灵,用自己的方式尊严地结束了。当人们发现时,已经是四五天后了,她安然地睡在窄小的床榻上,手安稳地重叠交叉平放着,长辞了世界。世间浮华为寻她而来,她的淡然,拒之一切,那是个怎样的女子?怪哉,哀叹矣!
      胜也迷茫,败也迷茫,生如夏花,死亦芬芳!
      
      后记:
      再写张爱玲,只是有感而发,对于她,只能用我狭小的思维去解读,也只能以随笔的形式去写,题目之所以取为“生如夏花”,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只是在最后一段点了一句。我想象着张爱玲,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夏花”,夏花应该是季节中最繁盛的花了,但过了季节便只能等来年,爱玲亦是如此,她没有衰,没有亡,灵魂亦在,文字还在,那样的恣意开放,那样的意乱情迷。■
      (责任编辑/草北)

    相关热词搜索: 的花 开出 尘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